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3月7日,小编了解到,近日,哈投股份(600864.SH)发布全资子公司江海证券有限公司恢复资管产品备案和股票质押业务的公告。
哈投股份表示,2022年3月3日,江海证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关于恢复资管产品备案和股票质押业务的通知》,同意江海证券恢复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业务。
至此,江海证券受行政监管措施而“停摆”逾一年之久的债券自营、资管产品备案及股票质押三项业务均已恢复。
公开资料显示,江海证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哈尔滨,注册资本达到67.67亿元,为黑龙江省辖区内*一家国有控股券商。
此前于2020年9月10日,证监会对江海证券出具《关于对江海证券有限公司采取限制业务措施的决定》。
经证监会调查发现,江海证券在债券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股权质押式回购三大业务中存在交易员资格管理及交易行为管控不足、标的证券和对手方管理不到位、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违规新增通道业务、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不到位;业务决策流于形式、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证监会对江海证券作出暂停债券自营业务6个月、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和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6个月的监督管理措施。
受此影响,据中证协披露的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显示,江海证券成为当年降幅*券商,当年直接从BBB级下降5级至C级。三项业务的“中止”也令江海证券当年的资管以及自营业务出现明显下滑。
据哈投股份披露,2020年江海证券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0亿元,同比直降低65.28%;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下降8.15%。
此外,尽管监管暂停业务时间仅为6个月,但江海证券上述三项业务的重启却花费了超过1年的时间。其中,最早重启的债券自营业务于2021年9月27日回复,“停摆”接近一年;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业务于2022年3月恢复,“停摆”时间在一年半左右。
同时,未能尽快恢复“元气”也继续影响了江海证券2021年资管、自营等业务上的展业情况。2021年全年,江海证券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10%;但营收12.72亿元,同比下滑26%。其中,资管、自营以及投行业务全年同比下降分别达到38.19%、44%和44%。
不过,在2021年证券行业分类评级当中,江海证券名次有所回升,从2020年的C级上升至CCC级。
此外,近期江海证券总裁董力臣到龄退休,而此前分管股票质押业务的副总裁蒋宝林则在今年1月下旬升任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彼时江海证券三大业务被暂停的同时,证监会对各业务线主管人也做出了相应处罚,其中就包括蒋宝林。
据彼时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信息决定显示,葛新作为江海证券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蒋宝林作为股票质押业务分管副总裁、孔德志作为资产管理业务分管副总裁,对江海证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
按照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葛新、蒋宝林、孔德志通过证监会官方网站予以公开谴责,并限制领取2018、2019年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和福利等权利(公司已支付的部分应退回)。
公开资料显示,蒋宝林在江海证券有长达15年“服役”经历,早在2009年9月起便开始担任江海证券副总裁,具有丰富的研发及经纪业务管理经验。
而经纪业务也是2021年江海证券*实现正增长的细分项,全年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佣金净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6.03%。
据了解,当前江海证券确立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投资银行业务为龙头,以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思路,旨在打通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投资业务、经纪业务之间的协同渠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在上述背景之下,随着蒋宝林的走马上任,以及三项业务的重启,江海证券在财富管理线或将有新的动作。
金钼股份(601958.SH)发布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本次减持计划数量已过半,控股股东金钼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419.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5%,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在市场意料之内,2021年是券商的丰收年。
截至1月25日晚间,至少有26家券商预告了2021年度业绩,其中仅有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也即超过80%的券商业绩同比增加,甚至有4家券商净利润翻倍。不过,也有1家券商出现了亏损。
据证券时报
与此同时,部分特色化券商则冲破了马太效应桎梏,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例如以公募资管及财富管理业务见长的东方证券净利润达50亿元~56亿元,增幅高达85%~105%;背靠母公司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的证券净利润也增长约67%,达到48.25亿元。
3家头部券商
盈利突破百亿
公告显示,目前共有12家上市券商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另有14家券商由大股东披露了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从现有样本来看,大部分券商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但行业内卷情况也在加剧。
1月5日,中信证券早早公告了业绩预增。数据显示,中信证券2021年营收为765.7亿元,增长40.8%,净利润则大增54.2%至229.79亿元。这充分展示了券商龙头的虹吸效应,继续稳坐*宝座。
随后,国泰君安证券和招商证券也相继宣布预计2021年净利润超百亿。其中,国泰君安证券2021年营收为426.69亿元,增长21.22%,实现净利润150.13亿元,增长34.98%;而招商证券营收增长21.04%至293.86亿元,净利润增长22.35%至116.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方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浙商证券4家上市券商净利润预计均超过20亿元,而证券和安信证券的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显示,净利润分别为48.25亿元和33.63亿元,基本跑进行业较前位置。
从业绩增速来看,除中原证券、国盛证券、江海证券3家小型券商规模较小,业绩增幅超过***外,另有东方证券、证券、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
而在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券商中,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而东海证券、中山证券两家券商,净利润却分别下降了56.86%和151.54%,在行业大年明显掉队。
押对财管
多家券商业绩大增
通过对比券商业绩预告,不难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脉络——2021年业绩亮丽的券商,普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颇有建树,“含财量”似乎已成为挖掘绩优券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举个例子,在已有数据统计的26家券商中,东方证券净利润增速达到了85%~105%,可谓遥遥领先。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表示,东方证券财富管理和公募资管业务先发优势明显,充分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扩容,预计2021年大财富管理业务条线(代销+旗下控股和参股公募基金)净利润达到27亿,增加41%,利润贡献达到50%。
背靠母公司,同样业绩大增的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属性更加明显,并反映在相关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上。数据显示,证券202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52%至45.5亿元,继续快于市场增速,市占率进一步上行;利息净收入达17.5亿元,增加38.6%,融出资金规模420亿元,增长42%,两融市占率进一步上行至2.3%。
方正证券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16.45亿元~18.65亿元,增长50%~70%,这或许也与其财富管理业务的加速布局有关。据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方正证券共新设14家营业部,以加大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覆盖;同时鼓励全员考取投顾资格,强化产品投研队伍建设,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
“从盈利驱动力角度来看,2021年盈利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增长,而财富管理带来机构管理规模的高增长,将带来未来券商机构业务的快速增长。”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非银板块内,券商更具投资价值,2022年更是如此,仍推荐券商由财富管理衍生出的机构业务主线的投资逻辑。
风险拖累
部分券商业绩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超过八成的券商均表示2021年业绩预喜,但仍有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中山证券还出现亏损。
从数据来看,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但东海证券、中山证券净利润却分别同比下降了56.86%和151.54%。
透过业绩下跌看背后,东海证券和中山证券近两年可谓风险频发。
作为中山证券的控股股东,锦龙股份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中山证券因2020年8月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函,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被暂停,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另外,中山证券部分持仓债券估值下跌,公允价值变动出现损失。
彼时,深圳证监局要求中山证券在一年内暂停新增资管产品备案,暂停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暂停以自有资金或资管资金与关联方进行对手方交易,同时责令限制中山证券董事长、总裁、合规总监领取2019年绩效奖金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
中证协信息也显示,中山证券目前共有12名董监高,其中包括董事长、总裁、董秘、财务总监、4名副总裁在内的8名高管均是上述处罚公告后发生的变更。管理层发生大变动,资管、信用、自营等业务遭监管叫停,2021年分类评级下降至CCC级……多重影响之下,中山证券因此去年过得颇为艰难。
另一边,不久前的1月11日,东海证券公告,*披露了与蓝光发展的债券交易纠纷案。2019年7月,东海证券通过旗下4只资管计划购入了总额1亿元的“蓝光债”,并持有至今。如今因蓝光债实质违约,东海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发行人支付债券本金、利息及滞纳金合计1.18亿元。而这已经相当于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1.51亿元的近八成。
因受多个风险事件影响,东海证券近两年业务开展较为艰难。年报显示,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发生调查处罚事项10起和5起,业务涉及投行、资管等多个业务条线。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东海证券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9.53亿元,下降0.42亿元;利息净收入则下降1.14亿元至0.1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甚至为-4.87亿元,而在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4.72亿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掣肘。而在2020年4月29日,因资管业务展业违规,东海证券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了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已于2021年2月恢复)。(
证券时报
3月7日,小编了解到,近日,哈投股份(600864.SH)发布全资子公司江海证券有限公司恢复资管产品备案和股票质押业务的公告。
哈投股份表示,2022年3月3日,江海证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关于恢复资管产品备案和股票质押业务的通知》,同意江海证券恢复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业务。
至此,江海证券受行政监管措施而“停摆”逾一年之久的债券自营、资管产品备案及股票质押三项业务均已恢复。
公开资料显示,江海证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哈尔滨,注册资本达到67.67亿元,为黑龙江省辖区内*一家国有控股券商。
此前于2020年9月10日,证监会对江海证券出具《关于对江海证券有限公司采取限制业务措施的决定》。
经证监会调查发现,江海证券在债券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股权质押式回购三大业务中存在交易员资格管理及交易行为管控不足、标的证券和对手方管理不到位、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违规新增通道业务、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不到位;业务决策流于形式、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证监会对江海证券作出暂停债券自营业务6个月、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和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6个月的监督管理措施。
受此影响,据中证协披露的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显示,江海证券成为当年降幅*券商,当年直接从BBB级下降5级至C级。三项业务的“中止”也令江海证券当年的资管以及自营业务出现明显下滑。
据哈投股份披露,2020年江海证券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0亿元,同比直降低65.28%;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下降8.15%。
此外,尽管监管暂停业务时间仅为6个月,但江海证券上述三项业务的重启却花费了超过1年的时间。其中,最早重启的债券自营业务于2021年9月27日回复,“停摆”接近一年;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业务于2022年3月恢复,“停摆”时间在一年半左右。
同时,未能尽快恢复“元气”也继续影响了江海证券2021年资管、自营等业务上的展业情况。2021年全年,江海证券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10%;但营收12.72亿元,同比下滑26%。其中,资管、自营以及投行业务全年同比下降分别达到38.19%、44%和44%。
不过,在2021年证券行业分类评级当中,江海证券名次有所回升,从2020年的C级上升至CCC级。
此外,近期江海证券总裁董力臣到龄退休,而此前分管股票质押业务的副总裁蒋宝林则在今年1月下旬升任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彼时江海证券三大业务被暂停的同时,证监会对各业务线主管人也做出了相应处罚,其中就包括蒋宝林。
据彼时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信息决定显示,葛新作为江海证券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蒋宝林作为股票质押业务分管副总裁、孔德志作为资产管理业务分管副总裁,对江海证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
按照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葛新、蒋宝林、孔德志通过证监会官方网站予以公开谴责,并限制领取2018、2019年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和福利等权利(公司已支付的部分应退回)。
公开资料显示,蒋宝林在江海证券有长达15年“服役”经历,早在2009年9月起便开始担任江海证券副总裁,具有丰富的研发及经纪业务管理经验。
而经纪业务也是2021年江海证券*实现正增长的细分项,全年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佣金净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6.03%。
据了解,当前江海证券确立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投资银行业务为龙头,以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思路,旨在打通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投资业务、经纪业务之间的协同渠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在上述背景之下,随着蒋宝林的走马上任,以及三项业务的重启,江海证券在财富管理线或将有新的动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江海证券合一版手机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江海证券合一版手机版、60195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