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6月21日晚,新纶新材(SZ002341,股价4.68元,市值53.92亿元)发公告称,公司逾期贷款金额目前仍有10.39亿元。
新纶新材表示,公司将持续与各债权银行积极沟通,努力通过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积极归还逾期贷款,力争妥善解决逾期债务问题。
这一个多月来,受益于A股锂电池板块整体回暖,新纶新材股价从4月27日低点的2.84元/股上涨到今日(6月21日)收盘的4.68元/股,涨幅超过64%。
在5月28日,新纶新材还曾披露过一项定增计划,拟向公司董事长廖垚及其旗下公司(拟设立)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上限约9.02亿元。新纶新材当时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方案实施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1.91%。
两个月新增超3亿逾期贷款
这不是新纶新材第一次披露债务逾期情况。早在2021年8月12日,新纶新材就发公告称,公司贷款逾期余额达10.52亿元。到了今年1月,公司又通过续贷的方式,将逾期贷款余额降低到了7.41亿元。
但是今年4月和6月,新纶新材欠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的两笔债务分别逾期,合计金额达3.14亿元,这也让公司的逾期债务规模又回到了续贷前的水平。可以看出,公司正面临持续性的债务压力。
这些债务从哪来?新纶新材此前又在哪些地方“烧钱”?主要是激进扩张。2015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07亿元,业绩压力之下,选择了以并购的方式驱动业绩。
比如2017年,新纶新材收购了宁国市千洪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洪电子)100%股权,交易对价高达15亿元,溢价金额超过12亿元。截至2018年底,公司商誉账面价值超17.4亿元,占净资产比例已高达33.87%。
本来新纶新材是想借上述收购拓展公司在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布局,发展精密制造业务。结果千洪电子对OPPO、vivo两大客户依存度太高,2017年这两个客户贡献了其6成以上收入,后来受疫情和客户内部调整的影响,千洪电子对OPPO和VIVO的供货份额出现大降,业绩就直线下滑。2020年,新纶新材对其计提了6.2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上述案例只是新纶新材此前激进并购的体现之一,2020年和2021年,公司共计提了超10.7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同时,新纶新材也曾陷入财务造假风波。4月15日,公司披露称,原控股股东侯毅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三年,罚金为一百万元。
此前在2020年5月21日,证监会曾向新纶新材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了2016年到2018年间新纶新材通过虚构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及利润等行为。
新能源业务发展迅猛
目前,新纶新材一边面对着此前激进并购和财务造假留下的“烂摊子”,一边也有着“重获新生”的机会。
2021年,新纶新材明确了聚焦新材料主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板块实现营收7.95亿元,同比下滑19.7%,不过新能源材料业务却出现增长,实现营收5.31亿元,同比增长17.87%。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新纶新材2021年国内动力类铝塑膜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5%。
除此之外,新纶新材或将迎来新的控股股东和实控人。5月28日,新纶新材发公告称,公司拟向公司董事长廖垚及其拟设立的深圳市上元荟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元荟智”)发行不超过 3.46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上限约9.02亿元。
这次定增完成后,上元荟智(拟设立)将持有新纶新材20.07%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廖垚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为23.41%,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不过对新纶新材来说,此次定增尚未尘埃落定,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也与日俱增,前几天还有新增的逾期债务。能否妥善解决“烂摊子”,也影响着公司能在新材料方向上走出多远。
智通财经APP获悉,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国泰君安(601211.SH)投资亮眼业绩高增,ROE表现远超同业。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为1.40元、1.57元和1.80元。调整目标价至22元,对应估值约1.24xPB。维持“买入-A”评级。
安信证券指出,公司20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142%,主要系公司自营投资表现同比大幅改善。此外,公司单季度ROE达到3.33%,远超同业头部券商。
安信证券主要观点
■投资建议: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稳健经营,伴随去年底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机会完成实施,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
■事件:公司2021Q1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YoY+78%),归母净利润44亿元(YoY+142%),加权平均ROE 3.33%(YoY+1.97 pct.),EPS 0.49元。安信证券认为公司亮点包括:(1)单季度ROE达到3.33%,远超同业头部券商(中信/招商/海通分别为2.8%/2.6/2.3%);(2)公司自营投资表现同比大幅改善,叠加上海证券股权重估收益,带动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42%,遥遥领先同业;(3)公司期货及大宗商品业务相关收入大幅增资,带动其他业务收入同比37%至18亿元。
■轻资产业务——投行业务储备丰富,资管主动管理转型向好,进军公募基金行业
(1)经纪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2%,环比+8%。今年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0202亿,同比+12%。公司2020年股基成交额市占率微降0.18 pct至4.65%,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同比、环比微增,预计公司将继续加强推动财富管理升级转型。
(2)投行业务收入7亿元,同比+27%,环比-43%。2021Q1公司实现IPO规模15亿元(YOY-33%),市占率2%(YoY-0.9pct);再融资规模650亿元(YoY+328%),市占率21%(YoY+14.7pct);债承规模1485亿元(YoY+26%),市占率7%(YoY+1.1pct)。公司一季度IPO规模同比下滑预计与发行节奏有关,再融资及债承规模及市占率增长带动板块收入稳健增长。公司投行项目储备167家,排名行业第6,全年业务量可期。
(3)资管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22%,环比+39%。公司2020年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排名行业第2。继取得首批大 *** 公募改造试点资格后,预计公司未来大 *** 参公改造有望加速,进一步推进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今年4月公司资管获批牌照,正式进军公募基金行业。
■重资产业务——自营投资大幅改善,上海证券定增产生收益,两融市占率下滑
(1)自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5035%,环比+54%。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主因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及上海证券股权重估产生的收益。一方面公司自营投资表现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截至2021Q1,公司金融资产规模2892亿元,较去年底-9%,占自有总资产54%,较去年底降低3pct,单季度投资收益率1.80%(去年同期为0.04%)。另一方面,通过由上海证券定向增资解决了同业竞争的问题,上海证券不再纳入公司并表,且本次定向增资为公司产生收益11.6亿元。
(2)信用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1%,环比+20%。今年一季度全市场两融1.65万亿,较去年底+2.2%。公司融出资金971亿元,较去年同期+34%,估算两融市占率5.9%,较去年底-0.2pct,公司两融市占率去年以来下降明显,预计与扩表增资速度不及同业有关。公司压降买入返售资产规模至452亿元,较去年底-19%。
■风险提示:股市大幅下跌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资产减值风险
原标题:过气龙头不如狗,不断踩雷巨亏15亿,财务造假问题缠身:新纶新材用10年时间,作死了一家上市公司
2022年1月28日,是农历辛丑牛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接下来的29日、30日两天,是工作日但非交易日。
这其中的奥妙,应该无需风云君多说了,当然也早就被许多的上市公司看破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两天,公告关于2021年业绩的坏消息。
今天的主角新纶新材(002341.SZ),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新纶新材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9.00-11.00亿元,将成为其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年头。
亏损原因除了此前公告的6.15亿元的资产减值之外,还有因为虚假信披被起诉补提的2亿元赔偿损失。
相信看多了风云君文章的老铁们,读到这里就已经猜到了故事的结局。那么,新纶新材的故事是如何演绎的呢?
问题缠身
而用一个词形容现在的新纶新材,便是:问题缠身。咱们先来详细说说开头提到的虚假信披。
01 财务造假遇上换所
早在2019年6月,新纶新材就收到了立案调查通知书,直到5月25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了虚假信披这一违规行为。
新纶新材及相关责任人,都因此受到了处罚。
虚假信披主要涉及两个事实,其中情节最为严重的当属虚增收入及利润,简单说就是财务造假。
2016-2018年期间,新纶新材通过与自然人张某控制的多家公司虚构贸易业务,分别虚增收入3.37亿元、3.38亿元、0.62亿元,分别虚增利润0.76亿元、0.93亿元、0.11亿元。
另外两个事实分别为,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
因此,在2017年4月25日至2019年6月26日期间,净买入新纶新材股票,并在日后继续持有或卖出后受损的投资者,都可以向公司索赔。
《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还特别指出,新纶科技的贸易业务没有物流发生,相应的出入库单据均为伪造,通过从张某控制的公司采购,再销售至张某控制的其他公司,形成购销和资金闭环。
这样简单的交易,基本只会出现在最初级的审计教科书中,基本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但时任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竟在2016-2017年接连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到2018年财报,也只是因为公司自爆的违规担保,发表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对财务造假一事只字未提及。
究竟是真的没发现?还是装作没发现?咱就看透不说透了。
风云君还注意到,亚太被聘请为新纶新材的审计机构是在2017年3月,最开始负责的项目就是2016年财报。
你们说,这事巧不巧?
02 超七亿银行贷款逾期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新纶新材还备受贷款逾期的困扰。
截至2022年1月5日的最新数据,新纶新材共计有7.41亿元的累计银行逾期贷款,占2021年9月末总资产的比重达45%。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9月末,新纶新材的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只有4,049.76万元,而短期借款高达23.09亿元,另外还有3.39亿元的长期借款。
同期,新纶新材的流动负债共计29.51亿元,流动资产共计16.19亿元,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还要多13.32亿元。
这样的偿债压力和风险,已经不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了。
陷入这样的困境,一部分是因为新纶新材的自作自受:部分金融机构在公司被立案调查的初期出现了恐慌情绪,贷款到期后不续贷,造成了短期资金的紧张。
当然,也不怪这些金融机构紧张,因为即使抛开信披违规这一因素,新纶新材自身的造血能力也不怎么样。
自2010年上市以来,新纶新材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远无法满足自身的资本支出需求,自由现金流在2020年之前,一直表现为大额流出状态。
03 实控人也已自顾不暇
再来看看实控人这这边。
新纶新材是在2010年上市的,实控人为侯毅侯老板,目前的持股比例为22.16%。
根据2021年8月12日最新公告,侯老板持有的股份中,已被冻结了11,263.49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44.11%,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81%。
此外,根据Choice最新数据,侯毅已将手中股份全部质押了,质押率为100%。
(数据Choice)
而根据2022年1月18日的公告,侯老板计划将待购回的部分质押到期股票,直接协议转让,共计6,392.00万元。
已经自顾不暇的侯老板,早就已经心生退意了。
2020年5月18日,侯毅与银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川金控”)签署了两份协议。
协议中,侯毅计划将其所持有的全部上市公司股份的表决权,委托至银川金控,并在协议生效后将获得12.5亿元,用于解除质押。
同时,银川金控还计划以参与定增、二级市场增持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帮助上市公司获得3亿元资金支持。
但依据上文的数据,这3亿元也就够新纶新材塞塞牙缝的。
协议签署后,双方的合作内容并未有实质性推进,于是在2021年5月26日签署了终止协议。
侯老板的卖壳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不过回过头来看,难道是接盘方银川金控看到被问题缠身的新纶新材后,被吓跑了?
曾经是龙头一枚,但只是曾经
但如此落魄的新纶新材,曾经也是一位头顶着“龙头”光环的上市公司,耀眼得很。
在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新纶新材称自己是国内防静电/洁净室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面料及导电丝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还表示要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防静电/洁净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其产品为防静电/洁净室耗品,具体包括防静电/无尘服、防静电/无尘鞋、无尘抹布等,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光电子等下 *** 业。
风云君分析过的天华超净(300390.SZ),也是这一行业的成员之一。(下载APP,搜索“天华超净”,阅读全文)
与许多个风云君写过的故事一样,从上市那刻开始,新纶新材的“龙头”光环,就开始褪色了。
对此,上市公司曾在2015年年报问询函回复中称,这一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因此新进入者的加入使得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而同时期,另一边的国内电子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市场需求又进一步被压缩。
总之,就是一切发生得很巧合,但又很合理。
具体到数据上,防静电/洁净室这一传统业务的营业收入,在2015年发生大幅下滑,并从此一蹶不振,到2020年仅剩4.83亿元,还不及2010年的5.03亿元。
毛利率也是从2016年开始,就持续下滑,到2020年已跌至7.84%。
2016年之前,防静电/洁净室业务的收入,基本奠定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整体走势,增速自2010年之后就开始下滑,并在2014年陷入负增长,直到2016年开始恢复。
2020年,其营业收入又出现大幅下滑,实现22.47亿元,同比减少了-32.36%;2021年预计进一步减少至12-14亿元。
归母净利润亦是如此,2014年下滑之后,2015-2016年期间连续亏损了两年。
2017年开始,新纶新材的利润有所恢复,并在2018年创新高,实现2.90亿元。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2019年便又被打回原形,仅剩不足万千元。
不过这期间,归母净利润最亮眼的部分,还是要数2020年的那根大长柱,亏损了-12.90亿元,与往年的利润规模比起来,可以直接形容为“巨亏”了。
不过根据业绩预告,新纶新材又将有9-10亿元亏损,2021年的这根柱子也不短。
不难看出,上市至今,新纶新材实现的利润还倒亏着,按照2021年的最保守金额估算,也就有15个多亿吧。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归结起来,仍然离不开那件事——多元化转型。
发展受阻?那就并购!
01 迷之并购江天精密,业绩果然有水分
其实,早在2013年,新纶新材就决定要转型:以洁净领域这一主业为基础,上游向功能材料领域转型,下游向生物制药、食品、民用防护、日化护理等领域拓展。
为此,新纶新材在2012年,也就是上市后的第二年就开始实施了。当年6月,新纶新材就计划并增资收购了江天精密51%股权,作价2,390.63万元。
这次并购的定价不高,收入贡献也不多,最高纪录才亿元出头,但故事可着实不少。
上市公司表示,这次收购,是为了提升公司在精密净化设备领域研发、制造及市场等方面的实力。
江天精密主要从事医疗输液模具的制作,不得不说,这样的产品结构,听起来并没有精密净化设备那般高大上。
不料,2015年,国家限制抗生素使用导致输液模具需求大幅减少,于是江天精密开始转型医疗、日化、食品包装领域,倒是挺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
但是,行业的变化对江天精密的打击仍旧是不小的,订单量断崖式下降,净利润在当年也亏损了-1,877.97万元。
这对于加入上市公司之后,一直维持在300万元以下的利润规模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亏损了。
面对这款没有让新纶新材赚到钱、还出现业务危机的资产,新纶新材却在2017年3月,决定收购其剩余49%股权,合计作价9,800万元,原因为其业务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
江天精密还做出了业绩承诺,2017-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00万元、2,200万元、2,800万元。
定睛一看,江天精密2016年的净利润大幅增长到了880.72万元,确实有那么点增长的意思。
但风云君依然感到疑惑,面对与历史业绩相比要大幅增长才能实现的业绩承诺,江天精密在2017年、2018年竟然都顺利达标了,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终,在2021年5月,风云君得到了答案。新纶新材决定出售江天精密51%股权,作价仅有4,283.89万元,接盘方为原实控人翁铁建、任丽英夫妇。
同时,上市公司也在关注函回复中承认,江天精密从2017年开始,为了完成业绩承诺,在客户选择和付款条件上有所放松。
换句话说,业绩是有水分的。
其实,江天精密的业绩也只是昙花一现,还没出承诺期,净利润在2019年就又下滑至636.10万元,2020年继续下滑至-1,722.89万元,同时还计提了2,786.36万元的坏账准备。
总之,这次转型是以失败告终了。
02 涉足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
但上市公司的并购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
2013年12月,新纶新材计划投资5.43亿元,建设光电子及电子元器件功能材料常州产业园项目,用于光电子及电子元器件功能材料的研发。
该项目(一期)在2015年末竣工投产,具体产品包括高净化胶带、光学胶带、高净化保护膜、石墨散热片等,属于精密涂布领域。
2015年12月,新纶新材与日本东山签署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偏光片TAC功能膜、保护膜及触摸屏相关功能薄膜等产品的技术许可,也属于精密涂布领域。
为此,新纶新材还在2016年12月,募集了18亿元,其中14.21亿元资金,用于“TAC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用于建设相关生产线。
2016年6月,新纶新材又计划并收购了日本T&T的100%股权,定价5.50亿元。T&T的主要产品为锂电子电池铝塑膜复合膜外包装材料,也属于精密涂布行业。
2017年1月,上市公司还将“TAC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部分募集资金2.5亿元,投入到铝塑膜生产线建设,计划产能为300万平方米/月。
铝塑膜在当时是国内软包锂电池生产中,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原材料,其意义由此可见。
后来,上市公司认为计划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又计划扩建这一项目,达600万平方米/月。建成后,外加位于日本的200万平方米/月的产能,新纶新材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用铝塑膜生产厂商。
听起来,那叫一个振奋人心。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上市公司还是过于“天(忽)真(悠)”了,步子也是迈的有点大了。
“TAC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最终只有一期的2条产线建成投产,并在2020年6月终止了二期3条产线的投入。原因是后续产品升级,柔性显示领域和技术变化较大,产线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
但显然,新纶新材并不打算调整,将剩余的3.3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了。
铝塑膜业务方面,上市公司表示,这一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87%,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
真实情况是,铝塑膜业务的运营主体新纶复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也从2019年开始陷入亏损,实现净利润-2,493.19万元,并在2020年扩大至-3,927.30万元。
其实,新纶新材曾在2020年11月,计划将与铝塑膜相关的业务资产,打包出售给意向接盘方银川金控。
不过,后来,实控人的卖壳计划落空,这一资产的出售也随之不了了之。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仅仅依靠买来的技术,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那么这样的便宜凭什么只有上市公司看到、并且成功捡到了呢?
03 拓展精密制造业务,踩上最大的坑
要说上市公司并购的高潮,当属宁国市千洪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洪电子”、后更名为“安徽新纶”),拓展精密制造业务。
最终2018年6月,新纶新材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了千洪电子100%股权,合计作价15亿元。
截至2017年7月末,千洪电子的净资产只有区区1.26亿元。所以,此次并购的增值率高达1,096.59%,确认了12.51亿元的高额商誉。
那么,问题来了,千洪电子能够担得起如此高的估值吗?
千洪电子成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下游客户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厂商。
但实际上,千洪电子主要是服务于OPPO、VIVO两个手机品牌商,也是得益于这两大厂商订单的大幅增长,才实现业绩扩张的。
2017年时,这两大客户合计贡献了63.83%的收入,依赖程度之高可以见得。
上市公司也满心欢喜地认为,通过并购千洪电子,可为公司快速导入OPPO、VIVO的供应链打通渠道。
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这一业务模式的弊端也很快就暴露了。
2020年,OPPO和VIVO内部调整,千洪电子终止了与之相关的订单,同时受疫情影响,其他客户的订单也明显减少。
于是,千洪电子的业绩在这一年,也是踩线完成业绩承诺后的第一年,“华丽丽”的变脸了,精密制造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10.73亿元,下滑了72.63%。
随之而来的,便是减值,2020年,新纶新材合计计提了8.68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其中有6.20亿元为千洪电子的商誉减值。
2020年的巨额亏损,自然也主要是源自于此。而2021年预计6.15亿元的商誉减值,安徽新纶的商誉也是贡献了不少的(4亿元左右)。
上市公司将TAC功能膜、铝塑膜、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等业务,均统一纳入了功能材料板块。
可以看到,上市公司2015年之后,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都主要受益于功能材料业务。当然,2020年的业绩变脸也是得益于此。
真是应了那句老词,叫做祸福相倚。
高管不断作妖,员工有苦难言
一次又一次的折腾之后,上市公司的高管们也早就变得躁动不安。
新纶新材的评级机构中证鹏元,曾在2019年10月、2021年2月两次关注并提示,公司董事会成员变动超过三分之一。
另外,吴智华、王凤德、王友伦、翁铁建等时任董事、高管董秘还曾“忽悠式增持”。
这些人原计划自2019年5月9日起六个月内,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金额为5,000万元-10,000万元。但最终竟一分钱都没有兑现。
此外,在2019年6月,当时的副总裁高翔,还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方的高管不断作妖,底层的员工们却有苦难言。
新纶新材上市以来,共推出过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只有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尚未减持完毕。
其余的第二期、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是在2017年、2018年推出的,增持时分别花费了9,750万元、4,922万元。
目前,这两期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减持完毕,但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具体的减持价格。
参照Choice数据,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完毕后的金额合计约为9,387万元,与成本相比,考虑到其中的计算误差,再忽略资金成本,也就是在盈亏平衡线上下。
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初的增持均价为11.37元/股,但在2020年减持时,股价已跌至5元/股上下。
参考Choice数据,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完毕后的金额,仅仅有2,070万元,与当初4,922万元的成本相比,亏损是毫无疑问的了。
另外,风云君还注意到,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中,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员工之间的分配比例大约是1:1。而另外两期员工持股计划,超过八成的份额,都分配给了员工们。
新纶新材,一个没有特别多新意的转型故事,旧业务无暇顾及,新业务也已把公司拖累成一片狼藉。
像许多手握“奉旨乞讨”上市牌照的公司一样,新纶新材也绝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这不,最近又开始了自我“救赎”了。
最近,新纶新材推出了新的战略转型计划,要突出主业,完善产业结构,集中资源及资金大力拓展新材料领域业务,并逐渐剥离非材料类业务。
文章中提到的,对江天精密、铝塑膜业务的出售,就是新战略的一部分,同时出售的还有上海瀚广等资产。
已被列入财务造假黑名单的新纶新材,究竟是看破了红尘?还是要继续搞事情?
风云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代客泊车之余,一定会持续关注的。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近期股价刚有起色的新纶新材,昨晚又迎来一剂重磅利空!公司公告目前逾期贷款又超过了10亿。此前拟定增“输血”,股价一个多月涨了60%,如今债务危机持续爆发,公司盈利能力又令人堪忧,让投资者担忧的是,股价会不会再次打回原形。
逾期贷款超10亿,新纶新材债务危机压顶
6月21日晚间,新纶新材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统计核实,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逾期贷款约10.39亿元。针对逾期贷款,公司将持续与各债权银行积极沟通,努力通过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积极归还逾期贷款,力争妥善解决逾期债务问题。
事实上,这不是新纶新材第一次披露债务逾期情况。早在2021年8月12日,新纶新材就发公告称,公司贷款逾期余额达10.52亿元。到了今年1月,公司又通过续贷的方式,将逾期贷款余额降低到了7.41亿元。
但是今年4月和6月,新纶新材欠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的两笔债务分别逾期,合计金额达3.14亿元,这也让公司的逾期债务规模又回到了续贷前的水平。可以看出,公司正面临持续性的债务压力。
基本面堪忧,两年暴亏逾25亿
资料显示,新纶新材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上市,主要从事新材料销售、净化工程、个人防护用品等相关业务。
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新纶新材在2020年到2021年两年的时间里,净利润亏损额超25亿。具体来看,新纶新材2020年和2021年分别亏损12.9亿元和12.68亿元。
对于2021年业绩变动的情况,新纶新材表示主要系公司剥离非材料业务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减少、非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下降、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并购安徽新纶形成的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财务费用增加、证券纠纷补提费用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等原因所致。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纶新材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为负,合计亏损金额达22.27亿元。5月30日,因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等事项,新纶新材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扣非后净利润连续3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现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资产结构及偿债能力、资产权利受限情况、主要子公司经营情况等,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一季度,公司仍旧亏损9018万元。
曾连续3年造假,实控人早已被判刑
除此之外,新纶新材还曾陷入财务造假风波。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于2019年6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0年5月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此拉开了投资者起诉索赔的序幕。
处罚决定相关公告显示,经查明,新纶科技(002341)(002341)存在通过全资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与自然人张和春控制的多家公司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及利润;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的违法事实。
上述违法行为导致新纶科技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3.37亿元、3.38亿元、0.62亿元,分别虚增利润0.76亿元、0.93亿元、0.11亿元。
对此,中国证监会对新纶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也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到30万元不等的罚款。
而新纶新材的实控人也早已被判刑。
今年4月14日晚间,新纶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侯毅收到刑事判决书,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目前,侯毅及相关当事人均已经辞去新纶新材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资料显示,侯毅曾于2007年6月至2021年1月担任新纶新材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并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担任新纶新材总裁。
值得一提的是,5月28日新纶新材披露了《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等公告,公司董事长廖垚及其控制的深圳市上元荟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拟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取得新纶新材的控制权,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2亿元(含),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融资完成后,将大幅压降有息负债并缓解流动性风险。
这一个多月来,受益于A股锂电池板块整体回暖,新纶新材股价从4月27日低点的2.84元/股上涨到今日(6月21日)收盘的4.68元/股,涨幅超过64%。
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股价表示担忧。有网友表示,股价会不会打回原形?还有的表示,不跑的全部被埋,这周就会到4附近...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新纶新材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新纶新材股吧、601211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