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久立特材股吧
放眼当今全球,芯片无疑是科技发展的灵魂,特别是高端芯片,更是日益重要。众所周知,在高端芯片领域,美国的高通直接就是实力最强劲的存在。双方在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你追我赶。
3月2日,一则新数据公布,联发科迎来了好消息,不仅仅成功逆袭超越高通,而且这样的成绩还是在美国国内实现的,不得不说,高通老家“失守”了。那么,为何在自己的主场上,高通会被联发科反超呢?联发科如今在美国逆袭,对于自身而言,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高端芯片,联发科美国成功逆袭
3月2日,根据国际研究机构IDC公布的一份关于美国市场去年第四季度的芯片占有率的数据。从这份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权威的统计,在去年第四季度,联发科芯片占据了美国安卓市场的48.1%。
而作为高端芯片巨头高通呢?仅仅只占了43.9%。联发科在美国芯片市场份额上,终于实现了对高通的反超,终于实现了伟大的逆袭。这对于高通而言,恐怕会比较尴尬了。明明在自己的主场,却被我国的联发科击败。
那么,当下随着联发科在美国市场的成功逆袭,随着联发科在美国市场拿下第一,这样的好成绩对联发科而言,究竟会有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美国逆袭,对联发科有何影响?
首先,美国市场超越高通,增加经济收益
联发科在美国成功实现对高通的逆袭,获得了比高通更多的消费市场。这样一来,比较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能够通过这样数量庞大的消费市场,帮助联发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对于联发科未来的发展进步而言也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异国他乡荣获第一,提高市场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联发科这次的成绩其实可不一般,联发科是我国企业,却在美国市场中击败高通,夺得了份额第一的好成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不容易,除了联发科是我国企业,在美国可能没有这么高的市场认可度,而且,在芯片领域,高通可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联发科击败高通,在美国芯片市场份额中夺得第一,这样强劲的发展实力,无疑会大大提高联发科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联发科在美国芯片市场中击败高通夺得份额第一,这样的成就对于联发科而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小的。然而,高通可是美国企业,美国市场可是高通的主场,为何在自己的主场里,高通会被联发科反超呢?
在美国主场,高通为何会被反超?
首先,高通挤牙膏的作死操作
高通会被联发科反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高通自己自作自受。众所周知,高通每一代全新的芯片,都让人感觉就是在挤牙膏,每一代新的芯片,仅仅是在小修小补。就拿最典型的骁龙888PIUS和骁龙888相比。这两款芯片的差别将大核的GPU进行了超频处理,性能提升20%左右。其他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高通挤牙膏可见一斑。
高通在挤牙膏,这是高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懈怠。但是,高通在科研研发,科研创新方面出现了懈怠,自然会被联发科反超。而且,就高通这样的操作,就算没有联发科,高通被反超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
其次,联发科在高端芯片方面的实力越来越强
高通被反超,除了高通自己的问题之外,联发科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近年来,联发科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实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强,在高端芯片领域,联发科先后推出了天玑9000,天玑8000,天玑8100这三款高端5G芯片。
要知道,此前的联发科主打的可是中低端芯片,如今,联发科一下子就推出了这三款实力可以说是十分强劲的高端5G芯片,无不证明了联发科在高端芯片方面的实力那是越来越强。高通自己在挤牙膏,联发科不断在高端芯片领域发力,在这样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高通会被联发科反超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了。
最后,高通面临高额罚款,高端芯片发力或放缓
高通被反超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美国时间2月9日,高通公司自己公开宣布,我国发改委对高通公司进行了一个裁决,由于高通违反了我国的反垄断法,将被罚款60.88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9.75亿美元。
这样的罚款其实也算是不少了,根据相关消息可知,我国对高通下达的这个罚单是我国有史以来*的反垄断罚单。这样高额的罚款,虽然无法动摇高通的根基,但是对高通的影响也不小。
高通交出这么多的罚款,而高端芯片的研发需要不少的资金来支持,这样一来,高通可能在高端芯片的研发上的力度可能会放缓,毕竟高通要用钱的地方也不仅仅只有芯片研发方面,因此,高通如今在美国市场之所以会被联发科反超,可能是因为高通面临高额罚款导致的。
如今,联发科斩获美国芯片消费市场份额第一,对于我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无疑是向世界直接展现中国芯强劲实力的绝好机会。
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联发科还有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好成绩吗?还有希望能保持自己美国芯片消费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吗?
联发科有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好成绩吗?
其实,联发科未来想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好成绩,可能不怎么容易。如今,虽然高通还在挤牙膏,但是,高通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实力依然十分强劲。要不然高通也不会仅仅挤个牙膏,就年年占据高端芯片市场份额的第一。
因此,在芯片领域,高通相对于联发科而言,总归也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今年联发科夺得第一,明年高通其实也不是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当然,联发科其实也并非就无法保持这样的好成绩,联发科如今在高端芯片方面;屡创佳绩,未来自身在高端芯片方面的实力未必就不会得到提升,未必就不能在高端芯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未来,未必就不能继续超越高通,继续实现美国芯片消费市场第一的辉煌战绩。
总结
*数据,联发科顺利在美国逆袭,这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希望未来联发科不要掉以轻心,而要争取再接再厉,争取继续保持住这样的成绩,争取在高端芯片领域,使中国芯的名声更加响亮。
久立特材2022年4月26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52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108户,减幅为0.43%。
久立特材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11.46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4万~8万区间占比*,为30.00%。
钢铁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下降,区间跌幅为35.55%。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18.14%。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9.77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9.53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3.77万股上升至3.78万股,户均流通市值55.72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久立特材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钢铁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26.29万元。其中,25.00%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1.5万~21万区间内。
钢铁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2年3月31日,深股通持有久立特材的股份数量为2075.18万股,占流通股本的2.12%,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的2752.98万股下降24.62%。
深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前5月份,美国下令加大对华为制裁,切断了华为自研芯片供应链。因此,华为手机上搭载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可能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离开消费者的视线。而华为会选择和第三方芯片厂商合作,保持手机业务继续发展。
由于美国企业被禁止与华为进行合作,华为*的可能会采购中国台湾厂商联发科的芯片。
今日(6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 DIGITIMES Research 日前指出,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影响下,华为提高了采用联发科手机芯片的比重,使得联发科手机芯片(应用处理器)成为中国大陆份额第一,超越了高通。
据 DIGITIMES Research 分析,联发科份额占比为 38.3%,高通占比 37.8%,海思为 21.8%。三家份额达到了 97.9%。
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华为今后肯定会持续加大对联发科芯片的采购量,预计联发科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而海思芯片的市场份额这会持续下滑。
8月4日,联发科曾预计,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的营收将环比增长30%。此外,根据台媒报道,华为与联发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与采购大单,且订单超过 1.2 亿颗芯片。
由于遭到美国制裁,海外手机业务下滑,因此华为预估近两年单年手机出货量约 1.8 亿台。从联发科的1.2亿颗芯片订单来看,未来华为手机中低端可能全都采用联发科芯片。
芯东西(*:aichip001)
芯东西7月30日报道,本周二,芯片设计厂商联发科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发科今年第二季度所持基金及投资金额为1391.27亿新台币(约合321.11亿人民币),占联发科总资产的22.1%,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5%。
事实上,在联发科这家芯片设计企业的旗下,不仅有不少的投资公司,其公司内部更是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且专业、高效的投资团队。
据悉,其创投团队不少成员都是联发科从海外聘请的,从评估到尽职调查(指收购者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运营、法律关系等情况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做法都相当美式,在投资中也愿意给出较高的估值,在美国、以色列、印度甚至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都有过投资记录。
而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及子公司合并财务报告(以下简称“合并报告”,且第二季度合并报告暂未公布),除了射频IC,联发科在CPU IP、物联网、智能家电芯片、Wi-Fi、TWS蓝牙音频芯片、人工智能(AI)等领域均有布局,投资企业超过30家。中国头部射频IC公司唯捷创芯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联发科、指纹识别方案市占率第一的汇顶科技也有着联发科的投资。
以下是芯东西对联发科投资版图的深度解析。
一、直接投资24家大陆企业,覆盖金融、IC、软件、AI领域
在联发科官网上,联发科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创业投资,强调其“专注于投资未来”、“以创业为核心”,还将协助创企建立关系网,并会在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上提供帮助。
根据一季度合并报告,联发科投资公司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联发科或子公司直接参与投资。还有一种是联发科及子公司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比于直接投资,资本证券等有价证券更偏向于公司的融资行为,投资方不能获得被投资一方的经营权利,仅能获得证券收益。而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则能够帮助投资方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利。
具体到中国大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通过子公司直接投资有24家大陆企业。这24家公司绝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投资、IC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联发科在中国大陆生态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联发科及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情况
在这24家企业中,达发科技这个名字不少消费者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是由络达科技和创发科技合并而来的。络达科技是TWS蓝牙音频芯片的头部玩家,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客户,不少华强北TWS耳机就选用了络达科技的芯片方案。据旭日大数据估计,2018年,络达科技所占TWS蓝牙音频芯片市场份额*;2020年,其全球市占率已超30%。
而AI视频系统提供商星宸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原智能电视芯片龙头晨星半导体(MStar)。晨星半导体拆分后,星宸科技的芯片在高清行车记录仪、USB摄像头、安防监控等市场中表现出色,市占率均位居行业前三。
除了直接投资,这24家企业也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投资了国内的多家创投基金,在获得资金收益的同时也对相关产业有所助益。具体有中国湖北长江蔚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会、上海物联网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昆桥(深圳)半导体科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闪腾创芯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武岳峰二期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此外,这24家公司还投资了思必驰、上海广升、奥比中光、欧瑞博、宁波飞芯电子、杭州优智联科技等科技企业,覆盖AI、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
二、联发科主体下属12家公司,7家负责财产管理与投资
如果说上述24家企业是联发科在大陆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那么联发科直接投资的12家子公司就是其全球布局的关键。
在这12家公司中,晨星国际科技公司、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MStar France SAS、立锜科技(股)公司和九旸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业务性质为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其它7家公司则主要负责智慧财产权管理和投资业务等。
具体来说,晨星国际为原晨星半导体拆分后的机顶盒芯片业务部门;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为联发科新加坡分公司;MStar France SAS此前则是原晨星半导体的子公司;立锜科技(股)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主机板电源管理IC的*供应商之一;九旸电子则成立于1997年,是网络通讯IC设计公司,拥有自研的以太网络收发器、交换机及只会网络电源供应(PoE)IC产品。
联发科直接下属子公司情况
或许是联发科在有价证券方面的投资过于深入人心,让很多人以为联发科的投资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收益。但事实上,联发科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供需关系。
在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直接和关联公司进行重要交易的次数就有6次,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立锜科技、达发科技、擎发通讯科技(合肥)有限公司都在起列。各关联公司之间的重要交易次数更是有将近40次,其中16次交易科目为研发费用,从侧面展现了联发科的技术生态。
三、联发科曾实现600倍盈利,一季度有价证券交易获利超3亿美元
除了那些扩充联发科技术生态、进行产品研发、销售的公司,联发科下属的众多投资公司也是其版图的重要组成。Gaintech Co. Limited(以下简称“Gaintech”)和翔发投资(股)公司是联发科下属投资公司中比较重要的2家。
其中,Gaintech投资公司拥有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和联发科在印度、日本、韩国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唯捷创芯的股份也是由Gaintech公司直接持有。事实上,Gaintech直接投资的子公司就有25家,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更是超过70项。
2011年,联发科便是通过Gaintech向汇顶科技投资409万美元(约合2642万人民币)。2016年,汇顶科技于科创板上市,市值*达千亿元。在这次投资中,联发科5年中大赚600倍,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案例。
在中国大陆,Gaintech还通过有价证券投资了上海华芯创业投资企业、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模拟芯片设计创企苏州复鹄科技、小米等企业。
Gaintech投资公司名单(不含大陆企业)
而翔发投资公司的投资更偏重于中国台湾企业,像奕微科半导体、常忆科技、矽实科技、赛微科技、聚星电子等,并拥有群登科技、晶心科技、中华精测科技、思锐科技、天擎积体电路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涵盖了人工智能、电子、IC设计制造等科技领域,很多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
联发科持有的大量有价证券也为自己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第一季度合并报告显示,联发科仅2021年第一季度2次重要的有价证券交易为其带来了超过3亿美元(约合19.38亿人民币)的收益。这两次交易分别为Sigmastar Technology Inc.卖出厦门星宸科技有限公司16.5%股权,获益2.97亿美元(约合19.19亿人民币);以及Gaintech交易Berkeley Lights有价证券,获益778.98万美元(约合5032万人民币)。
结语:联发科集中投资物联网、AI领域,业务、技术两不误
投资作为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扩充企业规模、控制相关企业、获得资金收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投资中,既有不重视投资手段,从而空耗资金的案例;也有只顾资金收益、不顾企业发展的投机行为。
相比之下,联发科一方面重视投资战略和布局,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来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联发科的很多投资都集中在与自身业务有关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也加强了自身的技术积累。
参考信源:《十年低调撒大钱!鸿海、联发科创投最中意的小金鸡们是谁?》天下杂志、《联发科的另一面》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联发科是中国企业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联发科是中国企业吗、久立特材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