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此前上海华信持有的*ST华信(002018)3.65亿股股份在淘宝网上被公开拍卖,却因无人参与竞买而流拍,目前这部分股份已被司法强制划转给中原银行抵债。转让后,上海华信持有的*ST华信比例由59.28%减少至43.26%。
6月9日晚间,*ST华信公告称,本次股份划转为司法强制划转且已经执行完毕。被强制划转的3.65亿股*ST华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6.02%。如果按*ST华信*总市值24.14亿元算,这部分股份的市值约为3.87亿元。
据上市公司以往公告,本次司法强制划转主要为法院执行上海华信、海南华信、华信金融与中原信托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
上市公司以往公告显示,中原信托与上海华信签订共计13亿元信托贷款合同,后由于中原信托要求上海华信提前还款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保全。目前该纠纷案已进入执行阶段。
*ST华信称,本次股份权益变动后,上海华信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不会影响上海华信控股股东地位,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此外,上海华信因债务问题悬而未决,近期新增所持2.65亿股*ST华信被轮候冻结。截至6月9日,上海华信所持*ST华信悉数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共计9.85亿股。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共计8.69亿股,占其总股数的88.15%。
而上海华信所持股份被司法轮候冻结的股数总计超过58亿股,远超实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数。因此上市公司特别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上海华信所持公司股票存在被司法强制执行从而使其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的风险。
从公告来看,*ST华信控股股东的债务风波已影响到上市公司子公司。*ST华信子公司上海华信集团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至2018年通过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募集了2.5亿元,上海华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受上海华信债务风波影响,2018年,华信保理的保理业务出现了大量预期账款。根据相关规定,这笔资金需追加新的担保。
6月6日,*ST华信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为华信保理提供担保的议案,由上市公司子公司华信天然气(上海)有限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上市公司认为,为华信保理提供担保系为了妥善解决华信保理逾期债务处理问题,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利益,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上班族没时间做饭怎么办?社会化厨房来帮忙。
春节临近,部分人选择“原地过年”也会选择购买预制菜来为自己做年夜饭。预制菜行业迎来利好,不少预制菜概念股也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到2025年有望增长到6000亿元,预制菜会是餐饮业下一个风口吗?
1.“预制菜”是什么?
预制菜,顾名思义,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通过需要加工的程度多少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2.人们为什么选择预制菜?
预制菜是提前做好的菜品,用户只需增添几步简单的加工程序就可以更便捷地享用美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用户购买预制菜的首要原因是为了节省时间,其次是因为预制菜美味、不喜欢做饭、健康,不会做饭。也有超八成用户认为预制菜比外卖更健康所以购买。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步伐日益加快,预制菜在普通消费中具有较大市场前景。
3.疫情和“懒人经济”下,谁在拥趸预制菜?
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及工作压力,导致职场人员对预制菜需求上升。2020年疫情的影响与懒人经济也催生了预制菜消费习惯的普及。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达58.4%,男性消费者占比为41.6%。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超过六成,分别占45.7%、19.80%,还有16.4%的消费者分布于三线城市。预制菜消费者中,22-40岁消费者超八成,占比达81.3%,其中31-40岁消费者占比为46.4%。这表明,中青年人群是预制菜的主要受众。近七成被调研用户表示喜欢预制菜,“非常喜欢”的用户占比为18.9%,“比较喜欢”的消费者占比为49.3%,这表明用户对预制菜接受程度较高。
4.预制菜贵吗?在哪里买预制菜?
消费者购买的预制菜的价格分布主要集中在21-30元这个区间,占比为36.50%,其次为11-20元,占比为24.66%。消费者主要在线下渠道购买预制菜,占比达78.5%。
5.市场前景有望突破6000亿,预制菜赛道一时“人满为患”
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90年代就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中国,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半成品菜生产企业,2002年好得睐成立,2008年味知香成立。2014年前后外卖行业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2020年至今,预制菜在普通消费者市场获得较大发展。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对预制菜赛道分析指出,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预制菜成为企业家和资方密切关注的下一个行业风口。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2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从市场主体规模来看,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2019年新增1.29万家,2020年新增1.3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2021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月注册量均小于2020年。
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2016年是融资高峰期,融资事件分别有14起和17起,2020年-2021是另一个融资高峰期,2020年预制菜赛道共有12起融资,2021年至今共有超十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完成融资。
6.预制菜企业都在哪?
预制菜相关企业区域分布山东最多,其次是河南、江苏、广东。从城市分布来看,则集中在深圳、长春、潍坊、临沂、苏州等地。这表明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以8423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河南、江苏分别有6412家、5639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次是广东、河北、安徽等省份。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2079家预制菜相关企业*。长春、潍坊分别有1892家、1518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次是临沂、苏州、合肥等城市。
7. 预制菜热潮会是“昙花一现”吗?
此前,预制菜市场主要受众一直是餐饮业商户,2020年疫情才让预制菜这一并不新鲜的概念走向大众视野。尽管资本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大众逐渐恢复去线下餐饮消费。
新京报贝壳
家住三线城市的姚女士告诉
而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去购买预制菜的原因时,姚女士称“和自己做的饭相比,感觉预制菜只实现了快捷方便,但还是损失了不少风味。”
挖贝网1月17日消息,近日华信股份(832715)发公告称董事会于2020年1月16日审议并通过聘任张立为公司副总裁,任职期限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日止,自2020年1月16日起生效。
据挖贝网了解,张立不持有华信股份股份。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经公司总裁推荐、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聘任张立为公司副总裁。
华信股份表示本次聘任*管理人员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资料显示,华信股份是处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细分行业的以计算机软件开发、IT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教育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智能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
退市还是不退市,只待监管最后裁决。被称为 “1元退市”第一股的中弘股份(000979.SZ),已经走到了“末日审判”的最后一刻。
11月7日,第一财经获悉,中弘股份日前在深交所参加听证会,就该公司是否退市进行申辩,但交易所尚未就此最终做出决定。退市决定一旦做出,中弘股份将正式成为A股近30年来的1元退市第一股。按照时间推算,深交所将在 11月8日决定中弘股份是否退市。
“中弘股份强制退市,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事实、规则都很清晰,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业内人士认为,作为1元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避免退市可能性不大。
如果中弘股份最终退市,一众机构投资者难逃“坑杀”命运。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6家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共持有中弘股份25.88%的股份,对应市值超过17亿元,而逃生机会只剩下交易所做出退市决定后的30余个交易日。
“末日审判”
“决定是否退市前,交易所都会开一个听证会,让公司申辩一下,但现在还没有结果。”11月7日,第一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弘股份证券事务部时,其工作人员称,该公司参加终止上市听证会确有其事,待有结果公司会及时披露。
9 月 13 日至10 月 18 日,中弘股份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截至10月18日收盘,中弘股份股价报每股0.74元,正式触发面值低于1元的退市条件,并且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只因面值低于1元而面临退市的股票。
11月6日有消息称,中弘股份当日赴深交所参加了听证会。10月18日,深交所公告称,已启动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程序,将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中弘股份10月19日开市起停牌,据此计算,深交所将在 11月8日决定中弘股份是否退市。
尽管已经“气若游丝”,但中弘股份并未放弃自救。9月30日,中弘股份与具有国资背景的宿州国厚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宿州国厚”)、中泰创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创展”)共同签署经营托管协议,由宿州国厚对其实施托管经营,并进行债务重组,提供流动性支持。根据协议,宿州国厚有权向中弘股份提名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
托管方提名的董事、高管等人员,目前已经陆续进入中弘股份。中弘股份11月1日公告称,董事会已推选周英、王东为董事候选人。简历显示,王东现任国厚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宿州国厚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法定代表人。
10月16日,中弘股份董事长王继红、总经理张继伟宣布辞职,该公司已聘任张永宏为总经理。
同时,中弘股份也在谋求化解债务危机。10月15日,该公司曾披露,为了尽早解决逾期债务,拟在11月16日举行债权人会议。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中弘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78.2亿元。目前,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解决办法,并计划通过且加快资产出售、催收应收账款等方式,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弘股份近期再次提及寻求重组,并在10月29日的公告中称,拟借助宿州国厚在不良资 产管理运营及中泰创展在债务重组和金融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公司尽快摆脱困境。公告显示,计划于11月16日召开的债权人会议,由宿州国厚城投、中泰创展召集。
在此背景下,在“末日审判”临近之际,中弘股份最终是否退市,更加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中弘股份避免退市应该是没有可能了,作为A股历史上的1元退市第一股,它应该会扛下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第一财经
“无论是中弘股份的基本面,还是之前的股价,相应的监管规则,都是很清楚的,不退的可能性很小。”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称,中弘股份这样的情况都不退市,会给市场带来很大不良影响,造成有规则却不执行的印象。
错过续命时机?
即便已经临近退市最后一刻,仍有投资者认为,最近半个月以来,很多ST股都大幅拉升。若非恰逢A股大跌,中弘股份也可能不会走到如今这一步。
11月7日,ST股大面积拉升,*ST凯迪(000939.SZ)、*ST华信(000765.SZ)、*ST巴士(002188.SZ)等深陷困境的公司,盘中均曾冲至涨停。截至收盘时,涨幅也全部在4.4%以上,其中*ST巴士、*ST凯迪收盘时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4.97%、5.36%。
不少ST股在10月中下旬跌成仙股。如*ST凯迪、*ST华信,分别在10月25日、10月22日跌破1元,盘中*价均为0.95元,为近期*价。*ST巴士近期*价虽在2元以上,但在10月19日,也跌至2.5元。
但从10月中下旬以来,上述ST股就已开始了猛烈上拉。截至11月7日收盘,,*ST巴士已经上涨到3.17元,期间累计涨幅超过25%。而*ST凯迪、*ST华信也都上涨到1.18元,近期累计涨幅也超过了25%,暂时脱离了仙股阵营。
有投资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并购重组政策变化有关,导致借壳上市升温,对壳资源需求增加。10月20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对重组上市政策进行调整,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华南某私募并购基金人士日前就对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ST股上涨,跟并购政策调整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跌得太多,市场一回暖,这些低价股又被炒起来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称,目前市场上能借壳的公司本来就不多,而一些ST股本身就面临诸多风险,“政策调整与他们无关”。
董登新也认为,无论是从市值,还是基本面,中弘股份都与借壳关系不大。虽然已经签订托管协议,但风险还是比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中弘股份总市值仍然高达62.1亿元,仅大股东所持市值就超过17亿元。
机构手握逾15亿市值
如果最终退市,中弘股份的一众机构投资者们,都将面临被“活埋”的命运。
根据三季报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除了控股股东中弘卓业集团、1家投资公司、两名自然人外,中弘股份的前十大股东中,其他6家全部为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合计持股比例高达25.88%。
数据显示,6家持有中弘股份的机构中,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增富1号专项资管(下称增富1号)持股最多,9月底持有8亿股,持股比例为9.54%。此外,招商财富-招商 银行-硅谷天堂 2 号专项资管计划还持有1.63亿股,占比1.95%。
其次则为国都证券-浙商 银行-国都景顺 1 号资管计划。截至9月底,该资管计划持有中弘股份5.78亿股,持股比例为6.89%;齐鲁证券资管- 兴业银行-齐鲁 碧辰 8 号资管计划、齐鲁碧辰 1 号资管计划,分别持有5560万股、5.15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0.66%、6.14%。合计占比6.8%。此外,农业银行-中 证 5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持有中弘股份5849万股,占比0.7%。
9月27日,中弘股份曾公告称,增富1号拟在告知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减持中弘股份合计不超过总股2%和4%的股份。按照上述时间推算,停牌前增幅1号并无机会脱身。
按照现有规定,自交易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起,相关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30个交易日。若中弘股份最终逃脱不了退市,上述机构逃生机会仅剩30余个交易日。
“如果最终退市,这些机构只有到新三板逃命了。”董登新说,退市整理期,投资者都会争相逃生,买盘会比较稀少,而机构持股数量太大,在风险确定的情况下,想在短时间之内全部抛出,很难找到那么多买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信股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信股份、预制菜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