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经济,数据经济*消息

2022-07-21 12:01:54 基金 xialuotejs

数据经济



本文目录一览:



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外卖、网购,大到国家数字货币的发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22年7月5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会公布的多组数据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000697炼石航空股吧

炼石航空(000697.SZ)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1日收到全资子公司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简称“炼石矿业”)通知,洛南县人民政府近日下发了《关于关闭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洛南上河钼矿的通告》。全文

“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政策性关闭矿山采矿许可证注销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1574号)和《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秦岭地区矿业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自然资规〔2020〕3号)等文件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处于秦岭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洛南上河钼矿依法予以政策性关闭。现将关闭矿山有关情况通告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洛南上河钼矿位于洛南县石门镇黄龙铺村,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09063220023944,发证机关为自然资源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矿种为钼矿,矿区面积0.724平方公里,生产规模130万吨/年,开采标高为1674米至1200米,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11年2月23日至2019年5月23日。该矿山关闭后,由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依法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

公告称,公司已于2019年年底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导致的炼石矿业后续经营的不确定性,计提了各项资产减值3.64亿元。炼石矿业自2020年1月1日停产以来,一直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就关停后续事项进行沟通。此次对洛南上河钼矿的政策性关闭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

工作人员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观看LED显示屏展示的大数据动画。

参观者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参观天津制造业立市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方位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以5G、AI、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飞速发展,一个以数据服务能力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实施数据战略、积累数据资源、保障数据安全、做大做强数据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加快,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8.3%,凸显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人类社会正在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

据华为相关专家介绍,2018年,牛津经济研究院与华为公司的一项合作研究分析了全球79个国家或地区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化技术的6.7倍。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高达23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并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透露,据预测全球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80ZB,中国数据从2018年的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占全球数据圈比重将从23.4%发展到27.8%,年均增速比全球快3%,中国将成为全球*的数据圈。因此,更先进的数字技术、更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和更高水平的数字产业,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

2020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今年2月已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孙伟日前透露,今年以来,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有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投资超过3万亿元。

海量数据赋能社会经济发展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的研发、采购、物流、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诸如各工序节拍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发货和收货信息、物料流动信息、客户需求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等。通过将企业内部和外部各项数据高度集成和互联,能够消除过度生产浪费、等待时间浪费、工序浪费、库存浪费、运输浪费、产品缺陷浪费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华为相关专家认为,创新越来越取决于所能获得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在金融领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够在用户画像、反欺诈、信用评级等方面大大提高银行机构的效率和风控能力。在汽车领域,各国正在加紧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其成功的关键是数据:自动驾驶汽车依赖于安装在车身上的各种传感器传输的大量数据,一辆车在进行自动驾驶算法路测的过程中,每天就将产生60TB的训练数据量。

依托于数据要素的大数据产业也在蓬勃发展。2021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更好获取并利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政策,进行数据战略顶层设计,希望把握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契机。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到,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安全等方面做出部署。深改委会议明确,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天安认为,数据作为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在全面重构全球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领域,成为大国间竞相争夺的制高点。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形成全国一体化的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是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的前提保障。

据悉,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基础制度的建设已有扎实基础。我国丰富的数据场景与规模庞大的数字规模,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生态基础。同时,以“区块链”“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技术不断成熟,为解决数据存证、数据确权、数据流通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问题提供基础支撑,为海量复杂的数据要素全面流通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各地已积极开展数据交易探索。广东、江苏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等地出台数据条例。2021年3月和11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和上海数据交易所相继成立。北京数交所采用“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方式,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涵盖交易主体、交易客体、相关服务单位等全要素市场参与方,目前已入驻100多家单位。上海数交所则首提“数商”新业态,即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首批签约“数商”为100家,首批登记挂牌的数据产品为20个。

专家表示,制度是激活数据要素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数据市场规模持续增加,但数据要素市场仍存在法律法规、交易机制等配套措施不完善,数据的标准化、资产化和商品化体系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不够流畅等问题,《意见》凸显了我国对数据基础制度构建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关键指引。(

经济参考报




数据经济*消息

7月7日,多项统计数据出炉,显示经济整体处于恢复中。

1—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

商务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8.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46%至617.8亿元。5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62.8亿元,同比增长22.2%。

6月快递日均业务量超3亿件

7月7日,国家邮政局表示,6月快递日均业务量恢复至3亿件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邮政快递行业新增自有全货机7架,其中747、767宽体货机数量升至19架,跨境远程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 王岳含:下半年,保通保畅政策红利效果将进一步显现,线上消费渐回活跃区间,行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传统运行旺季的潜力空间依然可期。

6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700亿元

资本市场方面, 交易所数据统计,北向资金6月净买入超过729.6亿元,创出2020年以来新高,超8成行业获得了北上资金的加仓,这也是北向资金连续第三个月呈现净流入。“北向资金”是指香港地区向北边沪深两市流入的资金,一直被视为国际资本配置A股的风向标。6月以来,北向资金大量流向A股,彰显了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

香港证券学会专业委员 温天纳:从趋势可见,投资者信心复苏,中国经济发展及实力正吸引环球投资者加快布局中国资产。

客户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数据经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数据经济、000697炼石航空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