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医疗股票股吧(数知科技股票股吧)

2022-07-21 0:33:23 股票 xialuotejs

九安医疗股票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

2021年最赚钱的业务非新冠自测试剂“出海”莫属。九安医疗也因此获益,其发布的半年业绩预告爆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274倍。

7月14日晚间,九安医疗发布2022年半年业绩预告,利润暴增,然而与之相悖的是,亮眼的业绩却未能带来股价利好。7月15日,九安医疗早间开盘下跌8.33%,而后跌幅震荡收窄,截至今日收盘,日跌6.45%,报收58.48元/股。

根据公告,2022年上半年,九安医疗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一季度新冠抗原试剂盒的销售,二季度基本没有新增重大订单,从而致使二季度净利仅11.88亿元。这意味着,对九安医疗而言,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业绩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如何保证公司营收持续攀升?如何利用试剂盒的营收推动核心战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华夏时报》

业绩暴增274倍

2022年半年业绩预告披露,2022年上半年,九安医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1亿元-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466.36%-28196.6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151亿元-1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78.74万元;预计基本每股收益33.1189元/股-33.9962元/股,上年同期为0.1210元/股。

对于上述业绩变动,九安医疗称,报告期内,受美国疫情发展的影响,当地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公司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的FDA EUA授权,并以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通过美国子公司网站及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进行TO C端的销售,同时承接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该试剂盒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自主品牌销售,已经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在享有研发、制造利润的同时,也享有市场准入和品牌溢价。由于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公司本报告期业绩较去年同期也出现大幅上升。

基于此,

主要包括美国纽约州卫生部的订单及合同金额合计为1.85亿美元(含运费);美国马萨诸塞联邦及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执行办公室的iHealth试剂盒的合同价税合计金额为1.48亿美元;以及2022年1月13日,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代表的美国HHS(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与九安医疗签署采购合同,拟采购2.5亿人份的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1月26日,美国ACC再次向九安医疗追加1.04亿人份的试剂盒产品。据九安医疗后续公告,截至目前,上述货款均已全部履行完毕。

受此影响,九安医疗凭借新冠试剂盒出海订单股价一骑绝尘。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底的三个月内,九安医疗股价从每股最低6元附近一路涨至最高超过80元,累计涨幅超过12倍,成为A股市场上一时风头无两的大牛股。

正因如此,九安医疗的2022上半年的业绩“爆表”并不出乎意料,其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告数据早已埋下伏笔。彼时,九安医疗披露,鉴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美国需求大幅增长,一季度报告期内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6707.43%—41965.63%,归母净利140亿元-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07.43%—41965.63%,远远超越市场预期。

如何保证业绩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医疗一季度的好“收成”续航不佳,从第二季度开始便稍有逊色。公开资料显示,九安医疗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一季度新冠抗原试剂盒的销售,二季度基本没有新增重大订单。

2022年一季度,九安医疗实现营收217.37亿元,同比增长6646.79%;归母净利润为143.12亿元,同比增加37527.35%。其2022年上半年最高净利润为155亿元,以此推算,该公司二季度净利润仅实现最高净利润11.88亿元,环比下滑91.69%,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增加84088.23%。

据九安医疗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公告可知,该公司2022年一季度营收渠道来源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订单、商业客户、亚马逊和美国子公司官网。在毛利率上,该公司在亚马逊和美国子公司官网的销售毛利率稍高,政府订单与商业客户的毛利率接近。

这意味着,九安医疗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的需求情况,直接受到美国疫情发展情况的影响。而公司业绩增长主要依靠新冠抗原试剂盒来带动,因此疫情防控带来的业绩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国家海关总数的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出口货值在今年2月达到了180.24亿元的高峰,随之大幅下降,今年3-5月,其出口货值分别为145.91亿元、39.11亿元和18.13亿元,环比下降达到19.05%、73.19%和53.64%。与4月相比,美国对国产新冠试剂的进口货值下降超过20%,德国、中国香港特区进口货值均下降超过50%。

上述数据说明,美国市场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需求在逐渐减少。对此九安医疗也在业绩预告中提示,“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孙榕向《华夏时报》

那么,未来九安医疗如何保证公司营收持续攀升?如何利用试剂盒的营收推动核心战略发展?据此前公告,九安医疗表示,公司有两大核心战略:一是集中精力做好北美试剂盒市场,并选择准入要求高的国家申请注册。同时将更多爆款IVD和家庭检测类产品、物联网健康产品推向美国市场;二是加速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计划未来3到4年内,在全国多个城市、地区的医院开设近600家“共同照护”中心。

但回溯过往,2020年之前,九安医疗业绩平平,甚至2015年及2017年还曾出现过亏损。

2010年,“国内血压计行业第一股”九安医疗登陆深交所,不久便在传统硬件业务基础上,推进糖尿病诊疗照护“O+O”模式。在2010年-2019年的十年里,九安医疗总体上还亏超过1亿元。因为业绩连年低迷,九安医疗以往的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值,一度徘徊在ST边缘。

对九安医疗医疗而言,虽有远虑,近忧将解。受到BA.5肆虐的影响,海外新冠试剂盒采购业务再传利好。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拜登政府表示计划转移100多亿美元,用于购买新冠检测产品、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疫苗和新的新冠疗法。

见习




数知科技股票股吧

【文/财经看点网 熊子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2019年1月17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一年十个月期间,数知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勇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方式转移上市公司数知科技及其子公司5.6967亿元。


要知道,数知科技从2019年净利润就开始下滑到5.76亿元;2020年净利润直接下滑1,486.34%,转为亏损79.84亿元;2021年公司再度亏损14.04亿元。三年间公司业绩犹如坐过山车般。


数知科技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张志勇又是如何一步步掏空了这家上市公司的呢?



《财经看点网》编辑注意到,6月20日公司公告,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数知科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张志勇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200万元的罚款,作为实际控制人处以300万元的罚款。其他相关责任人也拟被处以不同程度罚款。此外,证监会拟决定对张志勇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这样的处罚是否轻了呢?


随着数知科技业绩快速变脸,公司股价也由2019年1月31日9.37元跌到如今0.38元,股民损失惨重。他们的损失又由谁来赔偿呢?


张志勇早已做好掏空上市公司准备


2020年4月份,华泰证券还撰文推荐数知科技公司定位软件服务厂商,其子公司BBHI是全球5大广告技术公司之一,未来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彼时上一财年,数知科技全年实现营收57.2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6亿元,业绩略低于预期。其中,公司数据智能应用与应用业务,即国内大数据相关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也正是从赚钱的2019年起,数知科技董事长张志勇开始逐步“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经查明,张志勇为数知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通过中介公司安排设立了深圳奕明、山东晟舒鑫、芃博实业、宁波望舒等四家空壳公司,上述公司的银行账户和公章由张志勇实际控制。此外,河北国华的单一股东是宁波望舒。


2019年1月17日至2020年11月26日,数知科技及子公司向河北国华、深圳奕明、山东晟舒鑫、芃博实业等四家公司转出295笔资金共计175,076万元,收回104笔资金共计129,870万元,交易金额304,946万元。2020年8月20日,张志勇向数知科技境外子公司借款17,819,708美元,折合人民币11,761万元。上述交易合计316,707万元,直到2020年12月23日数知科技才予以披露。截至2020年11月30日,张志勇占用数知科技及其子公司余额为56,967万元。上述交易应认定为关联交易。2019年1月30日,数知科技累计关联交易金额达到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后及时披露的标准,数知科技未按照规定及时披露。2019年5月15日,数知科技累计关联交易金额达到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及时披露的标准,数知科技未按照规定及时披露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此外,数知科技应当在相关定期报告中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数知科技未在2019年半年报、2019年年报、2020年半年报中披露该事项。


早在2021年10月18日,*ST数知曾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10月15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勇先生通知,其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靴子终于在6月17日落地,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对数知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50万元罚款;拟对张志勇给予警告,并处500万元罚款,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陈鹏作为时任董事、董事会秘书,无证据表明其勤勉尽责地履行了相关职责,拟对其给予警告,并处70万元罚款。


劣迹斑斑的数知科技


数知科技自2020年来负面消息不断。


2020年12月23日晚,数知科技发布公告称,由于四家收购的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将出现商誉减值,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减值金额约为56亿至61亿元。


2020年12月24日数知科技自查实控人非法占用公司资金,董事长率先以资抵债,数知科技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2019年度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约12.06亿元;2020年1月至6月,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约4.16亿元


2021年2月3日,深交所向ST数知下发关注函,公司于2月3日披露《关于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16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冻结金额最高约1亿元,主要为票据纠纷导致。深交所对此表示关注,要求公司核查并详细说明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开户银行名称、账户类型、用途、申请冻结单位名称、申请冻结金额、实际冻结资金额、被冻结日期以及具体原因等。


2021年10月18日晚间,ST数知披露公告称,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勇遭证监会立案。ST数知表示,本次立案仅针对张志勇涉及上述事项进行的专项调查,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公司董事会运作及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ST数知12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勇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张志勇立案。6月17日证监会下发处罚即为这则公告的结果。


除上述影响较大的负面消息,影响较小的也比比皆是,在此不多赘述。


股票跌成垃圾股如何索赔?


数知科技6月19日晚公告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后,公司连日股价继续下跌,20日收盘价为0.38元每股,相比与公司股价最高时的50.87元每股,可谓惨不忍睹。


遭受如此损失,4万多股东已经成了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勇的陪葬品,部分股民在论坛上发泄不满,要求严惩董事长,发出以“应该将张志勇判刑十年以上,没收所有资产,终身不进入证券市场”为题的帖子,还有律师呼吁股民一起去索赔。


根据《民法典》、《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管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实施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数知科技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为维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向曾经购买过数知科技的证券投资者展开诉讼代理征集、代理投资者索赔诉讼,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前述律师进行索赔登记。


宋一欣律师认为,数知科技案的索赔条件为:在2019年1月30日到2020年12月23日间买入数知科技股票,并在2020年12月24日及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索赔登记。


数知科技已经在2022年6月9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9日。早在年初,因为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以及公司连年亏损,就有投资者寄希望于公司重组。


该投资者在2022年3月26日询问“请问公司有重组的计划吗?”数知科技解答道:“您好,多谢关注。您的建议已知悉,非常感谢您对公司提的建议。”




九安医疗股票股吧同花顺圈子

九安医疗(002432)今日涨4.64%,成交额54.05亿元,换手率22.43%,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1家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5081.77万元。




九安医疗股票

图源自视觉中国

刚刚发布盈喜,就遭遇大跌。这一次,市场对九安医疗(002432.SZ)的业绩大增不买账了。

7月15日,九安医疗低开低走,早盘一度大跌8.38%,随后跌幅收窄,截至A股收盘,九安医疗报58.48元,跌6.45%,最新总市值281.55亿元,较股价高位蒸发108.91亿元。

上个交易日盘后,九安医疗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亿-155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0%,基本每股收益为33.1189元-33.9962元。上年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77.6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121元。

图源自公告

对于半年业绩的大幅上涨,九安医疗在公告中解释称为,受到美国疫情发展影响,当地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而公司旗下的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的FDA-EUA授权,并以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通过美国子公司网站及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进行C端销售,同时承接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

由于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公司2022年上年的业绩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上升。但是面对净利预增274倍的重大利好消息,九安医疗在二级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一个主要原因是一季度业绩过于亮眼,反衬得二季度表现平平。

期望值拉满后,二季度增长乏力

作为“跨年妖股”,九安医疗的暴涨开始于去年11月。

当月7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旗下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应急使用授权(EUA),大涨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中旬并达到峰值。

期间,九安医疗累计发布20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深交所表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并有投资者大单提问是否有考虑收购微软,九安医疗慌忙回应“没有任何可能”。

钛媒体App在九安医疗两月收获27个涨停板,新冠检测试剂盒有何“钞”能力?一文中曾作分析:直接拉动股价蹿升的是其不断释放的利好消息——美国子公司研产的新冠病毒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在美销售,并在今年1月开始接连公布拿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单。彼时,美国为了应对汹涌的奥密克戎疫情,计划免费向民众发送快速检测试剂盒,涉及采购金额预计超百亿美元。

这些消息并非流于纸面,不仅拉升了九安医疗的股价和市值,还带来了实打实的业绩回馈。

今年4月12日盘前,九安医疗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盈利预增区间上限达到41956.63%,引得市场沸腾。当日,九安医疗开盘一字涨停,并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连获涨停板,4月15日盘中,该股创上市以来股价新高,达到97.96元/股,市值较大涨之前翻了12倍。

4月29日是九安医疗公布一季报的日子,业绩还没发布,该股当天就封涨停板。29日盘后,九安医疗公布的一季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6646.79%至21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527.35%至143.12亿元。业绩报告公布次日,九安医疗小幅收涨0.51%,第三日收跌。市场开始担心这种暴涨的可持续性。

到了今年二季度,暴涨真的遁形了。按照九安医疗公布的半年报净利润预增数据,其2022年Q2的净利润区间为7.9亿-11.9亿之间,环比下降了91.49%至91.70%。这一盈利水平几乎持平于九安医疗旗下抗原自测试剂盒未开始销售的2021年Q4,该季度公司净利润为8.59亿元。

对于公司二季度业绩的下滑,九安医疗方面表示,一季度业绩爆发性增长源于美国政府订单,但该订单不是长期合作关系,是否具有持续性无法预测。

就二季度数据来看,暴增来得猛也去得快,九安医疗的增长似乎已经回到常态化区间。

抗原自测试剂盒,能持续大增长吗?

来自美国的采购订单引爆了九安医疗的一季度业绩,但进入二季度到现在,再无大单落地。

钛媒体App梳理了九安医疗所有的重大合同公告发现,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FDA-EUA授权以来,累计与美国方面签署了6个采购订单,其中一个为追加订单,但合同的签署集中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之间,今年2月至今,九安医疗再未接获美国大订单。

从货款交付情况来看,一季度确认到账金额最多,二季度仍有货款到账,但量级下降,截至目前,上述6大订单已经履行完毕4项,到账约20.96亿元人民币,另外两笔订单到账17.56亿美元,仅剩不到2000万美元的未确认款项。如果九安医疗接下来还不能重新获得大订单,那么其三季度的表现或许还会逊于二季度。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公司公告

就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业务而言,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是美国FDA-EUA授权,这一授权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获得授权的产品可以在美国公共卫生健康应急状态期间,在美国和认可美国FDA-EUA的国家或地区使用。

在与美国政府签订采购合同之外,iHealth试剂盒主要通过美国子公司网站及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进行C端销售,根据公司1月21日回复投资者提问的内容,该产品在美国的C端官网定价为19.8美元/盒(两人份,含运费)。此前,据九安医疗回复问询函时提到,2022年Q1,公司营业收入渠道来源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订单、商业客户、亚马逊和美国子公司官网。可见,C端销售拉动业绩的能力有限。而且,目前美国市场竞争也趋激励,是本土厂商和外来企混战的局面。

iHealth试剂盒在开拓其他市场方面也止步不前。截至目前,iHealth试剂盒曾在3月月份于中国香港开售,尚未看到该产品销往别处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市场,iHealth试剂盒并未获批上市,当然,国内抗原自测试剂盒市场目前也是一片红海,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遑论一款未获批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九安医疗还有什么底牌?

抛开iHealth试剂盒产品,九安医疗手里的优势有限。

作为一家健康类可穿戴设备生产商,九安医疗上市至今已有11年,过得也比较清苦,2020年之前,年度营收在5亿元上下波动,时不时还会陷入亏损。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财报

回溯起来,九安医疗上一次的高光时刻还是2014年。当年,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品牌获得小米战投并进入小米生态链,此举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九安医疗也收获了一个股价小峰值。该公司董秘也在今年1月26日于互动易平台表示,小米公司对其iHealth业务板块投资2500万美元。

具体到九安医疗的产品线,除了iHealth系列产品之外,还有ODM/OEM产品、传统硬件产品、移动医疗通信设备销售及服务、新零售业务、防疫物资相关及其他六部分。

其中,iHealth系列产品中包含抗原自测试剂盒,但在试剂盒

iHealth系列产品是指公司开发的可与智能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系列医疗产品,具体有额温计、血压计、血糖仪、雾化器、按摩仪等个人健康和泛健康类产品,2020年公司的业绩增长基本由额温计一力承担,但伴随着防疫的常态化,这一产品恐难再有大的建树。

在2019年至2021年,ODM/OEM业务板块营收增速分别为11.92%、3%、38.98%,2021年表现稍好,但该产品线体量较小,去年收入仅2.97亿元。ODM/OEM即境国外厂家贴牌生产业务。前述报告区间内,传统硬件产品业务板块营收增速分别为27.59%、-5.70%、12.70%,仍是表现平平。

近年来,九安医疗在着力推广性价比“爆款产品”和“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前者主要是抗原自测试剂盒和额温枪,都是在享受疫情红利,并且都面临红利退散后的增长乏力困境,后者简单来说则是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线上线下慢病管理模式,这并无新颖之处,且同样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糖尿病是慢病中的大病种,布局该业务的企业不在少数,日前在港上市的智云健康(09955.HK)就是以糖尿病慢病管理起家的公司,已经将该病种的慢病管理做到市场前列。在这一领域,九安医疗能分到的蛋糕着实有限。

九安医疗的未来增长能靠什么?从现有情况来看,似乎没有哪一个是能完全靠得住的。

(本文网友分享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九安医疗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九安医疗股票股吧、数知科技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