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日报
荷兰高度发达的商贸活动不仅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还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生根发芽,为此后华尔街资本的潮起潮落铺平了道路。
阿姆斯特丹,资本疯狂逐利与衰败的百年历史,就像荷兰乡野间随处可见的风车一般,继续轮回旋转。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承载了太多商业传说与艺术风痞,这座毗邻北海但平均海拔却低于海平面的城市似乎从诞生之初,就不甘听天由命和固步自封。在筑好保护城市的堤坝后,荷兰人在这里开启了殖民和重商之梦,高度发达的商贸活动不仅在当地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还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生根发芽,当时先进的金融制度不仅在这里点亮了“新阿姆斯特丹”的招牌,也为此后华尔街资本的潮起潮落铺平了道路。
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被誉为“北方文艺复兴之父”,他在画作《尼德兰的寓言》中用荒诞却写实的画法,勾勒出100个荷兰城乡寓言故事,诸多局部场景相对独立,融合为看似凌乱但整体协调的尼德兰市井众生相。如今,在这个整体海拔低于海平面的西北欧国家,每日依然有无数的风车、河道、渔船和自行车在看似无序的杂乱和随意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沿着平静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徐徐前行,售卖郁金香球茎的小贩摊前飘散着咖啡香气,偶尔响起的自行车铃声慵懒地消失在雾气氤氲中。
早期,阿姆斯特丹的税务部门为了在收税过程中“既省力气又公平”,并没有根据销售额或者利润计算课税额度,而是根据商铺店面的宽度来决定缴税额。这直接导致了荷兰首都沿街的老建筑大多是窄门面。当地商人尽可能地创造与利用建筑的进深,争取扩大房屋使用面积。因此,这些老式建筑往往是“小脸长身”的平面布局。
只有步入沿街看似门脸狭窄,实则别有洞天的尼德兰老式房屋内,了解荷兰的财金发展史,人们或许才能对善于创造空间,在监管和规则内极力精打细算的“荷兰式精明”有更多感性认识。
16世纪,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来自伊比利亚*的富商、法兰西丘陵的酿造师、法兰德斯平原的印刷商等汇聚于此,贫瘠的资源和恶劣的生存条件迫使这个新生国家的主体人群看向海洋,远洋贸易的火焰就此点燃。当时荷兰社会构成以商人阶层为主,社会思潮极度强调对私人产权的保护,金融制度和物权分配制度亦拥有了最理想的诞生土壤。
17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早期“第一桶金”需求扩张的驱使下,荷兰商人的海上探险之路快速展开。仅在1595年到1602年的短短数年之间,荷兰就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方贸易为主的海上货运贸易公司。为了在与其他欧洲列强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1602年,这些公司合并为一,成立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当时的荷兰国家议会特别授权这家公司,可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广袤区域从事垄断性质的贸易活动。
就在这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历史上第一只股票。鉴于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绝无仅有的“巨无霸”地位,加之人们当时对东方贸易热潮的看好,一时间整个荷兰,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投资,成为这家“巨无霸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有趣的是,在此后数年内,“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未进行过分红,远东富庶的物产让这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资本主义天性使其贪婪于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期间,这家公司大部分利润被直接投进了远东市场开拓中,“雪球”越滚越大。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持股人对流动性的需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机制,即持股人可以随时将自己手中的股票换成现金。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应运而生,大规模且规范化的公众筹资就此变为可能,资本运营就此与资产运营逐步分割独立,资本流动变换就此开始成为另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商人已经顶着“海上马车夫”的光环,驶入了全球贸易的黄金发展期。164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营业额已经占据全球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同年,在美国的哈德逊河畔,荷兰的商贸船队载着大批货物与商贸经营理念,建立了一个名叫“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在继续发展了百年之后,这个河畔城市被英国人更名为“纽约”,但当年荷兰人在此掘下第一铲土的时候,金融资本运营的理念就已根植,后来被称为“华尔街”的狭长区域也正是在此。
时光荏苒,在经历过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阿姆斯特丹百废待兴。尽管诸多古老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但时光在洗尽铅华之余,同样沉淀升华了原始资本积累的狂热。随着西欧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腾飞,阿姆斯特丹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刺激下,古老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也再度成为欧洲资本逐利的前沿阵地。2000年9月份,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与巴黎证券交易所、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正式合并为泛欧交易所,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跨国境、使用单一货币的证券交易所。
不过,曾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旧梦难温。2006年,曾经由荷兰人参与“奠基”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将合并后的泛欧交易所收入麾下,合并成为NYSE Euronext。曾经孵育北美资本运营理念的阿姆斯特丹,如今又见证了北美的资本霸权重回“老家”扩张以及衰落。在跨大西洋两岸,资本疯狂逐利与衰败的百年历史,就像荷兰乡野间随处可见的风车一般,继续轮回旋转。(陈 博 经济日报)
面临债券与股价持续下跌压力的海印股份(000861,股吧)7月2日晚抛出了回购股份计划。一季度末流动负债高达41亿元的海印股份有无足够资金来实施回购计划?一个细节是,2日晚公司还发布了拟发行5亿元公司债的公告,这从侧面折射公司很“资渴”。但在多家房地产公司发行公司债被搁浅的大背景下,有房地产业务的海印股份能否成功发债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海印股份公告,公司拟在未来6个月内,以不超过3元/股的价格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不超3亿元公司股份,预计回购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4%。公司*收盘价为2.49元/股。
如此护盘之举本应点赞,但是这背后的“难言之隐”也值得注意。海印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0.26亿元,同比上一年的9.41亿元增长了115%,其中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有16.76亿元,上一年同期仅有3.21亿元。截至2017年底,海印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69.18%,大股东海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78.52% ,净资产收益率为-18.27%。公司2018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末货币资金逾19亿元,流动负债逾41.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有24.34亿元。
海印股份曾于2016年6月8日发行了可转债“海印转债”,发行总额11.11亿元,到期日为2022年6月7日,转股价格为5.25元/股,而目前公司股价仅为2.49元/股,大幅低于转股价,至今仅有少量转股。而“海印转债”的价格也从*时的126元跌到了84元。按照约定,这部分可转债的债券利息分别为第一年0.50%,第二年0.7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1.80%,第六年2.00%。公司已于2018年6月8日支付了海印转债第二年的利息。
为缓解资金压力,海印股份7月2日晚同时宣布,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总规模不超过5亿元(含 5亿元),拟分期发行,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公司增资子公司、归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期限为不超过三年(含三年)。不过,由于海印股份的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行业,在房企发债已经被收紧的大背景下,海印股份此次逆势发债,能否成行?
上市公司层面资金压力巨大,那么大股东海印集团情况如何?这从其股权质押比例可见一斑。截至今年6月22日,海印集团共持有公司10.8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14%,累计质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7.84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72.39%,占公司总股本的34.85%。至此,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股票13.3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9.12%,累计质押8.94亿股,占持股总数的67.22%,占公司总股本的39.74%。
回查海印股份的股价走势,从2017年初至今,该公司股价持续阴跌,几乎腰斩。
世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成立时间:1609年
地址:荷兰阿姆斯特丹市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它位于阿姆斯特丹市的内达姆广场附近。阿姆斯特丹证交所是一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市场,而且外国股票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该证交所于1980年9月开始采用美国股票阿姆斯特丹系统交易,只要登帐即可成交,以方便投资者在荷兰买卖美国股票。1985年,它又和东京证券交易所签订协议,同样实行股票买卖转帐清算。1984年,阿姆斯特丹证交所还开设了欧洲债券交易市场,以进行10万美元以下的欧洲债券交易。
2000年9月22日,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与巴黎证券交易所以及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合并,形成全球第一个跨国境、单一货币的股票和衍生泛欧交易所。
经济日报
荷兰高度发达的商贸活动不仅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还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生根发芽,为此后华尔街资本的潮起潮落铺平了道路。
阿姆斯特丹,资本疯狂逐利与衰败的百年历史,就像荷兰乡野间随处可见的风车一般,继续轮回旋转。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承载了太多商业传说与艺术风痞,这座毗邻北海但平均海拔却低于海平面的城市似乎从诞生之初,就不甘听天由命和固步自封。在筑好保护城市的堤坝后,荷兰人在这里开启了殖民和重商之梦,高度发达的商贸活动不仅在当地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还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生根发芽,当时先进的金融制度不仅在这里点亮了“新阿姆斯特丹”的招牌,也为此后华尔街资本的潮起潮落铺平了道路。
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被誉为“北方文艺复兴之父”,他在画作《尼德兰的寓言》中用荒诞却写实的画法,勾勒出100个荷兰城乡寓言故事,诸多局部场景相对独立,融合为看似凌乱但整体协调的尼德兰市井众生相。如今,在这个整体海拔低于海平面的西北欧国家,每日依然有无数的风车、河道、渔船和自行车在看似无序的杂乱和随意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沿着平静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徐徐前行,售卖郁金香球茎的小贩摊前飘散着咖啡香气,偶尔响起的自行车铃声慵懒地消失在雾气氤氲中。
早期,阿姆斯特丹的税务部门为了在收税过程中“既省力气又公平”,并没有根据销售额或者利润计算课税额度,而是根据商铺店面的宽度来决定缴税额。这直接导致了荷兰首都沿街的老建筑大多是窄门面。当地商人尽可能地创造与利用建筑的进深,争取扩大房屋使用面积。因此,这些老式建筑往往是“小脸长身”的平面布局。
只有步入沿街看似门脸狭窄,实则别有洞天的尼德兰老式房屋内,了解荷兰的财金发展史,人们或许才能对善于创造空间,在监管和规则内极力精打细算的“荷兰式精明”有更多感性认识。
16世纪,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来自伊比利亚*的富商、法兰西丘陵的酿造师、法兰德斯平原的印刷商等汇聚于此,贫瘠的资源和恶劣的生存条件迫使这个新生国家的主体人群看向海洋,远洋贸易的火焰就此点燃。当时荷兰社会构成以商人阶层为主,社会思潮极度强调对私人产权的保护,金融制度和物权分配制度亦拥有了最理想的诞生土壤。
17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早期“第一桶金”需求扩张的驱使下,荷兰商人的海上探险之路快速展开。仅在1595年到1602年的短短数年之间,荷兰就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方贸易为主的海上货运贸易公司。为了在与其他欧洲列强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1602年,这些公司合并为一,成立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当时的荷兰国家议会特别授权这家公司,可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广袤区域从事垄断性质的贸易活动。
就在这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历史上第一只股票。鉴于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绝无仅有的“巨无霸”地位,加之人们当时对东方贸易热潮的看好,一时间整个荷兰,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投资,成为这家“巨无霸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有趣的是,在此后数年内,“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未进行过分红,远东富庶的物产让这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资本主义天性使其贪婪于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期间,这家公司大部分利润被直接投进了远东市场开拓中,“雪球”越滚越大。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持股人对流动性的需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机制,即持股人可以随时将自己手中的股票换成现金。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应运而生,大规模且规范化的公众筹资就此变为可能,资本运营就此与资产运营逐步分割独立,资本流动变换就此开始成为另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商人已经顶着“海上马车夫”的光环,驶入了全球贸易的黄金发展期。164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营业额已经占据全球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同年,在美国的哈德逊河畔,荷兰的商贸船队载着大批货物与商贸经营理念,建立了一个名叫“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在继续发展了百年之后,这个河畔城市被英国人更名为“纽约”,但当年荷兰人在此掘下第一铲土的时候,金融资本运营的理念就已根植,后来被称为“华尔街”的狭长区域也正是在此。
时光荏苒,在经历过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阿姆斯特丹百废待兴。尽管诸多古老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但时光在洗尽铅华之余,同样沉淀升华了原始资本积累的狂热。随着西欧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腾飞,阿姆斯特丹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刺激下,古老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也再度成为欧洲资本逐利的前沿阵地。2000年9月份,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与巴黎证券交易所、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正式合并为泛欧交易所,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跨国境、使用单一货币的证券交易所。
不过,曾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旧梦难温。2006年,曾经由荷兰人参与“奠基”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将合并后的泛欧交易所收入麾下,合并成为NYSE Euronext。曾经孵育北美资本运营理念的阿姆斯特丹,如今又见证了北美的资本霸权重回“老家”扩张以及衰落。在跨大西洋两岸,资本疯狂逐利与衰败的百年历史,就像荷兰乡野间随处可见的风车一般,继续轮回旋转。(陈 博 经济日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海印股份吧000861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