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一个人负债10万,打工几年就能还清;负债百万、千万,通过创业有还清的可能;当负债几个亿,甚至几十、上百亿,这时候已经不用过于担心负债本身,因为债主更加担心你还不上钱的后果,毕竟巨额的资金牵动各方的利益。
同样的,企业负债也是如此,某大负债2万亿,照样在砸钱搞新能源汽车,很多项目也有国企“接盘”开始动工,所以事实是负债达到很高的程度,真正担心的不是债务人本身。
可见,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0万亿美元,和其GDP的地位一样,都是世界第一,美国欠了全世界最多的钱,但似乎并不担心还不上。
在美国30万亿美元的债务中,有至少7万亿美元是外国投资者(各国央行)通过增持美债的形式“借”给美国的,7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意大利两国的GDP总和。
在疫情发生的几年时间里,美债经历了快速扩张期,增长规模是以往的数倍,因为要大规模印钱支持企业和居民消费,以此来拉动GDP复苏,印了这么多美元,效果自然是很明显的,拉升了美股,也拉动了GDP增长走向“转正”。
但是,巨量的美元也造成了美国创下历史新高的通胀率,3月份通胀冲破8%,4月份或将再创纪录,也加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
所以,市场数据表明投资者正在选择“撤离”,从4月份(数据有2个月的延迟)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各国央行合计抛售了162亿美元的美债,1月份抛售了358亿美债,短短2个月已经抛售520亿美债。
其中,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2月份我国减持了53亿美债,包括今年1月和去年12月我国也做出了减持的动作,抛售超过260亿美债,而日本、英国作为美债的两大“债主”却选择了增持。
所以,日本仍然是美债的第一大海外“债主”,我国是第二大美债持仓国,虽然经历了连续抛售,但是仍然持有1万亿美元的美债。有人会问,既然是持续抛售,为什么不清空,如果全部清仓美债会怎么样?
那么,有没有真的“清仓”美债的国家呢?答案是没有,虽然俄罗斯已经接近于清仓,但是仍然持有数十亿美元的美债,从千亿美元一路抛售,到最终的所剩无几,这种动作可以用“清仓抛售”来形容,但没有真正清仓。
俄罗斯在大幅抛售美债之后,选择了大规模增持黄金,以及增持其他货币资产,比如人民币,欧元等,人民币资产在俄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超过美元。
那么,我国会这样做吗?目前来看这种做法的概率不高,我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外贸顺差,外汇储备余额很高,超过了3万亿美元,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万亿美债可以产生稳定的利息收益,也利于贸易需求。
专家表示,若全部清仓只会导致各方都受损,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没有*的答案和结果,只能循序渐进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解答也是出人意料。
不过,美债总规模有30万亿美元,而我国持有1万亿,占比仅为3.3%,就连美联储都持仓超过5万亿美元,所以即使清仓抛售,美联储及其他机构可以“接盘”。所以,美债规模很庞大,但是大部分都是其内部投资者所持有,作为海外投资者的各国央行的合计占比不足30%。
目录:
1、长江铜周评: 熊风凛冽“铜博士”进入万五,本周沪铜止跌企稳(第27周)
2、LME 镍混乱给金属交易活动降温,谁怕铜博士?
3、疯狂一夜!油价狂飙,天然气疯涨,有色农产品拉升!中资矿企遭大批武装匪徒袭击,约翰逊宣布辞职!报复性反弹后还要“二次探底”?
4、突发!伊朗出杀招:逮捕英驻伊大使!中企卖伊朗石油,美宣布制裁,中方回应!市场再起波澜?
5、创近20年新高!美元指数还能豪横多久,会否“乱世”?
1、长江铜周评: 熊风凛冽“铜博士”进入万五,本周沪铜止跌企稳(第27周)
摘要:本周沪铜暴跌,攻破万六大关,周跌幅为6.51%。宏观利空主导市场风向,熊市景象愈演愈烈,风险资产再遭抛售,有色金属跌幅较深。但欧美股市反弹,能源价格高企以及中国或将迎来新的刺激措施,短期缓解衰退担忧,沪铜受振止跌企稳。
一、本周国内主要现货走势图:
▲CCMN长江现货1#铜周走势图
▲CCMN广东现货1#铜周走势图
7月8日当周,国内现货铜价触底反弹。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现货1#铜均价报59958元/吨,日均下跌650元/吨;此前一周均价报64130元/吨,同比上周下跌4172元/吨,累积跌幅6.51%。广东现货1#铜均价报59764元/吨,日均下跌638元/吨,此前一周均价报63940元/吨,同比上周下跌4176元/吨,累积跌幅6.53%。
二、本周国内外铜期货走势图:
▲ CCMN伦铜周度走势图
CCMN数据显示,本周伦铜探底回升。前四个交易日LME期铜均价报7762.75美元/吨,日均下跌48.75美元/吨;上周均价报8351.25美元/吨,与上周均价相比下跌588.5美元/吨,跌幅7.05%。
▲ CCMN沪铜周度走势图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本周沪铜弱势震荡整理。当前月合约周均结算价59618元/吨,日均下跌960元/吨;此前一周均价报63766元/吨,环比下跌7.0%。
三、国内外铜库存走势图:
▲ CCMN伦铜库存周数据图
如上图所示,本周伦铜库存小幅回升,累积增加6175吨至133025吨,涨幅4.87%。
▲ CCMN沪铜库存周数据图
如上图所示,本周沪铜库存继续增加,累积增加2692吨至69353吨,同比上周涨幅4.04%。
四、本周铜市场分析:
宏观消息面:
1、美联储6月政策会议记录显示,决策者重申了控制物价的决心。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将利率提高了75个基点。不过,美联储决策者承认加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大于预期 ”的风险,并判断在7月的政策会议上加息50或75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据周四公布的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量意外增加,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降温,6月裁员人数激增至16个月最多。周五将发布的受到密切关注的就业报告预计将显示,6月非农就业岗位可能增加26.8万个,5月为增加39万个。
2、德意志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称,“如果欧洲和美国在第三季滑入衰退,而美联储仍在加息,很可能会达到这种水平(欧元/美元在0.95-0.97)。尽管对潜在的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挥之不去,但投资者仍将注意力重新放在石油供应紧张上。与此同时,俄罗斯下令暂停哈萨克斯坦一个关键的出口码头,引发新的供应担忧。
3、 今年以来,我国有效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程度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还有继续加码的空间。在财政增量工具方面,有专家建议,要进一步超前安排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通过特别国债等增量工具缓解财政收支压力。且我国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增后劲,一批既利当前、又谋长远的项目*落地。一个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1至5月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1至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5个百分点。
4、中国新一轮促汽车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中,平行进口汽车也迎来了行业利好。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激发了平行进口汽车的购买需求,还将带动高端改装等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打开汽车消费市场的更大空间。据,根据乘联会内部厂商月初预估销量,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预计达到54.6万辆,同比暴增130%,呈现强势良好增长态势。其中特斯拉中国销量7.8万辆。
供应方面:南美铜矿扰动较多,不过长单TC加工费上调,预计将比今年年度长单高出16.9%,料下半年至明年铜精矿供应整体乐观,产量或将存上升预期。国内虽有部分电解铜企业有检修计划,但高利润刺激下冶炼厂积极采购,开工率提升,铜产量持续增加。长期铜矿供应趋于宽松。
需求方面:尽管疫情管控放松,以及国家一篮子稳经济措施,国内需求端仍表现疲弱,消费弹性暂未体现,铜价的大跌并未提振下游逢低补货需求,反而看空情绪加重,加上地产板块仍无明显起色,继续拖累铜金属消费表现。在看白色家电等传统消费品淡季来临,用铜量同比下降,短期依然需要关注消费情况。
现货方面:市场买兴依旧乏力,畏跌情绪浓重,贸易商谨慎观望、按需采购为主,补货意愿不高以及新订单缺乏,长单交投偏弱,整体成交不甚理想。
综合分析:本周沪铜暴跌,攻破万六大关,跌幅为6.51%。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使铜价触及近19个月新低,美元成为避险资产的宠儿。宏观利空氛围影响下,熊市景象愈演愈烈,促使市场情绪跌入冰点,铜价一路狂跌。然而,熊风暂未狂吹,美股的悄无声息实现“四连涨”以及中国22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措施有助于市场反弹信心。不过铜终端消费仍无起色,供应压力将开始体现,库存去化持续放缓,后续或将延续累库,沪铜暂时止跌反弹,企稳于59000元/吨一线。
五、本周铜行业要闻:
1、据外电7月4日消息,亚洲对铜精矿的需求可能会在第三季度受到良好利润率和中国冶炼厂产能增加支撑,而清洁铜精矿预计供应紧俏,给中国的加工精炼费(TC/RCs)带来下行压力。TC/RCs是矿山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转化为铜的费用,费用下降表明铜精矿供应紧张。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多家冶炼厂重启闲置产能,大幅提振对铜精矿的需求。市场消息人士称,第二季支撑治炼厂利润率的硫酸价格高企,料将在第三季延续,目前市场预期冶炼厂产能将维持高位。
2、【Cochilco:智利5月份铜产量同比下降2.55%】智利Cochilco周一表示,智利5月铜总产量下降2.55%至 47.88万吨。其中:Codelco的铜产量同比下降6.3%至14.29万吨,Collahuasi铜矿产量下降15.4%至4.9万吨,而Escondida的铜产量增长26%达到10.69万吨。
3、【能源和矿业部:秘鲁5月铜产量同比下降11.2%】秘鲁能源和矿业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今年5月铜产量同比下降11.2%至174258吨,因Las Bambas矿4月至6月早期曾暂停生产,同时矿石品位下滑也带来拖累。1-5月份秘鲁铜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3%至898,175吨,因矿石品位下滑,1-5月南方铜业公司的铜产量同比下降26.8%。但同期嘉能可旗下Antamina矿和自由港麦克米伦公司旗下的Cerro Verde矿的铜产量则分别增加了3.8%和12.6%。
4、【智利洛斯赫拉多斯铜矿见矿989米】NGEx矿产公司宣布其在智利第三大区的洛斯赫拉多斯(Los Helados)铜金项目2022年钻探结果。钻孔LHDH077钻穿了康多尔矿段边界,从地表开始见矿989米,铜当量品位0.69%。其中从42米深处见矿736米,铜当量品位0.79%。其中从328米处开始见矿220米,铜当量品位0.95%。2022年钻探工作目标是为洛斯赫拉多斯矿床扩大高品位资源,今日结果是这一计划的*成就。截至目前,钻探已经扩大了以前发现的康多尔矿段,并发现了菲尼克斯(Fenix)和阿里坎托(Alicanto)矿段。这三个矿段都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
六、后市展望: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引发的避险吸引力,美元将继续保持强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表示,自 4 月以来,全球经济前景“明显变暗”,鉴于风险升高,并不能排除明年可能出现全球衰退的可能性。
在6月非农来临之际,市场仍保持一定的谨慎。叠加8号日本首相遇刺以及英国首相辞任也令市场风向情绪再次回归。虽然美元指数略有回调,铜价触底反弹但高度受限。
总结,全球宏观利空压顶,市场情绪紧绷,叠加经济衰退担忧笼罩金属交易,铜价崩盘加剧。自进入7月以来,各地普遍持续高温和多雨,维持施工淡季,下游基建等需求仍偏弱,并且7月家用空调排产大幅下滑,终端订单不及预期。消费淡季的临近,库存大幅去化可能性偏低。与此同时上期所铜库存自六月以来持续增加,供应端产量延续增产,累库预期不断上升,对铜价的支撑度减弱。铜价深跌后反弹企稳但仍维持弱势。建议偏空思路为主,关注内外经济形势,技术上看,铜价短期处于5.8-6.1万区间整理。(有色头条)
2、LME 镍混乱给金属交易活动降温,谁怕铜博士?
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 3 月份暂停其镍合约,导致金属交易活动急剧下降。
与 2022 年前三个月相比,第二季度 LME 总交易量下降了 21%。
毫无疑问,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镍合约也进入深度冻结状态,镍成为*的受害者。
但在过去三个月里,寒意已经蔓延到 LME 的所有核心基本金属产品,这表明机构参与者对交易所取消镍交易感到不满,这一决定目前正受到英国法律体系的质疑。
LME 的镍危机与更大的宏观趋势交织在一起。
今年上半年,Covid-19 的封锁降低了上海基础合约和钢材合约的交易量。
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目前正在引发更广泛的投资者从大宗商品领域撤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如零售业者似乎对工业金属产生了兴趣一样。
破碎的镍
LME 的镍合约在停牌六天后一瘸一拐地恢复生机,但此后交易量大幅减少。
在 3 月 8 日的重大干预之后,日均交易量几乎减少了一半。5 月的 40,177 手(包括期货和期权)的数量是自 2012 年 1 月以来的*水平。
上海期货交易所 (ShFE) 的镍流动性流失更为严重,上半年交易量同比下降 69%。6 月底的未平仓合约为 95,914 份合约,而去年同期为 227,738 份。
LME 镍期货未平仓合约 5 月降至 160,528 手,为 2012 年以来的*水平,当时全球镍市场规模小得多。
美国交易所 CME 集团的金属合约数量不断增加,但还没有镍合约——这意味着伦敦和上海的参与度下降对该行业,尤其是快速扩张的电池行业,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长期问题,想要对冲其价格风险。
连锁反应
自 3 月以来,其他核心 LME 合约(如铝、铜和锌)的未平仓合约也出现下滑,避险连锁反应从镍的混乱中蔓延开来。
2022 年前六个月,LME 整体交易量同比仅下降 1.9%,日均仅下降 1.1%,但这掩盖了两个季度的情况。
1 月和 2 月的交易活动都很强劲,甚至到 3 月底,整体交易量同比增长 9.5%。
一切都在第二季度发生了变化,截至 6 月底,仅有锌(上涨 7.2%)和铅(上涨 1.5%)仍保持同比增长。
迄今为止,附带损害仅限于基本金属,而不是钢铁贸易。
事实上,LME 上半年成交量表现*的两个是螺纹钢合约,同比增长 83%,废钢合约同比 2021 年同比增长 31%。
芝商所的黑色金属合约在 1 月至 6 月也出现了强劲的全面交易量增长。
钢铁期货在中国以外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展,但似乎在大西洋两岸都在建立势头。
然而,相对于主要已建立的基本金属合约,LME 钢材的成交量仍然很小,这是第二季度市场参与度下降的地方。
3 月份的镍混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市场未平仓合约下降的趋势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年前,而对于铜而言,时间要长得多。
LME 铜未平仓合约自 2015 年以来一直呈普遍下降趋势,而 CME 铜合约自 2017 年以来未平仓合约的持仓量呈普遍下降趋势。
LME 铜交易量自 2018 年以来每年都在下降,2022 年上半年又下降了 7.6%,是主要合约中表现最弱的,甚至是镍。
CME 铜合约表现更糟,期货交易量下跌 27%,仅部分缓解了较高的期权活动。
上海的铜期货交易量下滑 48%,但也部分被期权交易的繁荣所抵消,期权交易量增长 30%,6 月份仅第二次超过 100 万手。
事实上,自 2021 年 7 月以来,LME、CME 和上海市场的铜交易活动每月都在大幅下降。
铜价从 2020 年第一季度的每吨不到 5,000 美元到 3 月初的峰值10,727.50 美元的惊人 covid-19 价格回升,似乎积极阻碍了全球三大交易中心的参与。
这很奇怪,因为 Copper 博士在投资者中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在历史上很受欢迎,自 2020 年初冠状病毒爆发以来,这是一个高度可移动和可交易的目标。
对于铜的长期牛市叙事作为关键的能源转型推动因素,它也没有太多说明。
然而,有迹象表明,散户投资者可能会涉足大型基金不敢涉足的领域。
小兴奋
金属交易领域的一小部分正在快速增长,即使在主要交易所合约的活动萎靡不振的情况下。
拥有 LME 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 (HKEx) 于 2019 年 8 月推出了“迷你”基本金属合约,这是在伦敦市场交易的 25 吨合约的较小版本。
去年,以美元计价的产品成交量翻了一番多,达到 417,545 份合约,上半年进一步上涨 51%,流动性依次集中在锌、铝和铜上。
这些合约直接针对投资者,尤其是寻求在金属交易市场中分一杯羹的散户。
据 CME 网站称,CME 的新“微型”铜合约也是如此,该合约的规模仅为该交易所优质铜合约的十分之一,“适合个人投资者的规模和量身定制”。
该合约仅在 5 月推出,但截至 6 月底已完成 130,331 笔交易和 1,157 手未平仓合约。
LME 在经历了三年低迷的交易后,于 2013 年放弃了迷你合约,但似乎近十年后,随着散户寻找进入工业金属交易领域的途径,他们的时机已经到来。(有色头条)
3、疯狂一夜!油价狂飙,天然气疯涨,有色农产品拉升!中资矿企遭大批武装匪徒袭击,约翰逊宣布辞职!报复性反弹后还要“二次探底”?
昨日,商品期货展开全面反击,一中资矿企遭遇大批武装匪徒袭击,英国政坛风暴还在持续。
据领事直通车7月7日消息:当前,尼日利亚安全形势持续复杂严峻,在尼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面临安全风险不断走高,安全案件连续发生。一中资矿企在尼日利亚卡杜纳州、尼日尔州交界地区作业时遭大批武装匪徒袭击,造成严重安全事件。在中南部、南部有关地区治安案件也偶有发生。驻尼日利亚使领馆坚定维护在尼中国公民安全及权益,已要求尼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处置,同时会同各方加强在尼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保护。
北京时间19时30分,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发表讲话,正式宣布辞去执政党保守党*和首相职务,但将留任至新领导人产生。
约翰逊在讲话中还表示,过去几天自己一直在争取留任,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他感谢在上一次大选中为他投票的英国选民。虽然辞去职务,约翰逊仍将留任首相,直到执政党保守党选出新的党首担任新首相。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7月7日在新闻简报会上表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辞职不会改变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牢固”关系。
消息传出后,英国伦敦股市盘中走高。截至北京时间7日22时30分,伦敦股市富时100指数上涨1.21%。英镑汇率当天也小幅走高,英镑对美元汇率涨幅一度超过0.6%。英镑对欧元汇率也出现小幅上涨。英镑对美元汇率本月6日曾跌至两年来低位。
有分析人士指出,约翰逊发表辞职声明对于英国股市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对于汇市来说,市场预期新政府未来可能会增加财政支出并实现税收改革,在这一情况下,英央行可能会迅速加息,短期内或对英镑形成利好。
此外,美国股指昨夜高开高走,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0.82%。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分别上涨1.07%和0.95%。标准普尔500指数周三录得5月底以来首个三日连涨,目前较历史高点下跌了约20%。欧股涨幅有所扩大,欧洲Stoxx50日内涨幅扩大至2%,报3490.5点。
经历了两日“团灭”后,昨日,大宗商品多数板块触底回升,部分超跌品种迎来报复性反弹。
美油布油夜盘时段开始*拉升,盘中均涨超6%。NYMEX天然气期货上涨15%,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加600亿立方英尺,增幅低于分析师预期。
美股盘前,国际农产品期货全线拉涨,CBOT大豆涨2.95%,CBOT玉米涨2.22%,CBOT豆油涨3.88%,CBOT豆粕涨2.29%,CBOT小麦涨4.23%。有色金属方面,伦镍涨1.10%,伦铜涨5.53%,伦铅涨1.57%,伦锌涨3.59%,伦铝涨1.64%。
国内市场也是一片红。截至23:00收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棕榈油涨近5%,豆油、菜籽油、菜粕涨超3%,豆二、燃料油涨超2%。跌幅方面,玻璃跌0.38%。
欧股收盘全线上涨:德国DAX30指数收盘上涨1.96%,报12841.9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上涨1.11%,报7186.40点;法国CAC40指数收盘上涨1.60%,报6006.70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收盘上涨1.95%,报3488.55点;西班牙IBEX35指数收盘上涨2.16%,报8120.23点;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收盘上涨2.99%,报21547.00点。
截至今晨收盘,美股三大指数连续两日集体收涨,领涨的纳指收涨2.28%,报11621.35点,创6月9日以来收盘新高,连涨四日。标普500收涨1.5%,道指收涨1.12%。
WTI 8月原油期货收涨4.26%,报102.73美元/桶,收复100美元/桶关口。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涨3.93%,和美油均创5月11日以来*收盘涨幅。连跌两日的美国汽油和天然气期货齐涨。NYMEX 8月汽油期货收涨5.7%,NYMEX 8月天然气期货收涨14.28%,创今年2月2日以来*收盘涨幅。
有色金属方面,领涨的伦锡涨超5%,伦铜一日涨约4%,伦锌涨3.7%,伦铝及伦铅均连涨两日,伦锌和伦铝分别继续走出去年10月和去年6月以来低谷。
那么问题来了:超跌板块迎报复性反弹后是向上突破还是“二次探底”?
“探底”情绪略有修复,超跌品种迎报复性反弹
事实上,6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回调,既有需求的因素,也有供给的因素,并且以美元流动性因素为催化剂。多重因素共振下,此前交易供给短缺和需求韧性的商品多头遭受了一定冲击。
在国贸期货宏观研究员郑建鑫看来,国内经济周期分化、政策周期分化必然导致资产走势的分化。“一方面,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升温,以外需为主的能源、金属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以国内需求为主的黑色系商品则具有较强的支撑。”
实际上,黑色板块在本轮下跌中幅度相对比较克制,且近期有一定的止跌现象。
就黑色系来讲,本周库存数据显示,钢材产量大幅回落,厂库、社库双双大幅去化,表需略有回落。“当前钢材现货实际需求依旧偏弱,但预期持续得到改善,价格或继续振荡筑底。中期稳增长的主线逻辑依旧明确,将更好地支持经济复苏。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需求有望触底回升。其中,新增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基建基金等发力将继续支撑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同时,各地仍在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高频数据显示6月房地产销售环比出现明显的改善。”郑建鑫称。
“农产品尤其是油脂周四的超跌反弹,更多还是跌停后短线资金减仓获利导致的技术性反弹。”新湖期货油脂*分析师陈燕杰介绍,从基本面看,印尼棕榈油库存依旧超高,出口压力较大,出口税可能进一步下调,基本面仍趋空。在基本面预期没有实质性改变之前,棕榈油暂时是不会有报复性反弹。“就豆粕而言,成本端主要看CBOT大豆,美豆跌幅有限决定了豆粕不会出现急速下跌。”在陈燕杰看来,油脂目前的超大波动率、急速暴跌势头,根本原因在于产地,特别是市场对未来印尼棕榈油会大量降价出口预期的反应,市场已经从交易现实转向交易预期。
“就有色板块来讲,其实有一定超跌反弹的味道,不过这其中的分化也比较明显。相比铜,锌更为强势,其实也体现了国内定价的逻辑。”国投安信期货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而实表示,能化板块的分化表明,上游成本驱动较强的品种跟随最近原油的回调,成本端在回落,而更下游的品种有很多也开始表现自身的供需逻辑。
李而实认为,在短期快速大幅回落后,很多品种已经发生了估值的快速回归。超跌之后,市场心态和情绪开始谋求一定的修复。
“之所以谋求修复,在于美国打压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经济避免因为快速加息而陷入快速衰退通道。”在李而实看来,极度恐慌情绪释放完后,市场会谋求新的驱动力。
“向上”驱动力存疑,警惕“二次探底”风险
采访中,
“短期恐慌性下跌,更多是把俄乌冲突以来的地缘溢价抹去,尤其是当原油价格回落到100美元/桶附近的振荡区间下沿时,市场开始超跌反弹,各品种开始有所分化。”李而实表示,目前,需等待新的逻辑进一步明朗,大宗商品下行趋势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郑建鑫告诉
“一方面,欧美经济将延续下行趋势,而国内经济将延续复苏走势;另一方面,欧美将继续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高通胀,而国内通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郑建鑫认为,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股市、债市、商品走势都将继续分化。其中,有色金属将面临长期的压制,而以国内需求为主的黑色系存在阶段性反弹的可能,能源供应依旧紧张,价格或维持高位波动。
在他看来,大宗商品近期反弹表现出的分化局面已经说明,商品交易逻辑将发生变化。国内主导、与国内政策相关的品种可能延续向上的行情,海外主导的大宗商品将延续偏弱走势。“做多国内主导商品、做空国外主导品种的配置可能是后市交易的主线。”郑建鑫说。
目前,市场所关心的是,商品触底回升后,向上动力有多足,是否还会“二次探底”?
“关于反弹的幅度和持续性问题,或者说‘二次探底’问题,要从两个维度去思考。”李而实表示,一个是美元问题,一个原油的供给问题,这两个驱动因素是导致整个商品快速回落的核心。如果美联储度过了其加息最快阶段的信号明朗,或者原油市场不具备大幅释放供给条件的信号明确,那么商品的向上驱动会较为明确。
在他看来,在此之前,多头还是要相对聚焦在估值已经大幅回落、供应偏紧更为明确且与国内增长修复更密切的品种上。
成本逻辑向需求逻辑转变,聚酯板块或现阶段性正反馈
近两日,在原油重挫下,能化板块跌幅居前。原油是化工品的原料来源,油价下跌、化工品跟跌是成本坍塌引发的下跌逻辑。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下滑,下半年疫情影响减弱,但消费迟迟未见起色,也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利空因素。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主导能化板块的交易逻辑,从前期的成本支撑逐步转向需求负反馈,这一逻辑的变化使得整体能化板块走势转弱。
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告诉
“目前,尽管PTA的现货加工费达到520元/吨,但盘面加工费仅有140元/吨。部分PTA生产企业提高PTA的现货报价,现货升水盘面达380元/吨。”国贸期货分析师陈胜告诉
“PTA与Brent原油的价差在近两日有所扩大,但主要是上游PX和石脑油在油价暴跌的过程中利润有所扩大,PTA由于跌幅较大,加工差实际有所下滑。”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表示,目前尚未看到PTA有明显的加工差修复的情况出现,但近期江苏现货供应紧张,PTA基差区域性表现较强。后期因有两套大装置检修,预计PTA区域性紧张的局面还将维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PTA市场想要走出低迷状态,单纯靠供应的收缩效果并不明显,且难以持续。
“在供应收缩的过程中,PTA价格若走强,必然导致下游聚酯成本上升,在需求尚未明显回升的背景下,成本传递受阻,将导致聚酯环节受挤压而减产。整体看,上半年的成本强势与消费疲弱对中间环节产生了明显的利润挤压。”庞春艳表示,目前成本走弱,但需求尚未回升,PTA等中间化工品价格被动跟随原料下跌,要想走出低迷,需要在成本下降之后看到下游消费的回升。
就聚酯市场来说,目前产业链供应矛盾依旧突出。
据庞春艳介绍,下游织造、印染等环节的开工率淡季持续下滑,今年的数据大幅低于往年同期,整体表现为产业链自下而上的产能利用率都处于低位。归根到底还是消费乏力,出口虽有韧性,但整体呈现增速下滑的局面。
近期油价波动剧烈,化工板块的波动也较大。对聚酯板块来说,一方面油价的方向依旧决定*价格的走势,另一方面,如果油价企稳,后期需要关注价格大跌之后下游备货的积极性。从近两日张家港乙二醇的发货量看,已经有明显回升。
“下游备货的积极性主要与企业对后市的预期有关,如果对油价持续悲观,则下游备货可能会谨慎;如果在油价暴跌之后,下游企业对后市的下跌空间并不看好,则逢低增加备货为8月份之后的旺季做准备,也是可以理解的。”庞春艳表示,聚酯板块后市需重点关注各环节的库存表现,尤其是目前库存压力较大的乙二醇和长丝,其库存能否有效去化。一旦库存压力缓解,聚酯开工率回升,那对原料PTA和乙二醇会有提振作用,产业链可能会形成阶段性正反馈。
陈胜表示,市场宏观扰动增加,商品熊市环境下,国内刺激政策以及内需恢复将成为后市聚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他看来,聚酯品种持续性亏损将引起聚酯企业夏季检修,降低库存压力,回笼现金流,等待旺季需求转好。“7月聚酯板块预计将延续弱势表现,等待8—9月的旺季需求恢复。”(期货日报)
4、突发!伊朗出杀招:逮捕英驻伊大使!中企卖伊朗石油,美宣布制裁,中方回应!市场再起波澜?
原油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据 昨日消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6日晚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逮捕了一些外国人员,其中包括驻伊外交人员,理由是这些人员在禁区内采集土壤样本而被认定从事“间谍活动”。
报道说,被捕人员在伊朗不同地区对禁区内的土壤进行取样。其中一人为英国驻伊朗副大使,他与家人以游客身份前往位于伊朗中部地区的沙漠,被发现在该地区采集土壤样本。
英国外交部否认了这名外交官被捕的消息,路透社援引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表示,“有关一名英国外交官在伊朗被逮捕的报道是完全错误的”。
美国宣布制裁一伊朗石油贸易网络,中方回应!影响几何?
昨日,据美国财政部网站消息,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制裁了一个由个人和实体组成的国际网络,该网络利用以海湾为基地的幌子公司为伊朗公司向东亚交付和销售价值数亿美元的伊朗石油和石化产品提供便利。
“虽然美国致力于与伊朗达成一项协议,寻求双方重新遵守《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但我们将继续利用我们的一切权力,对出售伊朗石油和石化产品实施制裁。”负责*主义和金融情报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莱恩·尼尔森表示。
7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
赵立坚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实施非法、无理的单边制裁和所谓长臂管辖。我们敦促美方摒弃动辄诉诸制裁的错误做法,为维护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进程贡献正能量。
建信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李捷表示,伊核谈判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委内瑞拉制裁力度率先放松的情况下,市场对“伊朗供应”三季度回归市场基本没有预期。美国*制裁及伊朗新动作对油市影响偏中性,边际上看提振相对有限。
“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核协议谈判较为反复,随着油价的下跌,美国对于让伊朗原油重回市场的迫切性下降。我们认为,伊朗仍然是美国压制油价的举措之一,双方的谈判进程较为曲折,需要进一步跟踪。”海证期货能化研究员郑梦琦说。
金桥化工研究经理孙振宇告诉
国际油价*拉升,后市怎么走?
行情方面,昨日国内期市午盘收盘,低硫燃料油跌近10%,SC原油跌超5%,而外盘美油布油均已小幅上涨。
夜盘时段,原油多头开始反击。美、布两油持续上拉,WTI原油、布伦特原油日内均涨超6.00%。原油系期货主力合约持续上涨,SC原油涨超4%,燃料油涨超3%,液化石油气(LPG)涨超1%。截至今晨收盘,WTI原油收涨4.26%,收复100美元/桶关口。布伦特原油收涨3.93%。
对于原油强势反弹,郑梦琦表示,国内整体向好趋势不变,原油需求将继续恢复,国外航空煤油需求也有恢复空间。因此,需求端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原油价格经过连日的大幅下跌,已将潜在的利空风险全部释放。然而,现实情况是低供应、强需求、低库存,基本面依然强劲,在夜盘恐慌情绪释放后,日盘会有所修复。整体看来,强现实、弱预期的情况下,原油价格宽幅振荡为主。
“本周伊始油价大跌,更多的是宏观情绪面导致的。美联储7月底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较大,美债收益率倒挂,美元指数创新高,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同时,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期也在增加,原油需求下滑担忧加剧,致使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郑梦琦说。
“近期油价下跌过程中原油仍保持近月高升水结构,且7月5日大跌后近月曲线更为陡峭,反映基本面角度油市偏紧的格局并未被破坏。从历史上看,油价近月大幅升水过程中较难出现趋势性下跌。近期更多是宏观和资金面因素导致油价回落的。低硫油受到出口配额下发的影响,供应端增长预期强烈,短期价格承压。原油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疫情反复的压制,对后期需求恢复速度仍有顾虑。”李捷说。(期货日报)
5、创近20年新高!美元指数还能豪横多久,会否“乱世”?
本周以来,美元指数持续向上突破,7月5日站上106点,7月6日再度向上突破,站上107点高位,创20年以来新高。
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愈演愈烈、美元指数不断冲高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7月6日,美油跌破100美元/桶,跌幅超8%,创两个月以来新低;COMEX黄金期货跌超2%,报1763.8美元/盎司,创一年多以来新低;LME期铜跌4.76%,报7625美元/吨,创2020年11月30日以来新低;CBOT小麦期货跌3.7%,创2月21日以来新低……
是“谁”在给美元“撑腰”?
关于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因素是美联储货币紧缩与欧元自身较为疲软。总体来看,一方面,美联储仍在加息通道;另一方面,衰退预期带来避险需求。
东证期货全球货币宏观与贵金属分析师元涛向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2022年加息预期从75个基点升至175个基点再升至325个基点,货币政策也从最早每月扩表1200亿美元转变为6月以后每月缩表475亿美元。”浙商期货研究员郑弘说,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带动十年期美债利率大幅攀升至高位,提高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欧洲央行7月才预期加息,货币政策收紧的速度与幅度显著低于美联储,欧元区经济也弱于美国,使得欧元本身偏弱。两方面因素影响下,美元指数不断走高。
据了解,现阶段欧元区经济明显边际走弱,*公布的德国贸易出现10亿欧元的逆差,这是30年以来*发生。“这表明欧元区经济的弱势不仅影响欧元区边缘国家,即使核心国家的德国也明显受波及。”元涛解释,欧元区经济的衰退预期明显,考虑到欧洲央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处理边缘国和核心国利差上升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加息节奏明显放缓,欧元持续走弱,带动美元上升。
美元指数还能“横”多久?
郑弘认为,当前美元的强势短期维持,但长期或难以持续。“本轮美元从低位走强,长期因素是美国经济表现领先各大经济体。另外,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频发,使得全球风险偏好降低,进而选择美元避险。”郑弘表示,而这两个因素目前来看正在减弱。
一方面,俄乌冲突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已经出现逐步降温的趋势,市场的避险情绪也正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PMI年内已从6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降至接近50荣枯线附近水平,零售销售同比也已从高位下滑。郑弘表示,这表明美国经济景气程度较之前已明显放缓,因此在短期美国经济仍然较强时,美元指数仍有可能维持高位,但从长期来看,当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出现进一步走弱甚至陷入衰退之后,其对美元支撑将明显减弱,美元指数或随之见顶回落。
在元涛看来,美元强势维持的时间还取决于美联储对抗通胀所产生的政策压制何时转向。他解释,从2022年开始,强势美元就是在于通胀高企后美联储加速加息带来的紧缩循环,导致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同时上升。近期,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这种情况下,强势美元驱动从强势加息转变为衰退预期下流动性抽离导致的美元被动走强。因此,强势美元的维持时间就是美联储持续对抗加息的时间。
“我们判断目前美国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加速下行压力,但高通胀使得美联储需要维持加息,预计美国的高通胀压力由于近期通胀预期走弱,需求持续下行,在3季度末可以看到通胀下行速度加快,因此美联储政策平衡的压力从抗击通胀转向通胀和增长平衡。”他认为,3季度末4季度初,美联储可能转变政策导向,美元强势也会告一段落。
高企的美元指数如何“乱世”?
“美元的大幅升值会直接加大有着美元债务公司及私人的偿债压力,提升融资成本。同时,大部分国际贸易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美元的强势使得非美货币如欧元、日元的表现疲弱,推高其商品尤其是能源的进口成本,进一步加剧这些地区的通胀压力,打压其消费需求。”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林新杰向
本周以来,美元指数持续向上突破,7月5日站上106点,7月6日再度向上突破,站上107点高位,创20年以来新高。
华融融达期货分析师华丽认为,回顾历史,要站在美元周期的视角去观察美元的强弱。据她介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共走完两轮大周期:一个是1980年7月至1987年12月,另一个是1995年4月至2008年4月。
“目前,美元指数处于新的周期的上升阶段,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及在此背景下的避险情绪是推动美元上涨的主要原因。与此前两轮美元周期相比,美元指数上涨*的背景都与通胀有关。”华丽说,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和能源供给冲击,叠加疫情带来的供需错配,令通胀居高不下。她预计通胀短期仍将高位振荡,在此背景下,预计美元指数有望上升至110点左右。
“与近几轮的紧缩周期相比,本轮美联储紧缩的主要目为抑制已经飙升的通胀,紧迫性大于以往,因此本轮美联储加息的动作更快、幅度更大、态度更坚决,导致市场对美国未来经济‘硬着陆’前景的担忧更为剧烈。”林新杰说。
具体到中国市场,林新杰认为,此轮人民币走弱压力相对较小。他解释,一方面在疫情防控良好的情况下,我国供应链的优势使得外贸屡创新高;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表现和稳定的营商环境也使得我国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凸显出来,没有出现因美联储加息而导致的资本外流压力。而且,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大幅降低。因此,尽管当前有海外需求萎缩的预期,但这对中国经济的负反馈相对较小。(期货日报)
声明:我们尊重分享,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美国联手一众小弟国家制裁俄罗斯,导致世界出现金融海啸。其中,非常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的财政问题,反而被媒体忽略。
我在这篇文章里聊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关键问题,美国财政到底有什么雷?
第二个关键问题,这个雷会不会炸到我们?
古罗马先贤西塞罗曾说:“预算要平衡;国库要充盈;国债要减少;公务员的倨傲自大要收敛。”
而曼哈顿的国债钟则直观地告诉每个人,美国国债已经超过30万亿美元,即使维持着低利率,以1%计算,政府每年也需要为此支付3000万美元的利息。
财政负担极重,美国想要维持债务规模停止扩大都非常吃力,彻底偿还更是难于登天,这笔债务就像下山的雪球,每天都在利滚利,就等着哪天雪崩,葬送美国经济的未来。
雪崩的开始,离不开2019年末袭击整个世界的新冠疫情,从那以后,美国的财政赤字就一发不可收拾。
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与病毒共存”的躺平政策,使经济几度陷入瘫痪,政府被迫不停地放水救市。
美联储的印钞机是美国国内为数不多的本土制造业,加大马力生产着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头像的百元绿钞。
曼哈顿国债钟上展示着的每个美国人需要为国家承担的债务数额,正在不断增长,这无疑加深了人们的焦虑。
于是,精明的商人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入主白宫,并且立下“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宣言。
而特朗普所有的“伟大政策”,都指向节约二字,退出《巴黎协定》、世卫、联合国教科文等十二个国际组织,仅仅是为了节约会费支出。
不仅如此,东方古老的大国创造经济奇迹,和平崛起,让特朗普在白宫坐立难安,为了保持“美国优先”的地位,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他颁布了对华加征贸易关税的措施。
既可遏制中国崛起,又能缓解财政负担,他为自己的智慧感到无比骄傲,直到被推特*禁言。
特朗普的政策并未起到缓解财政困难的作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无论是超发货币、附加贸易关税,还是2022年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都共同导致了美国剧烈的通货膨胀。
能源、食品、生活用品等大宗商品,物价不断上涨,美国5月份通胀率达到40年新高的8.6%,市场陷入滞胀,美联储数次加息非但未能缓解通胀率,反而促使股市不断暴跌,推高美债利率,形成股债双杀的危险局面,像极了雪崩的前兆。
当前,美国国债总额30万亿,利率2.83%,当国债到期时,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将高达8490亿美元,相当于另一笔美国海军总军费。
国债总额仍在继续扩大,联邦政府年收入约4万亿,每年刚性支出7万亿,其中社保2.8万亿,全民医保1.6万亿,这两项社会福利是维持美国社会运转的基础,一旦砍掉这些支出,“零元购”的规模将会指数级扩大。
另外,军费0.8万亿,美国军费全球第一,是后面十个国家之和。
国债利息0.3万亿,随着利率上涨,未来利息支出将会更多,预计2030年每年利息就要8千多亿美元;
4400亿教育支出,另外还有1万亿,用于老兵福利、农业、住房、交通、外交、环保、气候变化等等。
政府年收入只有4万亿,每年开销却高达7万亿,只能继续扩大债务,才能维持社会运转,庞大的财政赤字,每天都在利滚利。
如果掀起国债抛售潮,非常容易发生刚性挤兑,所以美国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地还钱。
仅依靠常规收入去弥补亏空,恐怕是杯水车薪,美国作为世界霸主,想要还清债务,有3种方法。
第一:印钱,也就是所谓的放水,开动美联储的“核动力印钞机”,用货币总量稀释债务,相当于面向全球收铸币税,让整个世界一起承担债务。
美国向来都是这么做的,然而如今这个方法已经不能再用,美国通胀指数已经创造40年新高的8.6%。
如果继续大量印钱,美国民生首先就会崩溃,国家信用也会破产,美元将会变成津巴布韦币一样的废纸,因此美联储非但不能继续放水,还要货币紧缩,把市场上早已过量的货币收回国库。
第二:收割国外,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只能收割到盟友,如果对方实力强大且不愿意被收割,美国的镰刀就毫无作用。
当前的世界前四大经济体,中国虽体量巨大,却是铁板一块,根本无从下手。于是美国就把目光放在日本和欧盟身上。
同时做空日本国债和汇率,日本政府为了保国债,汇率已经崩盘,近期日元暴跌至24年新低,存在系统性风险。美国资本还在做空欧洲,只是目前仍然未见成效。
欧盟当然不会轻易被美国收割,而日本体量太小,经济总量只有中国四分之一,就算把整个日本吃干抹净,对于美国的庞大赤字也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不还钱,在这个地球村里,国家信用是做贸易搞发展的基石,美国国债200年来从未违约,如果此时选择赖账,那么美元霸权就直接消失,全世界都不会再承认美元,弊大于利。
目前看来,仅有的三个办法都很难帮助美国走出债务泥潭,除非美国直接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世界创造新的财富增长点,否则国债爆雷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而中国目前仍然持有1万亿美元的国债,是美国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债主,这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大,每年赚回来的外汇,要储备起来买芯片、石油、金属等原材料,外汇储备放着不用太浪费,于是就购买美国国债,一年利息也有百亿美元。
近年来,因为中美两国关系恶化,中国已经在逐步抛售美债,而且中国并不怕美国赖账。
如果美国违背国际信誉,彻底撕破脸赖账,中国的反制措施只会让美国的损失远超一万亿美元。
毕竟苹果、特斯拉、宝洁等7万多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有大量产能,一旦中国采取措施,美国股市泡沫会瞬间破裂。
所以美国不敢轻易赖账,中国根本不用担心暴雷。
拜登在白宫中左右为难,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们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民主党仅在执政的第二年就已经进退维谷,而得克萨斯州的自由号角声也远远传来。
美元霸权已经走到历史的关键节点,终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巨额财政负担将如何压垮这个庞大帝国,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国债,是目前全球收益最为稳定的一种主权国家债券。因为美国是目前全球*的霸主国家,而美国国债由于有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做担保,所以其收益率虽然不是全球*,但在安全性方面却是全球首屈一指。不过由于目前新冠疫情的快速扩大,美国确诊患者已经突破28万人,为此美国经济也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还债就成为美国国内一个敏感话题。
(新冠疫情下的纽约,目前已经完全封城,市民们也开始竞相购买和佩戴口罩)
从3月中旬以来,包含福克斯电视台在内的多个媒体开始发出声音,要求美国政府考虑偿还对外债务问题。在3月16日福克斯电视台的《塔克·卡尔森今晚》节目中,印第安纳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对主持人塔克·卡尔森直言不讳的表示:"我们需要从迫使中国支付新冠病毒为美国带来的负担和成本开始,我想我们有很多办法做到这点,例如总统可以迫使中国减免一大部分美国债务……"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中国舆论的严重关切。
(美国印第安纳州议员公开要求中国为美国的抗疫"埋单",并声称中国"应该减免美国债务")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持有的美国国债总数高达10786亿美元,在此之前的许多年里,我国一直是美债持有最多的国家,只是因为从去年到今年,持续6个月的不断抛售减持,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才下降到世界第二,日本则替代我国,成为美国*的债主。
(美元过去又称"美金",那是因为从1834年开始,美元一直可以稳定兑换一定数量的黄金,不过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也彻底褪色成为了绿纸)
我国作为当前公认的"世界工厂",通过对外输出工业产品,一直处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之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由于美元是目前全球流通的货币,虽然人民币已经成功加入了SDR,但是截止到去年年底,人民币在全球所有国家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仅有1.97%,还不到2%。与此同时我国还储备着大量的美元外汇,这些外汇储备本身不但不会增值,相反由于美国不断增发美元(大量印钞),还有不断贬值的危险。所以从单纯的投资收益角度考虑,把外汇储备变成美元债券,是确保我国外汇储备不会快速贬值流失的一个不错选择。
(由于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所以各国通过把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运往美国作为准备金,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美元使用额度。不过由于黄金是特定金属,其地质储藏是有限的,而人类经济发展早已超出了黄金的开采,所以目前保存在美国的各国黄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图为纽约金库中的储备黄金)
虽然现在网上很多观点都宣称美国正在衰落。但是只要认真看一看世界各国的GDP发展情况,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能看出,当时美国的GDP是大概6万亿美元,日本是4万亿左右,德国是2万亿左右,中国不到1万亿;而到2019年美国的GDP总额已经达到了21.4万亿,日本只有5.36万亿,德国只有4.42万亿,中国则上升到15.5万亿。所以从国家经济层面来看,美国实际上并未衰落,相反美国和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作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元是美国霸权的一个核心支柱。而美国要想维持霸权,就必须维护美元的信用。因为只有保持住美元的信用,才能确保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进而确保美国的金融霸权。而欠债还钱显然是确保美元信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所以美国政府在原则上是不可能赖账的。而且,就全球各国的GDP水平来看,美国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美国敢于在世界上颐指气使,正是因为美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是在拉大,因此美国才有足够的胆量推行自己的单边政策。
(中国有强大的工业和社会消费市场,我们并不害怕任何讹诈,包括金融讹诈)
尽管疫情当前,某些美国官员开始口无遮拦,试图甩锅给中国,甚至试图要求中国免费帮助美国抗疫。但是,对于中美两国而言,掌握着美国的国债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看作是一发"金融核弹"。由于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美债债权国,我国所掌握的上万亿美国国债甚至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年的GDP总和(全球年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并不多)。一旦中国集中抛售美国国债,将意味着美元的全球性崩溃,从而彻底击垮美国经济,甚至是美国的霸权,这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所以,握着这枚"金融核弹"也是让美国政府保持冷静的一个重要条件。
(目前全球石油售价已经跌至20美元左右,抛售一点美国债券,换成石油储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图为中国建立的*战略石油储备仓库)
不过由于美国经济受疫情影响,最近一两年内肯定持续走低,所以美元债券的收益肯定也会跟着有所下降。适当抛售部分债券,将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石油、矿石、贵金属等等其他稀有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美国是否赖账在他们的选择,而无论美国人如何选择,我们都有应对的手段,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美国会赖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还有多少美国国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还有多少美国国债、长江有色金属网长江现货价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