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继2018年*上市申请终止后,文华财经再度开启上市之旅。
近期,上海文华财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华财经”)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拟登陆创业板。此次上市,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334万股,募集资金约6.52亿元,分别投向于云端量化投资软件系统开发设计项目、新一代资管系统开发项目、研究院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国内期货市场*的交易软件,曾占据97%市场份额的文华财经一直是投资者的*,不过就在2020年初,众多期货公司“集体下线”文华财经软件产品,一度让其陷入困局之中,尽管事件已经落幕,但也揭露了公司经营潜在的痛点。
1
市占率高达90%
文华财经发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一开始,创始人尚守哲想进军证券市场,但由于大智慧、指南针等众多炒股信息软件已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尚守哲便把目光转向期货软件信息服务这一空白市场。
不到3年的时间,1999年文华财经在大连推出INTERNET期货行情信息系统,开始为期货投资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成为了*个通过互联网提供专业期货行情信息的公司。
2000年之后,文华财经在期货软件市场可谓是如鱼得水,与大商所、上海商品交易所、郑商所相继签署信息转发授权协议,并且与中粮、北亚等期货公司先后签约。随着文华财经软件的使用率不断上升,公司逐渐坐上行业“一哥”的地位。2009年,其产品在期货领域的市场覆盖率就已超过90%,选择文华财经的期货公司达到150多家,用户数突破70万。
自成立以来,文华财经在融资过程中亦获得谱润投资、兴富资本等5名私募基金投资方青睐,处于公司前十大股东之中。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尚守哲直接持有公司64.35%股份,并通过大连经一、上海经一间接控制公司13.95%股份,合计控股78.3%,为文华财经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除尚守哲外,持股9%的大连经一、持股4.97%的苏州中新位列第二、三。
不可否认的是,受到资本青睐的文华财经,无论是行情反映还是软件操作性上,其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上的确用了一番心思。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开发出wh6、wh7、wh8、wh9和随身行等各具特色的软件产品,并通过SaaS授权模式实现盈利。2020年12月,其PC端基础交易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为62.89万人,移动端随身行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34.70万。
期货市场虽不及证券市场规模,但对于提供金融衍生品交易软件的文华财经,不失为一门获利颇丰的生意。2018年-2020年,文华财经实现的营业收入由1.34亿元增长至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7%;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则由4580万元增长至757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63%。
从盈利水平上来看,文华财经主营业务毛利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其中衍生增值软件服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0%以上。
2
客户流失风险
看似无懈可击的期货软件“一哥”,文华财经也曾遭遇“联合抵制”事件。
2020年初,包括永安期货、南华期货、国泰君安期货等在内的头部期货公司纷纷通过官网、微信等多种方式发布声明,将自1月17日开始,暂停或关闭接入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包括旗下文华随身行、文华赢顺等。
网络
遭遇期货公司集体抵制的原因,是其操作系统不符合“穿透式监管要求”。
所谓“穿透式”的监管要求,是指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下达交易指令的,期货公司应确保客户下达的交易指令直达其信息系统。而与其他交易软件有所不同,文华财经的交易终端不是直接将指令报送给期货公司,而是先通过文华的服务器中继,再由文华将指令发送给各期货公司。
也就是说,文华财经不仅拥有巨大的客户流量,同时也掌控着庞大的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经济数据。这带来的隐患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作为第三方商业公司,存在期货信息安全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期货公司无法对软件商所代理发出的指令信息进行事实审核,会存在一定的法律纠纷及管理风险。
在此期间,文华财经虽曾提出三种整改方案,但未获得全部期货公司的认可。
期货市场虽与证券市场同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期货公司利润低,整个行业的总体利润,还未能达到一家龙头券商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期货公司也存在成本压力。
而此次升级,文华财经提出需期货公司增加部署本地服务器,相当于将相关软件改造升级的费用转嫁于期货公司,导致双方在费用支付方案存在争议。加上此前,文华财经开始向终端用户收取费用,且连年增加期货公司的软件使用费用,对其存在一定意见。
网络
面对压力,文华财经最终决定向各期货公司免费提供中台系统的全套软件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并公告表示将积极配合期货公司进行系统升级,同时为公司合规意识淡薄,未按监管要求及时整改,给行业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表示诚恳歉意。
网络
“起于收费,归于免费”的这场闹剧虽已落幕,但在此过程中,文华财经的系统架构和商业模式显露,对其造成的影响还未得到缓解。
目前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很多,有以行情分析为主的,也有以交易执行为主的,论技术而言,文华财经不能说有多么先进,而其优势更多在于前期积累的用户群体以及培养的用户习惯粘性。
就在期货公司与文华财经“分手”之际,多家交易软件供应商通过积极宣传不断抢占市场,也有期货公司趁机推出自家开发的APP交易软件。这对文华财经市占率造成一定挑战。截至2020年末,文华财经已与国内135家期货公司合作,占国内期货公司总数的90.60%,较上次IPO申请时提到的97%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
3
小结
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提供符合监管要求又方便投资者使用的金融交易软件层出不穷,且产品之间差距较小。文华财经虽是国内*的期货交易软件,得益于用户使用习惯产生粘性的先发优势,占据领先地位。但作为IT服务商,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具有独创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难免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要知道,行情走势与软件无关,投资者不会执着于某一个软件。长远来看,公司将目光专注于更为细化*的交易软件才是王道,同时,如何维护与期货公司、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产品特征
易方达中小盘(代码:110011)是易方达基金旗下的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08年6月19日,*规模为83.9亿元,现任基金经理为张坤。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天相中盘指数收益率×45%+天相小盘指数收益率×3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
成立至今业绩排名同类第一: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基金成立至今共获得344.5%的收益,在同类可比的189只基金中*,长期业绩稳定*。在2012-2018年,该基金在每一个自然年度中均为投资者获取了正收益,尤其是在2016年和2017年,该基金业绩在同类可比基金中均排名前3%。2018年开年以来,在市场指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该基金仍获得1.1%的收益,同类排名前2%。
投资基金所定义的中小盘股票:基金注重挖掘较高成长性的中小盘股票,并规定投资于其所定义的中小盘股票的资产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该基金在每季度末对A股市场的股票按流通市值自小到大进行排序,并将累计流通市值占A股总流通市值2/3的股票定义为“中小盘股票”。基金采取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其所定义的“中小盘股票”中精选优质个股。
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基金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仓位。整体持股集中度高,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资产的比例通常在75%以上。该基金长期重仓白酒板块,二季度加大了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配置比例,整体持股周期较长。
*期货交易APP的收费,或将掀起蝴蝶效应,搅动期货业激烈竞争的“红海”,加速客户流动和期货公司的两极分化。
今日起,文华财经随身行APP正式收费(年费720元)。有业内人士指出,文华财经行情交易软件在期货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近70%,近几年,其手机端APP功能逐步完善。此次,文华财经APP的收费或将促使有实力的期货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完善自有免费软件以吸引客户,从而加速这一“完全竞争”行业的两极分化。
信达期货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总经理黄国强认为,文华财经随身行APP的收费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就像对苹果手机一样,期货投资者已认同并习惯去使用文华财经APP。因此,收费后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继续使用。而且,提供收费服务,也能使软件商去更好地完善服务和功能。”
但
目前,期货业的客户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市场的“完全竞争”格局导致单家期货公司的盈利规模和资本规模都比较小,各家期货公司基本不会下大力气开发完善自有交易软件,而是选择文华财经等行业主流软件来“外包”对客户的服务。
而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部分公司将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APP,以提高客户使用体验,进一步开拓市场。另一部分公司将会采用购买市场标准版APP的方式服务客户,其优势是短期成本较低。
国泰君安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所研究员王洋表示,文华财经APP的收费或迫使有实力的期货公司增大IT等技术投入,也就是在“完全竞争”格局中楔进一道技术投资的门槛,提升运营成本。由此,盈利水平低下的期货公司将因无法跨入这道门槛而流失客户;那些盈利水平较高的期货公司(多为券商系),则大多可借用证券公司的软件通道保持免费服务,客户将越来越趋向于这些大中型期货公司,即期货行业或将迎来“两极分化”。这一幕,与2007年起美国期货行业的整合颇为相似。
打脸来得太快。
1月10日,20多家行业龙头期货公司相继宣布停用文华财经。不到三天,1月13日,文华财经一改之前的傲慢态度,宣布向各期货公司免费提供中台系统的全套软件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
但文华财经这个“服软”来得有点晚了。一位期货公司高层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们仍会继续停用文华财经,“因为这事并没有结束,文华财经提供的新方案回避了关键问题,那就是服务器设备是否仍需要期货公司掏钱买单”。
此外,上述人士分析认为,文华财经推出的这套新软件系统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属于“阉割版”。新系统将导致投资者无法使用云端条件单、损赢单、画线下单等交易内容,这也将影响大量投资者。
过去数天的事件,对于期货行业来说,可谓影响很大,而事件的导火索源于2019年11月20日,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下发的《关于落实穿透式监管相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要求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下达的交易指令,期货公司应确保客户下达的交易指令直达其信息系统。
通知直接戳中了文华财经的一个痛点:即大量投资者的画线下单、条件单等的指令是存储在文华财经的服务器,并没有直达期货公司的信息系统。
在此之前,这个问题就长期存在,尤其以文华财经最为突出。
从表面上看,文华财经是交易软件服务提供商,它开发了云端条件单、损赢单、画线下单等创新交易方式。正是凭借着这些独特优势,它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目前国内市场上期货行情专业软件主要有文华财经、澎博博弈大师和富远软件三家。而文华财经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九成以上,是货真价实的“期货软件一哥”。
也正因为文华财经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上有优势,所以它收取的服务费比其他软件要高,并且不断提高收费,但文华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居高不下,期货行业极为依赖它。“国内期货市场,现在至少有一半以上交易是通过文华来交易的”,一位期货行业分析师表示。
在四大期货交易所通知下发后,文华财经一度有恃无恐,试图将规定的改造成本转嫁给期货公司,直到被诸多期货公司集体Diss,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它才放下身段,即使口头上软化了,但它仍直接面临两个问题:具体如何改造?改造费用到底谁来承担?
而竞争对手们也在虎视眈眈。
“小期货公司”如何成笑梗
2019年12月,在《通知》下发后不久,文华财经就系统改造问题向多家期货公司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据了解,文华财经共给出了三个改造方案:方案一,期货公司自建文华云交易中台系统,期货公司需要投资约200万;方案二,文华财经建设运维托管云方案,期货公司每年需缴纳18至36万使用费;方案三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修改,期货公司自备机房、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期货公司需要一次性投资130万,每年还需要支付软件维护及线路费用约85万。
这三个方案,其实就是文华财经要求期货公司承担全部改造费用。
本来属于文华财经自身的系统改造问题,结果变成了由下游期货公司来承担。
这引发了期货公司的集体不满。
1月3日,广州期货对外公告称,不久后公司或将停用文华财经。随后,美尔雅期货、西部期货相继跟进。
三家期货公司的这一举措激怒了文华财经,它随即毫不示弱,针锋相对。
1月6日,文华财经发布公告称,近期市场上流传“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存在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及可能停用”,系部分“小期货公司不想投入,拒绝升级而已。仅仅个别不想升级的小期货公司客户,会受到影响”。
这纸公告的意思是,小期货公司停用就是因为没钱。
同时,它还祭出了让期货行业特别瞠目的一招。
上述业内人士称,文华财经通过软件内弹窗以及发短信的方式,通知或推荐广州期货的投资者去别的期货公司开户,而且是以半公开的方式多次采取相同措施。
文华财经这招,在期货公司看来,属于“仗势欺人”了,“虽然广州期货是我的客户,但你敢不用我的软件,我就把你的客户抢走。因为你只是小期货公司。”
广州期货在全国149家期货公司中排名71位,实力弱小,确实无法与文华财经抗衡。
广州期货虽“小”,但文华财经的傲慢无礼让很多人直接“炸”了,引发了行业集体海啸。
“期货公司辛辛苦苦发展来的客户,最后居然被文华这家软件公司用来挟持,大的期货公司每家付上百万费用给文华,是希望它能为自己客户提供行情交易服务,而不是收了钱转过来威胁公司。”上述期货业内人士称,“今天能对这家这样,下次会不会另一家?”
1月10日,文华财经迎来了14家AA级期货公司的集体暂停使用。
有传闻称,国内*、年利润达8亿元的期货公司永安期货,在回应是否与文华财经续约的问题时,这样说:“我们是小期货公司......”
不少行业头部期货公司也纷纷以“小期货公司”自居,讽刺文华。
甚至,不少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今天我们都是小期货公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此时,文华财经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月13日,文华财经公告称,由于片面追求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而忽略了*的监管趋势;因为傲慢自大,伤害了合作多年的期货公司的感情,给广大期货投资者带来了困扰,对此致以歉意。
但显然,很多期货公司并没有接受道歉,截至1月10日宣布停用文华的24家期货公司,目前都没有宣布恢复使用。甚至1月13日,又一家华金期货也加入了停用的队伍。
事实上,就技术而言,文华财经绝非不可替代。
在上述期货人士看来,虽然文华在交易创新、程序化交易和用户设计上做得很不错,但最重要的是很多用户常年使用文华,交易习惯已经养成。“换个软件,秒速开仓都不知道点哪里,手感没了,盘感没了,操作慢一次,损失不止这点软件服务费。”
1999年3月,文华创始人尚守哲在大连推出INTERNET期货行情信息系统,文华成为*个通过互联网提供专业期货行情信息的公司。
文华做的早,其互联网版的设计也符合交易习惯。到了2006年,选择文华的期货公司达到140家(全国总共149家);用户终端数突破10万,市场占有率超过8成。
这些都成了文华财经向期货公司和投资者不停增加收费项目,“叫板”的底气。
文华财经曾发布通知,自2018年10月10日开始,对通过文华随身行APP等委托的所有境内期货、期权合约成交单收费。
2019年5月16日,文华财经又发出通知,对所提供的芝商所集团旗下4家交易所的数据开始收费,即需要使用实时行情的用户,得到文华官网下载wh7等软件并购买授权账号。
2019年10月,文华财经宣布,投资者通过其APP手机下单交易,包括电脑云条件单等,用户需向文华缴纳费用(单边0.2元/手,包年720元),这被称为“文华交易税”。
作为一家软件服务商,文华既不是持牌的期货公司,也不是交易所,而且文华财经已经向期货公司收取了高额的软件服务费用,为何又向期货公司的客户——市场普通投资者收取“交易税”?
这种明显不合理的重复收费,让期货公司甚为恼怒。而且文华的用户不仅下单需要收费,模拟盘也要收费……
在此之前,文华已经向期货公司收了二十多年的服务费,并且逐年涨价,有业内人士指出,二十年间,服务费涨了9倍。一些业务人士看来,文华财经其实是挟持用户,不断倒逼期货公司不断为其“买账”的生存方式。
文华财经也因此获利颇丰。从2017年文华财经披露的招股说明书里可以看到,2014年到2016年期间,文华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费均价从25.27万/年涨到了36.95万/年。但最近几年,整个期货行业并不景气,其整体手续费收入出现了下滑。
业内称,既然文华财经既要拔期货公司的毛,也要拔客户的毛,最后导致“无毛可拔”。那么期货公司集体“揭竿而起”也很自然。
“永远不要赚行业最后一个铜板”
目前各期货公司也在准备后手,开始推广自己的终端软件。
但业内人士对此不乐观,“文华财经一年收入在六七千万元,业内期货公司收入比它多的不超过20家,大量期货公司没实力搞自己的终端软件。”
一位常驻华中的期货行业人士对《中国企业家》总结说,“在这事上,文华的傲慢和期货的弱势,互相映衬。”
“文华财经多年间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确实是行业内*的软件提供商。但是它处于垄断地位,每年续费的谈判期,给了期货公司非常苛刻的条件,让期货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不满。特别是在2019年罔顾商业道德,利用软件信息终端的优势,定向给某‘小期货公司’客户发送通知,体现出其公司对于期货公司的漠视和商业道德的不称职。”上述人士表示。
但他也无奈表示,“这件事情的本质原因,在于期货业本身的孱弱,即便是头部的期货公司也无力在软件上提供更多的经费进行研发,而期货业本身利润较低,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优质软件提供方进入市场。”
由于文华财经的研发能力、版本迭代能力优于期货公司,其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较强的用户粘性和使用习惯。
一位常驻上海的期货交易员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做交易一直使用文华财经的软件,虽然此前已经缴纳了12800元的年费,但事件发生后,已经无法使用,“很多策略动不了。”
目前,他们公司只能人工手动下单,效率起码影响30%。在文华财经软件“停摆”期间,因无法使用,文华财经是否会给予补偿?该交易员表示,“他们说可能有补偿方案,但现在还不确定,他们说需要董事会来确定。”
期货行业交易员的无奈,也从侧面反映了期货公司在信息化方面的不足。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文华在国内期货软件市场占比仍有70%。很少有期货公司开发自己独立的期货APP。根据证监会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期货公司有149家,而期货公司的APP不足20个。
在文华财经被行业Diss期间,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想趁机“挖墙脚”。近日,同花顺也表示支持期货交易,不论公司“大小”统统免费,并强调:同花顺期货通APP已经与35家期货公司完成了交易系统对接。
“本来大的期货公司,平时都会购买两套行情交易系统,用于互备。一套文华,一套博易大师。”上述期货业内人士表示,但如今还得自己研发一套备着。
虽然数日前,有其他交易软件公司上门推销其软件,但前述常驻上海的交易员表示,目前并不打算更换交易软件,“我们已经给文华交了一年年费了,并且文华比较有优势,细节也比其他家做得好,客户也有习惯性。”
但他也承认等待是有期限的,“先等等看它近期能不能解决,如果解决了*,过年后还解决不了,我们肯定要换了”。
留给文华财经的时间不多了,根据通知,要求期货公司开展中继代理软件管理和认证工作,时间截止为1月20日,目前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软件升级。
对于文华财经的尚守哲而言,此次事件,是否能让他明白“永远不要赚行业最后一个铜板”的道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文华财经期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文华财经期货、易方达基金11001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