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提起“公募一哥”,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基金经理是张坤,基金公司是易方达。
*数据(截至5月5日),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1.55万亿元,行业第一。
股票 + 混合基金规模5624亿元,行业第一。
债券基金规模4320亿元,同样是行业第一。
基金经理方面,易方达有67位基金经理,其中只有3位是外部引进的,基金经理队伍比较稳定,新老衔接也顺畅。
不管是管理规模,还是人才储备,易方达都是当之无愧的“行业一哥”,放眼一百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暂时还看不到谁能撼动易方达的地位。
今天就系统盘下易方达的基金经理。
(PS.懒猫之前还盘过兴全的基金经理,)
01
陈皓
为什么先说陈皓呢?
易方达的两只传奇基金都是他在管。第一只:易方达科翔。
易方达是2001年4月成立的,比着“老十家”晚了2~3年。
成立之初,易方达旗下仅有3只封闭式基金:基金科汇、基金科翔、基金科讯。
2007、2008年,这3只基金封闭期结束,转型开放式基金。
看业绩,表现*的是易方达科翔,成立以来涨了755.82%,年化17.25%。
即使统一时间段,2009年以来,也是易方达科翔表现*,年化收益16.69%。
第二只:易方达平稳增长。这是易方达成立后发的第一只基金(2002年8月成立),从代码上也能看出来——110001。这也是易方达旗下*的一只十倍基,成立以来涨了1087.68%。
同时,这也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一只股债平衡基金。
另一只成立以来涨了10倍的股债平衡基金是傅友兴管的广发稳健增长。
比较两只基金,
收益上半斤八两。2021年下半年陈皓大幅跑赢傅友兴,主要是重仓当时表现不错的军工、科技,净值又往上拉了一把。
回撤上,是傅友兴控制的好一些。2018年的大跌中,傅友兴回撤只有陈皓的一半。之后的日常回撤中,傅友兴也比陈皓小一些。
投资风格上,陈皓是典型的成长风格。
从业之初重仓小盘成长股,过去几年市场风格向白马股倾斜,他也顺势买了不少大盘成长股,跟上了市场节奏,不过小盘成长股的仓位也不低。
02
冯波 / 郑希
冯波、郑希的管理风格和陈皓接近,也是成长风格,之前重仓小盘成长股,这几年重仓大盘成长股。冯波的代表基金是易方达行业领先,从2009年12月31日一直管到现在。 期间,这只基金一共赚了280.18%,2倍于同类平均收益,同类排名也在前8%。要说区别,
冯波比陈皓白马股仓位更重,十大重仓股里基本都是白马股了。
郑希是和陈皓同一天(2012年9月28日)当上基金经理的,他也是成长风格,不过科技股仓位更重。
这是他的代表基金——易方达信息产业,十大重仓股里有不少半导体、军工、新能源股票。
03
张坤 / 萧楠
张坤和萧楠,小伙伴应该比较熟悉了。
他们和陈皓同一天当上基金经理,因为业绩好、名气大,江湖人称“易方达三剑客”。
管理风格上,陈皓偏成长、萧楠偏消费,张坤偏爱白马股,从业之初就重仓白马股。
因为白马股中有不少消费股,张坤和萧楠持仓也会有一定的重合。
要说张坤和萧楠的区别,
张坤比较专一,坚守“伟大的公司”,萧楠灵活一点,消费之外也会买一些其他不那么白马的股票。这不,一季度他管的易方达瑞恒就买了不少煤炭股。
对此,他季报中给出的解释是,
“煤炭板块现金流高、分红稳定,治理结构改善、供需格局的边际变化都在向着提升ROE的方向发展”。
04
王元春 / 刘健维 / 何崇恺 / 杨宗昌
新生代基金经理中,王元春、刘健维、何崇恺、杨宗昌业绩比较好,从业超过2年,年化收益30%+。这几个人中,
王元春算是萧楠的徒弟,2018年底,刚开始管基金就是和萧楠共管,2021年萧楠的代表基金易方达消费行业也开始和他共管。
也延续了萧楠的管理风格。
对比萧楠和王元春的持仓,虽然重仓股重合度不高,但都集中在消费股、价值股领域。
刘健维算是陈皓的徒弟。
从业之初,和陈皓共管了2年半基金。
今年初开始独立管理易方达科讯,
分析两只基金一季度的持仓,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是一样的。
何崇恺、杨宗昌则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其中,何崇恺已经小有名气。他管的易方达国防军工任内涨了82.22%,大幅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规模也达到了180亿元,是军工主题基金中的佼佼者。
不过,他的能力圈不全在军工。他管的另一只基金易方达积极成长,在军工之外也买了不少科技新能源股票。
业绩嘛,也还可以。
2021年5月29日开始管理,自那以来,沪深300跌了24.6%,同类基金平均也跌了13.9%,但他只跌了0.18%。
杨宗昌就更值得一说了, 2020年8月,他开始独立管理易方达供给改革,已经将近2年时间。在这2年间,易方达供给改革涨了100.49%,同类排名前2%。
收益为什么这么好呢?
有风口的原因,独立管理之初,易方达供给改革满仓化工,过去2年化工板块涨了56%,仅次于煤炭、有色、新能源。
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易方达供给改革的涨幅是化工指数的近2倍,超额收益明显。
去年底,易方达供给改革的化工股仓位已经降到35.6%。未来,杨宗昌能不能继续创造超额收益,拭目以待!
05
固收
固收领域,王晓晨、胡剑是公认的大牛,两人水平在伯仲之间。
以他们的代表基金为例,
王晓晨任内,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年化收益8.53%,同类前7%。胡剑任内,易方达稳健收益年化回报9.12%,同类前5%。
(PS:这两只比较常规的“固收+”基金,股票仓位10%左右,债券仓位85%,会有少量可转债。)
回撤上,
王晓晨的*回撤出现在2015年下半年,*回撤6.93%。胡剑的*回撤出现在2013年下半年,*回撤6.61%。
同期,二级债基金指数的*回撤是12.02%。不管收益还是回撤,王晓晨和胡剑都是*的。
王晓晨、胡剑之外,易方达固收部门还有不少厉害的人物。
比如,李一硕。 这次,易方达裕景添利就增聘了他和林森共管。
这是一只纯债基金,李一硕2015年3月就开始独立管理纯债基金了,管的是易方达永旭定开债。管理以来,7年中有6年基金同类排名都是前25%。
2017年稍微落后一些,同类排名掉到了前25.5%。
2018年2月,开始独立管理一只“固收+”基金——易方达裕如。
这只基金股票仓位也在10%左右,和王晓晨、胡剑的代表基金差不多。
收益上,2018年2月以来,易方达裕如涨了33.65%,介于王晓晨和胡剑之间。
不过,回撤上,李一硕更好一些,日常回撤控制在2%以内,*回撤也比王晓晨和胡剑低了一个百分点左右。
06
混合投资
混合投资部,张清华、林森都是响当当的大牛,懒猫也介绍过,
张清华戳这里,林森戳这里,
在他们之下也有不少比较出色的新人,比如韩阅川。
这次,林森的两只基金易方达瑞通、易方达瑞弘就增聘了韩阅川共管。
这两只属于激进一些的“固收+”基金,股票仓位接近30%。
韩阅川所管基金中,和这两只比较接近的是易方达新益,股票仓位20%左右。
比较这3只基金,
收益上大同小异,韩阅川独自管理期间,易方达新益的收益反倒比林森独自管理的两只基金还高那么一丢丢。
回撤控制上,2021年春节后韩阅川回撤了7%左右,是林森的一倍。
扒了下持仓,
当时韩阅川重仓白马股,茅台、福斯特、隆基股份、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都在十大重仓股里。
而且仓位比较高,股票仓位28.35%,都是跌的比较多的股票。
不过,大跌后韩阅川很快就就进行了调整,股票仓位砍了一半,降到13.96%,但持股方向变化不大。
简单总结下吧,
这篇梳理了一下易方达收益比较好的基金经理,但没有挖的太深。
不过易方达人才储备的丰富已经感受到了,
主动权益部门,从“老一辈”的冯波、陈皓、张坤、萧楠,到“新一辈”的王元春、刘健维、何崇恺、杨宗昌...
固收部门也是人才济济,而且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易方达自己培养的。
靠着家大业大,易方达已经把触角伸向量化、FOF、指数、港股等细分领域了,有专门的基金经理在管理对应产品。
这就是大厂的优势,人才储备多,产品线广,也更容易找到何时的替代者,不管谁走了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顶上。
大家还想看哪家基金公司,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
本文
02月19日讯【市场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今日有1家基金公司,旗下2位基金经理离任,较昨日变化-71.43%,涉及到2只基金产品,属于混合型型基金,投资人需注意短期主动管理基金投资风格和操作风格等发生的变化。
基金经理离任详情
基金经理 | 基金代码 | 基金名称 | 离任原因 | 基金公司 |
---|---|---|---|---|
周楠 | 590003 | 中邮核心优势 | 工作变动 |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国晓雯 | 001227 | 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 | 工作变动 |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近10年前的2011年10月9日,易方达基金创始人、总裁叶俊英转任董事长,选择原常务副总裁刘晓艳作为接班人。当时,外界对于这位新任女掌门将把易方达带向何方并不确定。
易方达成立于2001年4月17日,是国内第11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司成立后的前10年,在叶俊英的精心设计和领导下,易方达已形成了投研、销售双轮驱动特色,合计管理的非货币公募资产规模达1218.15亿元(注:截至2011年9月30日数据),位居行业第三。当时的前两位分别是华夏和嘉实。
2021年一季度,易方达基金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达9277.88亿元,是第二名汇添富5766.55亿元的1.6倍,在全行业遥遥领先。公募基金业23年来,基金公司前两名的差距从未如此巨大。
在与华夏、南方、博时、嘉实等基金“老十家”短兵相接的激烈竞争过程中,公司能同时着眼长远的内在竞争力培养,投入巨资持续进行投研、市场和中后台的系统建设,把专业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等不断沉淀和积累起来,成为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宝贵无形资产。
为什么是易方达?
争做行业规模第一名,这曾是上一代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们激烈厮杀的目标。华夏基金的第一任总经理范勇宏、南方基金的第二任总经理高良玉、博时基金的第一任总经理肖风、嘉实基金的第二任总经理赵学军等,这些基金业强人们都曾为坐上行大老大的交椅而孜孜以求,执着程度似乎不亚于金庸笔下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对于争夺天下第一的痴迷。
但是,这些大佬们可能并没有想到,10年之后行业老大的地位会被易方达牢牢握在手中。为什么是易方达?
业界*人士认为,这与叶俊英在筹建公司时,就坚持选择均分股权结构,以保证公司治理有密切关系。成立之初,易方达有广东证券、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天津信托、重庆国际信托、天津北方国际信托等6家股东,各占1/6的股份。其后,公司股东虽然几经变动,但一直保持分散与均衡的股权结构。
事实证明,分散与均衡的股权结构,既可以避免大股东干预公司日常经营,又可以防止内部人控制,是一种比较良好的治理结构。2019年底,易方达成功实现员工股权激励,6家合伙企业合计持股9.39%,有185名员工参与。
此外,扶上马,送一程,在各大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新老交替过程中,像易方达一样历经风浪完美过度的案例,也十分稀少。
2016年4月30日,叶俊英卸任董事长,由在业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原全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部主任詹余引接任。此时,易方达的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2436亿元(注:截至2016年3月31日数据),位列全行业第一。
公司董事长更换之际,刘晓艳说,在过去15年里,叶俊英一直是易方达基金的“领路人”。她同时非常欢迎詹余引加盟公司,他在资产管理行业的经验和视野将给易方达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在叶俊英携公司原副总裁肖坚转身私募股权投资后,2016年8月27日,公司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吴欣荣晋升副总经理,现任常务副总裁。吴欣荣于1975年出生,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2001年2月5日加入尚在筹建中的易方达,自2004年起担任基金经理。
自此至今,由詹余引、刘晓艳、马骏、吴欣荣等组成的核心高管团队一直保持稳定。
两任*的企业文化传承
叶俊英于1963年9月出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持有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对于易方达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于公司治理的设计与坚持,而且体现在他对公司文化的塑造。
他不苟言笑,外表严肃,以至很多员工都比较怕他,但他对于年轻员工的强烈同理心和深切关心却远非同行可比,以至易方达上下至今对他念念不忘。
易方达很早就开办公司食堂和员工宿舍。易方达副总经理、与张坤和萧楠并称为易方达“三剑客”之一的陈皓,于2007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司。在成名多年之后,他仍深有感触地回忆说:“刚开始从学校毕业到易方达以后,广州总部就有食堂、宿舍和班车等,你不需要考虑工作以外的任何问题,公司大部分都帮你解决了。”
不需要为一日三餐烦心,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也不用担心被房东赶来赶去,能够有幸加入易方达的年轻员工们从入职之日起,就能感受到公司的满满关爱,以及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的自豪感,从而可以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管理上,叶俊英推崇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讲究知人善任,充分授权。他用人不拘一格,擅长在实战中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2004年,他把公司原市场拓展部副总经理张南调到监察部,把公司原督察长刘晓艳调到市场部,就是十分成功的得意之作。张南曾任广东省经委副处长,博学而严谨,于2001年10月加入易方达,自2004年底起担任公司督察长至今,对于易方达的合规体系建设居功至伟。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叶俊英已离职董事长五年,但公司上下仍对他充满敬佩与感恩。当10年前那些为争夺行业第一的“基金老十家”们,后来在总经理更换前后闹得一地鸡毛的时候,叶俊英的远见、胸怀、大局观与责任感更显无比珍贵。
如今,范勇宏、高良玉、肖风等公募基金业的昔日大佬们,早已凭借亿万身家跻身上流圈层,或闲云野鹤,或仍在奋斗,都是社会上少有的成功人士。但是,人心又自有一杆秤,若论他们在各自曾经任职公司现在员工心目中的份量,恐怕都难望叶俊英的项背。
“见素抱朴”,叶俊英最推崇老子《道德经》上的这四个字,意思是崇尚自然,简单朴素。在担任总经理期间,他提出“持信、抱朴、存谐、笃进”的企业精神,已成为易方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晓艳籍贯湖北,出身于教师家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曾在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两年,90年代初考回武汉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她先到北京,但很快南下广州,在广发证券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广发证券筹建咨询公司,她就到了咨询公司,编辑广发快讯和《沪深股票资料》等。2000年,她参与筹建易方达基金,公司成立后任督察长。
2003年,她协助市场人员做江苏省区域的销售,取得超出公司预期的效果,显示了超强的业务能力,叶俊英把她从后台调到了前台。当被问及为什么她能把销售做得很出色时,她说:“我的组织能力可能比较强。”
刘晓艳对于工作具有火一般的热情,以及强烈的担当精神。在2004年至2011年,刘晓艳一直以擅长基金销售闻名,业界有“南晓艳,北道滨”之称(注:北道滨指原嘉实基金副总、现中银基金总经理李道滨),以至大多数人对她在广发证券工作期间比较熟悉投研知之甚少。
刘晓艳接任总经理以来,公司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一如既往。企业文化要经过各个业务条线员工的持续讨论,不断进化,并不是由总经理一个人确定。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做宣传,而是成为公司日常决策的依据与价值观判断标准。例如,“客户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就是由一位基金经理提出并予以坚持的结果。
她自2011年10月9日接任总经理以来,易方达的投研体系继续保持着良好传承。她对于投研的专业理解,以及善于与人沟通的亲和力,成为公司投研体系继往开来的保障。
“充分尊重和关心个人,有温度有情义;强调人是公司的核心资产,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并营造平等、民主、坦诚、透明、辩论、信任、合作、团结、合谐的内部氛围。”易方达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不仅是写在文字上,而且能切实体现到公司日常决策与管理的过程中。
投研体系继往开来
易方达的投研体系由前明星基金经理江作良创立,主要从基本面出发,采用团队投资方式。江作良,1966年4月生,广东信宜人,1993年12月至2001年3月,他在广发证券工作,曾任投资自营部总经理。2001年4月,他加盟易方达基金,历任投资总监、副总裁,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担任证监会发审委委员。
2000年,他曾参与立立电子的股权投资,为第二大股东。2008年6月20日,在立立电子(注:因涉嫌资产二次上市,在完成网友分享募资后被紧急中止)IPO过程中,他为了回避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同时为了消除公众疑虑,辞去副总裁和投资总监职务。
2007年3月,在鱼跃医疗IPO前,他曾借他人名义突击入股,最终获利1.03亿元。2019年,证监会作出没收1.03亿元违法所得,并处以1.03亿元罚款的决定。同时,对他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江作良不服处罚,提起行政诉讼。2020年至2021年,北京中院、高院分别经过一审、二审,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刘晓艳接棒总裁之后,2012年,公司先后提拔了一批副总裁,包括原专户首席投资官肖坚、原公募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原市场总监陈彤等。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布局。
但是,巨大的挑战也不期而至。2013年12月16日,副总裁陈志民“因个人健康原因提出辞职”。辞职后的陈志民就处于失联状态,市场传出其跑路或被控制,而监管层则三缄其口。2014年11月28日,陈志民从香港入境主动投案,2016年,广东法院经过一审、二审,陈志民因“老鼠仓案”涉案成交金额18.84亿元,获刑4年。
在重大危机面前,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高超驾驭,更得益于广大持有人的厚爱与信任,易方达有惊无险,把事件对公司的影响降低到了*程度。
2012年9月28日,易方达的投研系统进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调整,成为公司 “三剑客”的诞生日:易方达中小盘的基金经理助理张坤升任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何云峰卸任;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助理陈皓升任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侯清濯回炉重任研究部*研究员;易方达消费的基金经理助理萧楠升任基金经理,与刘芳洁共同管理该基金。
如今,张坤、陈皓、萧楠都已名震江湖,其中,张坤则是国内首位合计管理权益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公募基金经理。公司现拥有一支220多人的投研团队,并有20年来从未中断过的投研文化积淀,可谓兵强马壮。
据悉,对于近10年来公司的表现,叶俊英的评价是“不断超预期”。作为总资产规模超过2.3万亿元的基金公司*,刘晓艳深知厚德载物的道理。虽然性别与性格不同,但与叶俊英推崇“见素抱朴”类似,她追求“持拙守正”,并且对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慈悲精神有着真诚的尊敬和向往。
她说:“面对百年变局,我们要有赤子之心,愿意保持最真诚的善意,最彻底的坦荡,并用更高的道德标准,更严苛的规范要求去做。”(祁和忠)
庞华玮 报道
2022年的基金,应了一句话:“风水轮流转。”
谁也没想到,2021年“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基金会跌落神坛,管理的基金全部负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后。
也同样没人想到,2022年,风云突变,张坤管理的基金风生水起,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表现抗跌,甚至有一只基金收益跻身前10。
目前*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张坤仍是管理规模“公募一哥”,管理规模高达1057亿元,旗下有4只基金。
张坤旗下4只基金分别为:2只QDII基金——易方达亚洲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
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上述4只基金的净值增长分别为7.08%、0.08%、-1.49%、-2.75%。
其中,易方达亚洲精选以7.08%收益位列2022年全市场基金收益第10名。
一直以来,张坤的投资风格是:价值投资,重仓蓝筹股,持仓换手率低,持股集中度高,仓位高。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市场风格极端的2021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的仓位都高达90%以上。其中,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的股票仓位*,为93.77%,易方达优质精选、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仓位分别为92.31%、91.71%、90.65%。
张坤管理的基金收益为什么会在2022年出现逆转?
这或许与今年市场风格大转变有关。今年的市场风格从去年的小盘股切换为大盘股,成长股切换为价值股,高估值切换为低估值。
这种市场风格显然比较适合张坤,因此其管理的基金比较抗跌,有的收益甚至能跻身前列。
不过,这种优势是否能持续仍值得观望。
2022年开年以来,市场并不平静,变数仍很大。
比如,仅在
QDII基金收益排名居前
值得一提的是,张坤今年业绩*的基金是其管理的2只QDII基金——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属于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易方达优质精选基金属于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其规模分别为43亿元、217亿元。截至1月 12日(下同),今年以来都获得正收益,分别为7.08%、0.08%。
那么,张坤管理的这两只基金的收益,在QDII中属于什么水平?
其中,今年以来,98只权益类QDII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38%;156只负收益,占比60%;另有少数基金零收益或无数据。
这意味着,易方达亚洲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今年的收益至少排在前38%。
而与之相对,就在2021年,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全年收益-29.25%,在QDII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一。
但2022年这只基金却大翻身。
截至1月12日,2022年以来,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却以7.08%,名列2022年全市场基金收益榜前10。
排在这只基金前面的是:6只油气主题基金,2只银行主题被动指数基金,以及1只金融地产主动权益基金。
具体来看,今年基金收益TOP10中(A/C类份额基金合并计算),有7只是QDII基金。
QDII基金包揽了今年收益前5名,以及第9-10名;第6-7名由两只被动指数基金,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取得。
具体来看,TOP1是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A美元现汇,截至1月12日(下同),今年以来的收益高达14.10%。
收益紧随其后的QDII基金有:
华宝标普油气A美元,今年以来收益13.76%;
诺安油气能源,今年以来收益12.46%;
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今年以来收益8.73%;
南方原油A,今年以来收益7.21%;
易方达原油A美元现汇,今年以来收益7.1%。
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今年以来收益7.08%,位列今年基金收益第10名。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易方达亚洲精选的重仓股为:招商银行、腾讯控股、邮储银行、京东集团-SW、蒙牛乳业、美团-W、中国海外发展、中国财险、万科企业等。
一直以来,张坤的风格都是持股高度集中,2021年三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高达75.17%。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月12日,易方达亚洲精选的十大重仓股今年以来全部为正收益,其中5只涨幅超过10%,分别为中国海外发展、万科企业、邮储银行、京东集团-SW、中国财险。
此外,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原名“易方达中小盘”),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收益率为0.08%。
在2021年9月,易方达优质精选更名,并由偏股混合型基金变更为QDII基金。
Wind数据显示,张坤管理的两只QDII基金——易方达亚洲精选和易方达优质精选,2021年三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重合,包括招商银行、腾讯控股、香/港交易所、京东集团-SW。
在去年三季度末,易方达优质精选十大重仓股还有多只白酒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此外该基金十大重仓股还有伊利股份、海康威视、平安银行等。
从该基金此前净值表现来看,应该是这只基金更名并改变投资类型后,三季度还来不及调仓。
天天基金网显示,1月13日,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QDII)的净值增长率估算为-0.29%,而实际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34%。两者相差很大,高达2%。
这说明四季度以来张坤已对该基金进行了大幅调仓。
偏股基金抗跌
而张坤管理的另外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尤其是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今年表现又如何?
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全市场5536只主动权益基金,有5012只基金下跌,占比90.53%;仅508只基金有正收益,占比9.18%,另有少量基金为零收益。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截至1月12日跌幅-1.41%,以抗跌的方式在一众明星基金中排名靠前。
对比一下:
1、易方达蓝筹精选(张坤):去年收益-9.89%,今年收益-1.49%;
2、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刘彦春):去年收益-9.94%,今年收益-4.94%;
3、中欧医疗健康A(葛兰):去年收益-6.55%,今年收益-6.49%;
4、兴全合润LOF(谢治宇):去年收益6.32%,今年收益-4.56%;
5、中欧新蓝筹A(周蔚文,冯炉丹):去年收益3.39%,今年收益-1.77%;
6、广发双擎升级A(刘格菘):去年收益4.41%,今年收益-5.90%;
7、汇添富消费行业(胡昕炜):去年收益-4.20%,今年收益-6.06%;
8、易方达消费行业(萧楠,王元春):去年收益-11.19%,今年收益-3.74%;
9、银华心怡A(李晓星,张萍):去年收益38.62%,今年收益-4.31%;
10、嘉实新兴产业(归凯):去年收益-8.49%,今年收益-5.78%;
11、富国天惠LOF(朱少醒):去年收益0.62%,今年收益-2.90%;
12、工银瑞信文体产业A(袁芳):去年收益10.34%,今年收益-4.08%;
13、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赵诣,邢军亮):去年收益56.20%,今年收益-5.15%;
14、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冯明远):去年收益45.37%,今年收益-5.00%;
15、诺安成长(蔡嵩松):去年收益22.50%,今年收益-8.83%。
对比上述15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今年跌幅较小,2022年以来仅下跌-1.49%,是明星基金经理中表现较好的。
该基金持股集中度高,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为
86.93%,并且持仓换手率2021年上半年为60%,在基金经理中属于比较低的。
1月13日的净值估算显示,易方达蓝筹精选下跌2.19%,实际单位净值下跌2.14%,说明该基金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重仓股几乎没有变动。
2021年三季度末,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699亿元,其十大重仓股包括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康威视、洋河股份、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伊利股份、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
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全部是蓝筹白马股,属于比较典型的价值投资风格。
在今年市场风格大切换之下,易方达蓝筹精选2021年三季末重仓股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只股票上涨。这是该基金抗跌的主要原因。
张坤管理的另一只基金——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规模99亿元,尚未打开申购和赎回,其2021年三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与易方达蓝筹精选完全重合。
也就是说,张坤管理的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其十大重仓股完全一样,只不过十大重仓股排名前后略有不同。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的收益为-2.75%。
而同期,全市场有272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06%,相对来说,张坤管理的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今年收益-1.49%、-2.75%,表现抗跌。即使是与一众顶流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相比,这两只基金也算表现不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易方达基金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易方达基金怎么样、基金590003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