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初段,股市暖意融融!
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外围股市亦是喜气洋洋。美股连续强势反弹,纳斯达克指数近三个交易日反弹近8%,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同期狂涨近13%。2月2日,纳指继续上涨,10万亿巨头谷歌开盘股价一度暴涨10%。是何因素导致外围市场突然扭转悲观情绪,这是否意味着调整已经结束?
中概股也传来大消息。2月2日傍晚,京东集团突然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将向慈善机构捐赠62376643股B类普通股作慈善用途。截至2月2日美股收盘,京东集团股价每ADS为73.21美元。此次捐赠股票价值接近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亿元。2月2日盘前,京东股价一度上涨1.11%,截至收盘下跌2.49%。那么,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来看报道!
刘强东捐出150亿股票
京东重磅!2月2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将向慈善机构捐赠62376643股B类普通股作慈善用途。
截至2月2日美股收盘,京东集团股价每ADS为73.21美元,此次捐赠股票价值接近23亿美元。
据腾讯科技,此次捐赠将主要用于刘强东长期关注的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早在2003年京东创业初期只有38名员工的时候,刘强东就带领员工在山西静乐县资助了38个孩子读书。2017年2月,刘强东向江苏省宿迁市捐赠超过1亿元用于当地的教育、文化、养老及扶弱帮贫等公益事业;2017年6月,刘强东向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元,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2018年4月,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2020年,刘强东接连辞任超过50家公司的职务,甚至还辞去了京东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京东也开始由徐雷接任相关职务。
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做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需要科技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在技术创新上执着打磨、久久为功。
评论以京东为例介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向深层次、突破性底层技术创新进军的经验并指出,京东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形成了大规模机器人仓调度算法、超级自动化供应链、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应用成果,为制造、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和企业注入了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评论还特别提到,为了打磨出卓越的技术成果,其中很多项目经历了多年的持续研发和优化,大量技术人员也一直聚焦在相关领域不断耕耘。
京东在发布上述公告之后,盘前股价上涨1.11%。不过,截至收盘,股价回落下跌招商证券表示,对京东2022年的前景保持乐观,主要驱动因素:一是在更好的商家运营,以及“二选一”禁令的助力下,3P业务的快速增长;二是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持续在下沉市场获得成功。
谷歌暴涨10%,外围全线反攻
近日,外围股市一扫1月份之阴霾,于近几个交易日展开全线大反攻。纳斯达克指数近三个交易日上涨近8%。
据富途证券软件,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更猛,此前三个交易日上涨近13%。不过2月2日也出现回调。
欧洲股市亦全线反弹,欧洲斯托克50指数从最低位反弹近5%。周三,欧元区的通胀令市场感到意外,并给欧洲央行采取行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1 月欧元区16个国家的生活成本上升至5.1%,尽管预期会大幅下降至 4.4%。12 月份的数据为 5.0%。
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2日盘前,市值超过11万亿人民币(1.82万亿美元)的谷歌大爆发,股价一度狂飙超过10%。这种涨幅极为罕见。截至收盘,谷歌涨7.52%。
周二美股盘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其营收与利润均好于市场预期,该公司还宣布按20-1拆股,将于7月生效。
情绪缘何反转?
那么,在短短几天之内,市场情绪缘何突然反转?且来看一个指标:美元指数。最近4个交易日,美元指数连续从高位滑落。该指数最高达97.45,现报95.88。
对于全球股市而言,美元指数有两个较为明显的标志:一是避险,二是代表流动性。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3月的全球市场暴跌,美元指数都出现了持续上涨。今年1月,美元指数持续上涨的阶段,也是全球股市跌得最厉害的阶段。
那么,美元缘何突然掉头?这可能与美联储的动作有关。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周一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中表示,美联储的政策进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进行几次利率调整,然后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他表示,如果通胀减速超过预期,可能会调整政策主张,在加息方面可能不会那么激进。博斯蒂克还重申,他个人倾向于在2022年加息三次。而此前市场的预期是美联储加息五次,有的还预期会加息七次。
这种情绪上的反转是否又意味着调整已经结束了呢?市场上的分歧依然比较大。一部分人认为,市场崩盘并不是美联储愿意看到的。在加息过程中,应该也会呵护市场。毕竟,今年美国还面临着国会选举。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现在市场正处于熊市的转折点。
资深策略师大卫罗奇警告说,近期的波动可能指向熊市,而不是持续牛市中的暂时减速。他解释说,在大流行期间推动经济发展的“所有有利因素”——例如政府对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融资——都将“缓慢撤出”。
一份署名为摩根大通的电话会议纪要显示的观点是:200日移动均线以下的股票可能出现反弹,但反弹不会持续,一旦反弹人们会继续抛售昂贵、风险更高的股票。预计今年盈利仍有两位数增长,今年加息3-4次,美股目标位最终还取决于加息幅度和严重性。
十四年前,时为五矿发展(600058,SH)控股股东(现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矿)承诺,在资产和业务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时,整合以五矿发展为核心的黑色金属业务。时至今日,中国五矿上述资产注入承诺依然没有完成。
4月下旬,中国五矿向五矿发展提出申请,拟将承诺截止日大幅延后。不过,《》
控股股东变更承诺申请遭股东大会否决
据五矿发展5月17日晚公告,在当日召开的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申请变更相关资产注入承诺的议案》及《公司日常关联交易2021年度实施情况及2022年度预计情况的专项报告》两项议案遭否决,反对票数分别为3653.78万股(占比62.42%)、2443.22万股(占比41.74%)。
上述议案之所以会被否决,源于持有五矿发展6.71亿股股份的五矿股份为关联股东,需要回避表决。如此一来,中小股东成为否掉两项议案的主力军。
两项议案中,资产注入承诺变更的议案更加引人关注。此前,五矿发展于4月26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出具了《关于变更相关承诺事项的函》。在函件中,中国五矿表示,将持续推进包括邯邢矿业在内的黑色金属领域相关资产和业务的规范工作。在相关资产和业务符合五矿发展战略方向并满足以下注入条件后12个月内启动注入工作,并在承诺之日起5年之内完成注入工作。
按照之前的承诺,中国五矿本应该“在2022年6月30日前,实施以五矿发展为核心的黑色金属业务整合”。如果中国五矿的承诺变更申请获得通过,其对五矿发展注入资产的时点或将大幅延后。
现如今,中国五矿的承诺变更申请被五矿发展股东大会否决,上市公司将如何处理?5月18日下午,《》
承诺迟迟未完成
“我们就是奔着注入资产去的,现在都多少年了,股票跌成什么样,一句延期就延期,还一而再再而三,诚信何在十四年前……”有投资者在股吧里这样说道。
回头来看,中国五矿的资产注入的确拖得有些久。在五矿发展2008年配股期间,中国五矿承诺:在五矿发展本次再融资经股东大会批准后,积极推进包括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在内的其他黑色金属领域相关资产和业务的改制、重组等工作,在资产和业务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时实施以五矿发展为核心的黑色金属业务的整合。
此后,中国五矿整体重组改制,并发起设立了五矿股份(由中国五矿控股);2011年下半年,五矿股份获得中国五矿持有的五矿发展62.56%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彼时,中国五矿又承诺:中国五矿将五矿发展确定为其黑色金属业务的唯一平台;中国五矿将力争在此次收购(五矿股份收购五矿发展股权)完成之日后的三年内,彻底解决五矿发展与中国五矿下属境内外企业的同业竞争问题。
2012年7月,五矿发展与五矿股份共同拟定了分步解决方案:在2012年年底前,力争解决五矿发展与中国五矿下属境内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在2014年年底前,解决五矿发展与中国五矿下属海外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2013年8月,五矿发展宣布停牌重组,拟向五矿股份购买黑色金属类相关资产。2014年1月,上市公司发布重组预案,拟向五矿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邯邢矿业100%股权和鲁中矿业100%股权。
2014年2月,五矿发展宣布,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与中国五矿下属国内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公司与中国五矿下属海外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拟在2014年年底前解决。
2014年6月,五矿发展终止上述重组。“标的资产的盈利状况较预期下滑明显,盈利状况能否在短期内改善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表示。同月末,中国五矿对其承诺进行了规范,其表态将积极推进包括邯邢矿业在内的其他黑色金属领域相关资产和业务的改制、重组等工作,在2022年6月30日前,实施以五矿发展为核心的黑色金属业务整合。
但是,中国五矿至今仍未完成上述承诺。
搜索
复制
中国基金报
8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09618.HK)披露了其第二季度财报。京东在今年第二季度收入为2011亿元,净利润为164亿元,创出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收入新纪录。京东平台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破4亿,同比增速创近11个季度以来新高。同时,今年618期间第三方商家的成交额同比增速是去年618的2.2倍。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还披露,高瓴资本拟超8.3亿美元入股京东健康。今年京东先后控股五星电器、工品汇、跨越速运,并与国美零售、快手、携程等合作,推进供应链创新生态。另外,今年二季度京东平台直播发展也很快,董明珠女士一场三小时的直播,创下销售记录。
晚间美股开盘,京东股价走势不错,截至发稿,报64.01美元,上涨3.14%,最新市值为995亿美元,美股今年京东涨幅达70%左右。港股京东最新总市值为7546亿港元,排在阿里、腾讯、美团之后。
京东二季度收入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164亿元
财报显示,京东集团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为2011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创出近10个季度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京东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创出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收入新纪录。
京东在第二季度的日用百货商品销售的收入为640亿元人民币(约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4%。同时,第二季度服务收入为229亿元人民币(约32亿美元),同比增长36.4%。
再看净利润,京东在今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人民币(约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9亿元人民币(约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6亿元人民币增长66.1%。
京东也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75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第二季度,京东物流位于廊坊经开的“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正式启用。
活跃用户数破4亿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去年同期的3.213亿增长29.9%至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同比增速也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其中,今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0%。
另外,京东单季新增员工2万人,在疫情期间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集团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突破了28万人;其中,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京东约有24万名员工。
京东618战绩
今年的京东618购物节是史上优惠力度最大、购物体验最佳、品牌商和平台商家增长最强、新品发布最多的一次,点燃了消费者沉寂的热情。
今年618期间,先后有187个品牌在京东平台上实现了下单金额破亿,第三方商家的成交额同比增速是去年618的2.2倍,在品牌商、商家等合作伙伴的强劲增长下,带动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半年间,有1137个品牌在京东平台下单金额过亿元,美的、小米、海尔、联想、格力等11个品牌下单金额过百亿元。下单金额过亿元品牌中,中国品牌占八成、近三成同比增长翻番。
京东也为疫情期间的企业销路助力。京东旗下平台京喜推出“内销行动”,投入价值20亿资源,帮助10万家外贸企业搭建转内销通道。同时,京喜计划在今年布局100个工厂型和100个农产型产业带示范基地。
另外,上半年,京东平台上的农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140%,京东生鲜目前所售农产品覆盖了中国95%的产地。
高瓴资本拟超8.3亿美元入股京东健康
京东此次在财报中也披露,2020年8月17日,京东集团子公司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就京东健康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本次交易需满足常规交割条件,交割后京东集团仍将是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交割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京东表示,高瓴资本是一家领先的投资管理公司,并已在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建立起综合的产业生态。借助高瓴资本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京东健康将继续加强其药品供应链实力,并进一步在医疗健康领域探索更多的业务机会。
据了解,今年6月,京东健康推出了中医会诊中心和耳鼻咽喉智能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两家中心均聘请了国内顶尖的医疗专家入驻,为全国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和疾病管理服务。包含这两家中心在内,京东健康app已上线多个线上虚拟专科中心,覆盖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糖尿病、肾病、儿科疾病、肿瘤疾病、母婴护理等领域。
控股跨越速运等多个公司
推进供应链生态发展
当然今年京东最值得关注的一大事件就是在港股二次上市。
京东在财报中表示,今年6月18日,京东集团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次上市募集约345.58亿港元,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今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技术研发投入达到75.4亿元,连续多个季度成为中国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发展供应链方面,今年以来,京东先后控股五星电器、工品汇、跨越速运,并与国美零售、快手、携程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创新生态。
京东集团重要生态伙伴达达集团在今年6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达达集团的本地即时配送和零售能力为京东创新型项目和全渠道战略提供支持。
另外,今年6月,京东集团宣布与京东数科达成协议,追加投资17.8亿元人民币,从而持有京东数科36.8%的股权。京东数科创立至今,历经三次战略迭代,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
京东数科已成为产业数字化代表,打造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为农业银行、华夏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AI机器人在上海某确诊病例收治中心上岗等。
董明珠在京东搞直播
完善线上购物体验
财报还表示,第二季度,直播作为供应商及商家与消费者互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青睐。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在一场三小时的直播中,向消费者讲解家电趋势、推荐商品,创下了销售纪录。
为丰富用户互动渠道、全面发挥供应链优势,京东零售与中国领先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启动后推出的为时一天的直播首秀,获得了巨大成功,将快手庞大的用户群体与京东丰富的优质产品、卓越的用户体验连接起来。
4月份,京东零售联合京东到家推出了手机产品“即时配送”服务,实现智能手机最快一小时送达。此举将京东的全渠道战略推广至更多元化的品类当中,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这一服务当前覆盖优选的品牌授权专卖店,以及京东全渠道生态系统内的其他合作伙伴。
另外,京东零售持续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增加先进的技术元素,让线上购物更加便捷。继成为中国首个推出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试鞋服务的电商平台后,京东零售于6月份推出了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测肤功能,用户通过手机上传照片,即可获得肤质分析和个性化的护肤与美妆产品购买指南。
京东持续吸引世界驰名品牌入驻。今年第二季度,PRADA集团旗下高端鞋履品牌Church’s、源自伦敦的创新型奢侈时尚品牌Christopher Kane、知名英国家居设计品牌Tom Dixon、意大利奢侈鞋履品牌Sergio Rossi、韩国高街服装品牌SJYP、日本平价药妆连锁品牌大国药妆等,均在京东开设了旗舰店。
京东最新总市值7546亿港元
港股互联网巨头排名第四
今年6月18日“618购物节”之际,京东集团(09618.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发行价为226港元,发行1.33亿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97.71亿港元,超越网易成为当时港交所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京东集团上市首日高开,冲高回落,收盘报234港元,涨幅3.54%。在上市后的一个月内,京东的股价曾一度冲至最高271.6港元,总市值达亿8446.76亿港元,此后大幅回落,走势比较震荡。截至今年8月17日,京东集团上市近2个月,最新股价为242.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7.35%,最新总市值为7546亿港元。另外,京东在美股的最新股价为62.06美元。
与同在港股的几大互联网科技巨头相比,京东集团排名第四,排在阿里、腾讯、美团点评后面。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09988.HK)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76港元,截至8月17日,阿里巴巴最新股价为242.8港元,较发行价涨幅达38%,最新总市值为5.21万亿港元,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腾讯控股(0700.HK)一直是港股市场的牛股,最新的股价为504.5港元,总市值为4.83万亿港元;美团点评(03690.HK)上市以后的股价表现也一直非常好,最新收盘价为218.2港元,总市值为1.28万亿港元。
京东再入世界500强榜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8月10日,《财富》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京东今年在榜单中的排位大幅跃升至102位,较去年大幅提升了37位。在全球互联网服务公司排名中,京东的排名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国内,京东以第102名位居第一,后面是第132名的阿里巴巴、第197名的腾讯以及第422名的小米。
京东连续五年位居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第一、全球互联网行业第三。京东已经连续五年上榜,过去5年来,京东集团在零售、数字科技、物流、技术服务、健康、保险、产发、智联云和海外业务上的布局取得全面突破,正在从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向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跨越。
2019年,京东集团的全年净收入达到5769亿元,是5年前收入的3倍多,同时,净服务收入继续保持着44%的高速增长,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已提升到11.5%。
京东物流30亿收购跨越速运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京东物流将收购专门从事“限时速运服务”的知名企业跨越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权益,收购总对价是30亿元人民币,包括对跨越速运现有股份的认购,以及对其已发行新股份的认购,预计交易将在今年三季度完成。
京东物流首席执行官王振辉表示,跨越速运是可信赖的配送服务供应商,在快运服务、技术创新及先进运营方面领先业界。与跨越速运合作加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快扩展向第三方商户提供的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跨越速运成立于2007年,以航空货运业务起家,主打限时速运,包括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三大时效产品,曾推出同城当日、同城次日、陆运件及生鲜速运等特色服务模式。
跨越速运在B端业务上颇具优势,在业界有“小顺丰”之称,主打高时效,坚持直营模式、服务于B端企业。其一直是全直营服务企业级客户,现有全货运包机13架,货运运输车1.7万辆,服务网点超过3000家,业务覆盖500多个城市。2018年,跨越速运完成12亿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普洛斯投资、钟鼎创投等参与投资。
京东一直重金投入物流,从2007年自建物流,截至今年3月31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过73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的大件和中小件已经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全覆盖,88%的区先可实现24小时达,末端配送能力较强。目前旗下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物流产品种类丰富。
跨越速运拥有强大的航空动力网络,并且深耕于B端企业客户,收购跨越速运,将给京东物流在业务上形成互补。
实际上,京东物流IPO传言由来已久,此次收购跨越速运,可以弥补京东物流的部分短板。目前国内已有7家上市快递公司,京东物流有望成为第8家,此次收购可以给京东物流未来的上市带来更多故事,提升估值和竞争力。
据悉,今年京东集团旗下京东数科、京东健康接连明确要上市。
8月16日,携程集团与京东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集团将接入携程核心产品供应链,双方将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跨界营销、商旅拓展、电商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财报速递】京东物流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收入增长22%,从去年四季度盈利转为亏损;而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比例继续上升,这和公司收购有关,德邦股份若收购成功,收入将继续减少对京东集团的依赖。
首先看京东物流(2618.HK)最新季度业绩情况。2022年一季度京东物流总收入为274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由2021年第一季度154亿元增加16%至2022年同期179亿元,其他客户收入94亿元,增加大约35%。
另一种维度看京东物流的收入就是,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59.6亿元,增长大约30%,占总收入比例为58.4%;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大约114亿元,增长大约12%。京东物流向外部要订单,初见成效。
不过这也归功于公司的股权收购,比如跨越物流。2020年8月,京东斥资30亿元收购以航空货运见长的跨越速运集团,持股比例超55%,京东也瞬间拥有超过620条航空货运航线,补足了空运产能。
京东物流其他客户收入94亿元,主要就是由于快运业务贡献。如果没有跨越速运收入贡献,则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也许还剩下70-80亿元左右,依然会低于集团内部收入。
尝到甜头的京东物流,今年3月,提出对德邦股份多数股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德邦股份将从A股退市。
财报显示,德邦股份2021年总收入313.6亿元,一季度收入70.2亿元,如果和京东物流实现并表,则外部客户收入将在230亿元左右,是从京东集团订单收入的两倍多,逐渐摆脱对集团的依赖。
京东自营的物流行业是重资产运营,主要支出包括员工薪酬、外包成本、租金成本、折旧,以及燃料费、维护服务、包装等耗材,在一季度分别花费100亿、97亿、25亿、5亿、32亿元。
去年四季度,京东物流实现盈利6亿多元,不过在今年一季度,京东物流再次亏损7.98亿元,接近8亿元。
财报中还披露了股份支付费用,一季度为3.08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38亿元有所减少。这或许和公司股价回撤有关。
去年5月,京东物流上市,发行价40.36港元,至去年末股价跌至26.45元,至三月末跌至19.34港元,最新股价为15.94港元,和发行价相比,破发超过六成。
上市不到一年,为公司IPO立下大功的首席财务马越也宣布辞职,迎来新首席财务官单苏。单苏曾在高盛亚洲任职,出任执行董事,以及曾担任Lavender Hill Capital董事总经理。
去年12月单苏就加入京东集团,因此收购德邦股份,或许由单苏具体在执行,毕竟他是老投行出身,对该等业务是轻车熟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京东股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京东股市、五矿发展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