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报告期内,创显科教营收增长较为稳健,但净利润增速波动大。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走低,应收账款走高,经营活动现金流亦存在一定压力
《投资时报》研究员 卓逸
在线教学与网络授课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主营教育信息化的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显科教)拟向深交所主板发起冲击。
此次IPO,创显科教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7112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资14.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运维体系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查阅招股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创显科教营收增长较为稳健,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走低,应收账款走高,经营活动现金流亦存在一定压力。
研发费用率走低
创显科教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同时也在向办公传媒、智慧零售等商用市场领域拓展。客户群体主要包括中小学校、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该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其中,教育领域类的产品有交互式智能平板、智慧黑板、电子书包等产品。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9月(下称报告期),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46亿元、10.16亿元、14.73亿元和12.33亿元,2019年和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36.10%和44.94%。其中,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是创显科教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该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2018年时仅为45%,截止到2021年1—9月比重上升至九成。
报告期各期,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713万元、7653万元、1.14亿元以及1.07亿元,2019年和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12%和49%,存在巨幅波动。其中2019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的情况下,创显科教净利润同比下降12%左右,营收增长率远高于净利润增长率。
《投资时报》研究员进一步查阅招股说明书注意到,2019年创显科教营业成本上涨约47%,远高于36%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而同期各类产品的平均单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出创显科教在控制原材料成本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或大幅波动,且创显科教产品价格不能随之及时调整,将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各期,创显科教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4310万元、5116万元、5807万元和4857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1%、4.98%、3.93%和3.92%。
尽管公司研发投入总量稳中有增,但研发费用率却不断下降,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7.44%、8.53%、8.81%和9.96%,远远高于创显科教。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领域具有技术密集型的明显特征,产品涉及计算机技术、软件系统、硬件、网络传输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交叉综合运用的成果,技术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这便要求行业内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长期技术研发经验积累。如果创显科教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持续研发新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则可能会面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创显科教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对比情况
数据公司招股书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
报告期各期,创显科教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为4.22亿元、6.03亿元、10.55亿元和14.2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95%、58.60%、71.37%和114.90%。2021年9月末的应收账款余额飙升至2018年的3.37倍,较2020年末也增长3.69亿元,应收账款余额与占当期应收比例一路走高。
2019年和2020年,创显科教的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分别为42.66%与75.02%,而同期的营收增长率仅为33.76%与43.72%,显著高于当期的营收增长率。可见,创显科教业务增长迅速,但是并没有及时收回相应货款,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及时回收的风险。
主营业务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报告期各期,视源股份、鸿合科技、科大讯飞、新开普、竞业达5家公司作为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40.34%、40.70%、41.03%和38.35%。创显科教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98%、26.43%、25.04%和27.82%,存在一定的变动,始终低于行业均值水平且与行业变动方向不一致。
对此,创显科教在招股书中解释称科大讯飞、新开普和竞业达等上市公司品牌及市场地位较高,具有较强销售溢价能力,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因此,创显科教毛利率略低于这些上市公司,但总体处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区间范围内,符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创显科教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逊色于同行可比公司,其品牌及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创显科教的现金流量状况也不甚乐观。报告期内,创显科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7亿元、-1696万元、534万元和-2388万元。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甚至为负,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才逐步好转。受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及折旧摊销的影响,创显科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未来创显科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其在营运资金周转上将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创显科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比较情况(万元)
数据公司招股书
电子设备进课堂仍存争议
创显科教的主要产品与服务可划分为教育领域类和商用领域类两大类别,其中教育领域类的主要产品包括交互式智能平板、电子书包、智慧黑板、智慧班牌等产品。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交互式智能平板与电子书包报告期内占教育领域类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合计始终维持在96%以上,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合计均值为36%左右。交互式智能平板与电子书包属于创显科教核心产品。
从发展前景来看,这类包括互式智能平板和电子书包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是否真的适合课堂场景,仍存在争议。尽管大家公认电子产品进课堂乃是大趋势,仍然对这类产品的成熟度提出质疑。目前电子设备还不足以取代纸质教材,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刚需。
未来电子设备最终能否顺利走向课堂并且适应课堂,创显科教能否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都可能会影响其发展状况。
最近好多明星基金经理先后发声,
并表示高比例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
……
杨锐文↓
“我几乎满仓了自己的基金,我父母及家人也是;亏钱了也难过,但是还是有信心的”
谢治宇↓
“虽然我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绝大多数的资产都还投资在自己的基金上面,而且这个投资是持续稳定的,但是这只表明我的态度,因为我对我自己的认识更深,我对我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判断更准确。”
李晓星↓
“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说,包括我的家人,我们的资产基本都投在以我管理的基金为主的资产上”
众所周知,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
那么,哪一只更被偏爱呢?
统计杨锐文在管基金持有份额情况,8只中有5只他都持有一定份额。
景顺长城环保优势股票、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持有份额大于100万份。
我此前疑惑为啥景顺长城优选混合是他管理的首只产品,却一点都不持有。
有网友表示,和基金自身有一定关系。
谢治宇在管的4只,若不考虑兴全趋势这只由董理、童兰共管的基金。
则他着重买的是兴全合润、兴全合宜。
都是他的代表作。
2只基金的持有份额均在100万份以上。
反而是他的首只长久期基金没持有。
李晓星对自己在管的基金,可以说每只都持有。
2018年发行的银华心诚、银华心怡,是李晓星两个孩子的名字。
彼时,李晓星自己出资,向两只基金分别投资100万。
如今2只基金持有份额依旧在100万份以上。
……
关于基金经理持有某只基金份额的情况,
半年报和年报都会披露,
在【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这一项,
并且会同时披露,持有户数;基金公司内部员工;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资和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等明细数据。
只不过如果份额大于100万份,不会披露具体数值。
……
整理了一些知名基金经理持有自己基金份额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张坤↓
每只都持有100万份+。
萧楠↓
每只都持有。
刘彦春↓
葛兰↓
作为代表作,葛兰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上的持有份额并不是很多。
但,年报中还披露了一项,
葛兰的直系亲属持有她的产品总份额大于100万份。
……
如果有感兴趣的基金经理,自查年报即可看其持基情况。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收到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显科教”)申报稿审核申请,兴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创显科教本次拟募集资金14.9亿元,拟发行股数不超过7,11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根据招股书显示,张瑜直接持有公司3,052.11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4.30%,张皓直接持有公司2,528.35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1.85%,张瑜及张皓合计直接持有公司26.15%的股份。张瑜、张皓为公司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公司股权结构,图源,招股书
1
综合毛利率逐年下降
公司专注于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以硬件为基础结合智慧应用软件,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运维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
2018年至2021年1-9月,创显科教营业收入分别为7.69亿元、10.28亿元、14.78亿元和12.40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58.74万元、7120.43万元、1.07亿元和1.07亿元。营业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客户需求增加。
2018年至2021年1-9月公司主要核心财务,图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1.56%、26.15%、24.50%和27.28%,2018年至2020年,综合毛利率逐年下降。具体来看,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下降5.41%,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高的智慧应用软件收入占比下降所致;2020年公司智慧应用软件收入占比继续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占比最大的交互式智能显示类产品毛利率增加5.39%,综合毛利率有所上升。
2018年至2021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图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34%、40.70%、41.03%和38.35%,公司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2018年至2021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图源,招股书
2
季节性营收占比波动大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其中第四季度确认收入最大。公司产品和服务面向的终端客户群体包括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教育主管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终端客户群体采购一般需要经过方案审查、招投标、合同签订等严格流程,一般为年初制定年度预算计划,财政审批的进度导致业务的开展和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公司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20亿元、4.85亿元及6.5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2.91%、47.76%和44.33%,第四季度营收占比有所波动,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波动将增加公司执行业务计划、资金使用等运营难度,进而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018年至2021年1-9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季度分类情况,图源,招股书
3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逐年上升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为4.22亿元、6.03亿元、10.55亿元和14.24亿元,随着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逐年上升。公司1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89.79%、86.97%、82.54%和81.49%,占比较大,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公司应收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宏观经济环境、客户行业政策、经营或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情况,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坏账损失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018年至2021年1-9月公司应收账款情况,图源,招股书
4
小结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开发,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显科教聚焦教育信息化领域,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升级现有产品,丰富内容资源产品线,帮助用户提升产品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增强公司在教育信息化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郑少娜
三年内三度更换财务总监,这家IPO企业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财务问题,还是财务上存在什么大漏洞?更为惊叹的是,这家公司竟能成功引入成立仅4天的投资公司为其增资,冲刺IPO的背后谜云重重。
2021年9月27日,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显科教”)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报材料,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5.42亿元,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
创显科教的主营产品包括交互式智能平板、智慧黑板、电子书包、智慧班牌等,主要面向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幼儿园等终端客户群体。
【概述】
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报告期内(下指“2018—2021年一季度”),创显科教的实控人持股比例较低且公司股权整体较为分散,财务总监频频生变,该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稳定性值得关注。
在增资与股权转让方面,创显科教引入了成立仅4天的黑海投资为其增资,而在一年后,黑海投资在“分文未赚”的情况下,又能“甘愿”将其所持全部股权原价转让给创显科教的实控人,其股权交易的细节令人浮想联翩。
在业务经营方面,创显科教的经营业绩表面上平步青云,2019年和2020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超过30%,但实则应收账款飙升速度更快,特别是2020年,存IPO前放松回款,冲刺业绩的嫌疑,业绩或为虚高。与同行相比,创显科教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低下,经营质量成色不佳,品牌及市场地位仍待提高。
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创显科教研发费用率略有下降且明显低于同行均值,同时不管生产还是研发,该公司对外部的依赖程度都颇高,不仅直接外购产品进行销售而且还委托外部单位进行研发,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壁垒以及对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有待商榷。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由于倚重外协加工模式,创显科教的前五大供应商在业务经营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殊不知创显科教的前五大供应商中竟然出现了成立还不到1年的新企业。此外,在经营数据上,创显科教招股书披露的采购数据与供应商年报披露的数据打架,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性待查。
针对上述相关问题,11月18日,时代商学院向创显科教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下面时代商学院将从五个方面对创显科教这家IPO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质疑。
实控人持股比例低,财务总监三年三换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指2021年9月12日),张瑜及张皓合计持有创显科教26.15%的股份,两人为兄弟关系及一致行动人,共同为创显科教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而若发行完成后,张瑜、张皓兄弟的合计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至19.62%,持股比例较低。
由于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且公司股权整体较为分散,创显科教存在上市后被潜在投资者收购控制权的可能性,进而可能导致该公司在经营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发展战略等方面发生变化,对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不仅因为实际控制人持股较低可能引发控制权变动风险,报告期内,创显科教的财务总监变动频繁,对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稳定性更是一种挑战。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初,创显科教的财务总监为杨小兵,同年7月,创显科教的财务总监变更为叶飞雁。而叶飞雁在任职一年后,也辞去财务总监职务,2019年10月15日,创显科教又聘任公司财务经理杨科为公司财务总监。对于叶飞雁的离职,创显科教称,因临近退休年龄,叶飞雁自愿辞去职务。
但杨科任职不足一年,也递交了辞呈。2020年9月1日,杨科辞去财务总监职务,创显科教聘任张滨滨为公司财务总监。创显科教表示,杨科基于自身原因自愿辞去财务总监职务,重新担任公司财务经理。
可见,2018—2020年,创显科教的财务总监先后为杨小兵、叶飞雁、杨科和张滨滨,三年时间里3名财务总监相继离职。对于IPO企业而言,虽然少数高管变动不一定会直接构成上市障碍,但鉴于财务总监这一职务的敏感性,依然会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从以往审核问询情况看,监管层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离职人员的原因和去向、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是否存在发行人财务基础薄弱而导致财务总监无法正常履职的情形、是否影响发行人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离职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等。因此,财务总监的离职或多或很少会给IPO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成立投资公司火速入股,“分文未赚”原价转让给实控人
2015年12月4日,创显科教正式挂牌新三板,而自2018年4月23日起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在挂牌期间,2017年,因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创显科教时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兼信息披露负责人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另外,在第三次增资过程中,2013年9月29日,创显有限(创显科教的前身)的注册资本增加至582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的32万元由上海黑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海投资”)认缴,增资价格为21.88元/出资额。截至2013年10月10日,创显有限收到黑海投资缴纳的出资款700万元,其中32万元计入注册资本,668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随后在2014年,创显有限又进行了增资,并且同时进行了股权转让。2014年9月25日,创显有限同意黑海投资将持有的60.73万元出资额全部转让给张瑜,转让价格为11.53元/出资额,转让总价格为700万元。
同日,创显有限注册资本增加至1269.5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65.04万元,其中广州天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易资管”)以480万元认缴出资38.09万元,增资价格为12.6元/出资额;杭州银江智慧城市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江智慧”)以1000万元认缴出资126.95万元,增资价格为7.88元/出资额。
上述增资、转让中蹊跷之处包括:持股近一年后,黑海投资将其持有的创显科教全部股权按照700万元的原价又转给了创显科教实控人张瑜,分文未赚。此外,同日增资入股的天易资管和银江智慧,其增资入股价格与黑海投资的股权转让价格也明显存在差异。
更蹊跷的是,天眼查显示,如图表1所示,黑海投资成立于2013年9月25日,而第三次增资过程中,创显科教同意黑海投资增资入股的时间是为2013年9月29日,即在受让创显科教股权的4天前,黑海投资才刚刚成立。
黑海投资是否为增资创显科教才特别成立,时代商学院并未查到黑海投资与创显科教实控人有任何关联关系,为何黑海投资愿意在增资近一年后,“分文未赚”的将所持公司出资额原价转让给创显科教的实控人?另外,在同日转让股权时为何转让价格存在明显差异?这其中是否涉嫌股份代持及利益输送?针对上述问题,有待创显科教进一步解释。
应收账款异常飙升,存IPO前冲业绩嫌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创显科教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46亿元、10.16亿元、14.73亿元和3.21亿元,主营产品主要为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应用软件三类,其中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12%、65.72%、68.95%和87.02%,占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各期末,创显科教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22亿元、6.03亿元、10.55亿元和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95%、58.6%、71.37%和340.37%,应收账款金额和占比较高。
时代商学院发现,2019年和2020年,创显科教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3.76%和43.72%,而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分别为42.66%和75.02%,近两年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增速明显超过当期的营收增速,特别是2020年,应收账款余额增速比营收增速高出31.3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创显科教的业务量看似增长较快,但实际下游客户先拿货后给钱,创显科教并没有及时收回足够的货款,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风险,该公司将可能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坏账损失的风险。那么,创显科教为何愿意冒着风险给下游客户先发货呢?
时代商学院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创显科教处于IPO阶段,一份靓丽的财务报表可以增加IPO企业上市成功的胜算;另一方面,创显科教的市场竞争力可能并不强,而下游客户选择性更多,因此导致创显科教议价能力较弱,不得不通过赊销进行更多业务的开展,业绩存在虚高的嫌疑。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小往往能反映在盈利水平上。对比来看,报告期各期,创显科教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98%、26.43%、25.04%和31.36%,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同期可比公司均值【视源股份(002841.SZ)、鸿合科技(002955.SZ)、科大讯飞(002230.SZ)、新开普(300248.SZ)、竞业达(003005.SZ)】分别为40.34%、40.7%、41.03%和38.1%,远高于创显科教。
尽管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与创显科教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个行业来说,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同一赛道领域上,创显科教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明显不如同行可比公司,这也说明其品牌及市场地位仍待提高,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销售溢价能力。
产品依赖外协加工,研发费用率走低,创新研发实力存疑
报告期内,创显科教自称主要采取“自主生产+外协加工”相结合的模式生产,但时代商学院发现,近年来,该公司对外协加工模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商用领域类交互式智能显示产品甚至是以外协整机(即由OEM代工厂自主向第三方进行采购,加工完成后以整机形式交付到创显科教)的方式直接进行采购。
从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来看,如图表2所示,报告期内,创显科教外购产品的成本分别为3.18亿元、4.15亿元、7.92亿元和1.89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2.64%、55.58%、71.28%和85.54%。由此可见,创显科教逐渐成为一家主要负责“组装生产”的销售服务公司,自身技术水平存疑。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企业不能持续保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不能顺应市场变化、持续研发新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则会面临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而从创新研发投入看,创显科教的表现却有些不尽人意。
如图表3所示,报告期各期,创显科教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1%、4.98%、3.93%和3.48%,随着研发费用整体收入规模的逐步增长,创显科教研发费用率却不增反减;同期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7.44%、8.53%、8.81%和12.28%,远高于创显科教。
具体来看,在同行可比公司中,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率约为创显科教的4—5倍;新开普也达创显科教的2倍以上;就算是2018年和2019年研发费用率稍低的鸿合科技,该公司在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率也迅速赶超了创显科教。
专利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创显科教及其子公司共拥有专利权13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5项,外观设计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323项,但近三年内该公司并没有取得核心技术领域的相关发明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0年,创显科教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分别为1407.22万元、1624.17万元和2246.25万元,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委外内容主要为软件开发、课程视频制作等。
直接外购产品进行销售,或许说明创显科教的产品核心技术要求并不够高,但同时该公司还降低研发费用率且委托外部单位进行研发,可见该公司自身的研发创新实力或较弱。
成立次年即为前五大供应商,与供应商数据打架
由于过于倚重外协加工模式,报告期内,创显科教在供应链管理上同样存在不少疑点。
招股书显示,2019年,广州人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人智”)首次成为创显科教前五大供应商,创显科教向其采购外协整机、液晶模组,2019年的采购额为6944.08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9.32%。
随后,广州人智在众多提供外协整机的供应商中脱颖而出,2020年创显科教向其采购的金额达9531.88万元,采购占比为8.63%,为创显科教当年的第三大供应商;至2021年一季度,广州人智已跃升为创显科教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达5082.74万元,对应的采购占比也提升至21.33%。
而天眼查显示,如图表4所示,广州人智竟然是2018年7月31日才成立的公司,也就是说该公司成立不到1年即成为创显科教的前五大供应商;另外,其新增的同一控制下企业“江西人智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9年6月28日,该企业同样也在成立次年合并进入创显科教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江西人智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的社保参与人数均为0人,且该公司曾因拖欠税款而被列入欠税公告名单,据国家税务总局吉安市吉州区税务局于2021年5月10日发布的公告信息,江西人智科技有限公司欠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费用合计为5.38万元。
令人不解的是,可以为创显科教提供外协整机、液晶模组等产品的企业远不止一家,为何一家新成立的企业能够迅速进入创显科教的前五大供应商之列?创显科教与广州人智、江西人智科技有限公司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关系?这在招股书中并未显示。
此外,广州鼎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鼎固”)是创显科教2018年和2019年的第一大供应商,以及2020年和2021年1-3月的前五大供应商,该企业同样为创显科教提供外协整机、液晶模组、结构件等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创显科教向广州鼎固的采购金额达16498.75万元,占当年的采购总额的比例为22.15%。而天眼查显示,据广州鼎固报批的2019年企业年报,2019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417万元,净利润为122万元。
不难发现,创显科教招股书披露的2019年向广州鼎固的采购数据与该企业年报披露的数据并不一致,两者金额相差了1081.75万元。对于上述数据差异的出现,究竟是会计确认时点不一致,还是创显科教信息披露的真实问题?招股书并未作出解释,令人不得不质疑其保荐机构兴业证券是否尽职核查?
【参考资料】
《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证监会
《财务总监离职对企业IPO的影响》.财融圈
(全文5200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显创投资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显创投资有限公司、葛兰基金经理有哪些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