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王士聪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学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2018年11月30日至2020年5月15日,任南方全球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15日,任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5月15日至今,任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2021年8月10日至今,任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期混合(QDII)基金经理。
(
以下是访谈实录
市场整体将维持震荡结构性机会会延续至明年
第一财经:本期《资本有道》邀请的嘉宾是来自南方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士聪先生。你好王总,第一个问题,请您用一句话总结对明年市场投资的机会和看法。
南方基金王士聪:我对明年整体的市场机会,还是维持明年是一个震荡市的观点。但我觉得可能明年会存在大量的结构性机会和个股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现在看还是处于平稳,或者说略微有一点点压力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今年整体的互联网政策,房地产的相关政策等,导致中国其实是处在一个经济结构转型的变化过程中。所以我觉得整体大的上涨和下跌的机会还没看到,但其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结构性的机会和个股层面的机会,我觉得这也会延续到明年。
压制因素已逐渐解除港股到了可以长期布局的阶段
第一财经:近期也有买方观点提到,认为港股的投资情绪处在边际修复的过程中,现在是到了可以贪婪的时刻。您对此怎么看?
南方基金王士聪:我觉得港股整体公司的基本面还是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刚才也提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现在还是在平稳,或者说略有压力的状态。但是整体上基本面的层面其实还没有出现大幅修复反弹的状态。
但是我觉得另外一个角度,如果从资金层面来看其实会更乐观。经历了今年整体的互联网政策,房地产政策,包括7月份的教培政策的冲击,整个外资对于港股市场资金整体的流动性是有所紧缩的。再叠加近期我们看到很多政策是有边际修复迹象的,所以我们整体觉得从资金属性上或者说情绪属性上,其实港股的压制因素已经解除了。
其实港股今年以来下跌这么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外资非常跟随这些中国经济和政策基本面,所以它很提前的反映了这些政策和基本面的冲击。现在来看,我觉得整体港股的估值是比较合理的一个状态。如果我们看过去5年、10年历史中枢,其实香港市场也是在中枢甚至稍低一点的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港股其实到了一个可以长期布局的阶段。不一定说是贪婪的时刻,但肯定是可以有长期投资布局的阶段了。
港股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已发生变化配置港股也是投资中国新经济
第一财经:其实过去几年在港股上市的公司,整体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怎么看待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南方基金王士聪:现在的港股和三五年前的港股其实是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过去我们总是说到港股,就是内房股、内银股这些公司行业的占比是非常大的,可能金融加地产占了港股50%——60%的比重。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随着2018年港交所的改革,允许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同股不同权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允许了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的上市等等。这几年明显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包括新消费的公司在港股大量上市。我觉得随着这些新经济公司的占比提升,港股的配置价值已经从之前配置中国的房地产、银行等金融业,到现在成为配置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部分。所以我觉得投资港股,其实是投资整个中国股票的重要部分。我们如果想要投资中国,肯定是要跟随底层公司的这些资产去进行配置和投资的。
然后现在很多创新药的公司,包括互联网从巨头到细分行业的龙头,包括很多新消费的公司,都已经在港股上市了。我们配置中国的大篮子里头,其实也要增加在港股的配置。所以我觉得港股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其实是大家投资中国,尤其是投资中国新经济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抓供给端结构性机会二是看需求端结构性机会
第一财经:您在基金三季报中也写到,认为压制港股的风险因素基本上已经释放完毕了,在行业配置上要更加着眼于长期。请问您接下来会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南方基金王士聪:我觉得中国现在处在一个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看这些我们所关注的行业,我觉得有两个大方面的机会。一个是从供给端来看,其实供给端这几年随着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中晚期,产业互联网其实是进入到一个早期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SaaS化、数据化等的深入,其整个产业互联网在深入重构各个行业。包括可能很多消费行业,很多响应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而带来一些消费公司的诞生,也包括了整个电动车行业产业链价值的重构。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其实会给每个行业都带来重构的机会。这是我们第一个觉得有很大供给端的结构性机会。
另外第二个,我觉得就是在中国的需求端,其实也存在这样的机会。我觉得需求端想把握这样机会,重点就是一定要有核心的创新能力。中国的这些技术创新,包括中国的这些品牌创新,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势必会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不光要满足中国需求的变化,也要去满足全世界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虽然这一两年随着疫情或者说国际关系的压力,整个中国品牌出海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但是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我觉得中国这些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具有精神属性的品牌,势必还是会从中国完成出海的动作。所以我觉得需求端,其实满足海外的需求,是一个非常有结构性机会的变化。
消费互联网已行至产业中后期未来加强寻找新兴子行业机会
第一财经: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这种消费互联网企业,一直以来也算是港股的中流砥柱了。您如何看待它们在2022年整体的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王士聪:我反而觉得这一波消费互联网的公司,其实已经走到了产业的中后期。如果我们从总的手机使用时长,或者说总手机使用用户数来看,其实大盘子已经到增长停滞的状态了,里面的竞争其实也非常激烈的,这是从用户数的角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商业化变现的角度。包括广告、直播、电商这种商业化变现的方式,已经被各个公司熟知了,或者说应用的非常好,也被投资人所熟知。整个商业化变现创新的机会也在下降。
所以我总体感觉就是,对于消费互联网的公司来讲,其实这一波的产业周期已经到了中后期。尤其对于龙头来讲,现在政府还在强调龙头的互联网公司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像腾讯、阿里等这些互联网的巨头也开始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我们觉得可能有些中小细分赛道的互联网公司还存在一定超越市场的机会,但整体来讲消费互联网肯定是到中后期的阶段了。但是整个TMT的赛道,也不光是消费互联网这一个子行业,它其实还是存在大量其它行业。包括我们刚才所说的产业互联网SaaS,包括现在比较热门的电动车的软件硬件,包括VR技术和软件硬件等等。在这些赛道上,我觉得其实整个产业还在中早期,它们比较类似于5年、7年前的消费互联网阶段,所以我觉得这些行业还存在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整体对于TMT板块并不是很悲观,但是我对于消费互联网尤其是龙头公司,我觉得可能态度会稍微悲观一点点。但对于很多新兴的子行业,我其实是非常积极的,也在里头积极的寻找细分的机会。
关注中国创新药企业潜力挖掘细分赛道机会
第一财经:近几年创新药公司也是密集的在港股上市,您如何看待它们的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王士聪:首先我对于中国的创新药还是长期看好的。我觉得中国整个的创新药行业还在非常中早期的阶段。其实这一波创新药的公司基本上是在2010、2011年开始创业的,然后2017、2018年开始有个别的产品进入临床,有的可能进入到临床的晚期,最近几年才开始陆续上市。我觉得整体来讲,其实中国大量的创新药公司还没有走到投资者面前,或者说没有走向市场。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产业首先是处在早期的,我们怎样去寻找机会?我们会从两个角度去寻找中国创新药的机会。
一个就是一定要做全球的 FIC(first in class同类首创),或者是best in class(同类*),就是要做到全球创新。第二个就是一定要在海外去卖药。因为同一个药品其实在美国欧洲的价格,是中国的10倍、20倍甚至更高。一些罕见病的药品可能是50倍、100倍的价格。当然全球创新和在海外卖药其实这两点是息息相关的逻辑,所以我们整体觉得在一些细分赛道上,很多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其实具备了全球创新和去海外卖药的潜力。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很多中国细分赛道的药企, 其实把自己一些头部药的权益去授权给了海外的大药厂,而且大药厂很多是花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去拿到这些授权。这个也从侧面可以验证,这些中国企业它的药品在全球的领先性,或者说至少是处于前三位的,所以才会有海外这些大药厂去愿意去拿这些产品在海外去销售,所以我们其实是非常关注这部分机会的。我们在今年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投资,在一些尤其是处于成长早期的新疗法、新靶点,或者说新技术的赛道上,布局了一些中国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
自下而上选股长期思维布局基本面右侧投资
第一财经:您在投资的过程中的逻辑和思路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去筛选投资标的呢?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南方基金王士聪:我的投资理念大概有三点是比较核心的。第一,我还是比较遵循自下而上选股理念的。可能从最开始选择标的上面,我就会尽量没有偏见的去看每一家公司,然后再去理顺每家公司或者每个子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对一些暂时没有机会的行业和公司,我也会对它的核心指标保持长期关注。因为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对于一些很有潜力的赛道来说,它可能暂时没有机会,可能两三年、三五年后就存在了这个机会。比如说三五年前我们去看电动车,去看VR的产业链,其实都是没有机会的,当时大部分是跟风炒作,我们会关注底层技术的拐点在哪里。如果底层技术发生了一定的拐点,其实这些公司或行业是具备成长期和爆发期的机会的。
所以第一,我们还是比较偏向于自下而上选股。第二就是我们尽量做基本面的右侧投资,我们等待这些底层的核心因素发生质的变化,然后我们再去做赛道的布局和深入的投资。第三就是我们还是着眼于长期的投资思维,我们尽量去看3——5年的投资回报率,或者说产业的机会,然后我们进行布局和投资,这是我三个最核心的投资逻辑。
3月2日丨仁智股份(002629.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公司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本次油价上涨不会对公司油服业务业绩产生影响。公司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存在估值较高的风险。
截至公告发出日,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近期股价涨幅已偏离公司基本面情况。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22年3月1日,“开采辅助活动”(行业代码:B11)*静态市盈率为37.51倍,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6.42倍,而公司*市盈率为负值,偏离行业市盈率水平。
中国基金业协会记录在册的1739位公募基金经理中,有这样一位全能型基金经理,他独自管理着一群风格迥异的基金:既投资股票又管理债基;横跨A股与港股;既涉猎蓝筹又涵盖成长;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的同时还看好军工板块,医疗主题与TMT也不放过。
更神奇的是,他管理的基金对同一阶段市场行情的判断和操作上各走各路,A基金谨慎看空的同时,B基金却在积极做多。
不同策略和风格之下,去年这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之间的收益差距*达到了55%。
他就是来自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曲扬。
2017年四季报数据显示,曲扬独管10只基金,产品涉及重仓个股47只,并且,这些个股并非蜻蜓点水式的被分散持仓,而是被大手笔重仓,平均持股集中度为67.5%。
业绩表现:*的和最差的那只差了55%
曲扬2008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曾在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负责港股研究、任职南方全球精选(202801)基金经理,目前是前海开源的执行投资总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旗下负责基金数量高达15只。
下表是曲扬现管基金情况(不同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如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份额与C份额,视为一只基金):
上表显示,有5只基金是由曲扬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大多规模较小。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这些基金大概率并非由曲扬主要管理。以沪港深优势精选为例,曲扬单独管理的港股基金四季度仍保持较高仓位,而该基金几乎清空了港股,三季度时它的港股仓位还在八成以上。
随着公募基金的不断扩容,老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许多基金采用“双经理”制,一人挂名,实则由另一人管理的情况并不鲜见。
异乎寻常的现象出自曲扬独管的那批基金。
根据四季度数据披露,曲扬独管基金规模达到近100亿元,涉及基金产品十只,其中七只为权益类产品。
独管基金包括:新近发行的医疗健康主题基金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005453)、看不出主题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前海开源丰鑫A(005505)、四只沪港深基金、二级债基前海开源鼎裕(A份额003254、C份额003255),以稀缺资产、人工智能、国家比较优势为主题的三只权益类基金。
界面新闻进一步梳理发现,其独管基金业绩呈现出较大差异:
2017年业绩表现*的是沪港深系列基金,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001837)收益达36.5%。业绩最差的是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A(001679),亏损18.89%。*的和最差的业绩差距高达55.39%。
投资策略:一边看空一边积极做多?
如此显著的业绩差距源于不同的投资方向。
曲扬独管的十只基金中,四只主要投向港股,四只主投A股,一只主投债券,还有一只定位不明。
投向港股四只基金整体处于业绩的第一梯队,去年收益在15%-36%之间,虽然季报披露的策略有所不同,但整体表现差异不算太明显。
分化显著的是投向A股的基金。
根据四季报的披露,已成立的三只基金各有偏好:国家比较优势主题基金重点配置了TMT、医药、消费、农业等行业中的龙头股;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投向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安防等领域的股票;稀缺资产主题基金则投向了军工行业股票。
乍一看,除了人工智能有较为清晰的边界之外,国家比较优势与中国稀缺资产的基金投资范围并不明确。
界面新闻将国家比较优势和中国稀缺资产对比
从产品定位来看,根据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国家比较优势“着眼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紧跟国家战略,立足比较优势,把握政策方向,重仓未来的龙头产业”;稀缺资产主要投资于“在中国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或稀缺性的A股上市公司”。
从产品设计来看,国家比较优势和稀缺资源这两只基金均成立于2015年,均为灵活配置型,股票投资范围均为是0-95%,给予股票投资*的灵活度。
且自成立起,两只基金始终由曲扬一人管理。
相仿的基金主题、相同的产品设计、同一名基金经理,两个产品的净值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曲线。
以下为国家比较优势与稀缺资产的收益率走势对比图:
天天基金网
从实际表现来看,国家比较优势在成立后逐步建仓,2017年之后收益扶摇直上。而稀缺资产2016年几乎没有波动,2017年开始净值大幅下挫。截至目前,前者收益近50%,后者亏损超20%。
天天基金网
(
从上表可以看到,国家比较优势(左)配置了大量的白马股,而稀缺资产(右)选择了下注军工股。这种方向差异贯穿了2017年全年,国家比较优势搭上了“漂亮50”的车,稀缺资产却“栽”在了军工股上。
回溯更久远的操作,会发现它们在2016年对行情的多空判断截然不同。稀缺资产在2016年全年股票仓位低至10%以下,而国家比较优势中股票占比全年保持约90%的高位。
稀缺资产在当年年报中写道,“本基金对2016年行情比较谨慎,将股票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资产配置以债券为主。”国家比较优势则称,“本基金持仓以医药、消费、科技等成长行业为主,看重企业的内生成长性和成长确定性。”
此外,曲扬还管理着二级债基前海开源鼎裕A(003254)。去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持续上涨,期间该基金却选择“落袋为安”,将持有的近20%股票清 仓,几乎只持有债券资产。这一举动与其他保持着高仓位的基金相比,也显得有些反常。
业内讨论:是基金经理操作太神还是另有其人?
综上,曲扬旗下基金产品种类之丰富,风格之迥异,行情判断之悬殊,业绩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究竟是基金经理的操作太神奇还是基金背后的管理者另有其人?
界面新闻就此事采访多位业内人士,第一反应均是“大概率非基金经理本人管理,需进一步了解”。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没有谁可以什么都管得了的,很多时候都只是挂名而已,不过一般还会有其他基金经理同时任职。”
“如果是基金经理单独任职,那应该是带了大量基金经理助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公募基金研究人士说,“行业内有很多都是这样培养基金经理的,先给他一部分资金的决策权,基金助理有一定的资金量操作权限,但最终还是要给基金经理看一看。”同时,该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助理的资金规模应有所控制。“不是整个产品都给一个基金助理。比如十亿规模的产品,可以给他一个亿的资金管理。”
由此可见,基金经理挂名现象在业内早已是“潜规则”。除了双基金经理制外,聘用基金经理助理管理基金也很常见。
但是,曲扬独管10只风格迥异的基金且不聘用助理的现象实属罕见。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曲扬独管的10只基金中,只有沪港深蓝筹于去年2月聘任过基金经理助理,并且在一个月后即解聘。其余9只基金均未曾发布过聘任基金经理的公告。
基金经理可以挂名吗?聘用基金经理助理应该及时披露吗?基金经理助理能在多大程度上管理基金?
根据证监会于2009年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三十一条,“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其他人员代为履行基金经理职责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理由安排不符合基金经理任职条件的人员实际履行基金经理职责。拟由其他人员代为履行基金经理职责时间超过30日的,公司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受访业内人士大多表示理解挂名行为,而在基金投资者眼里,挂名是令人愤怒的。投资者小贾告诉界面新闻,“都说买基金要买人,我们就是奔着基金经理买的,到头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谁的基金。如此不公开不透明,基金公司的诚信在哪里呢?”
事实上,基金经理“挂名”的潜规则也曾收到来自监管层的罚单。去年4月,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因实际履行基金经理职责的人员与对外披露的基金经理不符等违规行为被证监会处罚。
个体背后:或跟公司推行事业部制有关?
“这种现象可能跟公司推行事业部制有关系。”前述*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据了解,前海开源的事业部分为投资事业部和市场事业部,并按成员划分,一个基金经理或市场总监对应一个事业部。据此前中国证券报报道,团队可以招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员等,由事业部独立核算。一个团队管理多只基金,团队的收入与管理规模挂钩。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事业部能够实现创业理想。过去十几年里,每到牛市期间“奔私”的基金经理就会增多。“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是基本工资加年终奖,在牛市里面即使规模发到一百亿、两百亿,也就是多拿一点年终奖。”
杨德龙认为,事业部是未来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的方式。事业部相当于给基金经理提供了在公募平台上开公司的机会。公募基金就像淘宝平台,基金经理在上面开店,如果能利用平台的渠道和资源,把规模做大,也能拿到利润分成,相当于自己在创业。
由于基金经理负责事业部,基金经理的报酬和业绩、规模的挂钩更加紧密,部分收入从管理费中直接计提。据报道,前海开源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给事业部的分成从30%到50%不等,这一比例在业内算比较高的。
在该制度下,事业部自负盈亏,不同事业部之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规模大、效益好的事业部更容易取得优势,做得不好的事业部有可能会亏钱。而要想把事业部做大,负责人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募集到资金,同时把业绩做好。
曲扬无疑是前海开源的“流量担当”,也是事业部制“游戏”的大赢家。Wind数据显示,前海开源共有21名基金经理,非货币基金总规模近400亿元。而在这400亿元中,曲扬的管理规模为104.61亿元,占比约1/4。
去年曲扬旗下的沪港深系列基金业绩表现较好,受到机构资金的认可和追捧。界面新闻在此前的年度盘点中提及,曲扬是权益类基金经理中机构资金管理量*的一位。旗下4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超九成,合计规模超82亿元。
不过,机构客户并不为曲扬所有挂名的基金“买单”。如曲扬共同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业绩也不差,但极少机构资金进入,产品规模在清盘线上挣扎。
而曲扬独管的三只A股基金中,机构持有比例与业绩呈正向关系。机构投资比例越高的基金,去年业绩越好。如国家比较优势业绩持续向好,就有机构资金增持,规模得以扩大。而稀缺资产却出现了业绩低迷——机构资金撤出——规模萎缩的恶性循环。
除了机构客户之外,曲扬的基金还有至少20亿元规模的个人投资者资金。
如果曲扬确实大量非公开聘用基金经理助理来打理基金,那么显然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信息弱势,使之利益受到损害。投资者小王对此非常无奈:“那些机构大客户可以直接去问基金公司,产品的实际管理人究竟是谁,可谁来关心我们小基民呢?”
曲扬旗下的基金究竟是否为其本人管理?如果是,他如何分配精力与时间,做到公平对待各个产品?如果不是,为何不做应有的信息披露?界面新闻就此事采访前海开源基金,截至发稿前公司方面未做出回应。
值得玩味的是,据前海开源基金公司近期公开发表文章,对曲扬的描述是“专长于沪港深市场投资的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文章还提及,公司成立五年来,前海开源基金决策层意识到:事业部制能调动事业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但粗放的事业部制也有追逐短期利益等天然缺点,因此自我革新,正在推动进行事业部制2.0改革。
4月18日消息,以岭药业集合竞价跌停,封单超10万手。截至发稿,股价报32.39元,成交额1.54亿元,换手率0.62%,*市值541.1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65家基金机构持有4826.79万股,若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35.99元至今日现价32.39元计算,基金机构浮亏1.7亿。
其中,兴业全球基金四只产品共持有844.47万股,南方基金9只产品共持有以岭药业652.42万股,华安基金旗下10只产品合计共持有451.09万股,若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35.99元至今日现价32.39元计算,兴业全球基金浮亏3040万,南方基金浮亏2348万,华安基金1623万。
具体产品看,陈宇管理的兴全合兴两年封闭运作混合、林乐峰、孙鲁闽管理的南方宝丰混合、陈媛管理的华安生态优选混合等在列。
南方基金旗下持有以岭药业基金产品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持有以岭药业基金产品华安基金旗下持有以岭药业基金产品
消息面上,2022年4月14日中午,王思聪在微博转发了一条有关质疑连花清瘟是否被世卫组织推荐的消息,并配文称,“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4月15日,以岭药业回应表示,“目前,连花清瘟在已注册20余个国家的整体销售增长趋势较好,但由于国内整体销售收入规模较大,故海外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比例仍较低。”后续以岭药业股价将如何表现,继续关注、跟进!
新浪财经
原标题:以岭药业跌停 兴全全球、南方、华安等65家基金机构合计日浮亏1.7亿 陈宇、林乐峰、陈媛等“踩雷”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方全球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方全球基金、仁智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