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年报,兆易创新年报为何大跌

2022-07-22 19:22:27 股票 xialuotejs

兆易创新年报



本文目录一览:



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张赛男 实习生谢韫力 上海报道

在2021年年报披露之后的第二天,业绩说明会还未开始之前,4月28日,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603986.SH)率先开启了一场线上电话会,迎来的353家机构调研,均是头部的券商、基金、外资机构等。

兆易创新高增的业绩和行业龙头地位,是吸引一众头部投资者的原因。

年报显示,去年兆易创新实现营业收入85.10亿元,同比增长8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扣非净利润为22.24亿元,同比增长330.48%。

这份成绩可以说是公司近五年来取得的最佳业绩,今年一季度,兆易创新继续实现了快速增长,净利润增速达到了127.65%。

不过,相较高增的业绩,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公司二级市场的走势和隐藏的风险。

从股价来看,兆易创新的最新股价已较最高价腰斩。在股价跌跌不休的背后,兆易创新NOR Flash、DRAM和MCU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近期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成为兆易创新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兆易创新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仍有待观察。

增加存货稳供应

对于去年业绩的增长,兆易创新的解释和大多芯片公司一致,其受益于缺芯潮叠加终端智能化需求和供应链本土化趋势,市场对公司存储芯片、MCU、传感器等多产品需求旺盛。

兆易创新是IC设计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采取Fabless模式,现有产品主要分为存储器、微控制器(MCU)以及传感器。

其中,第一大营收产品为存储器,具体包括NOR Flash、SLC Nand Flash和DRAM。其2021年营收为54.51亿元,占总营收的65%,同比增加约21.68亿元,增幅达66.04%。

而MCU是兆易创新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增加约17.01亿元,较上年度增幅为225.36%,占营收比为28.86%。

传感器则实现营收5.46亿元,较上年增加约0.96亿元,增幅达21.36%。

最新季报显示,兆易创新一季度净利润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据兆易创新方面介绍,“一季度传统上是行业淡季,是公司业绩最差的一个季度,今年也不例外。”

但疫情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意到,去年底,兆易创新主要产品的库存量翻倍增长。MCU库存量同比增长超过6倍,存储芯片库存也增长2倍。

这传递出的一个明显信号是,兆易创新正在延长备货周期。再往前延伸,或预示着2022年的行业走势。

兆易创新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仍然是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大容量NOR,Flash、NAND Flash以及大部分的MCU产品,需求在进一步增强,现在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各个晶圆厂的扩产节奏因为设备交期拉长有所延迟,产能释放有所放慢。同时疫情对供应端的生产也会产生扰动,物流时间在加长。为了进一步稳定供应,公司今年策略性地增加库存。”

其中,预付供应商款项的增加就是公司前述计划实施的反映。截至2022年3月31日,兆易创新预付款为4.27亿元,而去年12月底是3.42亿元。上述负责人还透露,“今年都会处在一个加速备货的状态,可能一直要追到第三季度。”

其还称,公司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都在半年以上,因此成本涨价因素会滞后反映,2021年下半年晶圆厂的涨价因素会在2022年上半年释放,但公司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销售策略、应用领域来消化成本上涨。

就疫情而言,兆易创新表示对生产和交付有一定影响。但上海的晶圆厂都还是在正常运行,公司在供应端已经做了提前布局,所以疫情对生产端的影响还在可控的范围内。随着物流好转趋势,以及供应链策略的实施,公司的库存水位再升上后,对公司交付影响会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打造DRAM新增长极

在兆易创新的一众标签中,“存储芯片龙头”的称号排在首位,作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存储芯片,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芯片按照功能主要分为存储芯片、功率芯片、逻辑芯片。而兆易创新主要积累则在存储芯片领域。据WSTS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达1174.82亿美元,在半导体中的占比达26.68%,兆易创新旗下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SLC 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就属于内存芯片。

兆易创新的存储器产品中,NOR Flash营收占据大头,公开报告称,2020年公司NOR Flash市场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7.8%,前两名是华邦电子和旺宏电子。

不过,NOR Flash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利基型市场,并非通过规模化量产实现获利的国际存储大厂的正面竞争赛道,其行业技术壁垒和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故放眼未来,兆易创新选择在DRAM上打造出新增长极。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DRAM占全球存储器市场的比例超一半,高达53%,是存储器分支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

但DRAM产业仍处于高度垄断的时代。

市调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三星是2020年DRAM市场的最大制造商,市占率为41.7%。SK海力士(29.4%)和美光(23.5%)紧随其后。中国大陆DRAM高度依赖进口,长鑫存储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能大规模量产DRAM的公司。但长鑫存储采用的是19纳米制程,而美韩企业早已采用14至16纳米制程,相比落后两到三年时间。

因此,在DRAM业务上,兆易创新选择与长鑫存储合作,模式为代销代产。

2019年4月,兆易创新以可转股债权方式对长鑫存储投资3亿元,以期在业务方面与合肥长鑫发挥优势互补,并探讨DRAM产品销售、代工、以及工程端的多种合作模式。2020年,兆易创新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芯技佳易从长鑫存储(香港)采购DRAM产品3.7亿元。

2020年6月,兆易创新定增募资43.24亿元,主要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包括1Xnm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DRAM技术,设计和开发DDR3、LPDDR3、DDR4、LPDDR4系列DRAM芯片。

2021年6月,兆易创新披露首款自有品牌DRAM已推出,量产4GbDDR4(19nm制程)产品,就是由长鑫存储代工,应用在消费电子、工业安防、网络通信等领域。

对于该产品的研发规划,兆易创新人士介绍,公司现在做的DDR3是17nm制程,策略还是用先进的制程做利基的产品。此外,17nm制程面向利基市场的DDR4也在进入研发阶段。“公司的策略是不变的,用最先进的制程来做利基市场,用制程的优势带来竞争优势,所以这一块来讲公司比较有竞争力。DRAM利基市场是比较大的市场,基本上在80亿到100亿美金左右,空间足够大。”

对此,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传统主营业务所积累的渠道优势下,兆易创新对利基型DRAM市场将加速开拓;从公司与长鑫存储的关联交易情况看,公司自研利基型DRAM产品将在2022年迎来营收的快速增长。”

增长引擎MCU行至何处?

除了在NOR Flash、DRAM持续发力,兆易创新也押了重注在最大增长动力——MCU上。

“客户对国产MCU产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海外大厂持续缺货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与多个FAB厂、封测厂的良好合作,有效规避了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风险,2021年在很多领域和客户有新的design in,预计今年会陆续贡献营收。”在投资者调研会上,兆易创新负责人介绍。

据悉,MCU为一类轻量化的计算芯片,在单芯片上实现基础的计算机系统,是众多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其应用市场广泛。根据总线或数据寄存器的位数,MCU经过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微控制器更新;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型MCU和专用型MCU(ASSPMCU)等。

2020中国通用微控制器市场简报显示:市场上MCU,32位占比54%、8位占比43%;并以通用型MCU为主,占比73%。

目前兆易创新旗下有35个系列约400个型号通用MCU产品,覆盖高、中、低端产品功能需求,产品主要为基于ARM Cortex内核的32位MCU(Cortex为芯片设计ARM公司一个系列处理器的名称)。

HIS Markit数据显示,2018年兆易创新在中国Cortex MCU市场的销售额排名第三位,市场占有率为9.4%。

“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预计兆易创新等市占率能稳步上升。”有电子行业分析师指出。

不过,MCU芯片高端市场上仍主要被国外大厂垄断。

方正证券数据显示,全球MCU厂商仍主要为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就工艺节点而言,目前业内主流MCU公司工艺节点集中在180nm到40nm,以90nm为主。部分海外大厂如恩智浦、瑞萨等已实现28nm工艺,ST等众多国外厂商已实现40nm工艺。而兆易创新MCU产品主要覆盖180nm、110nm、55nm、40nm工艺制程,较龙头尚有差距。

除了工艺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会否影响到兆易创新MCU业务发展,也成为机构担忧的问题。

据IC 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MCU应用分布在汽车电子(33%)、工控/医疗(25%)、计算机(23%)和消费电子(11%)四大领域。兆易创新MCU目前以消费类、工业领域为主,长期瞄准汽车领域。根据公司公告,MCU产品工业领域销售有望在2022年有望与消费类持平,成为公司MCU产品第一大营收来源。

但在其下游领域,一个新的变化是,消费类电子出现疲软现象。在前述调研会上,有机构提出相关疑问,前述负责人称,“今年消费类、手机市场需求在下滑。不过公司在消费类市场的客户以中高端为主,公司的客户群里有一些客户需求在下滑,另外一部分客户需求在上升,总体看,公司产品在消费类的需求也是非常强劲的,总量上相比2021年是上升的。现在主要的挑战还是在供应端,而不是在需求端。”

而在备受瞩目的车规级MCU布局上,公司明确称,“目前很多的研发都是围绕MCU、车规类在进行。”

兆易创新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已流片并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该产品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预计2022年中左右实现量产。公司亦透露,今年会发布首颗M33内核的车规MCU,其他规格和内核的车规产品也在研发和规划中。

但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汽车级MCU产品品质严苛,认证过程很复杂,投入大,短期内难有盈利。目前国内汽车级MCU已量产的仅杰发科技、上海芯旺微电子、赛腾微电子、中微半导体等少数公司。

因此,兆易创新能否成功受益于广阔的车规MCU市场还有待观察。




中国石油价格最新消息

7月5日,国际油价大幅跳水,创下近三月内最低。

截至当日收盘,美国WTI8月原油期货收跌8.93美元,报99.50美元/桶,跌幅为8.24%;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73美元,报102.77美元/桶,跌幅为9.45%。

国际油价的暴跌或影响下周国内成品油价的表现。据第一财经

按照我国成品油调整机制,国内成品油价的下一轮调整将于7月12日24时开启。第一财经

业内认为,近期国际油价的波动一方面是受到供需矛盾的影响,全球原油需求的回升以及有限增长的原油供应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进一步打压了对原油的需求。

实际上,此轮国际油价暴跌的背后,主要是市场担心全球经济衰退会削减原油需求。

“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放缓,通胀处于高位。央行优先控制通胀加速紧缩,导致经济加剧下行,这是不利于原油市场的消费和投机需求的。” 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博士告诉第一财经

“尽管供应紧缺,但是对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下降的担忧增强,导致欧美原油期货暴跌。”申银万国期货在最新的点评中进一步分析称,随着美联储采取措施大幅“加息”或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内通胀,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也在进一步加剧。

近期石油市场的需求已有减弱的迹象。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截至6月24日,4个星期内的平均汽油需求同比下降约2%。

美元的“走强”也是国际油价“下挫”的另一原因。

7月5日,美元指数大幅走高,暴涨接近1%,刷新20年(2002年12月初)以来高位至106.294。申银万国期货分析称,美元增强导致美元区以外的投资者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期货时,成本也进一步增加,这会打压这些商品的价格。

不过,由于市场供应面偏紧,原油的下行空间“有限”。

整体来看,原油库存仍处于低位。第一财经

受欧盟制裁影响,作为全球原油市场的主要供给国之一的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减少。此前,欧盟宣布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分阶段制裁禁令,根据该禁令,欧盟将在今年年底前有效削减约90%从俄罗斯进口到欧盟的石油。

摩根大通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七国集团提出为俄罗斯出口原油设定上限的计划可能导致俄罗斯大幅削减原油产量。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油价可能升至每桶280美元。”

第一财经

花旗集团在本周二发布的报告中预计,如果全球经济在今年放缓至衰退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在今年年底降至65美元每桶,到2023年底可能跌至每桶45美元。

能源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的石油产品分析师阿姆丽塔·森(Amrita Sen)认为:“石油市场已经消化了全球经济轻微衰退的潜在影响,即使经济衰退,油价也不大可能跌破每桶80-90美元。”




兆易创新年报披露时间

财联社4月29日

上述公司人士强调,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40nm车规级MCU产品量产,现已流片并进入客户测试,该产品将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

4月27日晚间,兆易创新披露2021年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5.10亿元,同比增长89.25%;归母净利润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公司同时公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2.29亿元,同比增加39.02%;归母净利润6.85亿元,同比增加127.65%。

据了解,兆易创新的主要产品可以分为存储器产品、微控制器产品以及传感器产品。

2021年报显示,公司存储器业务收入54.50亿元,较上年度增幅66.04%。公司存储器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持续在NOR Flash市场发力。中大容量NOR Flash客户群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汽车和工业方向正在成为公司NOR Flash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2022年,公司NOR Flash产品将根据客户需要,继续推进先进工艺制程迭代。24nm成为公司SLC NAND主要工艺节点之一,同时公司将对38nm车规产品积极进行市场开拓。

而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领域,公司首款自有品牌DRAM产品已于2021年6月推出,量产首款 4Gb DDR4(19nm 制程)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包括机顶盒、电视、智能家居等)、工业安防、网络通信等领域。

前述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规划中的DRAM产品包括DDR3、DDR4、LPDDR4,制程在1Xnm 级(19nm、17nm),容量在1Gb至8Gb。公司17nm DDR3 产品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公司也在规划高性能MCU,主要面向工业自动化、能源电力、安防消防等主流工业应用。公司还将分级分阶段逐步拓展ADAS、BMS等高门槛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微控制器产品(MCU)已经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225.36%。MCU(微控制器)的应用领域几乎覆盖需要控制器的所有场景,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85亿美元,其中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元。

此外,2021年报显示,公司传感器营业收入为5.46亿元,同比增加21.36%。公司相关人士透露,2022年将持续升级指纹产品,推进OLED TP、dToF开发,持续探索非手机领域触控和指纹的应用机会。

安信证券研报表示,受益日益提升的产品性能、日趋丰富的产品体系及客户生态效应,兆易创新DRAM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从Q1开局发展势头看,2022年全年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兆易创新年报为何大跌

“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一跌不振。

8月31日,兆易创新早盘在集合竞价就出现了跌停,盘中资金两次尝试翘开跌停板,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最终收盘,股价报收153.05元,创了今年6月以来的新低,目前的最新市值为10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兆易创新自今年3月份104.62元的低点以来,股价一骑绝尘来到了235.13元历史高点的位置,不到5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翻倍上涨。

股价“节节攀升”在于搭上了芯片半导体热点题材的“顺风车”。

缺芯引发的涨价、扩产以及疫情拉长上行周期等多个利好消息,不断刺激着市场资金对芯片半导体板块的做多热情。

而兆易创新作为存储芯片的龙头企业,更是从中受益,致使业绩基本面呈现稳步增长,这点在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公告显示,兆易创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41亿元,同比增长119.62%;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长116.32%。

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三者产生了共振,致使兆易创新股价轻而易举就实现了翻倍上涨。

股东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正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包括朱一明、葛卫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诺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大股东,均赚得盆满钵满。

昨晚一纸减持公告引发兆易创新跌停!

在收获颇丰的时刻,股东减持接踵而至。先是诺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二季度减持了22.8万股,紧接着8月30日,兆易创新公告称,大股东朱一明和香港赢富得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134万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约3.21%。

从减持的数量来看其实不多,主要是因为股东减持这个事情引发了市场情绪的悲观,造成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了今日股价的跌停。

很明显股东减持只是一个导火线,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杀估值。这几个月,半导体行业涨幅巨大,兆易创新作为龙头股,更是强者恒强。当前兆易创新的股价明显高估,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也并不出奇。

展望未来,兆易创新有望“止跌回升”。

这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芯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并没有发生改变。MCU需求旺盛,兆易创新订单依旧是饱满的状态,而且DRAM已经成为新营收增长点,下半年乃至明年业绩高增速有望维持。

另一方面是短期内市场资金风格追逐成长性个股格局难以逆转。兆易创新在7月份的高点235元以来已经回调了30%,估值风险进一步释放,在短期股价调整过后,资金大概率将会重新回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兆易创新年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兆易创新年报、中国石油价格最新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