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基金项目查询,国家自然基金2022什么时候出结果

2022-07-23 3:32:03 基金 xialuotejs

自然基金项目查询



本文目录一览:



来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

国科金计函〔2022〕4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2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申请294396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项目申请进行了初审。

经初审,共受理项目申请292827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1569项。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各依托单位发送纸质初审结果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依托单位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本单位项目申请受理情况。申请人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疑问,可向相关科学部咨询;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在2022年5月17日16时前向相关科学部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程序和要求详见附件。

附件: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

2022年4月27日


附件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如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一、复审申请程序

(一)复审申请人使用在线申请项目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如忘记个人用户名及密码,请与依托单位联系重新获取。

(二)复审申请人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复审申请表并于2022年5月17日16时前提交。

(三)复审申请人打印一份与在线提交的电子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纸质申请表,本人签字后将纸质申请表以特快专递方式于5月17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寄送相关科学部综合处。

(四)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1.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

2.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

3.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

二、复审申请审查工作程序

(一)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负责对受理的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复审申请的依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二)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相关规定的,维持原决定;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的,撤销原决定并进行评审。

(三)复审申请审查结果将由相关科学部在6月8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

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在信息系统查看本单位人员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审查结果。




券商排行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排名是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

据中证协,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和12.5%。

从公司来看,前10名券商的资产体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中信证券以9759亿元名列榜首,其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达9.3%,第2-10名分别为华泰证券(6415亿元)、国泰君安(6109亿元)、招商证券(5467亿元)、申万宏源(4985亿元)、银河证券(4739亿元)、海通证券(4714亿元)、广发证券(4698亿元)、中金公司(4581亿元)和中信建投(4217亿元)。

2021年,证券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证券行业营业收入的中位数为20亿元, 营收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名列行业前三,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282亿元、255亿元。

排名前十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27亿元)、海通证券(222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广发证券(203亿元)、中金公司(200亿元)、国信证券(193亿元)、申万宏源(192亿元)。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券业归母净利润中位数为6.8亿元,排名前10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高于10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231亿元的净利润独占鳌头,第2-10名分别为国泰君安(150.1亿元)、华泰证券(133.5亿元)、海通证券(128.3亿元)、广发证券(116.5亿元)、中金公司(107.8亿元)、银河证券(104.3亿元)、中信建投(102.3亿元)和国信证券(101.1亿元)。

第11名申万宏源2021年净利润为94.3亿元,距百亿咫尺之遥,其身后的东方证券净利润为53.7亿元,净利润出现较大断档,这也说明券商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前11名券商吃掉行业57.2%的利润空间。

2021年有12家券商发生亏损,其中外资券商占7家,大同证券亏损7.3亿元,净利润垫底,网信证券、德邦证券、汇丰前海、星展证券分别亏损5.1亿元、4.6亿元、1.6元和1.3亿元,高盛高华、大和证券、中山证券、东亚前海、金圆统一、野村东方的亏损额在1亿元内。

净资产收益率(ROE)方面,券商ROE整体偏低,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偏弱,公布的53家券商ROE中,仅有16家券商的ROE高于10%,最高的为华福证券(17.8%),2-5名分别为(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和东莞证券(13.33%)。

具体到券商业务,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包括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明显高于传统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

2021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其中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

“三中一华”牢牢占据投行业务收入前四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69.3亿元、55.3亿元、46.3亿元和39.1亿元,“三中一华”投行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0%。

资管业务方面,依靠旗下东方资管的优异表现,东方证券2021年资管业务实现34.9亿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凭借其在机构业务和高净值人群方面的优势,以29.3亿元收入排名第二,第3-5名分别为华泰证券(18.5亿元)、国泰君安(17亿元)和财通证券(15.6亿元)。




自然基金委项目查询

来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

国科金计函〔2022〕4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2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申请294396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项目申请进行了初审。

经初审,共受理项目申请292827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1569项。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各依托单位发送纸质初审结果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依托单位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本单位项目申请受理情况。申请人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疑问,可向相关科学部咨询;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在2022年5月17日16时前向相关科学部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程序和要求详见附件。

附件: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

2022年4月27日


附件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如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一、复审申请程序

(一)复审申请人使用在线申请项目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如忘记个人用户名及密码,请与依托单位联系重新获取。

(二)复审申请人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复审申请表并于2022年5月17日16时前提交。

(三)复审申请人打印一份与在线提交的电子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纸质申请表,本人签字后将纸质申请表以特快专递方式于5月17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寄送相关科学部综合处。

(四)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1.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

2.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

3.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

二、复审申请审查工作程序

(一)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负责对受理的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复审申请的依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二)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相关规定的,维持原决定;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的,撤销原决定并进行评审。

(三)复审申请审查结果将由相关科学部在6月8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

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在信息系统查看本单位人员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审查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2022什么时候出结果


碳中和时代,ESG投资或将受到追捧。

7月4日,汇添富等8家基金公司正式面向市场发行首批碳中和ETF,其中汇添富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简称“碳中和ETF”)将于今日结束募集。

该产品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简称“SEEE碳中和指数”),致力于成为资本市场极具影响力、能体现碳中和目标的标杆,在满足广大投资者参与和分享低碳经济发展红利需要的同时,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助力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汇添富始终坚持践行ESG责任投资,积极拥抱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2011年以来,汇添富便围绕碳中和等ESG责任投资主题进行前瞻布局,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夯实投研基础,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ESG责任投资体系和方法。


完善产品布局
聚焦碳中和指数长期价值


汇添富是业内较早在低碳领域开展“专而精”产品布局的基金公司,从2006年起就明确了在消费、医药、TMT、环保四大领域持续布局的发展战略。目前,汇添富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线,包括新能源车、光伏、电池、环境治理、低碳投资、碳中和等一系列的主动权益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

2011年,汇添富社会责任混合基金成立,被视为汇添富首只ESG概念基金;2014年,汇添富环保行业股票基金成立,是汇添富首只环保概念基金;2016年,汇添富中证环境治理指数基金成立,这也是汇添富第一只碳中和指数基金;2018年,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基金成立。

经历多年耕耘,汇添富在产品规模和业绩上迎来“双丰收”。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汇添富旗下新能源主题指数基金合计规模超169亿元,其中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的规模达到149亿元,过去三年收益率为179.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58.20%,业绩排名同类第一(注1)。

此次推出碳中和ETF,是汇添富进一步丰富低碳环保主题产品体系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汇添富较早地与上海环交所开展了紧密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成为最早参与SEEE碳中和指数编制的基金公司之一,对指数的编制和运用形成了深刻见解。

汇添富认为,SEEE碳中和指数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首先,指数权威性高,由上海环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上海环交所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运营机构,对碳排放、碳交易有深入研究。其次,兼顾深度低碳和高碳减排两大领域,不仅涵盖热门的清洁能源与储能、绿色交通等行业,还纳入火电、钢铁、化工、建筑等转型行业。最后,指数权重动态调整,跟踪深度低碳和高碳减排领域对碳中和的贡献度的变化,及时、科学地反映碳中和总体进程。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截至今年7月1日,SEEE碳中和指数成份股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和电力及公用事业规模占比最高,分别为39%、14%和11%。该指数历史业绩优异,自基日2017年6月30日以来,累计收益率118.4%,年化收益率17.4%(注2)。


夯实投研基础
深度掘金碳中和产业链


在长期的精耕细作和深入研究下,汇添富也在不断积淀碳中和投资底蕴。据了解,汇添富长期对新能源、光伏等深度低碳重点领域加大研究投入,形成了产业链分工精细、国际化视野宽广、专业化梯队稳定的投研团队。

具体来看,汇添富新能源团队以产业链为分工做到互相补位,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都体现出产业链长、上下游互相影响等特点,汇添富将不同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交给不同成员来研究,同时加强讨论、互相补位,力争最大程度做到产业链的全覆盖。

其次,汇添富新能源团队在立足本土市场的同时,也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多个市场都有研究覆盖,对产业链有更加全球化的视野。通过对国内外新能源车龙头的比较分析,对电动化转型和盈利模式变化等形成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最后是专业化的梯队建设,汇添富新能源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研究员的传帮带机制,使得团队不断积淀。在强烈的分享文化驱动下,团队成员高度分享,取长补短,力争将研究效能最大化。

随着被动投资兴起,指数产品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底层配置工具。汇添富基金在指数化投研方面持续积累,形成了专业稳定的指数投资团队,主动在众多细分行业领域持续发力,同时秉持“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对被动指数进行指数增强。

本次拟任碳中和ETF基金经理董瑾,在碳中和相关指数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管理的基金包括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ETF等。董瑾是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具备11年的证券基金从业经验,6年投资管理经验,在指数编制、指数及ETF基金产品设计、指数基金投资管理、投资策略研究等专业领域内具有丰富经验和专长。


践行责任投资
助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叠加因居民资产配置转移带来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或将共同快速推动ESG与可持续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八箭齐发”抢滩碳中和ETF,碳中和长期布局价值和重大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汇添富董事长李文认为,碳中和ETF不仅是一款基金产品,更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举措,对于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汇添富在ESG投资领域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先后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气候行动100+”组织,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优秀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截至2022年3月,汇添富共发行12只ESG相关主题基金产品。。

在ESG责任投资实践中,汇添富形成了体系化、特色化和主动化等三大特点:一是打造了全面的ESG责任投资管理体系,将ESG作为一套科学的投资管理方法论,从战略、制度、组织、系统等多个方面持续打造ESG责任投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了特色的ESG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独立自主的ESG数据库,实现对A+H股重点上市公司动态跟踪,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气候转型分析模型。三是积极发挥机构股东作用,推进了上市公司的ESG改进。

“ESG责任投资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政府监管、上市公司、评价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李文表示,期待与各方携手同行,积极推动我国ESG责任投资的发展,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注1:规模及业绩数据均来源于基金2022年一季报,截至2022/3/31;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官网中的“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汇添富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过去三年在分类为“标准主题指数股票型基金(A类)”的37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一,过去两年在分类为“标准主题指数股票型基金(A类)”的48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一,具体评价规则及详细榜单请参见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官网,截至2022/6/30。

注2:数据来源于《ESG兴起,如何通过ETF布局碳中和市场》,中金公司,2022/7/3。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汇添富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证对于标的指数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适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不因标的指数的任何延迟、缺失或错误对任何人承担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失)。中证对于跟踪标的指数的产品不作任何担保、背书、销售或推广,中证不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新能源车LOF规模及成立以来业绩数据来源于2022年一季报,截至2022/3/31;新能源车LOF(A)成立于2018/5/23,2018-2021年业绩及基准表现分别为-23.19%/-36.04%、34.24%/28.16%、107.28%/102.30%、42.98%/42.83%,以上数据来源为基金各年年报,截至2021/12/31。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自然基金项目查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自然基金项目查询、券商排行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