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

2022-07-13 22:02:30 股票 xialuotejs

股票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0月22日,科创板新股中自科技(688737)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中自科技上市破发并非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来的首家。此前在科创板上市的建龙微纳(688357)也曾出现上市首日收盘破发,而像昊海生科、久日新材等新股上市数个交易日内出现破发的案例则更多。

出现新股上市破发看似是意外,实则是情理之中。在过去审批制、核准制的新股发行体制下,新股市盈率、股份数量等指标受到人为限制,不是用市场之力来调节,企业估值可能存在低估现象。加上新股供给、市场整体环境、发行节奏等原因,带来新股股价长期高企。很多投资者热衷于追逐“不败”的新股并积极参与无风险打新。

但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后,在新股发行注册制下,新股“不败”的神话正在改变。新股定价权正在加快交还给市场,市场化的价值发现功能在发挥作用,打新股报价机构“搏入围、赚快钱”的投价策略可能逐渐失效,高溢价、高估值的投资逻辑也正在市场化定价下回归理性。

从更宏观层面看,个别新股破发有利于降低新股发行“三高”现象,新股上市出现分化,恰恰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必然。这也说明,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必须通过充分博弈来发挥。破发不会对绩优公司的长远股价带来影响,业绩优秀的公司迟早会被市场认可和发现。换个视角看,破发只是表象,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新股发行注册制市场化制度创新红利需要时间检验,改革成效不能简单用个别股票的短期表现来衡量。

经济日报




中国国旅股票

中国国旅,在外资眼里是一只捧在手心里的“爱股”——上市10年股价飙涨13倍,今年以来累涨58%。

(Wind)

在所有北上资金持股中,按照市值来排名,中国国旅位列第6,前面仅有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招商银行、长江电力。

(Wind)

据Wind显示,北上资金总共持有227.4亿元,占流通股12.41%的股份。仅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国旅应该算是一只不错的蓝筹股,才得以受到外资的的钟爱。

此外,中国国旅近期还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第一,9月4日晚间,富时罗素宣布对富时中国A50等指数进行季度审核变更,将中国国旅和上海机场纳入富时中国A50,剔除掉北京银行和中国铁建。

第二,9月12日,中国国旅对外发布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持有的中国旅游集团股权的10%一次性划转给社保基金会持有。此前,国务院国资委持有中国旅游集团100%股权,中国旅游集团持有上市公司53.3%股权。相当于变更后,社保基金间接持有中国国旅5.33%的股权。

(图:社保基金入股中国旅游集团前的股权关系)

中国国旅是外资的爱股,近期入选富时中国A50,又被社保基金盯上了,到底这家公司有何魔力,能够吸引到如此之多的目光呢?

一、国旅成色几何?

2014年,中国国旅首次尝试免税店业务。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后通过资本的力量多次出手并购市场面现存的大型免税店运营商。

2017年,中国国旅并购日上中国,拿下北京首都机场免税运营权。同年,公司中标昆明、广州、青岛、南京、成都、乌鲁木齐6家机场进境免税店,且成功竞标香港机场烟草酒水标段经营权。

2018年,中国国旅并购日上上海,拿下了外资运营多年上海机场免税店业务。

几年下来,中国国旅已经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全牌照的免税服务运营商,包括入境免税业务牌照、离岛免税业务牌照、市内免税店牌照、外交人员免税店牌照。

2018年,中国免税行业销售额为395亿元,同比增速为27.3%,而中国国旅全年便完成销售收入332亿元,占据国内免税业的84%。显然,中国国旅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已经壮大成为国内免税行业的绝对龙头老大。当然,这背后离不开央企背景。

其实,国旅免税业务理解起来很简单。国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免集团统一与各大品牌商集中采购,在以批发价的形式给到地方各免税店,把利润截留在公司,因为有些地方免税店不是100%控股的。

2019年1月,中国国旅还把国际旅行社业务全部转让给控股股东,一次性收益为9.05亿元,以后便更加专注在免税店业务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旅总营收为243.44亿元,同比增长15.46%;归母净利润为32.79亿元,同比增长70.8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增长30.86%。

2009年上市时,中国国旅扣非净利润为3.12亿元,到2018年已经飙升至31.44亿元,增长907%。而从上市到2018年末,股价累计上涨893.34%。扣非净利润和股价涨幅惊人雷同,这就是企业长期增长所带来的价值回报,不光是中国国旅,你看看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格力电器等大白马同样如此。

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高达51.05%,而2016-2018年分别为25.07%、29.82%、41.46%。毛利率每年逐步提升,主要原因在于营收规模起来之后,针对供货商有更强的议价能力,采购成本更低。

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46.96亿元,超过销售收入总额;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4.76亿元,基本可覆盖扣非净利润。纵观以往年份来看,公司现金流状况非常好。

截止6月末,公司账上现金118.8亿元,短期借款仅为2.2亿元,没有长期借款。而公司总资产为276.9亿元,有息负债率不足1%,经营非常稳健。

还有,在最近10年,公司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16.11%,并且每年逐步走高,意味着公司具备较深的行业壁垒。

总体来看,中国国旅的表现着实亮眼,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

二、未来的增长逻辑

看完过去,我们还要着眼未来。中国国旅在过去10年表现非常优秀,那么未来的增长空间又在哪?成长逻辑又是什么呢?

据贝恩预计,2018-2025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中国内地占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比例从27%提升至48%。这涉及到中国奢侈品消费回流的问题。

据券商预测,2018-2025年,中国内地免税业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20%以上,免税渠道对于奢侈品的贡献从22%提升至25%。免税行业增速非常之快,远超众多传统行业,那么增长的逻辑是什么呢?

第一,出境客流增大。2008-2018年,出国/港澳台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1%。据券商预测,未来,出境人次整体维持在10%左右的年化增速有望带动免税业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第二,消费客单价还有望提升5%左右。

第三,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现象。据悉,2018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同比增长7%至1457亿美元(约10199亿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42%。假设有10%的消费可以通过免税店进行,那将是1000亿的营收。

看完行业整体状况后,我们下面再来看看全国免税店——包括机场免税、市内免税、口岸免税、离岛免税、海口免税等的竞争格局。目前,中免集团的竞争对手还有深圳免税、珠海免税、海南免税、中出服、中侨免税。

在机场免税中,全国共有16家,中国国旅占据11家,包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机场、广州北云山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成都双流机场等。而深圳免税涵盖深圳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珠海免税涵盖天津滨海机场,中出服涵盖重庆江北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

拿上海机场举例,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即S1、S2卫星厅截止6月已经完成95%,预计三季度投入使用,而免税店已经于9月16日开启试运营,总营业面积为9062平米,预估可能带来15-20亿元。这是中国国旅未来的业绩增长点。

在市内免税店中,全国仅有5家,包括青岛、厦门、大连、北京、上海。但全为中国国旅所经营。市场免税店是针对离境旅客,相当于市内销售机场提货的模式。5家总运营面积在2573.4平米,相比机场、离岛等免税店以及韩国同行偏小,但成长的空间很大。

在口岸免税店中,没有中国国旅什么事了,一共6家水陆口岸,深圳免税占据4家,珠海免税占据2家。

在离岛(海南岛)免税店中,一共有2个免税城(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和海口免税城(该项目目前在建设中))+1个机场。前者均为中国国旅独家运营,后者由海南免税经营。

2014年9月1日,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商业面积达7.2万平方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免税店。2018年该免税中心实现销售收入80.1亿元,其中免税业务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长32.64%。2019年上半年实现免税业务收入51.81亿,同比增长28.5%。

而海口免税城项目,分为2期来开发,第一期投入58.8亿元,预计2022年完工,第二期投入69.8亿元,预计2025年完工。一旦该项目全面投入运营的话,相当于再造一个三亚海棠湾。这亦是中国国旅未来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口今年还开了两家大型免税店——海口店和博鳌店,前者运营面积2.2万平方米,后者为4200平方米,均有海南免税运营。

但中国国旅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已经控制海南免税51%的股权,未来有可能会纳入到上市公司中去。

以上提到的是目前市场免税店格局,以及中国国旅部分业绩增长点。但已开业的免税店还存在自身的增长逻辑——单店效益提升。

另外,国内二线城市机场免税店的前景较大。2018年,我国航空客运量为6.1亿人次,人均乘机0.44次。并且,民航局提出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均乘机人次达到0.5。但这离美国的2.5次、英国的2.2次、日本的0.9次,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并且随着国内二线城市机场逐步开通直飞国际航班,存在着诸多机场新开免税店的增长逻辑。

另外, 随着中国国旅的规模不断做大,毛利率还有望继续提升。按照国外同行59%的毛利率水平,还有8%左右的提升空间。

当然,国旅免税业务也存在不小的增长风险和压力。比如,根据与上海机场签订的7年合作协议,上海机场将抽成销售收入的42.5%,而国旅本身仅有50%左右的毛利率,相当于自己仅仅赚点辛苦钱。并且,国旅还与上海机场签订有销售提成保底协议,增长压力不小,如果遭遇经济萎靡,销售收入完不成,会更加侵蚀公司的利润。

此外,还有政策方面的风险。如果海南全岛开放免税以及开放岛内免税牌照,将对于目前国旅运营的两个大型免税项目造成较大冲击。这都是业绩的风险点。

三、尾声

未来几年,中国国旅的业绩增长性还是较为确定的,长期拿着,收益率应该不会差。

但好公司一定还有好价格才行。目前,中国国旅的动态市盈率为41.27倍,处于历年来较高估值水平。过往的年份中,估值在中位数35倍左右。很显然,现在的中国国旅,估值并不便宜,最合适的方法是等回调后在上车。




中国电信股票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

回归A股满月后,中国电信破发了。

9月24日,中国电信A股开盘不久即跌破发行价4.53元,全天走势低迷,最终收报每股4.44元,下跌2.42%。

Wind

中国电信9月24日晚间公告,中金公司作为本次发行具体实施绿鞋操作的联席主承销商,使用本次发行超额配售所获得的资金以竞价交易方式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62.55亿元,均以4.53元/股买入。

对于公司股价破发,中国电信投资者关系部门的工作人员当天回应媒体称,这是市场买卖双方的选择,目前公司基本面一切正常,经营情况也正常。而对于中国电信的后市走向,散户和机构的观点却完全相反。

20家战略投资者被套

8月20日,中国电信正式回归A股登陆上交所,发行价为4.53元/股。上市首日,中国电信高开5.74%,盘中一度上涨超40%,收盘上涨34.88%,最高上涨至6.52元,收盘报6.11元。

第二个交易日,中国电信开始下跌,接连两个交易日跌停。随后20多个交易日,一直未能扭转颓势,盘中“条形码”式的波动,让不少投资者备受煎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电信回归A股还引入了绿鞋机制,但未能扭转下跌势头。按照相关规定,绿鞋机制的有效期为股票上市后30日内,已于9月22日到期。

中国电信H股近期也走势疲软。9月24日,中国电信H股收盘持平,报2.63港元。8月20日以来,中国电信H股从近2.8港元开始持续下跌,9月20日一度跌至2.55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此次回归A股共引入20家战略投资者,其中既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也包括华为、安恒信息、东方明珠、深信服、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知名公司。这意味着,上述20家战略投资者目前悉数被套。

公司公告

刚刚公布40亿元增持计划

实际上,近期中国电信股价一直低迷,距离破发仅一步之遥。为稳定市场信心,公司控股股东曾抛出了一份不少于40亿元的增持计划。

9月21日,中国电信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信集团计划自2021年9月22日起12个月内以自由资金择机增持公司A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40亿元,增持未设置价格区间。

公告表示,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中国电信集团将基于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合理判断,根据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的整体趋势,逐步实施增持计划。

消息公布后,9月22日中国电信上涨2.21%,盘中最高上涨超3%。但9月23日开始股价便重新掉头向下,24日跌破发行价。

业内人士表示,与中国电信H股相比,目前中国电信A股仍存在较高的溢价,且未来还面临限售股解禁压力,这是其股价近期承压的一大原因。

机构看好长期前景

股价破发后下一步走势如何?这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中证君在股吧等论坛注意到,多数个人投资者信心不足。有投资者表示,破发后信心受到不小影响,预计短期内难有表现。还有投资者认为,公司发行价偏高,所以上市后遭到市场冷遇,预计还将下跌一段时间。




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


股票跌破发行价会退市吗?

  股票不会因为跌破发行价而退市,只会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退市。

  股票跌破发行价证明一段时间内这家公司不被看好,财务经营出现了问题,导致没有投资者买入股票或者投资者较少,活跃度不够,也不能够引起机构投资者的兴趣,交投冷淡。不过等待公司经营转好,交易开始活跃,股价又能回到发行价格之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股票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股票跌破发行价意味着什么、中国国旅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