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公司简介(娃哈哈股票)

2022-07-07 23:27:29 股票 xialuotejs

正邦科技公司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

文|陈畅

编辑|杨洁

2021年,“二师兄”身价大跌,养猪行业堕入低谷,13家上市猪企预计亏损额总计超过400亿元。其中,正邦科技以近200亿元的巨额预计亏损,成为最“血亏”的养猪巨头。业绩危机下,公司已经淘汰了220多万头低效母猪,“断臂求生”。

养猪业已经从“造富游戏”,堕入低谷。

在生猪养猪站上风口时,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四川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家族都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千亿首富,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也迎来了股价暴涨。就连万科、网易等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养猪军团”。

但现在,在这波猪周期之中,养猪巨头们“闷声大发财”的好日子也过去了。虎年刚开局,”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就在2月7日和8日连收两个开盘跌停,公司不得不紧急发布异常波动公告,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在此之前,正邦科技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让市场大跌眼镜。根据公告,公司在2021年预计净亏损182亿元至197亿元。而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来,归属净利润合计超过98亿元,这也意味着,正邦科技十多年的盈利,现在被一朝“败光”。

2021年,“二师兄”身价大跌,行业堕入低谷。据统计,13家上市猪企在2021年预计亏损合计为418亿-452亿元。而正邦科技,成为其中亏损*的一家。

“最惨”的养猪大户

1月28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了其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亏损182亿元至19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416.84%至442.96%。

(图/正邦科技业绩预告截图)

其中,正邦科技在去年前三季度亏损76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亏损106亿元至121亿元。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净资产也只有147亿元。

对于巨额亏损的原因,正邦科技主要给出了两点解释。

其一是,2021年猪价的大幅下滑,影响了公司利润。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生猪1492.67万头,单头销售均价为16.60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6.10元/公斤,每卖一头猪收入下降1653元。虽然销量同比提升了56.14%,但和生猪价格下滑影响叠加,卖得越多、亏得越大,因此影响利润88.73亿元。因猪周期影响,2021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合计存货跌价计提约12亿元。

其次,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期间(2019年至2020年),公司通过外购高价母猪进行快速扩张。但2021年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处置了前期高价外购的低效母猪,同时进一步优化种群,合计淘汰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约220万头,亏损62亿元-68亿元。此外,租赁场预付租金、清退补偿、物料等损失合计约15亿元,计提15亿元。

但是,这两点原因,显然不能说服正邦科技的投资者们。

(图/视觉中国)

有投资者向公司发出质疑称:同样都是处于行业困难期,为什么正邦科技的亏损金额,要远超同行业其他公司?

在去年第四季度,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家公司的预计*亏损额分别为22亿元、41亿元和32亿元,与它们相比,正邦科技*预亏达121亿元,已经超过这三家公司亏损额的总和。

正邦科技解释称,这是由于公司的产业单一,利润主要为生猪养殖业务所贡献,因此相比其他的业务多元化公司,受猪周期影响更大。

像温氏股份,除了养猪之外,也是“养鸡大户”,在2021上半年,公司在养鸡上的收入为128.65亿元,养猪收入为131.25亿元。

但是,另一家猪企牧原股份也一直是专注于生猪的养殖销售,正邦科技的解释仍然难以令投资者们信服。经历了前两个交易日的跌停后,在2月9日,正邦科技股价继续下跌0.42%元至7.14元,与2020年8月的市值高点620亿元相比,市值蒸发400亿元。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不仅处置了前期高价外购的低效母猪,同时,为提升母猪效能、优化资源、降低成本、保证资金安全,对种群进行进一步优化。不少投资者却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猪价低时杀猪保命,待猪价上涨时,公司或将无猪可卖。”

资金链紧张?

此外还有一个投资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正邦科技的资金状况。

投资者们在平台上反复提问“公司如何应对巨额亏损,账面现金是否充足”,对此,正邦科技回应称,目前公司整体资金情况良好,同时也会在保证自身现金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经营计划及发展节奏。

但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达到75.23%。同期内,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为64.83%,温氏股份为61.67%,牧原股份为57.77%。相比之下,正邦科技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们普遍高出了10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9月底,在正邦科技447.89亿元的总负债中,有息负债高达223.19亿元,占一半比重;并且有息债务主要集中在未来1年内到期,这也意味着公司将面临较高的集中偿债压力。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自2019年以来,正邦集团就通过频繁质押股权和定增等手段募集资金、偿还银行债务,以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目前正邦科技有多笔股权质押已达到平仓线。根据数据统计,有16笔质押达到平仓线,25笔质押达到预警线。

1月中旬,网络上流出一组疑似正邦科技内部会议的图片,其中称,临近过年,为了在年前支付工程结算款,借助员工名义(办理养殖贷)可以快速获取现金付款给供应商,为此公司允诺向参与的员工提供现金奖励,*者可获1.5万元奖励,且作为晋升重要参考指标,约定9个月内偿还。

随后,正邦科技回应称,网传的“养殖贷”消息与事实不符。同时,在回应中,公司介绍了自己将生猪养殖模式升级迭代后的成果——“公司+育肥场+结算”模式。

目前,猪企采取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虽然难以快速扩张,但企业实现统一的规模化管理,成本可控、质量稳定,从而增加公司的抗风险力。

另外一种则是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经营模式,即由公司出资金和技术,雇佣农户养猪,资金占用较少,可快速复制,但这种模式模式整体效率不高,毛利率较低,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一旦遭遇突发事件,风险也相对较大。

正邦科技之前采用的也是“公司+农户”模式,而升级后的“公司+育肥场+结算”模式,指的是公司将自建养殖场提供给农场主使用,由公司收取相关费用,并提供猪苗、饲料、兽药等。在饲养过程中,公司按照栏舍规模向农场主收取保证金,而保证金则主要来源于农场主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

正邦科技解释称,新模式更有利于公司进行资源调配把控,进行集中化管理,也有利于公司生产运营管理、成本改善和养殖效率提升。但是,这种绑定了农户的资金链模式,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也有投资者担心,一旦新模式的实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加上公司长期负债较高,公司的现金流周转是否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但日前,正邦科技也迎来了江西国资的出手相助。公司宣布,在1月30日,已与江西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不低于100亿合作协议,后者将利用自身供应链和资金优势给正邦科技提供代采服务,目前江西铁路航空投资子公司已为公司代采约8000万元的饲料。

但在雪球等平台上,有投资者仍然半调侃地表示:“这是连买饲料的钱都没了吗?”

也有投资者仍然态度并不乐观地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正邦科技已经没有大的资金采购大宗粮食,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充其量只是延缓公司财务进一步恶化的时间而已”。

(图/视觉中国)

猪企“集体血亏”

事实上,没有几家养猪企业能轻松度过这波“猪周期”。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永东曾在2021年这样形容行业状况:“大多数猪企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较大,有些企业甚至在9个月内赔掉了过去10年的利润。”

***在一次探访报道中发现,不仅是不少养猪散户在清栏出场,连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了违约烂尾情况。报道中,有入行近十年的养殖户称,现在生猪的销售价比饲养成本还要低,因此不得不提前退场,在原本的猪舍中养起了鸭子。

“大户”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温氏股份在2021年全年预亏130亿元-138亿元,新希望预亏86亿元-96亿元。此外,包括天邦股份、新五丰、罗牛山、唐人神、天康生物等以养猪为主业的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都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13家上市猪企在2021年预计总亏损为418亿-452亿元。其中利润为正值的只有两家。除了自2020年8月起转行养牛、神奇地避过了猪周期的鹏都农牧外,只有“猪茅”牧原股份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净利润为65亿-80亿元,但预计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过七成。

但《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即使最“能扛”如牧原股份,在2021年,也屡屡陷入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3月,网络大V“天地侠影”在雪球上发布《牧原会是惊雷吗?》一文,对牧原的固定资产、关联交易和少数股东权益提出疑问。去年11月,一位头部券商的分析师在聊天群里“爆料”称其“财务造假”,牧原股份不得不出面辟谣,并对其行为进行谴责。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持续逾期名单》,牧原股份旗下共31家企业作为承兑人在列。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从2019年底起,国内猪肉价格飙升,但进入2021年后,猪肉价格又开始逐渐回落。从2021年1月下旬开始,国内猪肉价格连续回落,*一度跌到11元/公斤以下,创下自2018年6月以来的价格新低。

(生猪市场价格走势。数据农业农村部,图/牧原股价财报)

目前这波猪周期已经进入下半场,但猪企们对“短期扭亏”,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温氏股份表示,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春节过后一般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不排除出现猪价持续下探的可能性。乐观估计,2022年下半年后,猪价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但若悲观估计,则可能需到2023年才能开启下一轮周期。

温氏股份还披露,2021年公司销售肉猪1321.74万头,分摊到每头猪上的亏损额在1000元左右。而在未来,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外购部分猪苗育肥、持续推进种猪优化等原因,养猪成本可能还将被推高。

牧原股份也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此外,动物疫病是畜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2018年8月份以来爆发的非洲猪瘟,都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春节前后,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仍处低位。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发布消息称,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建议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并在2月再次表示,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将视情况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中国银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再次进入深度亏损状态,亏损加剧或将进一步带动行业去产能,能繁母猪累计降幅会逐步提高。银河证券也提醒投资者,本轮猪周期中,养殖企业所面对的养殖成本大幅上升,生猪养殖进入深度亏损模式。

养猪大佬们曾经有过“暴富”的风光时刻。正邦科技从2007年上市至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近100亿元。

比正邦科技晚了八年上市的温氏股份,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初就因为造富能力惊人,创造了48个亿万富翁而引起外界关注。2018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突破2000万头,冲上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20年,牧原股份凭借1811.5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成为新任“猪王”,在福布斯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榜”上,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以1616亿元财富,位列第12位。

但市场无情,昔日一众养猪企业巨头们也不得不面对巨亏的局面。2019年,昔日的“猪肉神股”雏鹰农牧饿死200万头猪、最终走到退市的经历仿佛还历历在目。在这一轮猪周期“见底”之前,行业中还会有企业退场吗?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娃哈哈股票

一直鼓吹“娃哈哈坚决不上市”的娃哈哈集团终于开始松口要上市了。近日,娃哈哈集团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举动,能够使一个老的国民品牌更加亲民。因此,上市对娃哈哈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可能的事。

娃哈哈创建于1987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为中国*、全球领先的饮料生产企业。创始人宗庆后一直以来都拒绝上市,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娃哈哈每年净利润非常可观,并不差钱。在1990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亿元大关,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3年达到顶峰783亿元。

再者,娃哈哈发展策略稳健,不欠贷款也不需要上市圈钱。可能当时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害怕担负上市圈钱的名声。最后,上市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上市之后就要面对严厉监管,以及各项信息和财务数据要公开透明。这在宗庆后看来要娃哈哈的各项数据曝光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竞争对手面前,是不可接受的。

不过,从2014年以来,娃哈哈的业绩一路下滑,2017年时营收已降至464亿元,较顶峰时期跌了40%。可以看出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在近几年逐渐消失,如何让娃哈哈成为千亿营收的俱乐部的成员,宗庆后与宗馥莉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只能选择上市之路,或许上市这一剂猛药下去娃哈哈会有所改变。

现在问题是,上市能给娃哈哈集团带来啥好处呢?我们认为有以几个:第一,娃哈哈一旦成功上市,创始人的股权价值得到提升,那些跻身中国富翁排行榜的富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资产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企业一旦实现上市,就可以给创始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增值。

第二,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虽说娃哈哈不缺流动资金,但企业要发展转型都需要有资金来支持。而相较于发债、贷款、信托等融资手段,还是上市融资的成本更低,而且即使在上市之后缺钱花了,也可以再融资、定向增发来筹得资金。娃哈哈上市能够获得低成本融资,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娃哈哈上市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市之后,企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发行上市过程中,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要对企业进行调查,诊断企业在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此一来,发行上市可以使企业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这对于娃哈哈的长远发展有利。

第四,上市可以提高娃哈哈的声誉,这等于无形中给自己做了一次广告。本来企业可能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宣传自己,而一旦成为上市公司,社会各界会对企业另眼看待。这对于未来提高娃哈哈在主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上市后也要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对大股东的约束力增加;公司上市引发监管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商业信息可能泄露等等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如果娃哈哈现在选择上市,则必将是娃哈哈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娃哈哈可以把上市融到的资金,对主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以及还可以转型投资其他领域,这也为企业最终迈入千亿俱乐部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正邦科技集团的公司简介

在曝出逾5亿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后,江西养猪大户正邦科技与一家实力雄厚的国企走到了一起。这对于非常时期正邦科技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预计投资400亿元

6月17日,正邦科技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下称“国家电投”)签订了《“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就投资开发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

根据协议,国家电投将正邦科技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正邦科技的土地、能源进行统一规划,发挥在农业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预计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左右。

对于此次合作带来的影响,正邦科技认为,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产业优势,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助力,通过对农业的空间立体利用,借助光伏、风力发电等优势,打造农业智能化及节能化,为公司经营赋能,促进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江西猪王”正处非常时期

在牵手国家电投前,正邦科技近半年来负面缠身。

6月8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的公告显示,受猪周期影响,正邦科技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6月8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达5.42亿元。

作为A股的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在猪肉超级暴利的2020年赚得盆满钵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7.44亿元,同比增加248.75%,营业收入约为491.66亿元,同比增长100.53%。

当年,正邦集团实控人、正邦科技创始人林印孙也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江西首富。但是现在,林印孙和正邦科技的资金压力,却让人担忧。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正邦科技实现营收477亿,较2020年小幅下滑3.04%;实现净利润亏损188.19亿元,同比下降427.62%。

到了2022年的一季度,正邦科技的亏损情况仍在继续,实现营收64.9亿,同比大幅下滑48.92%;实现净利润为亏损24.33亿,同比下滑1249.73%。

在猪周期的低谷,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在不断飙升。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负债总额达到了406.9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7.03%。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286.8亿,短期借款为121.5亿,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42.24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11亿,而其账上的货币资金仅有30.73亿。

今年4月,正邦科技接到控股股东正邦集团的通知,正邦科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及司法再冻结的情况。

近日,正邦科技与江西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不低于100亿元的合作协议,其中有一则是江西铁路航空投资子公司已为正邦科技代采约8000万元的饲料。

这让不少投资者提出质疑:难道正邦科技连购买猪饲料都要让国资帮忙垫钱了吗?

部分商票逾期曝光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认为,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等因素导致正邦科技利润大幅亏损,盈利能力恶化,同时短债压力上升,面临一定经营和流动性压力。因此,决定将正邦科技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AA-,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400亿元资金哪里来

牵手国家电投的事项披露后,正邦科技的股吧群里议论纷纷。

从公告内容来看,此次双方签订的《“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投资主体是国家电投,并未说明正邦科技需要拿出真金白金。

而且,合作内容也约定,国家电投为正邦科技提供清洁能源电力,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正邦科技支持国家电投在农业、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新技术产业投资与布局,并在产业规划、配套政策、资源配置、工作协调等方面给予国家电投支持和帮助,优先筛选生态能源用地、养殖场等屋顶资源,与国家电投签署屋顶租赁协议,为国家电投投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公告还指出,双方及相关方将以合资公司、租赁经营等形式推进项目,就具体项目的开发、合作,双方另行签署相关协议。

据悉,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同时拥有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全部发电类型的企业,是一个以电为核心、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国家电投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列第293位,业务范围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正邦科技什么公司

5.42亿元商票逾期未兑付,A股上市企业正邦科技6月8日晚的一则公告引起投资者关注。商票逾期背后,是正邦科技持续紧张的资金链及超过九成的资产负债率。

自2017年起,正邦科技依靠“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开启生猪养殖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并在2019年、2020年猪周期顶部募资建设多个生猪养殖项目。伴随此轮猪周期探底,正邦科技2021年亏损188.19亿元,期末资产负债率达92.6%,公司流动性风险受到监管部门关注。

为保证运营资金充足,正邦科技已开启“瘦身”计划,一边清退农户端低下产能,一边增加向自繁自养产能的倾斜力度,并计划向大北农出售5家饲料子公司“回血”。不过从今年4月以来的延期归还募集资金、深陷多起大额诉讼、商票逾期等举动来看,正邦科技依然很缺钱。

超5亿元商业票据逾期

6月8日晚公告显示,正邦科技及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00.5万元,其中正邦科技逾期余额为51741.1万元。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将持续与债权人协商处理相关商票逾期未兑付事项,并可能面临诉讼、仲裁等风险。

新京报

2021年12月3日,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将“正邦转债”及正邦科技主体信用等级分别由AA+下调至AA,理由是受生猪市场价格下滑、公司计提12.2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及营业外支出10.34亿元影响,正邦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76.27亿元,经营现金流下降160.98%至-17.84亿元等。

同样鉴于正邦科技2021年业绩预亏、盈利能力大幅下滑,“17正邦01”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资信”)在2022年3月16日将正邦科技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AA-。

大公资信在相关公告中认为,截至2021年9月末,正邦科技总负债447.89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00.8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39.93亿元、应付票据14.1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5.97亿元,较2020年末分别增加24.64亿元、3.74亿元、9.72亿元。同期,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4.45亿元,较2020年末大幅下降92.65亿元,正邦科技短期债务压力加大,面临一定经营和流动性压力。

此外,由于正邦科技2021年亏损,深交所自2022年5月5日起对“17正邦01”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仅限专业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可以买入该债券。

债台高筑

超5亿元商业票据逾期背后,是正邦科技债台高筑。

资料显示,正邦科技成立于1996年,2007年登陆深交所主板,主要从事饲料、生猪、兽药及农药的生产与销售。

2017年,正邦科技生猪养殖业务开始“跨越式大发展”,生猪出栏量增长51.14%,并利用“公司+农户”轻资产扩张模式大幅增加生猪产量,生猪出栏量从2012年的84.5万头快速增长至342万头。2018年,正邦科技延续这一扩张策略,生猪出栏量增至553.99万头,居A股上市猪企第三位。不过由于猪价较为低迷,正邦科技2017年、2018年净利均大幅下降。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存栏量在2019年持续下滑,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并创历史新高,正邦科技同期生猪销售收入增长49.25%至113.82亿元,营收占比也从2017年的26.74%增长到2019年的46.42%,饲料业务营收占比则从68.1%降至47.98%。在生猪业务带动下,正邦科技2019年实现净利润16.47亿元,同比增长751.53%。

尝到甜头后,正邦科技2020年养猪业务突飞猛进,在原有的20万亩土地储备基础上,又在南方区域新增4万亩土地,为未来养殖业务扩展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正邦科技还制定了抢母猪、抢仔猪、抢养殖指标、抢人才的“四抢”战略,实现生猪出栏量955.97万头,同比增长65.28%,超过温氏股份跃居行业第二,仅次于牧原股份。

然而伴随此轮猪周期探底,正邦科技积弊开始显现。受生猪出栏量迅猛增长叠加市场低迷、销售价格下降等影响,正邦科技2021年营收为476.7亿元,同比减少3.04%;净利润为-188.19亿元,同比减少427.62%,亏损幅度居A股22家上市猪企首位。

截至2021年末,正邦科技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为51.33亿元,同比减少60.65%,其中受限资金余额32.98亿元,同比增加147.61%,包括被冻结的银行存款2.06亿元;持有的有息负债余额为232.48亿元,同比增加23.8%;资产负债率为92.6%,同比增加34.0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48.4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46.8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4亿元。

2022年5月24日,深交所向正邦科技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公司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等,正邦科技至今未回复。

受生猪市场行情下滑、销售收入下降影响,正邦科技2022年一季度财务数据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营收64.9亿元,同比减少48.92%;净利润为-24.33亿元,同比减少1249.73%;截至期末短期借款约为121.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为40.11亿元。

2022年一季报显示,受生猪市场环境影响,正邦科技股价持续下滑,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价格严重倒挂,为保障持有人利益,该持股计划延长锁定期6个月。截至2022年3月31日,正邦科技控股股东正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还累计质押上市公司股份约13.31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83.59%,占公司总股本的42.29%。

尝试“瘦身”止血

根据正邦科技今年5月10日对投资者的答复,其目前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融资、资产市场融资、专项资金支持、发行债券、活化资产等。正邦科技已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对日常资金需求和中长期资金进行规划,并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

正邦科技曾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承认,2019年至2020年生猪行业处于快速扩张状态,公司通过自建、改造及租赁等方式大幅快速增加生猪产能,但受到2021年国内市场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及疫情影响,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造成空置栏舍折旧等损失,同时对低效及不经济的租赁场进行清退,由此造成租赁场预付租金、清退补偿、物料等损失合计约15亿元,同期还处置高价外购的低效母猪及后备母猪等约220万头。

除上述举措外,正邦科技还在2021年将食品板块业务出售给控股股东正邦集团。为增加流动性,优化负债结构,正邦科技于2022年1月合计转让29945000股无限售流通股给海子盈祥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月25日,正邦科技董事会决议,提前终止公司第一期事业合伙人计划,清算资产所得资金归公司所有。

2022年3月1日,正邦科技宣布拟向大北农出售5家饲料子公司,涉及资产交易总额约为20亿元-25亿元,如交易完成预计将获得11亿元-19亿元的投资收益。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正邦科技将向大北农承诺业绩补偿。而这5家子公司均有较好的业绩表现。2021年前三季度,在正邦科技深亏76.27亿元的情况下,标的资产合计营收为63.43亿元,实现净利润合计2.05亿元。

就在正邦科技“卖子”之际,深交所3月4日向正邦科技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出售上述资产的必要性,对公司后期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是否存在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财务状况是否稳健等。

正邦科技3月11日回复关注函称,为面对生猪价格低迷的系统性风险,为未来生猪养殖业务进行资金储备,需要处置部分非核心饲料业务。在经历2021年业绩大幅亏损后,2022年国内市场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公司在养殖单一化核心业务的影响下,造血功能趋弱,承受一定的经营压力。

截至回函日,正邦科技货币资金余额为33.03亿元;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金额约172.76亿元,预计可续金额约160亿元;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逾80亿元;同时还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活化资产、停建新繁殖场、代建2022年育肥场等方式稳健公司财务。

财务稳健性仍存疑

尽管正邦科技提出一系列“补血”措施,但随着累计诉讼情况曝光、未按期归还募集资金及超5亿商业票据逾期的发生,其财务稳健性仍存疑。

2021年4月7日,正邦科技董事会同意公司使用2018年非公发行募资金额不超过1.6亿元、2019年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1.3亿元、2020年非公发行募资不超过24.7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不超过12个月,合计使用约37.6亿元。然而正邦科技却在2022年4月2日宣布,截至4月1日未归还募集资金合计35.424亿元,并计划延期归还相关资金不超过12个月,继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大公资信2022年4月7日发布公告称,正邦科技上述行为表明其目前流动资金紧张,对经营活动和信用活动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深交所也于4月8日向正邦科技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未能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原因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正邦科技4月14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目前公司处于行业寒冬,预计未来需支付大量采购款、费用等满足正常经营运转。此时若将资金一次性归还,将产生较多财务费用,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公司采取的应对举措有处理非核心饲料业务、降本增效等。

截至回函日,正邦科技2019年、2020年募资项目建设进度分别仅为28.46%、66.45%,共涉及22个生猪养殖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正邦科技采取保有现有产能发展的策略,使得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入相对较慢。

除资金链紧张外,正邦科技还有大额诉讼隐忧。4月29日公告显示,正邦科技及控股子公司近一年内累计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10.54亿元,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51.71%。其中,单笔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案件共263起,涉案金额约5.14亿元;单笔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有15笔,涉案金额总计约5.4亿元,其中租赁合同纠纷达9笔。正邦科技称,鉴于部分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或尚未结案,其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发展,正邦科技在2021年财报中提出,将增加对自繁自养产能的倾斜力度,清退农户端经济效益低下产能,把握核心业务规模放量的主动性。

艾格产业投资合伙人刘晓东分析认为,“公司+农户”是一种托管形式,养殖周期较长,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通常要8-10个月,其间一直是投入期,且伴随生物资产风险,所以现金周转率是比较低的。此外,正邦科技也在建设自繁自养的大猪场,猪场从选址确定到建成投产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建设周期也需要不断投入,加上猪周期饲料成本上涨、猪价低位徘徊,导致正邦科技现金流压力较大。建议正邦科技控制产能扩张节奏,与已有产业链体系相适应,尽量采用更低成本对重要环节优先布局。

对于与商票逾期债权人协商进展、公司饲养模式转型等问题,新京报

新京报首席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陈荻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正邦科技公司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正邦科技公司简介、娃哈哈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