上投亚太(中国生物股票)

2022-07-25 0:03:11 股票 xialuotejs

上投亚太



本文目录一览:



自2007年首批四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问世以来,中国基金行业海外投资已经长达13年。然而,首批QDII上演了一波火爆问世、出师不利的旅程,不过随着海外投资逐渐成熟,目前这批QDII基金净值全部回归到一元面值之上,对QDII基金百万持有人来说迎来历史性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达到1.219元、1.311元、1.133元、1.001元。这意味着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2007年10月成立的首批QDII基金出海时机不佳,刚刚成立不久就遭遇‘次贷危机’,2008年是全球金融海啸,当时整个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还不够熟悉,2008年底基金净值最低的跌到3毛钱,因此回本之路非常漫长。”深圳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这背后也是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越来越熟悉,抓住了市场机遇。

而从QDII基金回本之路来看,四只产品各有先后。较早回本得是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而上投亚太也于今年11月9日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1.1%、22.47%、13.30%。

遥想2007年9、10月间,当时首批4只QDII基金募集约1200亿元资金“出海”,开辟了国内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国际化的新时代。当时市场正值大牛市的高峰时期,因此这四只基金均受到市场追捧,募集上限为300亿并都启动了比例配售,最多的上投亚太基金有1162.6亿资金追捧,配售比例仅25.8%。而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目前都在30亿以上。从这些基金合计户数超过百万户,仍有一批投资者长期持有该基金。

不仅首批QDII基金回归面值,其实13年间QDII基金凭借产品和业绩逐渐获得投资者认可,在整个基金投资者的理财篮子中占据重要一环。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目前QDII产品达到162支,规模达到1186.3亿元。

不少QDII产品业绩也不俗。以今年业绩为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海外股市大幅震荡,部分基金在震荡市中斩获了不俗收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全市场股票型QDII基金A类和非A类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52%、02,75%。不过,一批基金表现较好,如以人民币份额来看,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南方香港成长、富国蓝筹精选、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华夏新时代、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等多只基金收益率超过70%,收益率不逊于今年国内的权益类基金。但同时,部分投向油气市场的QDII股基亏损惨重,结构性的分化非常突出。




中国生物股票

今日开盘后,中国生物制药(HK:01177)股价便直线下挫,最终收跌11.79%。引发股价大跌的导火索,是不尽如人意的三季报。

2020年11月30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了本年度的三季报。三季报显示,2020年Q3季度营收54.78亿元,同比下降19.36%;环比也是下降了14.75%。

这样的表现无疑表明,中国生物制药还没有从重磅产品被纳入集采的阴影中走出来。

核心产品受集采影响,

三季度收入同比、环比均下滑

虽然疫情之下,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表现不错,但在三季度似乎遭遇了滑铁卢。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收入为54.78亿元,同比下滑了19.36%,环比也是下降了14.75%。而去年同期,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同比增长了13.13%,环比增长了7.5%。

之所以在今年第三季度遭遇滑铁卢,主要受集采影响。

目前,中国生物制药收入来源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肝病用药、抗肿瘤用药、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

其中,肝病用药可以算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当家产品。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肝病药品收入49.66亿元,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

这不难理解,正大天晴研发中心作为中生附属公司的机构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不过,由于第三批国家集采产品平均降幅达53%,涉及中生的多个肝病领域的主要产品,这直接导致中国生物制药今年肝病收入大幅缩减。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肝病产品收入为8.03亿元,同比下滑52.03%。

在肝病药品收入遭遇滑铁卢之际,另一当家领域肿瘤产品,没能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第二增长接力棒。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抗肿瘤用药收入16.37亿元,已经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同比仅增长8.42%。

虽然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收入增速要高于肿瘤产品,分别为13.58%、14.61%、35.64%,但由于规模尚小,也没能让中国生物制药走出集采影响。

毛利率下滑、行政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增,

净利润同比下滑35.58%

相比营收数据,中国生物制药的净利润下滑比例更为明显。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为9.46亿元,同比下滑35.58%,环比下滑1.87%。而在去年同期,其净利润同比下滑3.52%,环比增长27.08%。

净利率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毛利率下滑。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毛利率为76.59%,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0.58%下降了4个百分点。

在拳头产品大幅降价纳入集采的情况下,这样的毛利率降幅似乎并不奇怪。但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大幅下滑还与三项费用大幅增加有关。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销售费用率为41.12%,较去年同期39.21%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行政费用为12.48%,较去年同期的9.95%增加了2.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为1.6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

在收入受到集采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生物制药在销售和行政方面,似乎还不能够同比例的缩减相应费用。

以人力成本为例。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销售和行政的人力成本为9.9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亿元,增加了8.9%。

财务费用之所以增加,主要是源于银行借款利息的增多,以及由于本年度发可转债券产生的部分利息费用。




上投亚太优势377016今天净值

之前写了基金圈儿的燥,其实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在基金的赚钱效应太好,想要清醒一下,就要换换胃口。

大A的熊掌

2015年的股灾,很多人记忆犹新,不过很多新手并没有见识过,认识不够深入。大A的熊掌还是虎虎生风的。

首募规模197.33亿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加(001409):

基金成立5年多时间,一直是“毛基”,最惨的时候2毛多,前期市场涨幅这么多,现在还没有回到6毛,距离认购回本还需要涨约70%。现在你买个基金,你敢想一年内能赚70%吗?

早它一天成立的长盛国企改革(001239),跌得没它惨,但是由于后来涨得也不多,现在也没有回到6毛,回本的距离差不多。

当年财富收割机——分级基金,由于多是指数基金,认购回本的路可能就更加漫长,同样来自工银瑞信基金的工银瑞信中证传媒分级(164818),现在累计净值3毛多,还需要翻两倍才能回到1元。

进口的巴掌

3毛也不是极限,部分出海淘金的QDII基金,目前的累计净值只有2毛多,进口的巴掌,也是呼呼的。

知名度极高,人气旺盛的华宝油气(162411)8月28日的累计净值是0.2754元,而国泰大宗商品(160216)当日的累计净值是0.2110元。

过去的这几年,表现堪称噩梦一样。

而保持公募基金认购纪录12年多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8月28日的净值是0.97元:

想当年这只基金可是大受追捧:

一日售罄,认购金额高达1162.61亿,由于基金限额300亿,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为25.8%。这些数字放在当下,可能也不是特别惊人,但是你想想这是2007年的事情,想想那个时候的房价、工资水平?

认购至今未能回本,也要感谢当年限额300亿了,如果不是比例配售,持有人大概率会更加心塞。

据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以上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因为极端,所以肯定有人质疑危言耸听,不过柠檬君觉得极端案例对于保持清醒头脑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极端了点,但是也很有指导意义。想想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1162亿,想想工银瑞信互联网加的197亿,这可都是投资者实实在在的钱,不是花里胡哨的纸。

有太多赚钱的故事吸引着你来到这个市场,听腻了这样的故事,亏钱的故事也得听听是不?​据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更多基金投资干货,欢迎关注基民柠檬!




上投亚太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经基金托管人复核,2019年6月30日基金净值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7月2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投亚太》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投亚太、中国生物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