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中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十大排名

2022-07-24 13:31:00 基金 xialuotejs

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情况出炉。

4月2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下称《简报》)显示,去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约1.59万台,容量5592万千瓦,同比增长2.7%;累计装机超过17万台,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9.2%。

去年国内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144万千瓦,占比74.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万千瓦,占比25.9%。

风电整机市场份额再度集中,前五名整机商新增装机市场份额为69.3%,排名前十的整机商市场份额为95.1%,分别同期增长4.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2020年,头部整机商市场份额被稀释,前五及前十家整机商市场份额分别为64.7%和91.5%,同比下滑8.8和0.7个百分点。

去年排名前三的整机商分别为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与上年排位保持一致。运达股份(300772.SZ)由第五上升至第四,电气风电(688660.SH)从第四下滑至第五。

上述五家整机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4%、14.6%、12.4%、12.1%、9.9%。

其中,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2个百分点,明阳智能提升2.3个百分点,运达股份提升5.4个百分点,电气风电提升1.4个百分点。

运达股份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其陆上风电装机量攀涨。2021年,该公司陆上装机容量677万千瓦,占比16.3%,位居第三。

明阳智能以16万千瓦的微量优势守住了第三的位置,这得益于海上风电交付量的增长。去年其陆上风电装机排名下滑,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市场份额7.6%,排名位列第六。它与运达股份的陆上装机量相差362万千瓦,但这部分差距由海上风电装机量补齐。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整机商变动较大,去年分别为中国海装、中车风电、三一重能、东方电气(600875.SH)和联合动力。其中,中国海装前进三位,中车风电下滑一位,东方电气下滑三位,三一重能和联合动力排名保持不变。

具体到海上风电,电气风电继续稳居首位,新增海上风电装机876台,容量420.4万千瓦,市场占比29%。去年为海上风电抢装潮,各整机商均加快海上风机吊装,电气风电的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位居其后的依次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国海装、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和哈电风能,占比分别为26.1%、16.5%、13.8%和7%。

其中,远景能源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下滑最多,由2020年的第三名下滑至第六名。

风电开发商方面,去年新增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和中国电建。

三峡集团去年发力渐猛,风电新增吊装量44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排名由第十跃升至第三。

该集团去年海上新增装机最多,吊装海上风机279万千瓦,占其总吊装量的62.7%,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9.3%。

华能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分别位列海上风电开发量排名第二至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6%、14%、11%和7.9%。

《报告》还显示,去年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下滑,从2020年的52%降至45%,中东南部新增装机容量从48%上升至55%。

同期,风电大型化趋势明显,新装风机3兆瓦以下占比约20%,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3-5兆瓦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6.4%,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5兆瓦及以上新增装机容量占比23.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6-7兆瓦机组占海上新增装机容量的45.9%,同比增加29.8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共出口风机886台,容量共326.8万千瓦,同比上涨175.2%。截至2021年底,共出口风电机组3614台,累计容量964.2万千瓦。

海上风电机组还在去年首次实现出口,共72台,容量32.48万千瓦,均出口到越南。其中,金风科技42台,明阳智能16台,东方电气14台。

截至2021年底,新增和累计风机出口最多的国家为越南,占比分别为72.1%和25.4%。

《简报》公布的数据与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后者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58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运达股份新增吊装量764万千瓦,比明阳智能高出11万千瓦,装机量排名位居第三。




马士基股票


运价下跌、股票重挫

5大船公司身价跌了420亿



从各方面来看,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正面临着又一个创纪录的盈利增长年,但上市船公司的股价在今年前六个月同时暴跌,给股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壹航运获悉:尽管船公司收益仍然很高,但在今年上半年,五家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总市值损失了约 3020 亿丹麦克朗(约420 亿美元),但仅马士基一家就损失了 1410 亿丹麦克朗。

▲5家上市船公司市值损失420亿美元


据悉,丹麦银行 Sydbank 对五家全球班轮公司(长荣、赫伯罗特、马士基、阳明和 HMM ) 2022 年上半年回报发展的回顾总结进行了分析。

根据 Sydbank 的分析,继去年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收益和股票回报率双双飙升之后,到 2022 年,上市船公司的股东将获得正常回报。

虽然这五家船公司在2021 年回报股东的回报率比上一年大幅增长了 72-352%,但 2022 年情况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股价暴跌





今年前六个月,这五家集装箱运输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其中最糟糕的是台湾航运公司长荣的股东,他们不得不吞下 27% 的负回报;其次是马士基,尽管该集团支付了历史最高的股息,但马士基的股东在今年上半年损失了 18%;

德国赫伯罗特的投资者遭受的损失最小,仅损失了 7%。根据 Sydbank 的数据,台湾阳明和韩国 HMM 的股东股价分别缩水 11% 和 10%。

据 Sydbank 称,虽然收益继续增长,但班轮公司的股价受到投资者对未来时代和船公司未来收益的紧张情绪的影响。


上半年,五家船公司股票回报率


长荣:-27% (282%)

马士基:-18% (72%)

阳明:-11% (352%)

HMM:-10% (89%)

赫伯罗特:-7% (201%)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2021年的股票回报率)



通胀和运费上升以及其他因素可能使美国和欧洲经济都陷入衰退。

“随着运费和通货膨胀的上升,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被吸走。所以对商品的需求会减少。与此同时,消费模式也开始从电视、家具和建筑材料转向旅行等服务,”Sydbank 高级分析师 Mikkel Emil Jensen 说。


“这将导致供需之间更好地平衡,并可能减少瓶颈,这意味着具有极高运价的极端有利市场开始破裂。”

与此同时,自相矛盾的是,股价下跌与集装箱航运公司目前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低股票价值、高收益




据德鲁里预计,全球集装箱行业今年的收益将超过去年的 2140 亿美元,并在 2022 年实现超过 3000 亿美元的综合经营业绩。

原因在于,今年长期以来一直预示着集装箱市场的正常化,需求疲软,运费下降、从而降低了承运人的收益,显然正在拖延。

“马士基目前的预测反映了这样一种假设,即运输市场将在 2022 年下半年恢复正常,预计运费将大幅下降。尽管市场确实显示出改善的迹象,但进展缓慢。换句话说,在 2022 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运费看起来将保持在高位,这并没有反映在马士基当前的盈利预测中,”Jensen 说。

“因此,我希望马士基能够进行升级。”

4 月下旬,马士基上调了 300 亿美元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EBITDA) 指引——上调了 60 亿美元。

由于正常化尚未发生,马士基和其他集装箱航运公司继续在以港口拥堵和中国例行新冠肺炎封锁为特征的集装箱市场过热中获利。

马士基的份额下降幅度小于市场




虽然马士基的股票在 2022 年上半年下跌了 18%,但丹麦 C25(丹麦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 25 家丹麦公司的指数)下跌了 20.1%,美国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了 21.1%。

“马士基股票的表现好于市场指数,所以实际上还可以,但在我们谈到经济衰退、运输股票将面临艰难时期以及运费将下跌的环境中,下跌是自然而然的,”Jensen 说。

即期运价最近有所下降,这将对合约运价造成压力。例如,马士基可能会感受到这一点,因为马士基有近七成(71%)的客户与其签订了合同。

“马士基签订了许多合同,这使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收益,并降低公司对即期汇率大幅波动的敏感度。但随着即期汇率的下跌,客户是否希望重新谈判合同?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会对马士基的收益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投资者犹豫的原因之一。”




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最新

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情况出炉。

4月2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下称《简报》)显示,去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约1.59万台,容量5592万千瓦,同比增长2.7%;累计装机超过17万台,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9.2%。

去年国内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144万千瓦,占比74.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万千瓦,占比25.9%。

风电整机市场份额再度集中,前五名整机商新增装机市场份额为69.3%,排名前十的整机商市场份额为95.1%,分别同期增长4.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2020年,头部整机商市场份额被稀释,前五及前十家整机商市场份额分别为64.7%和91.5%,同比下滑8.8和0.7个百分点。

去年排名前三的整机商分别为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与上年排位保持一致。运达股份(300772.SZ)由第五上升至第四,电气风电(688660.SH)从第四下滑至第五。

上述五家整机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4%、14.6%、12.4%、12.1%、9.9%。

其中,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2个百分点,明阳智能提升2.3个百分点,运达股份提升5.4个百分点,电气风电提升1.4个百分点。

运达股份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其陆上风电装机量攀涨。2021年,该公司陆上装机容量677万千瓦,占比16.3%,位居第三。

明阳智能以16万千瓦的微量优势守住了第三的位置,这得益于海上风电交付量的增长。去年其陆上风电装机排名下滑,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市场份额7.6%,排名位列第六。它与运达股份的陆上装机量相差362万千瓦,但这部分差距由海上风电装机量补齐。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整机商变动较大,去年分别为中国海装、中车风电、三一重能、东方电气(600875.SH)和联合动力。其中,中国海装前进三位,中车风电下滑一位,东方电气下滑三位,三一重能和联合动力排名保持不变。

具体到海上风电,电气风电继续稳居首位,新增海上风电装机876台,容量420.4万千瓦,市场占比29%。去年为海上风电抢装潮,各整机商均加快海上风机吊装,电气风电的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位居其后的依次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国海装、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和哈电风能,占比分别为26.1%、16.5%、13.8%和7%。

其中,远景能源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下滑最多,由2020年的第三名下滑至第六名。

风电开发商方面,去年新增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和中国电建。

三峡集团去年发力渐猛,风电新增吊装量44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排名由第十跃升至第三。

该集团去年海上新增装机最多,吊装海上风机279万千瓦,占其总吊装量的62.7%,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9.3%。

华能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分别位列海上风电开发量排名第二至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6%、14%、11%和7.9%。

《报告》还显示,去年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下滑,从2020年的52%降至45%,中东南部新增装机容量从48%上升至55%。

同期,风电大型化趋势明显,新装风机3兆瓦以下占比约20%,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3-5兆瓦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6.4%,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5兆瓦及以上新增装机容量占比23.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6-7兆瓦机组占海上新增装机容量的45.9%,同比增加29.8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共出口风机886台,容量共326.8万千瓦,同比上涨175.2%。截至2021年底,共出口风电机组3614台,累计容量964.2万千瓦。

海上风电机组还在去年首次实现出口,共72台,容量32.48万千瓦,均出口到越南。其中,金风科技42台,明阳智能16台,东方电气14台。

截至2021年底,新增和累计风机出口最多的国家为越南,占比分别为72.1%和25.4%。

《简报》公布的数据与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后者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58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运达股份新增吊装量764万千瓦,比明阳智能高出11万千瓦,装机量排名位居第三。




中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十大排名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都在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碳中和的趋势下,中国已经超越过去新能源巨头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大国。不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在风电装机量、光伏装机量都位列全球第一。中国也在新能源的产业链上下游多个领域成为全球第一,下面就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排列全球的新能源企业2022年的最新排名。

2021年光伏电池发电设备装机量数据,2022年全球最新排名依次是:隆基股份以809亿年营业额位列行业第一,后面依次是晶科能源、天河光年、晶澳能源、阿特斯能源、东方日升、尚德电力、HanwhaQCELLS、正泰新能源、协鑫集成。

光伏发电的低成本、高效能、绿色环保正在成为发电巨头采购的首选,其中,国企和央企的电力公司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根据2021年光伏发电的发电总量,2022年全球最新光伏发电排名:国家电投以3500万千瓦的发电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后面依次排名华能电力、中广核新能源、三峡能源、正泰新能源、中国核电、中国华电、中节能太阳能、京能能源、大唐新能源。


风电在全球新能源发电领域成本不断降低,技术不断优化,已经成为绿色能源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根据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量数据,2022年风电设备最新排名:金风科技以505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列全球风电设备第一,后面依次排序为: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维斯塔斯、西门子、上海电气、运达风电、中车风电、中国海装、东方风电。

全球电动车销量高增长 ,欧洲和美国是第二、三大市场,中国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 。 根据 CleanTechnica 网站公布数据,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近 650 万辆,同比+108%。根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和锂电池装机量数据,2022年锂电池行业最新排名:宁德时代以1304亿的年营收和33%市场占有率成锂电装机量全球第一,比亚迪以1125亿锂电池营收和25%市场占有率成为锂电装机量全球第二,后面依次排序:LG化学、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松下、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尔。

根据2021年新能源电动车装机数据和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数据排名:天能电池以387亿营收和45%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储能电池全球第一,后面依次排名:超威、风帆、骆驼、瓦尔塔、理士电池、南都电池、双登、统一电池、海宝。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国家和各省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激励,北上广深等主要发达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的号牌管制,叠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逐步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根据2022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全球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依次: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理想、宝马、广汽埃安、哪吒汽车、上汽荣威、欧拉汽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马士基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