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控股(今年蒜价现在什么行情)

2022-07-03 15:25:15 股票 xialuotejs

民生控股



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2022年6月23日收盘,民生控股(000416)报收于3.92元,上涨5.09%,换手率7.18%,成交量38.19万手,成交额1.48亿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51.1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71.9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623.08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今年蒜价现在什么行情

【前言】牡丹国际线上交易平台DS2208自5月21日触底反弹后一路震荡拉涨,6月10日冲高3500元/吨,6月14日冲高3600元/吨,6月15日冲高3700元/吨,6月20日正式冲高3800元/吨!今年受外围资金的加持,金乡投资人气高涨,叠加脱水蒜的价格支撑,6月份的新蒜价格震荡偏强。

线上涨涨涨 人气逐渐向去年看齐

如图所示,线上交易平台大蒜DS2208近日接连涨停,上涨态势表现强劲,今日稍有回调,收盘3780元/吨,跌35元,持仓177973,仓差15675,持仓量持续减少,部分资金客户陆续解套出局,DS2212的持仓量目前是DS2208的两倍,线上投资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DS2212合约,金乡杂交一般混主流3360元/吨,现货与线上的基差为-410元/吨。

线上接连上涨为哪般?人气从何而来?

一,今年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下跌明显,以金乡红皮杂交一般混为例,去年6月20日主流2.5元/斤,今年主流1.68元/斤,同比下跌0.82元/斤,跌幅32.8%,价格刺激外围投资客户的积极性,进场情绪较高,在外围投资商的带动下,部分产业客户跟风进场,但大多数仍以谨慎观望为主。

二,今年粮食价格偏硬,大蒜减种预期加持。

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内粮食价格表现强劲,河南主产区收购价格从年初的1.40元/斤上涨至1.57元/斤,涨幅23.8%,目前山东、河南、河北新麦大量上市,产量、质量优于去年,农户捂粮惜售心态较强,市场观望氛围浓厚,价格高开。在上量增加后价格逐渐趋稳,各地区中储粮、储备粮粮库陆续开收,收购价格基本与当地面企持平,支撑市场底部价格,预计小麦价格继续稳硬为主。种植替代品价格稳硬,叠加大蒜人工成本的逐年递增,外围投资商预计今年秋播减种幅度较大。

脱水支撑蒜价稳硬 蒜片厂刚需切片

今年是大蒜界公认的双增年份,大部分种植户反馈今年是罕见的丰产年,导致差质量货源较少,脱水蒜自上市以来便成为行业焦点,主流价格从月初的1.00元/斤左右涨至1.32元/斤,涨幅32%。自新干蒜开始交易以来,脱水蒜一直延续货源紧俏价格坚挺的局面,上市之初一度出现抢货的热潮,供应量偏少,在蒜片厂刚需的加持下价格易涨难跌,支撑全国蒜价坚挺运行。2022年杂交根片的价格跟涨原料的价格,从10600元/吨涨至11750元/吨,涨幅10.8%,目前新片成本已接近12000元/吨!

大蒜投资交易提醒:

1.今年是罕见的双增年份,虽然目前收购价位低于去年同期,但供应量不容小觑。

2.外围投资商积极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价格低于去年,受国家保障主粮种植和粮食价格上涨影响,预计大蒜将大幅减种,在外围投资商的带动下今年人气依旧。

3.关注蒜片企业的加工力度,今年鲜蒜走量较少,晾晒蒜大幅增加,因品质较好,脱水蒜紧俏价格坚挺,原本预计100万吨的切片量已成泡影。

4.批发市场目前的走货量维持常态,综合下游需求量来看,蒜米的需求大于蒜头,随着餐饮业的复苏,蒜米虽有提振仍不及去年同期。

5.五月出口量公布后打击了部分存货商的信心,在新老蒜价格低位的情况下出口量环比下跌21%,对出口量的预期仍不能盲目乐观。

6.新干蒜入库量将创历史之最,部分从业者均表示大于500万吨的可能性较大,库内存储风险较大。




民生控股股吧

民生银行(600016.SH)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该公司年内营业收入1849.51亿元,同比增长2.5%。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减少36.25%。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4.55亿元,同比减少35.86%。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69502.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83.92亿元,增幅4.02%;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853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63.30亿元,增幅10.5%,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5.45%,比上年末上升3.25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13元(含税)。




民生控股会ST吗

风口财经

4月28日,民生控股再度跌停,连续7个交易日内上演戏剧性的“四连涨停+三连跌停”。

此前,曾坦言面对退市新规“压力山大”的民生控股,被深交所质疑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风险警示。深交所的《年报关注函》对暴涨的四季度业绩、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大客户依赖以及未对逾期信托计提坏账准备等问题进行问询。

民生控股正面临着哪些危机,又该何去何从?

疑似调节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

问询函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民生控股是否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风险。

年报显示,民生控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60.87万元,同比下滑61.15%。其中,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仅有378.94万元,非经常性损益高达981.92亿元。

根据年报披露的分季度业绩数据,民生控股在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分别为-46.38万元、-41.46万元、-177.62万元,亏损有明显扩大趋势。然而,第四季度民生控股突然发力,创造出644.41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一举填平前三季度的亏空,甚至创造了378.95万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民生控股表示,第四季度业绩剧增系公司加大了催收力度,收回了部分逾期息费。

问询函显示,深交所特别提到:“请公司进一步说明第四季度收回的逾期息费是否应当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若这笔收入被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那么民生控股的扣非净利润极有可能由正转负。

根据退市新规,第一年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将被挂上“*ST”标识,连续两年如此则直接退市。2021年,民生控股营业收入仅为5634.81万元。可以说,恰是这笔逾期息费,帮助民生控股躲过了“盖帽”。

一位资深会计人士告诉风口财经:“非经常性损益往往与公司的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且不具备经常性和持续性,可能使公司各项收支无法公允反映其正常盈利能力。”

无独有偶,4月22日,金科股份因未将向外部单位收取大的利息收入列入非经常性损益,被深交所问询,金科股份回应道:“该利息收入是房地产行业合资合作开发的惯用模式,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故不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范畴。”

信托逾期、美元债难兑付,民生控股四面楚歌

让民生控股焦头烂额的远不止退市危机,还有控股股东泛海集团“挖下的坑”。

2021年,民生控股的两大投资先后爆雷,一是购买的价值368.44万美元的美元债兑付逾期;二是花4300万元人民币投资了民生信托私募基金,民生信托却于去年四月出现经营困难,难以兑付。

经营状况不景气,投资理财也出现风险敞口,民生控股的情况可谓雪上加霜。更让民生控股的境况岌岌可危的是,爆雷的理财产品与其控股股东泛海控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告显示,美元债由泛海集团麾下的泛海控股国际发展第三有限公司发行,民生信托也曾是泛海集团投资过的企业。2021年底,泛海集团因债券违约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高达56.71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6日,针对美元债券,仅收到利息53.94万美元;针对私募资金,仅收到本金及利息1339.51万元,尚未收到剩余本金3010万元及对应的收益。2月26日,民生控股发布公告称,已将美元债以290.16万美元的价格折价出售给兴海亚太。

此外,2021年年报显示,民生控股应收金额第一名单位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期末余额 243 万元,占其他应收款期末合计数的 89.42%。如今泛海集团财务爆雷,这笔应收账款能否全额收回,仍未可知。

“小众”典当行业规模增长受限

事实上,民生控股几经周折,才正式开始在典当行业耕耘。

1996年上市以来,民生控股多次被“借壳”,从百货公司国货股份到医药公司健特生物,再到房地产公司华馨实业,直至2008年才正式更名为民生投资,跻身金融业,从事典当和保险经纪业务,也就是后来的民生控股。

然而,“命途多舛”的民生控股始终没能“东山再起”,典当业务也始终不温不火。这与典当行业的“小众”不无关系。典当业务一般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或房屋作为抵质押物,取得当金,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典当公司的性质类似于私营的金融贷款公司。

风口财经梳理发现,在A股市场上从事典当业务的上市公司只有10家,而这些公司中将典当业务做主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仅有民生控股、新力金融和香溢融通三家,但是营收规模都不大,分别只有0.07亿元、3.95亿元和1.61亿元,年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3亿元、0.17亿元,均有可能触发退市新规的红线。而营收与净利均十分可观的企业,大多有其他业务傍身,如皖通高速顾名思义属于交通运输细分下的高速公路行业,万里扬主业是交运设备,物产中大的主业则是物流。

在2021年年报中,民生控股坦言:“上市公司退市新规实施,给部分营收规模不大、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偏小的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退市风险,相应给公司带来很大压力。”

沙利文出具的《中国典当行业研究报告》认为,典当行业的主要增长机遇在于传统渠道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但是由于典当行在典当余额和银行融资上均受限,难以获得资金连锁扩张,同时业务规模也难以扩大。

民生控股要想破局,必须谋求转型。民生控股表示:“近几年一直为此而积极准备、不懈努力。时不我待,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公司在2022年以实际举措着手进行相关工作,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民生控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民生控股、今年蒜价现在什么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