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题要:号称中国证券行业30年*从未亏损过的南京证券,真的能续写不亏的神话?
出品 / 商业大咖研究院
众所周知,南京有两大本土券商,一是有着“散户集中营”美誉的华泰证券,二是号称中国证券行业30年*从未亏损过的南京证券。
而这两位“同城兄弟”在去年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即业绩表现同步跑输同行,股价表现大幅跑输板块。
今天,这我们扒一扒南京证券,是如何实现人均福利高度接近人均创利的。
1、业绩与股价皆跑输同行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该券商业绩表现。
据其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南京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3.67亿元,同比增长7.49%;归母净利润为8.10亿元,同比增长14.14%。
截至2020年末,南京证券总资产为445.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6%;归母所有者权益为157.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32%。①
在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南京证券还顺便给股东们泼了一瓢冷水。
据其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显示,2020年度南京证券合并报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9163万元,最终导致去年净利润减少6872.77万元,影响净利润增速约10个百分点。①
然而,在去年机构抱团的推动下,股市交易量也大幅上升。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证券交易印花税达1774亿元,同比增长44.3%。由此可见,去年各大券商都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南京证券业绩增长也不足为奇,但其业绩增速却大跌眼镜,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先来看看纵向比较,这样显得仁慈一些。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证券净利润增速约206%,营业收入增速约78.44%。而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证券交易印花税为1229亿元,同比增长25.8%。①
由此可见,去年股市交易量明显大幅高于2019年,但南京证券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却呈现暴跌态势,这说明去年该公司业绩明显跑输自身过往业绩表现,实质上就是在“退步”。
若将该公司与同行进行横向比较,那数据更是“难看至极”。数据显示,去年A股上市券商整体业绩表现十分亮眼。从净利润增速看,在46家上市券商中(不包括两家亏损券商),净利润增速平均值约68%,增长中位数约35%。①
相比之下,南京证券去年赚钱水平明显大幅跑输同行且排名倒数。另外,该公司业务规模增速也“技不如人”。
数据显示,上市券商营收增速平均值约29%,增长中位数约26%。而同期南京证券营收增速仅为7.49%,排名倒数前十。
在业绩大幅跑输同行与自身过往的同时,南京证券股价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去年在A股券商整体暴涨之际,南京证券股价却“一泻千里惨遭腰斩”。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证券板块涨幅高达23.4%,而南京证券却逆势下跌4.44%,看这跌幅就十分“不吉利”。同时,南京证券股价自去年7月创出20.25元/股历史*价后,一路大跌至10元/股,暴跌幅度超50%。①
可怜南京证券的20万户股东们,要想解套估计得等到若干年以后了。对此,各大股吧的股民们也是骂声一片,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出了。
2、人均福利接近人均创利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会骂街,至少南京证券的高管和员工们不会,因为他们去年从自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证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福利约为5.6亿元,去年同期为4.34亿元,同比暴增28.6%,远超业绩增速。若按照该公司目前1868名在职工数量计算,其人均福利折算年化约为40万元,同时人均创利约为43.36万元。①
由此可见,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仅比捞着的福利高出3.36万元,就这创造价值的水平还不如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原来金融民工就是这样对比出来的!
除此之外,高管的薪酬更是让人汗颜。数据显示,2019年,该公司董监高共获得税前薪酬1122.45万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37.6%。
其中,薪酬50万元—60万元的有3人,董事长李剑锋薪酬为59.24万元;薪酬60万元—70万元的有8人;薪酬70万元—80万元的有1人;薪酬高于80万元的有2人;薪酬高于90万元的有1人,财务总监刘宁薪酬为91.75万元。②
虽然这是2019年的薪酬数据,但按照上述员工福利增速推算,保守估计今年高管薪酬应该不低于1400万元,不过这一薪酬水平放在A股券商中根本排不上号,中金公司一名高管即可“*”南京证券全部高管薪酬。
照此来看,南京证券高管团队还是很实在的,不该多得的部分坚决不得。但对于南京证券的股东而言,更希望高管能拿到中金公司的薪酬,前提是业绩增速要达到中金的水平。
3、业务违规评级再遭下调
事实上,南京证券能成功实现三十年无亏损,在波诡云谲的中国证券行业实属不易,这一点我们应该给它点赞。
但该公司去年行业评级从A降至BBB,或许会让投资者改变对南京证券长达30年稳健经营的认知。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由于在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存在对融入方准入尽职调查不充分、融出资金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南京证券收到了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相关权限3个月的纪律处分,从2019年11月30日至2020年2月29日,不得新增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初始交易。③
尽职调查不充分、融出资金管理不完善,均暴露了管理中的风控漏洞,合规风控导向又是今年评价体系的重点,这一行政处罚势必会影响南京证券的评级结果。
而南京证券上一次从A级券商掉队,是2013年从A级直降5级到CC级,也是那一年降级最多的券商。
当年南京证券评级断崖式下跌,主要受其新大地IPO保荐项目“爆雷”影响。新大地在2012年4月由南京证券保荐、在创业板预披露后,虚增利润、隐瞒巨额关联交易、财务造假等问题被爆出,证监会于8月正式立案稽查。
这一颗“雷”也给负责保荐工作的南京证券带来严重影响。2013年,南京证券投行保荐领域受到证监会查处,投行内部开始瓦解,保荐IPO项目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削弱,甚至其上市进度也受连累。③
据统计,在经历2013年的动荡之后,南京证券元气大伤,花费三年时间才重回A类券商之列。
券商评级的重要性,也在于其可能带来的“强者趋强,弱者难翻身”的局面。一般来讲,评级越低的券商,将不能先行试点创新业务、更可能面临高频现场检查、需缴纳更多的投保基金、还会影响自身融资成本。
而此次南京证券虽然只降一级,却跨越了由A到B的分水岭,后续相关业务开展也将受到限制。若想重回A梯队,或许还要更加努力向前。
4、大股东高位*套现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南京证券在去年评级下调时,还遭到第四大股东大幅减持,这让本就“风雨飘摇”的股价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7月9日,南京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大股东凤凰置业完成了5.67亿元的减持。此时,在经历了近期暴涨后,南京证券的股价已反弹至了17.32元,期间更是一度攀高至18.62元,距离上市之后的历史*价19.24元相差不远。④
而就在大股东大幅减持之时,南京证券当年的股价已累计上涨34.16%,但这在上市券商中只能算是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资料显示,凤凰置业是南京证券的第四大股东,在此次减持前持有2.07亿股南京证券,持股比例为6.28%。其中,约有1.67亿股为南京证券IPO前取得的筹码,4004.15万股为2018年资本公积转增取得。
公告显示,在2月10日至7月8日的5个月内,凤凰置业共减持3298.8万股南京证券股票,减持比例接近1%。减持完成后,凤凰置业持有南京证券股份的比例从6.28%下降至5.28%。
这意味着,尽管完成了一笔数量不小的减持,但凤凰置业仍是南京证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且仍居于第四大股东位置。从股价表现来看,凤凰置业此次减持十分*,其此次减持平均价格约为17.19元/股。④
我们从南京证券股价K线图发现,去年以来,该公司股价超过17元/股的日子屈指可数,仅在去年3月和7月相继出现过两个短暂的小高峰。而凤凰置业则恰恰在这两个小高峰内果断进行了大笔减持,不得不说择时工作做得相当精妙。
因此,无论是业绩表现还是股价表现,亦或是评级遭下调,南京证券高管们都应该认真反思去年的经营状况,给股东们一个交待。在高管和员工福利大幅上调之时,也要尽可能保证业绩增速能超越同行。
注:
① 数据来自网公司公告
②《南京证券2019年营收22亿元 高管薪酬增长近四成》,,2020年4月10日
③《券商“大考”放榜:南京证券掉队,东海证券三连降》,江苏金融观察,2020年9月4日
④《太会“卖”!南京证券第四大股东高点减持,这些券商的股东也心动了》,证券时报,2020年7月10日
9月28日丨盘江股份(600395.SH)公布,此次减持计划实施前,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75,214,56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59%。
山东能源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3310.103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且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655.05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此次减持计划存在不确定性,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股价情况等情形决定是否实施或仅部分实施本次股份减持计划。
城商行龙头南京银行连日来陷入舆论漩涡。
6月29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于当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公告同时表示,林静然的辞任自当日起生效。此时,林静然的任期尚未满两年。
6月29日,南京市公告,任命东方资产总裁邓智毅先生任副市长(挂职),其工作分工包括“协助分管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市投资促进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银行、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月1日午间,一则涉及南京银行的群聊记录在社交媒体快速发酵,交流内容为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关于南京银行的一些判断与风险提示。当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一则澄清公告称:网传有关不实信息为恶意造谣,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目前,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经营发展良好。
7月1日下午,南京银行再发布公告称决定“更换印章”,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行决定更换印章。新印章名称不变,并已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完成备案登记。自2022年7月1日起,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不过,官网目前已经无法找到或者搜索到这条“更换印章”的公告。
一连串事件让南京银行深陷舆论漩涡,然其却选择在此时交出半年成绩单,释放利好。
7月3日晚,南京银行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35.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95亿元,同比增长16.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96亿元,同比增长20.06%。
突遭调任的行长
6月29日晚间,公告同时表示,林静然的辞任自当日起生效。公司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代为履行。
资本市场在隔日作出反应,6月30日,南京银行股价早盘一度大跌逾9%,接近跌停。截至收盘,南京银行报10.42元/股,跌幅6.46%,总市值约107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林静然出生于1974年,1995年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95年至2005年,林静然历任中国银行南京市花园路分理处副主任、中南分理处主任、玄武支行行长、新港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
在加入南京银行之前,林静然于2005年起先后担任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公司二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兼江宁支行行长,南京分行机电金融部总监,无锡支行筹备组负责人、无锡支行行长,南京分行党委委员,昆明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主持工作),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15年3月出任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林静然担任南京银行行长一职的时间并不长,南京银行年报显示,其于2020年9月起任职南京银行行长,至今尚未满两年。在上任不久后,南京银行便于2020年11月发布公告称,行长林静然增持南京银行股票13.80万股,增持金额约106万元,并承诺三年内不减持。
7月1日,卸任行长林静然的下一站得到明确。
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南集团”)官网消息显示,林静然为该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保留市管企业正职待遇)。
南京国资委也在官方*发文称,7月1日,南京市国资委主任范慧娟带队专题调研了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南集团”)国企党建和生产经营状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举措。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林静然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
公开资料显示,东南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河西新城、南部新城、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等江南功能区发展设立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由南京市国资委***持股。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2015年获得主体信用3A的*评级。
而此前在微信群中发言称南京银行有“雷暴风险”的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则受到了警方调查。
7月3日晚,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发布警方通报称,“7月1日20时许,南京银行向公安机关报警,称有网民散播有关南京银行的谣言。公安机关经工作查明:6月30日18时许,网民傅某某(男,39岁),出于博眼球的目的,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发布自己编造的有关南京银行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事发后,傅某某主动采取消除影响的措施并认错悔过。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随后,西部证券终止了傅某某的试用期,同时解除公司与其在2022年2月1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
处理“坏账”的副市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职当天,南京市突然任命了一位来自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副市长(挂职)。6月29日,“南京人大”
邓智毅履历显示,他于1988年参加工作,曾在央行资金管理司、计划资金司、货币政策司等部门任职,后来又在原银监会银行监管部门担任过诸多重要职务。
2018年8月,邓智毅出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执行董事、总裁,今年4月还代为履行东方资产董事长职责两月余。众所周知,东方资产是国内较为*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是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末,东方资产合并总资产达12057.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574.49亿元。
同一天内,南京银行行长辞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总裁挂职南京副市长,工作职责又包含“南京银行”,这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巧合”还没有结束。
7月1日,南京银行决定更换新公章。其官网发布关于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章的公告,据公告,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更换印章。自2022年7月1日起,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新印章名称不变,并已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完成备案登记。
不过,目前在南京银行官网已无法找到这条公告,疑似被删除。一位银行从业者告诉钛媒体App,更换公章对于银行的日常经营影响重大,极少更换公章。但其也认为,单纯从换公章这一事件也无法判断经营现状。
浙商证券认为,这一连串事件,只是“独立事件的巧合”。
对于林静然行长辞任“属正常工作调动,和前期招行行长辞任有显著差异”。原因有两点:一,林静然先生已赴东南集团任副董事长、党委委员,并参加7月1日国资委的专题调研。二,6月29日公告中,南京银行董事会对林静然先生的贡献表示感谢,而2019年行长辞任公告中并无相关表述。
对于金融副市长到任,浙商证券认为是“市场担心南京金融风险,可能是过度发酵”。原因有两点:一,邓副市长职责范围较广,协助负责投资促进、招商引资、金融、处置金融风险等工作。二,职务任命理应早有安排,而行长辞任是突发事件,不宜将两者关联。
南京银行究竟成色如何?
在深陷舆论漩涡的时刻,南京银行主动公布上半年业绩快报,试图释放利好。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19146.22亿元,较年初增加1656.75亿元,增幅9.47%;存款总额为12229.31亿元,较年初增加1512.27亿元,增幅为14.11%;贷款总额达9036.17亿元,较年初增加1132.95亿元,增幅达14.34%。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5.17%,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南京银行*在快报中披露关注类贷款(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称之为关注类贷款)占比与逾期贷款占比,公司预计前者季度环比下降17bp至0.83%,后者半年度环比下降8bp至1.18%。房地产敞口方面,快报披露母公司房地产贷款余额1293 亿元,占比14.5%,其中公司类房地产贷款461亿元,个人按揭832亿元。
此外,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多家大股东增持。2Q末,法巴增持1.83%,持股比例达到16.3%,为第一大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南京高科、中国烟草、紫金信托分别增持0.69%、0.29%、0.78%、0.49%。
业绩快报一出,包括中泰证券、浙商证券、民生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在内的多家卖方机构纷纷发布研报力挺南京银行。比如,浙商证券研报称,“我们预计南京银行营收利润增速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基本面强基础+交易面强支撑+可转债强动力,近期调整创造上车机会。”
即使利好频出,在业绩快报发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7月4日,南京银行股价仍跌1.07%,报收10.18元,成交金额21.92亿元,主力资金(超大单+大单)净流出3.11亿元,连续3日净流出,上一交易日主力净流出4224万元,4日环比增加635.37%。
南京银行股吧内,仍有投资者担忧“雷暴”。已经遭到解职的原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此前在微信群聊中也曾提及“雷暴”风险,称“南京银行对公部门40%左右的贷款是地产信贷;50%以上的贷款是产业基金政府项目的信贷”。
钛媒体App翻阅了南京银行2021年年报,从中并不能找到这些传闻的潜在证据。
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租货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房地产贷款金额分别为374.15亿元,占比只有4.73%,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只有0.08%。
客户集中度方面,南京银行前十名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合计2.57%,占资本净额比例合计为13.66%。*单一客户贷款金额为31.4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为0.4%。
而从更宏观视角看,市场对于南京银行的担忧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2018年开始,南京市陆续出现大型企业风险,比如雨润、三胞、丰盛、苏宁。这使得市场担心南京地区存在较大金融风险。作为与地方财政密切关联的城商行,南京银行很难不受到关联影响。
以深陷债务危机的丰盛系为例——丰盛系是继三胞集团之后,2018年年内南京第二家陷入债务危机的大型民企,当年末,盛丰集团发生债务危机,涉及金额12.8亿元。直至今年4月15日,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公司(原丰盛系)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脱离破产的命运。
而“拯救”丰盛系的力量,与南京银行有着密切关联。
2022年5月7日,紫金信托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公开招募和遴选,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被确定为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信托计划受托人。紫金信托的大股东是南京紫金投资集团,而后者也是南京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总而言之,在部分村镇银行“雷暴”的敏感时刻,南京银行发生一连串“巧合事件”,市场“杯弓蛇影”不足为奇,一连几份的官方澄清公告自然还无法立刻打消投资者的怀疑。(本文网友分享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南京证券(601990.SH)公告,公司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均为非公开发行限售股,锁定期为自本次非公开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3.21亿股,将于2021年5月6日上市流通。本次上市流通的非公开发行限售股涉及深圳市蜀蓉投资有限公司等20名发行对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京证券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京证券股票股吧、600395盘江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