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半年前被证监会指为“风控重大不作为”的中邮证券,日前再收陕西局的罚单。
12月22日,陕西证监局发布通报,中邮证券存在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不完善、债券业务决策机制不合理、资管业务投资决策违规等问题,反映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被监管出具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陕西证监局称,中邮证券应逐项对照相关问题分层级落实具体责任人,进行内部追责,并自收到决定书起30日内向监管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早在今年6月份和8月份,中邮证券就因存在人员岗位混同,异常交易缺乏管控,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完善和自营远期业务交易对手管理制度缺位等内控不完善等问题被证监会点名批评,近期该券商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变更,或许能为中邮证券带来些许新的风气。
中邮证券因三大问题被罚
陕西证监局官网显示,中邮证券因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收到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具体来看,中邮证券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未设置公司整体及自营业务外其他各业务和风险类型的风险容忍度水平;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未能实现对部分风控指标的动态监测,部分风险管理数据采集依靠人工录入,部分日终风险控制指标计算误差较大;信用交易、经纪等业务部门未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
二是公司债券业务决策机制不合理,未明确内核委员会固定委员、其他委员具体职责,2020年多数内核会议无固定委员参会;个别有条件通过的公司债项目立项委员未在项目组补充资料后发表明确立项意见,质量控制部门意见尚未完全落实即通过质控验收;制度未明确质量控制现场核查比例,个别项目尽职调查质量控制不到位,如未及时关注并核查发行人重要固定资产变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重要子公司股权质押事项,缺少对现金流预测报告等第三方意见的核查记录,未对不同尽调方式获得的证据差异进一步核实等。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均为资管业务条线人员,且个别项目合规、风控人员均明确提示违规风险,决策委员会仍审议通过。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
陕西证监局向中邮证券出具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该公司逐项对照相关问题,分层级落实具体责任人,进行内部追责,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监管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半年前被监管指出“风控重大不作为”
这并非是中邮证券年内收到的第一张监管函。
今年8月份,证监会针对针对中邮证券下发了责令处分有关人员措施的决定,指出该券商存在的四个问题,分别为人员岗位混同,异常交易缺乏管控,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完善和自营远期业务交易对手管理制度缺位,并指出中邮证券存在内控存在缺陷,经营管理混乱。
就异常交易缺乏管控这个问题来看,2019年2月,中邮证券资产运营部以高于中证估值2.93%的价格将“17海发03”卖给财通资管,无法提供询价记录;2019年6月,资产运营部以低于基准利率214基点的价格与新华基金开展逆回购交易,相关交易未向公司风控部报备;2019年1月,资管分公司以偏离中证估值1.81%的净价卖出“18新昌02”,异常交易未向公司风控部报备;2019年10月,西王债券已出现违约,资产运营部以高于市场估值130.2%的净价卖出西王债券,报备仅说明“双方蹉商决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监管还指出中邮证券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完善,债券审批环节未全部纳入系统管理,逆回购交易监控指标设置不充分并发现5笔逆回购交易首期质押率超过100%,资管系统风险阈值调整不审慎。
证监会认为,这些问题反映出中邮证券内部控制等存在缺陷,经营管理混乱。其在债券异常交易监控方面尤为薄弱,公司风控部未及时全面掌握债券交易情况,也未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对异常交易的价格偏离度情况及交易意图进行核查,风控重大不作为。
而在今年6月份,证监会下达《关于对郑文学、吴昊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中显示,中邮证券资产运营部郑文学作为西王债相关交易投资经理,吴昊作为西王债、“17海发03”以及新华基金开展逆回购交易的交易员,未妥善留存异常交易询价记录并向风控部门充分明晰交易动机,对异常交易监控与报备制度实际执行流于形式,对此负有直接责任。因此,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据中证协此前披露的年度券商业绩排名,中邮证券资产规模、营收情况等多项指标均位居行业中后位,多项业务频出合规问题,对公司的声誉以及业务发展均有不利影响。
近期,中邮证券董事长、总经理接连变更,11月份,中国邮政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郭成林新任中邮证券董事长,他最大的特点是“长于审计”,曾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局长、财务资金部总经理等职务;日前,有声音称,曾任职于中国邮储银行资管部总经理、中邮理财总经理步艳红拟任中邮证券总经理,她最大的特点是“有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
将帅齐换,或许能为中邮证券带来些许新的风气。
【i紫米】4月28日,东华软件股份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26.64亿元,去年同期为25.67亿元。同时,公司期末借款为37.2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37.23亿元,去年同期为33.33亿元;长期借款为0,去年同期也为0。
年报显示,公司财务费用为1.15亿元。去年同期为9233.36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支出为1.29亿元,利息收入为1280.8万元,汇兑损失-1378.87万元。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支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共909.48万元,董事长薛向东2021年从公司获得报酬为39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吕波2021年从公司获得报酬为75.65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健2021年从公司获得报酬55.72万元。
董事长薛向东期末持股数为384,755,226。
东华软件2001年1月成立,主要业务涉及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能源、金融、智慧城市、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公司于2006年08月23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发行2160万股。
6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发布了2020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其中可比券商数量相比2019年增加了4家。
整体来看,全年证券行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0年末,行业总资产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全年证券行业业绩达到近3年最高水平,实现营业收入4398.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净利润1707.78亿元,同比增长39.20%;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上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券商行业排名竞争激烈,尤其是前十大券商的营收和净利排名基本“内定”,中信证券在多个业务指标中位居榜首,坐稳“券商一哥”之位。而中腰部券商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影响,实力变动较大,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营收:头部券商竞争激烈,中小券商逆袭潜力大
从营业收入来看,头部券商竞争激烈。2020年证券公司前三排名不变,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分别实现营收341.40亿元、240.73亿元和212.47亿元。而中信建投以201.53亿元的营收跻身第四名,前进了4个名次,也是营收前十名中变化最大的券商。
此外,从前十大券商来看,招商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五,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营收排名则相对有所退步。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的营收排名互换,其中前者跻身第10名,后者则掉出10名开外。
整体来看,2020年,营收排名至少前进5个名次的证券公司有、浙商证券、国元证券、民生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五矿证券、中航证券、华鑫证券、申港证券、中天国富、英大证券、中邮证券等。
其中,互联网券商营收从25.94亿元提高至45.98亿元,营收排名也从第33名上升至第23名。浙商证券和国元证券2020年的营收排名位列前30。其余券商的营收排名多在第40-90名。
在营收排名下跌较快的券商中,西南证券、恒泰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华金证券等多家券商排名下跌均在7个名次以上,其中太平洋证券的营收排名下滑了20个名次。
值得注意的是,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不管排名是上涨还是下跌,变动幅度较大的券商均集中在中小券商方面。换句话说,中小券商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净利润:前30名券商排名变动不大,5家头部券商净利超百亿
2020年是券业大年,证券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中信证券以149.02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紧随其后。这5家头部券商的净利润均超过百亿。而2019年仅中信证券一家的净利润超过百亿。
即便是在行业发展的火热之年,2020年全年有11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太平洋证券亏损最大为7.61亿元。而2019年有8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网信证券亏损12.92亿元。
从排名来看,头部券商的净利润排名整体表现稳定,从前十大券商来看,中信证券地位稳固,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的排名分别前进两名,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六。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的名次均落后一名。同期,国信证券掉队前十,中金公司补位。
拉长排名来看,净利润前30大券商中,光大证券排名变动最大,从2019年的第39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18名。而兴业证券、浙商证券的排名均提高了5个名次,的排名提升了4个名次,位列第15名。
同样,中小券商的净利润变动幅度较大,其中华福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申港证券、英大证券等十余家证券公司的排名提升10名以上,恒泰证券、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的排名下跌20名以上。
传统券商业务谁最领先?“一哥”炒股也不甘落后
2020年基民、股民跑步入场,市场成交量活跃度明显提升。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279.47亿元,同比增长54.82%。其中,中信证券以87.76亿元的经纪业务位居第一,同比2019年的49.44亿元增长了77.51%。
国泰君安和招商证券分别以77.01亿元和62.15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位列二、三。2020年共有27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21家。
从投行业务来看,受注册制改革影响,2020年证券行业牢牢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截至2020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达12.6%。与此同时,2020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70.67亿元,同比增长39.76%,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25%。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以52.61亿元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紧随其后,收入均超过30亿元。2019年仅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
从资产管理业务来看,东方证券以23.65亿元在资管业务收入方面位居榜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紧随其后,资管业务收入达19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不佳,逾六成的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
从证券投资业务来看,可以说“一哥”中信证券最会炒股,不管是从证券投资收入排名还是股权投资收入排名来看,中信证券均居于榜首,是唯一一家证券投资业务超过百亿元的券商,达到108.54亿元。
获利能力佳,券商积极投入信息技术
从企业获利能力来看,2020年有11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其中,、中信建投和华林证券等券商的表现亮眼,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5%左右。而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券商仅有3家,其中最高为13.76%。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发布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262.87亿元,同比增长21.31%,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7.47%。
中证协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达845亿元,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头部券商参与积极,2020年华泰证券以19.47亿元的信息系统投入位列第一,此外,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3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10亿元。17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来看,、平安证券、中泰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公司发力该业务。其中,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最高,达17.43%,后三家的信息技术投入占比也在10%以上。
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不胫而走。
6月27日,有媒体称证监会或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随后,多方业内人士分析,此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关注到媒体报道,但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言人表示,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在尚在讨论之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证监会发言人此言一出,更印证了“将有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此言不虚。
为何传言在此时发生?
此刻传出“证监会将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或许与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有关。
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这意味着国外的保险、券商、期货公司以及信用评级机构从这一天开始都可来中国开全资公司。如果他们想要收购中国的同类金融机构,也没有持股比例限制,可轻易获得控股地位,甚至100%持股。
其实早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国外巨头便开始了行动。
3月27日,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同时宣布,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
持股51%并不是高盛的最终目标。高盛表示,会寻求尽早实现对合资券商100%的所有权。
相比于对我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国外顶级券商,我国券商实力堪忧。根据高盛2019年的年报,其营业收入达365.46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排名前十的广发证券2019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28.10亿人民币,有分析直指,中国一百来家证券公司加在一起,整体实力都不一定比得上一家高盛。
对此,有关部门并非没有行动。在2019年11月29日,证监会就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
于是,此传言顺理成章地被解读为有关部门希望利用银行业强大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为我国弱小的券商业“强身健体”。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合史
在欧美及日本市场,银行下辖证券业务部门或成立证券业务子公司已是常规操作。
欧洲国家中,德国和瑞士一直将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美国则受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此后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日本和英国也从30年代起确立了分业经营制度。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解除禁令,以提高金融业活力,并且允许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相互持股,打破边界,互相竞争。
但在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由来已久。
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我国银行的非银业务凤毛麟角,并无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的问题;80年代中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设立证券营业部,银行与券商混业经营始于此。
不同于国外的做法,我国的混业经营并没有股东层面混业,经营层面隔离的限制,而是完全地混在一起。
自1992年开始,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商业银行损失惨重。由此,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与券商分业经营原则,商业银行从此不得存在证券经营业务,这一法律一直延续至今。
最新的《商业银行法》修订于2015年,在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且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商业银行法》有过两次修订,分别发生在2003和2015年,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券商的这一规定没有变化)
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开始施行,总则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再一次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不过,在《商业银行法》与新《证券法》中都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句话,这无疑给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留下了想象空间。
有分析人士猜测,若此消息属实,极有可能由得到国务院特许授权的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当然,鉴于上述法律上的障碍,不可能出现大量商业银行短期内同时获得券商牌照的情况。
而且,目前我国银行的体量在资金、资产和从业人数上远超券商,银行控股或可成为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并非没有银行拥有券商牌照: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都设立了证券业务的子公司,名为国开证券和中邮证券;中国银行则通过全资控股的形式控股了中银国际证券,可在香港和内地开展券商业务;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则收购了在香港的券商,可在香港开展券商业务。
券商牌照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利好?
抛开高盛等国际巨头,仅与我国银行的庞大体量相比,券商业的规模也微乎其微。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2019年我国银行业获得6万亿元收入,而证券业只有3600亿元进账,假设银行能在混业经营之后获得50%的证券业当下份额,也只能增加至多3.5%的收入;根据万德数据,2019年国内金融机构中,券商、保险和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挣得0.27万亿元的利润,不到商业银行挣得的1.99万亿元利润的14%。
除了营业收入,银行相较于券商业的体量优势还很多:目前排名前十的商业银行总资产是排名前十的券商资产总和的37.1倍,总收入则为21.5倍,总利润为27.8倍;工、农、中、建四大行目前有6.5万个实体网点,而主流券商目前的营业网点一共不超过5000家。
也就是说,即便最终以银行控股的形式实现混业经营,在商业银行眼中,拿到券商牌照的最大好处并非是券商业务的这些营收,而是将银行自身业务与券商牌照相结合,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一旦获得券商牌照,目的不在于对现有的3600亿元的收入再“扒一层皮”,而是将目光瞄准增量市场,开展新的业务,券商业务被纳入银行体系之后也会有新的角色。
根据已经获得在香港开展券商业务资格的银行的实践经验,证券业务可在银行体系内充当“投贷联动”平台。所谓“投贷联动”是指将股权投资与银行贷款结合,在分业经营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无法同时撬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但若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就得以投身资本市场,也能带动企业参与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银行能将此前所处的信贷市场和接下来能够进入的资本市场相结合,形成“从头到尾”地服务于企业的链条。从投贷联动到上市辅导,再到IPO退出机制,完整的服务闭环得以就此拼成。
目前券商在我国的地位不高,存在感低,虽然一方面帮助投资者开户向股市输送资金,另一方面帮助企业IPO,但却不掌握资金,且未能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和成长;银行则不同,它掌握了大量资金,也是各大企业紧密的金融伙伴,可以预见,银行进入证券业后,证券业将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此前由券商主导的格局。
不过,东吴证券非银业务研究团队分析称,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最终实现混业经营虽然是历史趋势,但这个趋势是渐进的长期过程。
况且,目前我国位居前十的海通、国泰君安、国信、华泰等券商,并没有获得来自银行业多大的资源支持。因一两个新玩家的入局就改变当下竞争格局和供需关系的情况不会发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邮证券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邮证券怎么样、东华软件待遇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