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生物股吧(600485股吧东方财富网股吧)

2022-07-06 6:00:32 股票 xialuotejs

晨光生物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11月19日,福达合金(603045,SH)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审议,决定终止实施回购股份计划。此前,福达合金已为回购股份支付499.90万元,这与其回购股份计划的金额下限3000万元差距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回购计划的推出还伴随着福达合金43.98%的股份解禁,两家大股东在股份回购期间总共套现至少7335.5万元,而在这次股份回购期间,福达合金的股价经历了不涨反跌的情形。

今年以来,A股至少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增持计划“烂尾”,其原因也各不相同,部分上市公司还迎来了监管层的警示函。

员工对持股计划认购资金不足

今年5月20日,福达合金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回购股份的议案,拟在6个月内使用不超过6000万元,不低于3000万元的金额回购股份。

事实上,截至9月30日,福达合金已总共回购29.36万股,成交*价格为16.11元,成交*价格为17.85元,支付资金总额499.90万元。此后,福达合金就再未继续进行回购。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11月11日和12日,连续有投资者询问福达合金“回购承诺能否兑现”,但上市公司一直未进行回复。

福达合金表示,此次终止股份回购计划,是因为公司实际回购股份情况与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回购方案存在差异,主要系公司原计划采用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组合激励模式,但由于公司核心员工认购资金不足,且公司无法为员工持股计划中的资金来源做出安排,导致无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股份回购期间两股东套现超七千万

回溯福达合金股份回购计划“出炉”和执行的过程,颇有一番意思。

在今年4月29日、4月30日、5月6日和5月7日,连续4个交易日福达合金股价突然分别下跌9.95%、7.98%、10.05%和3.66%。福达合金在5月6日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与公司实控人、董监高等人进行了核实,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等情况。

但是,在短暂的平稳走势之后,福达合金的的股价在5月17日再次迎来跌停,并在5月18日继续大跌7.96%。5月20日,福达合金便推出了此次股份回购计划。

有意思的是,福达合金在今年5月17日迎来新股解禁,解禁流通的股数为4322.91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43.98%。随后在5月18日和21日,就有大股东北京山证并购资本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山证投资)和上海景林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景林投资)分别推出减持计划,拟在6个月内分别减持不超过308.22万股和304.95万股,分别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4%和3.1%。

截至9月25日,山证投资已总共减持174.92万股,套现至少3081.76万元。至此,山证投资对福达合金的持股比例已减持至4.99997%,且其表示前述减持计划仍尚未完成。截至9月20日,景林投资已累计减持247.06万股,套现至少4253.74万元,至此,景林投资对福达合金的持股比例已减持至4.2%,不过,其未表示后续是否仍将继续进行减持。

福达合金股价一路下跌

伴随着股东减持的股份回购计划并未给福达合金带来股价回升。5月20日,福达合金的收盘价为22.46元/股(不复权),此后一路下跌,11日19日,福达合金报收14.82元/股。

在此期间,福达合金还屡“蹭”热点。5月24日(周五)晚间,福达合金公告称,拟投资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福达氢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从事氢能源材料方面的研发、生产及销售。5月27日至29日三个交易日,福达合金股价迎来连续三个涨停,不过,这也未能阻挡其股价随后的一路下行。

在11月5日的网上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上,在解答投资“氢能源项目实施情况,以及项目在未来3年的投资计划”时,福达合金董秘陈松扬表示:公司氢能源项目尚处于筹建阶段,未来3年的详细投资计划还在制定中。

此外,今年7月9日,福达合金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公司系列产品在华为产业中是否得到应用”的提问时表示:公司生产的片状触点是直流接触器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下游客户生产的直流接触器有应用于华为、中兴等通讯企业通讯产品或通讯基站领域。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事实上,福达合金也并不逊色。今年前三季度,福达合金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13.71%和36.48%。

今年以来多家公司股份回购计划“烂尾”

今年以来,股份回购计划最终“爽约”的现象并不少见。除了福达合金外,今年以来,晨光生物、司太立、希努尔、蓝盾股份、宝鹰股份、齐翔腾达、日上集团、爱康科技、利德曼等多家上市公司选择了提前终止股份回购计划,或者回购期届满时,回购总金额未达到回购金额的下限。

而对于回购“爽约”的理由也各有说法,例如募集资金或自有资金短缺、长时间处于回购敏感期、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确保非公开发行等事项顺利实施等。

“一些股份回购计划‘爽约’可能确实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股份回购或者股东增持一般在股价较低,有大量闲置资金且短期没有扩张计划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也可以为未来公司的股权激励或者增发做预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

事实上,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实际执行与原方案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监管层也在时刻关注。今年以来,监管层就已先后向司太立、蓝盾股份、利德曼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去了监管函。




600485股吧网股吧

15万*ST信威(600485.SH)的股东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刻。

8月30日晚间,*ST信威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亏损达155.5亿元,取代亏损100亿的乐视网成为已披露半年报上市公司当中,亏损额*的公司。

更要命的是,自今年7月12日复牌以来,*ST信威已连续出现36个跌停板,若算上公司复牌前2016年12月23日的那个跌停,公司已连续上演了37个跌停板。

股吧中有一条题为“都说说当初怎么进的信威”的帖子,股民给出的理由包括:上证50成分股、券商研报看好、业绩好、众多基金公司重仓等等。

的确,*ST信威曾是一只被广泛看好的白马股,市值曾经突破2000亿元,并一度被纳入MSCI中国A股指数。那么,它怎么走到了今天的绝境?

本年亏损155亿 上交所问询:是否存在财务“大洗澡”

根据*ST信威半年报,今年上半年*ST信威营收1.22亿元,同比增加2.17%,净利润亏损155.52亿元。

大额计提预计负债和坏账准备成为*ST信威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计提预计负债84.06亿元,计提坏账准备15.05亿元,

该公司表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较以往更为错综复杂,经营工作面对严峻挑战。公司资金压力大,海外公网业务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且已发生多笔担保履约,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公司只能尽全力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行业专网和无线政务网、特种通信、通信网络监测和数据分析业务等传统领域取得了部分进展,海外项目有所延迟;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的开展,从而为公司的长远良好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力争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的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此前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总计亏损额度达46.52亿元,若加上今年上半年亏损,两年半时间的亏额高达200亿元。

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ST信威发布半年报后,立即收到上交所的事后审核问询函,上交所的问题包括:

1.大额计提预计负债和坏账准备的具体原因,计提金额是否审慎,是否存在财务“大洗澡”行为。

2.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5.54亿元,较2018年底111.47亿元大幅减少86.06%。请公司说明货币资金大幅减少的原因,以前年度列报是否存在差错。

3.公司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2018年度财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根据规定,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2019年度的净利润仍为负值,或者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仍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请结合公司半年度大幅亏损的情况,充分评估相关风险,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另外,8月25日,*ST信威发布公告表示,目前公司融资困难,经营压力大,资金链紧张,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

根据*ST信威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归还4930万元至募集资金账户,剩余20.71亿元(含补流后产生的利息收入8.15万元)尚未归还至募集资金银行专户。

市值从2000亿跌到67亿

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信威曾是大唐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之一,开发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通信系统SCDMA、TD-SCDMA和McWiLL(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三大线通信技术标准。但2007年至2009年的连续亏损,迫使北京信威在2010年进行了改制和股权重组,由董事长王靖接盘。大唐集团减持退出,公司驶入民营化并扭亏为盈。

2013年9月,信威通信宣布拟巨资借壳中创信测,一共超过300亿元的资金与资产,注入仅11.71亿元市值的壳公司。这一罕见的“大象借小壳”交易是近年A股体量*、融资最多的重组案例之一。

这场重组在当时长期低迷的二级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公司估计连续涨停。

信威集团于2016年12月26日开始停牌,而停牌的原因则是源于一则媒体报道——2016年12月23日,网易财经刊发的《信威集团惊天局: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报道。

报道称,网易走访发现:让信威名声大振的柬埔寨业务,从2011年到2015年累计贡献30亿元收入,占信威收入超过八成。但在当地,这家运营商已处在破产边缘,手机和电信服务都无人使用。

这让公司股价当天跌停,导致信威集团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对于这则报道,*ST信威曾表示,“报道描述与公司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随后公司股票与债券均于26日紧急停牌。

回想当初,*ST信威市值曾突破2000亿元,曾经是上证50的成份股,并一度被纳入MSCI中国A股指数。

不过,截至8月30日收盘,*ST信威已经连续37个交易日跌停,市值仅有67亿元,较*时期下跌96%。

挖运河、发卫星 券商研报曾称王婧为人中龙凤

说到*ST信威,不得不提到它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婧。

除了*ST信威之外,王靖还控制着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KND集团”)。2013年6月,尼加拉瓜国民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HKND集团在该国境内修建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该运河总长度为巴拿马运河的3倍。2014年7月7日,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的路线规划最终确定。项目计划于2014年底开工,2019年完工,2020年投入使用。公开资料显示,这条运河总投资500亿美元。

开发大运河还不够,王靖还想大举发展卫星领域。

2010年开始,王靖就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清华—信威空天信息网络联合中心”并出任管委会主席,合作研制灵巧通信卫星,并于2014年9月4日成功发射“中国民企第一星”。

2016年8月,信威集团公告称,将与多家公司一起,以2.8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通信卫星运营商Space-Communication Ltd.***的股份,将这家上市公司私有化。

没想到,几天之后,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在地面加注燃料的过程中发生爆炸,这枚火箭搭载的,正是这家以色列卫星公司的Amos-6卫星。

这次爆炸之后,*ST信威多次公告称,各方应善意合作以评估因运载火箭爆炸导致Amos-6卫星全损的影响以及调整协议的可能性。但在2017年、2018年的财报中,这家以色列公司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于王靖本人,在外媒报道中,他强调自己是一名“普通人”,“父亲是普通工人,缠绵病榻11年,2010年去世,母亲已经退休,此外还有一个女儿”。对2010年以前的人生,他总结为“在香港学习金融投资,在柬埔寨开金矿”。

信威集团官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王靖于1972年12月出生于北京,曾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就读中医专业。

2015年6月,*ST信威股价达到历史高点。王靖的个人财富在胡润百富榜上达到了480亿元,但随后身价连年缩水,到了2018年只剩下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的时候,有分析师出了这么一篇研报,《信威集团公司点评:大国崛起的侧面(二),人中龙凤》的研报,给予该股“买入”评级。

他在报告写到:大国崛起的侧面正在逐步构建,王总真是人中龙凤:上面的每一个项目,都是难度极大,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烧不死的鸟是凤凰,烧的死的鸟就是烧鸡”。大国崛起,各个侧面都是要构建,至于资本市场,无需担心,跑得快,来的也快。最重要的是,说出来的豪言壮语,逐步兑现,欣喜的发现,兑现正在过程中。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00138晨光生物股吧

2月28日丨晨光生物(300138.SZ)公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1亿元,同比增长24.48%;利润总额4.06亿元,同比增长29.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32.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29.98%;基本每股收益0.67元。




晨光生物股吧网

柏可林 摄农业是目前投资的热点,以猪肉为例,猪周期正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上海市民朱伟国(化名)的生活。

“猪肉价格最近几个月涨得很快。3月份一斤五花肉大概15元左右,现在要近20元,涨幅超过20%。而且家附近的超市经常\"一猪难求\",大家早早排队买猪肉,开摊1小时不到就卖完了。有时候想要买点猪颈部位的梅花肉,不但要排队,还需提前预订呢。”朱伟国告诉《国际金融报》

猪价不单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投资也围绕猪周期展开。

“猪肉价格涨得那么好,养殖类的股票肯定受益,最近买了一只农业养殖股,这只股票今年年中业绩大幅增长,股市虽然连续调整但我通过这只股票已经获利40%。”朱伟国说。

“猪周期”将延续

猪肉价格的连续上涨已成为市场焦点。

据商务部监测,7月20日至26日的一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其中禽蛋价格小幅回升,其中鸡蛋、白条鸡价格分别上涨1%和0.4%。肉类价格有所上涨,其中猪肉、羊肉价格分别上涨2.4%和0.3%,牛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生猪市场进入了高位震荡局面,需求方面,由于高温天气导致家庭外的猪肉消费有所下降,再加上各大中小学校进入暑假,猪肉消费进入了全年最淡季,但同时,高温天气也导致压栏减少,出栏增加。由于头均盈利已经超出正常均衡水平,从而也导致补栏积极性已经提前进入高峰状态,但猪价拉锯过后仍会有一个惯性上涨,目前生猪市场已经连续4个月上涨,幅度达50%,并且这种价格传导效应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分析师陈佳预计,生猪价格有较大概率能够突破2011年每公斤20元的高点。2011年曾出现一轮持续约28个月的猪价上涨。

根据通胀指数的数据,2011年至2014 年,累计的通胀率为7.38%。即现阶段的每公斤20元生猪价格相当于2011 年每公斤18.7元的生猪价格。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阶段的生猪价格到每公斤20元要低于2011年真实价格。

此外,长江证券测算,2015年、2016年的供需短缺可能严重于2010年至2011年的猪价景气周期。从供给上看,估计2015年生猪出栏量为7.11亿头,2016 年为6.93亿头;根据对城乡家庭消费量、餐饮消费量、企业需求量等方面的测算,预计2015年7.27亿头,2016年达到7.28亿头;供需平衡角度来看,预计2015年生猪短缺1517 万头,2016年短缺3462万头,而这一水平高于2011年。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还判断,猪肉价格高企可能还将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陈佳指出,按农业部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6月,能繁母猪仍在持续下行,按补母猪产生新增供给需要10至12个月来推算,至少明年中期以前,供给仍是处于下行的趋势。假设需求变化平稳,那么价格上涨行情持续到明年中期没任何问题。到明年中期之后价格上涨是否可持续的核心在于补栏,即补栏积极性高低决定了明年中期之后的供给是否会明显增加,从而扭转猪价趋势。

不过,长江证券判断,目前行业存在补栏母猪,但积极性不高。

从盈利角度分析,2015年5月初自繁自养生猪才达到盈亏平衡,到现阶段养殖户实现盈利仅仅2个月。

根据机构数据,5月自繁自养生猪单头平均盈利为每头58元,6月为每头155元,截至7月17日当日为每头375元。

陈佳认为,养殖户的盈利时间还较短,先期仍会考虑解决资金链断裂风险而偿还高息负责。而且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深亏,养殖户补栏更趋于理性。

此外,截至2015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仍是持续减少的。现阶段主动淘汰基本较少,但是由于浙江、福建等省份的环保因素导致6月30日前需要靠近水源地带的养殖设施全部清除和退出,使得被动出清下的去存栏。而母猪价格走势看不出强势补栏信息。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来看,截至7月17日能繁母猪的价格为每公斤30.17元,较2015年3月份的低点每公斤27.63元上涨了9.2%,远低于生猪价格52%的涨幅。

长江证券判断,生猪行情很可能持续要到2016年下半年甚至年底。

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近期多项食品价格也伴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相继回暖,据商务部监测,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连涨数周。

猪肉连带食品价格上涨,使得市场开始担忧通胀会卷土重来,进而影响货币政策转向。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7%,影响C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

今年通胀预期目标为3%,从目前的判断来看,今年CPI上涨水平仍会大大低于预期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7月28日发布消息,受稳增长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期物价水平低位企稳,其中个别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但总的来看居民的物价预期保持稳定。

央行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54.1%的居民预期下季度物价水平“基本不变”,26.4%的居民预期“上升”,8%的居民预期“下降”,11.6%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主要观察总体物价水平等宏观指标。下半年仍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企稳上升。

政策利好不断

价格回暖除周期因素外,政策“红包”不断也提振农产品行业。从商务部大力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并成为首个落实出台的专项行动计划,再到中央财政安排12亿支持畜牧良种补贴,都释放出了明确支撑农业发展的信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

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完善补贴、价格等机制,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

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同时细化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农垦改革政策有望于本月内出台,对接往年8月下旬开始的农业“一号文”主题时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一节中重点提出加快农垦改革,拉开了农垦全面改革的大幕。

日前,海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新一轮农垦改革主线,提出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为主线,以保障橡胶等国家战略物资、热带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种子安全为核心,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指出,农垦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创造出的企业管理体制,承担着较多的社会方面的重大事务,管理上政企混淆。具体来看,现有农垦系统有以下三点突出问题:政企关系混淆,农垦办社会负担重;市场化运行落后,遏制农垦经营效率;管理体制缺陷,造成部分农垦企业亏损严重。

现阶段农垦发展遭遇问题亟待解决的诉求,加上新颁布的一号文件中关于农垦改革的指引,农垦改革将加速进行,改革包括市场化运行、实现农垦办社会职能分离、整合农垦资源打造大型农业集团等。

本轮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农场企业的市场化进程,给农垦土地带来新的盈利模式。未来盈利模式主要方向有盘活土地资产:土地确权后进行土地信托流转;提升土地价值:采取土地众筹等新模式运营土地;提升亩产价值:种植高附加值的有机作物和种子扩繁。

市场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体制,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也将更为市场化。

近日有消息称,农业部针对下一步农产品价格改革方向,国家已确定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和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将继续坚持*收购价,而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

2004年,中国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但国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建立了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先后对稻谷、小麦实行*收购价制度,对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实行临时收储制度。

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的初衷是,当价格过低时,国家采取高于市场价的收购措施,避免农民损失过大。正常年景,托市收购应有预案而不启动。这本是一种兜底性质的调控手段,却逐渐演变为常态化的手段,托市收储数量越来越大,收购价格越来越高。部分农产品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一位大宗商品贸易商告诉《国际金融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整一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好的作用。另一个就是针对当前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收益对农民仍然偏低、进口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粮食库存紧张等矛盾。

目前,国家在部分地区试点施行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价改的总体思路是推动临时收储等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国家不再直接入市收购,让价格形成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则通过价外补贴等方式来保护农民利益。

大豆和棉花的价格改革已大幅减少了国内外价差,也缓解了库存压力。

农产品投资受青睐

周期回暖叠加政策利好使得农产品板块备受青睐,A股市场上的农业股和期货市场上的农产品期货已经成为市场热点。

在众多利好支撑下,农业股今年上半年收获了77.69%的涨幅,而去年全年该板块仅上涨了18.21%。

据Wind统计,在板块内87只个股中,上半年涨幅累计超过***的个股达25只。尽管6月15日至7月8日期间该板块跟随大盘展开了一波跌幅超过40%的调整,但从7月9日反弹以来,农业股便扛起领涨大旗,该板块仅15个交易日变上涨超过40%,成为当之无愧的做多主力。

安信证券认为,农业板块是未来6至12个月业绩增长确定性*的板块,受季节性需求启动、农产品价格周期向上的影响,该板块有望获得超额收益,所以现在无疑是布局农业股的*时期。

据Wind统计,目前两市有5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5家预喜,占比超过六成,而去年年报的这一数据还不到50%,具体到公司,有12家净利润统一翻倍,其中康达尔(000048,股吧)涨幅*,高达3490%,中水渔业(000798,股吧)、晨光生物(300138,股吧)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798%和529%,至于业绩大增的原因,多数公司都认为公司主营业务产销量的增加功不可没。

机构指出,投资者也可根据农业现代化、农业改革来布局。

齐鲁证券研报称,“农业现代化”这一明确目标给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等以现代技术融合农业均带来光明的前景。据方正证券(601901,股吧)预测,作为农业现代化主体投资核心的“信息化”,市场空间将超过万亿。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指出,在农垦系统改革预期出台背景下,我们看好两类公司,一类是现有农垦系统的龙头,且集团耕地资产丰富,未来公司有股权多元化改革可能,建议重点关注北大荒(600598,股吧);另一类是依靠央企背景和农垦历史资源,在未来农垦系统股权多元化改革中有能力参与农垦土地资源整合的企业,建议重点关注农发种业(600313,股吧)。

期货市场来看,正在推进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对期货价格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上海中期研究所副所长朱罡认为,近日,国家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多个品种将会受影响。玉米就是其中的一个。未来玉米市场将回归国内供需层面。收储机制的放开是在市场预期内,相对对市场的影响较小。

除政策影响外,天气因素也促使投资机构布局农产品期货。

一位商品私募基金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

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行情统计,截至7月27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自7月13日创造的13个月高点回落逾15%,而小麦和大豆也比6月底时的高点分别下跌18%和10%。

美国农业部7月27日公布的农作物生长报告显示,在截至7月26日的一周,美国玉米和大豆质量评级较前一周变化不大,且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美国冬小麦收割进程已完成85%,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

“再加上今年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农产品供给下降,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或卷土重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1至6月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气温达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值,并且出现了史上最热的6月,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统计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爆发后的3至6个月,农产品行情往往会出现一波大牛市。

上述基金经理最为看好受厄尔尼诺影响农产品品种,如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他透露:“我们已经布局做多白糖。”

从基本面来看,白糖也存在供应缺口。

2015/2016榨季,广西继续减产,甘蔗播种面积为1240万亩,预估食糖减少量达到70万吨。云南减产幅度则在30万至50万吨,两大主产区广西和云南合计减产规模在100万至120万吨,总产量将下滑到930万至950万吨。与此同时,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15/2016年度全球糖市供应缺口为250万吨,2016/2017年度供应缺口为620万吨。

受高温天气影响,白糖已进入消费旺季,如果消费维持5%的增速就将超过1550万吨,国内产销缺口将达到600万吨,更重要的是新榨季糖厂推迟开榨的可能性较高,10、11月的供应仅能靠进口满足在自律进口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供应会出现220万吨的缺口。市场预计届时糖价有望直逼每吨6000元关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晨光生物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晨光生物股吧、600485股吧网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