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金作为重要的保值投资品,许多人都持有或多或少的黄金,那我们怎么进行黄金投资更合算呢?
一、 黄金的投资渠道
目前,我们普通人投资黄金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 通过在金店购买黄金首饰等。既满足了我们爱美的需求,也顺便实现了黄金投资。我们通常看到的电视上介绍黄金消费是否火爆的场景一般就是在北京菜百。
2、 通过在银行等买入投资用金条。现在的金条有多种规格,有10克、30克、50克、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等重量不一的品种,成色比较足,但是起不到首饰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不但不能展示给别人,反而更多的是被人藏在深闺,锁进保险箱。
3、 通过在银行购买纸黄金。相当于买了一个黄金的“存单”,平时黄金保存在银行,需要黄金实物时去到银行取出来,当然要交一点费用。
4、 通过购买黄金类基金,间接投资黄金。实际上并不持有黄金,而是通过黄金投资来盈利,赚的钱也是人民币。
二、 黄金投资盈利的原理
投资黄金为什么能盈利呢?盈利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黄金虽然在人类历史上长期作为流通货币,但现在随着纸币在世界上占据主动地位,黄金本身的价值反而要通过纸币来进行衡量,不得不让人唏嘘。
纸币发行伊始,还是基本与黄金、白银等“硬通货”挂钩的,尤其是美元,在较长的时期内与黄金挂钩,再加上随着二战开始以来美国国力的持续走强为后盾,美元在一段时间内被称为“美金”,可见在当时美元的坚挺。但是随着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包括美元在内的所有纸币的发行都不再与黄金挂钩了,纸币的发行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纸币的贬值也成为家常便饭。
怎么理解这件事呢?举例来说,纸币与黄金挂钩时,一个国家有10000克黄金,它发行了10000元的本国纸币,那本国一元纸币就对应着1克黄金,也就是本国一元纸币价值为1克黄金,那能多发行纸币吗?不行,因为你只有10000克黄金,不能多发,否则就无法实现一元纸币对应1克黄金了。如果这个时候外国投资者对这个国家的纸币有怀疑,觉得一元纸币的实际价值要低于1克黄金,那这个国家是有能力拿1克黄金来换回得不到信任的这一元纸币的,这样做没有问题,交易能顺利达成,因为双方都不吃亏。
如果纸币与黄金脱钩以后呢?还是这个拥有10000克黄金的国家,它发行了面值1万元的纸币,这时每一元纸币对应的黄金是1克,可是在黄金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又继续发行了面值9万元的纸币,那能阻止它吗?不能,因为纸币已经与黄金脱钩了,这样做并不违规。那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了10万元的纸币,可黄金还是只有10000克,那么这时1元纸币就只能对应0.1克的黄金了,这就意味着开始发行的10000元纸币瞬间贬值10倍,那这个时候国外投资者质疑它的实际价值,再想拿着1元纸币与这个国家交换1克黄金,行吗?当然不行,因为这时1元纸币现在只值0.1克黄金了,这样这个国家的纸币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就不值钱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有1克黄金,别人拿1元纸币来和你兑换,你换吗?当然不换,因为你的1克黄金的价值现在能换10元面值的货币,这样好像你的黄金“升值”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它的实际价值没变,这就是我们投资黄金“获利”的真相,当然也不排除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偏差,但这并不是主要影响。
三、 黄金的投资时机
理解了黄金投资盈利的本质,那我们该如何选择黄金投资时机呢?当然是发现或预测未来纸币会发生大幅贬值的时候了,那么接下来大家会问什么时候纸币会贬值呢?当然是在局势发生动荡的时候,因为纸币的运转是由国家政权来作为背书的,政权都可能不在了,这个政权发行的纸币又怎么能保持“坚挺”呢?想想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的金圆券的惨状,就什么都明白了。
四、 黄金投资的方式对比
在前面所说的四种投资方式中,我们又该怎么选择呢?
购买黄金首饰来进行黄金投资是收益最少的,当然这里没计算我们获得的“爱美”的回报,因为你在购买首饰的时候,购买价格中不但包含黄金这种原料的价值,还包括相当比例的加工费,这显然会拉低我们的投资收益,因此,从投资来讲,这是最不合算的一种投资方式。
购买金条则避免了上述的“加工费”,但是购买金条有两个缺点,一是黄金的保管需要耗时耗力,如果保存在银行保险箱则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二是如果你想把金条换成纸币时你会发现你找到愿意收你的黄金的地方很难,为什么?因为你要让别人相信你的黄金是真的,而且要换成纸币同样要交一定的费用。
购买纸黄金避免了保管和变现面临的“证明”和保管费用,但缺点是等到你真想用黄金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取回黄金了,为什么?你想想,等你真要用黄金的时候,往往是局势比较动荡的时候,这个时候银行可能自身都朝不保夕了,银行不愿意也可能没能力给你黄金了。
购买黄金类基金则主要是为了获得收益,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持有黄金,因此它更像是一种理财方式,黄金只是它投资的标的而已,换成白银、黄铜,甚至原油都一样。
五、 投资黄金一定能赚钱吗?
投资黄金最根本的作用保值,仅此而已;但资金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用来投资本来就能创造财富,资金的*用途是用来投资获取增值收益,而不仅仅是拿来买黄金进行保值。股神巴菲特就不看好黄金,大家怎么认为呢?
“快要下蛋了,把鸡杀了”。
这是12月5日晚间,出现在沃森生物股吧中的一则评论。直至深夜,沃森生物的股吧中依然一片沸腾。有的投资者大骂沃森生物管理层“不顾股东利益”,有的投资者表态“相信管理层”,也有的投资者只能在贴吧焦虑未来沃森生物的股价走向。
作为生物疫苗概念中的龙头股,沃森生物一向被散户及机构投资者看好。此次引起投资者争议背后,是沃森生物在12月4日晚间发布一系列公告表示:将以11.4亿元转让持有的子公司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泽润”)32.6%股权,不再是上海泽润的控股股东。
上海泽润生物2003年成立,从事HPV疫苗(宫颈癌疫苗)研发多年。2011年,泽润生物的2价HPV疫苗研发项目获得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试验批文,2012年正式成为沃森生物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旗下9价HPV疫苗也拿到新药临床试验批文。
作为沃森生物布局HPV疫苗市场的重要抓手,上海泽润控股权的转让计划如同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12月5日下午,沃森生物举办了一场投资者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李云春等一众高管出席。这场电话会议上,有投资者犀利提问李云春:该股权转让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是被动卖出股权、能否变更总经理等问题。当日晚间,沃森生物高层深夜回应媒体称,会持续保持跟投资者沟通,尽量争取理解。
沃森生物的震荡也极速引起监管层关注。12月6日晚间,沃森生物收到了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问询函,被要求说明转让上海泽润控制权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11亿卖上海泽润控股权惹争议:沃森生物收关注函 交易方背后泰格医药现身
65.14%,是目前沃森生物对上海泽润生物的持股比例,这意味着*控股权。在上海泽润的官网,公司的LOGO前缀上都有着“沃森生物”几个大字。
这被沃森生物管理层做出的卖股计划打破。12月4日,沃森生物发布系列公告宣布,拟转上海泽润32.60%股权,转让完成后泽润生物不再是公司控股子公司。
根据公告,此次接盘方之一的淄博韵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淄博韵泽”)才成立不到20天,主要合伙人为宁波向成创业投资、西安泰明股权投资。另一个接盘方为永修观由昭德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永修观由”),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主要合伙人包括上海观由投资、杭州泰格股权投资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主要交易方的背后,都出现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身影:泰格医药。
企查查数据显示,淄博韵泽的持股比例中,西安泰明股权投资的出资比例占99.9%。西安泰明股权投资的背后股东为一种投资机构,其中不乏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公司、上海创业投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公司等,*的股东为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西安泰明股权超15%。另一家永修观由的背后,合伙人同样出现了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身影。
数据显示,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上市公司泰格医药的子公司,其中泰格医药直接持有股权为99.9583%,上海泰格持股比例为0.0417%。事实上,此次交易前,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经直接持有沃森生物2.55%的股权。
此次交易让人关注的还有泽润生物的估值。泽润生物整体的估值为35亿元,沃森生物将所持有的上海泽润注册资本人民币2.96亿元对应的股权转让给淄博韵泽和永修观由的转让价款合计为人民币11.4亿元。
同时,接盘方淄博韵泽拟以1.1亿元向上海泽润增资以认缴上海泽润新增注册资本;无锡新沃和源昇投资拟以其持有的全部可转股债权转为股权的形式对上海泽润进行增资。股权变动后,沃森生物将持有泽润生物28.5%的股权。
要知道,上海泽润的HPV疫苗项目进展走在全国前列,一向被认为是估值可期。也正是这一点,沃森生物被很多投资人说是“贱卖”泽润生物,并质疑沃森生物放弃HPV疫苗市场的真正原因。
12月6日,沃森生物收到监管层的问询函,被要求补充说明淄博韵泽、永修观由成立以来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淄博韵泽、永修观由对上海泽润下一步发展的战略 投入或安排的具体措施。
深交所还要求沃森生物结合上海泽润HPV、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市场前景,说明转让上海泽润控制权的合理性,以及转让股权比例的确定依据,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并要求沃森生物在12月8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并对外披露。
12月6日,
转让股权背后:未来仍将投入10亿研发费用 上海泽润连续亏损
众说纷纭中,沃森生物为什么卖掉上海泽润,成为一个争议点。
12月4日,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将集中力量推进13价肺炎结合疫苗重磅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拓展,将公司重磅疫苗产品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胜势。另一方面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已布局的mRNA和腺病毒载体等技术平台的构建及其新产品的开发,持续保持公司在新型疫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
沃森生物还称,此次股权转让将促进上海泽润的相对独立发展,有利于上海泽润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化解因发展所需资源投入不到位、人才流失等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有效保障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的利益,“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仍作为上海泽润的重要股东,将充分利用在疫苗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能力,继续支持上海泽润的发展,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而针对HPV疫苗市场,12月5日,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在一场电话会议中回复投资者称,“两价和九价HPV疫苗持续研究和产业化尚需至少10亿至15亿元投入”“2价HPV疫苗更多是公益性质、9价疫苗上市几年后竞争激烈”。
数据显示,泽润生物近年来大力研发投入下,公司连续亏损且现金流逐渐紧张。
2019年,泽润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763.54万元,营业利润-4743.22万元,净利润-4732.4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5.01万元。2020年1-6月,泽润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109.05万元,营业利润-1115.83万元,净利润-1115.8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3.94万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海泽润的资产总额为11.27亿元,净资产为6亿元。
此次交易还将改善沃森生物的现金流。沃森生物称,在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获得11.4亿元股权转让款,主要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国内和国际市场拓展等公司重点业务。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本次交易公司预计将产生净利润约11.8亿元-12.8亿元。
多年布局:已被受理的2价HPV疫苗生产申请与早已建好的厂房
事实上,HPV疫苗一直十分紧缺。今年4月,万泰生物旗下的厦门万泰研发成功的二价预防性HPV疫苗拿到批签发证明,意味着国产宫颈癌疫苗可正式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引起市场震动。
也是在4月,万泰生物成功上市,今年8月总市值曾突破1200亿元。当时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HPV疫苗市场规模可达1200万剂,销售约13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同样被寄予厚望的,正是泽润生物旗下研发的2价HPV疫苗以及9价HPV疫苗。
2003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上海泽润生物成立,当时专注于新型重组人用疫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2004年,沃森生物将公司的司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 细胞)技术转让给上海泽润生物。2012年,沃森生物决定对泽润生物增资,在年底完成对泽润生物的整合。
根据泽润生物官网介绍,公司目前的2价HPV疫苗已经在3期临床末期(2020年6月沃森生物公告,该2价HPV疫苗临床研究阶段工作已完成并提交新药生产申请),9价HPV疫苗已经在1期临床中,此外治疗性HPV疫苗已经获得临床批件,在研项目还包括重组手足口病疫苗、其他新型重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项目。
在沃森生物收购泽润生物后,就一直在大力布局HPV疫苗市场。2019年,上海泽润获得了盖茨基金会250万美元的项目基金,用于加速9价HPV疫苗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进度,并在此基础上为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做准备以供应国际组织大宗采购。
当时沃森生物称,“在9价HPV疫苗获得WHO的预认证后,将进入国际组织大宗采购,为上海泽润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今年6月16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表示,泽润生物自主研发的2价HPV疫苗于6月15日收到了国家药监局出具的新药生产申请《受理通知书》。沃森生物自述,“这意味着,继今年厦门万泰二价HPV疫苗上市后,第二家国产二价HPV疫苗的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在未来1-2年内上市,为市场带来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生物很早就在为HPV疫苗的生产做准备。2018年2月,位于云南玉溪,沃森生物新型宫颈癌疫苗产业化基地项目竣工,当时沃森生物的高管还表示,“我们正在以开发新型宫颈癌疫苗为首要任务“,“新厂房顺利建成,二价宫颈癌疫苗将实现年产1500万支的目标”。
根据沃森生物披露,该生产厂房不仅符合国内GMP标准,也是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专项资助下按WHO-PQ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未来可以帮助二价HPV疫苗更快地通过WHO-PQ认证,为全球市场供货。
目前,中国及海外市场只有三家企业能够供应HPV疫苗,其中包括美国默沙东于2006年6月推出的全球首个预防宫颈癌的四价HPV疫苗和在2014年推出的九价HPV疫苗。这两种疫苗相继在2017年、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此外,2016年7月,葛兰素史克2009年推出的二价HPV疫苗进入中国市场。
今年6月以来,沃森生物股价同样水涨船高,7月时沃森生物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可见市场对于沃森生物的期待。
转移目标至mRNA疫苗市场:机构期待沃森HPV疫苗 4个月总市值惨遭腰斩
时光回到约20天前。为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上市10周年,沃森生物举办庆典,并首映了主题为“匠心制造,世界的沃森”的纪录片。
纪录片中讲到,李云春在10年前曾写下两个要在2020年实现的愿望:一个是要分享一个对人类健康有重要贡献的新疫苗或新药,二是实现沃森生物上市并达到千亿市值。视频中的李云春在今年7月回顾这个梦想,意气风发的称,千亿市值已经有了,但分享一个新疫苗的目标还在路上,未来mRNA疫苗的技术路线中如果能出现产品,有可能这个梦想就实现了。
图说:沃森生物纪录片中,李云春展示的2010年曾写下的目标。
mRNA疫苗,正是李云春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多次提到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5月,沃森生物还发布公告表示,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博生物”)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开展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并实施商业化生产,以及合作开展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并实施商业化生产。
6月,沃森生物再次发布公告,与艾博生物合作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获批,也是中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mRN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仅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按照12月5日李云春对投资者的答复,mRNA技术线路的新冠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一旦做成,价值并不低于HPV疫苗。
虽然有了新的方向, 而此次转让的泽润生物股权,也被投资者认为是“卖掉了一个万泰生物”。回顾机构所出的研究报告,也不难看出对沃森生物HPV疫苗的期待。
如中银证券在11月5日的研究报告中就表示,沃森生物前三季度研发管线全力推进,研发费用为1.54亿元,同比增加262%,“目前公司全力推进二价HPV疫苗的申报生产和上市工作,同时加快九价HPV疫苗和重组EV17疫苗等项目的研发进度。”
天风证券也在11月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沃森生物“重磅13价肺炎疫苗有望开启公司新的发展阶段,HPV疫苗系列、流脑系列未来销售潜力大,亦值得期待”。
今年6月,沃森生物的2价HPV疫苗传出好消息时,天风证券还曾发布研报表示,沃森生物“2价HPV疫苗销售峰值有望超过2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8月5日,沃森生物总市值达到顶峰,超过1400亿元。此后股价不断下滑。截至12月4日收盘,沃森生物收盘价报45.66元/股,对应总市值704.74亿元。
这意味着,4个月的时间,沃森生物市值已经惨遭腰斩。
#头号周刊#为什么大多数A股所谓价值投资者赚不到钱。这是一个有些悲情的结论,但却是事实。
所谓价值投资者,都遵循巴菲特的定律,发掘好的企业,长期持有。所谓好的企业,一般都是高现金流,稳定roe,高护城河,带有一定垄断性质或者独特性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一般都进入了成熟期,就是所谓的“明牌”,人人都能从财务报表以及多年的市场口碑中得到。
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购入这些企业的股票而发大财,这又不符合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即少数人获利。所以购入这样的企业会面对两种结果:一种是股价已经被炒过一轮,进去就是高位接盘,进入慢慢套牢期,也就是说当你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都能看到这是一个好股票的时候,价格其实已经高高在上了,就是所谓后知后觉。另外一种结果就暂时忽略股价的相对高低,忍受住多年的股价上上下下坐电梯,通过所谓的时间玫瑰,挣取企业成长的价格溢价。
但这里边有两个bug,90%的人根本经不住牛熊的转化而长期持有,另外一个bug是大多数所谓的价值投资标的都是伪价值,比如当年的长虹,深发展等等数不胜数,要么经过多年后沉寂在市场竞争中,要么后来业绩注水,一蹶不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少之又少,而押对这样的企业,又能长期持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du押中这样的企业的概率其实非常低。
很多人崇拜巴菲特,我对巴菲特也很敬仰。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巴菲特所处的环境非常特殊,美国,是一个可以无限印钞支撑股市几十年一直上涨的国家,换了其他国家,包括A股,肤浅的学习巴菲特,恐怕早被股市的大起大落拔的骨头都不剩了。另外一点,巴菲特有无限的保险浮存金做杠杆和防御盾牌,不然巴菲特也早完蛋多次了。这就是目前A股价值投资者大多数艰难生存的现状。
不会死,而且前景会非常广阔。
2019年5月28日,《发展靠实体经济,强大还要靠实体经济》在***发表,以***的地位,此消息不可谓不重磅。文章中聚焦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指出在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将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会,用新制造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实体经济受到如此重视,那么电商还有前景吗?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
一、 实体经济对发展意义何在
其实,实体经济对国家发展意义的争论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面对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对国外“洋货”铺天盖地的涌入,我们国家自己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当时中国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才刚刚开始,主要靠农业、手工业和传统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工业脆弱无比,当时我们还不太明白这就是“倾销”,还不知道如何应对。面对毁灭性的后果,如何应对和救国的讨论和反思席卷全国,当时,“实业救国”就已经成为深得广大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赞同的方式,许多爱国人士纷纷兴办工厂、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子”。
世界上对于实体经济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结论。上个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技术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领头羊的美国看到了金融的重要性,也由于在国际上占据了金融的垄断地位,尝到了金融的“甜头”,发现靠金融挣钱远胜于靠实业,穿着西服、喝着红酒、签个合同、靠吸储放贷,就能轻轻松松赚个盆满钵满,比苦哈哈搞实体经济强太多了,因此,也才有了日后美国经济“空心化”的隐患,可以说,美国的“空心化”是他们自己亲手造就的,而且是自己作为不传之秘的最终“成果”,当然日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这也才有了现在几任美国总统都不遗余力的要重振美国的实体经济,现任的“特不靠谱”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了贸易争端,因此,实体经济对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 电商到底属不属于实体经济
既然人们都认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那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才是实体经济,什么又不属于实体经济。
电商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毁誉参半,随着电商的发展现在更是争议缠身。反对电商的人认为,电商根本不创造任何价值,就靠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获得了不属于它自己的财富,简直就是一个“寄生虫”;赞成的人则认为上述观点是有人故意忽视了电商的真实信息,作为电商,一样需要采购原材料、采购货物、包装加工、销售、服务,与一般的商贸企业并没有本质区别。
三、 电商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电商带来的便利其实惠及了我们每个人,但是为什么仍然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受冲击最深的实体商店,因为电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便捷和成本低,所以电商的价格远远低于实体商店。
事实上,决定电商和实体商店成败的最终还是顾客,既然实体商店都认为自己能提供*的购物环境、*的服务、*的商品,那作为最终消费者的顾客为什么却不领情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实体店自己认为的“*”在顾客心目中真的是*吗?是不是经得住推敲?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
1、*的购物环境。*的购物环境当然对顾客来讲是很好的,但是,它的获得却是以更高的价格为代价的,不是吗?所以是不是值得要看顾客,当然有的顾客会愿意宁可多付一点钱来换取更好的环境,但这并不代表全部顾客的想法。
2、*的服务。提供*的服务当然实体店做起来更方便,但现在随着V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在现场如在现场并不是什么难题,服务的差距并不想想象中明显,而且今后会越来越一致。
3、*的商品。实体店由于能满足顾客的亲身体验,商品质量能得到较可靠的保证,而假货泛滥一直是电商的致命硬伤,商家自身自律不足、监管难题都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但是随着类似阿里打假团队力量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电商品牌和自律意识的增强,这个短板在迅速弥补。
4、便捷和低成本。但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低成本却是实体店很难弥合的“硬伤”。而且,随着阿里等知名电商线下体验店的布局,实体店最后的优势都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
四、 电商将来发展的前景如何?实体店是不是要最终消亡?
刚才分析了电商的优势,我们大家都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体店的衰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实体店是不是会最终走向消亡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好比我们在争论机器人是否最终能取代人类一样,电商和实体店的定位其实并不完全相同,而且我们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的经济体,市场足够大,两者都能生存,待定的只是两者份额的比例而已。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年,电商并不是取代了所有的实体店,很多的知名商场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何况是那些更注重体验的饭店等行业呢?这些年,电商消灭的其实只是那些想像前些年一样靠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不对等优势来获取成功的实体店,应该说,与其说消灭的是实体店,不如说消灭的是“垄断”,不是吗?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商日益重视线下业务,实体店日益重视线上发展成为趋势,将来,我们能同时获得实体店的优质服务和电商的优惠价格和便捷服务将很快成为现实,大家怎么认为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九九财经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九九财经网、沃森生物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