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跟京东签下90亿元的卖股大单后,3月14日,德邦股份复牌后一字涨停。
上周五,德邦股份公告称,其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等与京东方面签署协议,将全部转让其控股股东德邦控股的股份。
在宣布这一交易前,德邦股份曾三次发布停牌公告,而在停牌前的3个交易日(2月23日至25日),德邦股份股价逆势上涨,三天累涨约20%。
3月13日,港股京东集团和京东物流进一步披露了交易的进展和细节,交易总对价高达人民币89.76亿元。
不过,此次交易尚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最终能否获批、何时完成尚不确定。
3月14日,德邦股份报收13.93元,涨幅10.03%。
德邦或面临私有化退市
京东13日晚间披露的公告显示,此次交易的买方为京东物流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这是一家在国内注册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收购的目标则是德邦控股99.99%的股本权益。
而德邦控股是A股上市公司德邦股份的控股股东,截至目前,其持有德邦股份已发行股本的约66.50%。
卖方方面,德邦创始人、董事崔维星及其配偶约持有德邦控股44.48%股权,作为德邦控股的控股股东,崔维星直接拥有德邦控股约43.67%的股权,合共持有德邦股份已发行股本的33.23%。
管理层卖方由6名个人组成,持有德邦控股6.19%的股权,其中崔维星的胞弟崔维刚持有德邦控股4.38%的股权。
少数权益卖方合共153名,持有德邦控股约49.32%股权。
折算下来,创始股东即崔维星夫妇所持有的股权转让价为人民币39.93亿元,包括崔维星胞弟在内的管理层持有股权的转让价为人民币5.56亿元,另外的153名少数权益卖方持有股权转让价为人民币44.27亿元。
随着控股权易主,在A股上市的德邦或将面临私有化退市。
此前,德邦曾公告称,为提高京东集团对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以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为目的。”京东集团公告也显示:“由于德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待协议所载条件达成及拟议交易完成后,京东物流将对德邦全部已发行、无限制及可买卖股份(不包括由德邦控股持有的德邦已发行及无限制股份)发出强制性全面收购要约,价格为每股股份人民币13.15元。”
不过,德邦是否会退市,还没有明确答案。《证券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日的内部管理会上,京东物流CEO余睿明确表态两家公司合作的原则,德邦品牌依然保留,德邦作为A股上市公司依然会保持独立运营。
135亿估值合理吗
对于收购的价格,京东物流公告显示,参考了德邦及于中国从事与德邦类似业务领域的公司的*财务状况、过往财务表现及现行市价,此外,收购事项符合集团的战略发展,并相信其将为集团带来长期战略利益。
按照京东物流以89.76亿拿下德邦66.50%股权来计算,所对应的德邦股份的估值为135亿元,若之后京东向其他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将德邦私有化,还需拿出45亿元。
那么,135亿元的估值到底“值不值”?
有传言称,德邦上市后,菜鸟曾有意收购,但最终在价格方面没谈拢。在2018年初上市后,德邦股价经历过一段短暂的上升期,2018年4月13日,德邦股价曾超过30元,市值也一度站上300亿大关。但上市仅半年,德邦就决定转型,在2018年7月宣布将公司品牌更名为“德邦快递”,并全面聚焦大件快递市场。这一步也被外界在复盘分析时认为是德邦的一大失误。
从财报来看,2018年至2020年间,2018年至德邦的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14.0亿元、146.7亿元、166.6亿元,虽然比重不断上升,但同比增速逐年下滑,且规模与通达系有较大的差距。另一面,其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快运业务却在走下坡路,三年间,德邦的快运业务收入分别为112.1亿元、107.5亿元、100.5亿元,逐年下滑。
利润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8万元,同比下滑90.6%,2021年业绩预减公告显示其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67.00%到87.00%。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邦的股价逐步下滑,市值不断蒸发。在过去一段时间,上市同行中,韵达、圆通市值接连超过500亿元、600亿元,而德邦的市值一直处于略高于100亿的水平,与申通快递不相上下。
在停牌之前,凭借着三个交易日大涨20%,德邦市值涨到130亿元,与此次交易中的估值接近。有业内人士曾直言,快递公司老板是来做生意来赚钱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还不如趁现在套现离场。
对京东物流来说,钱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截至2021年6月,德邦在中国拥有超过30000家服务网点,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县区,其143个转运中心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德邦还拥有超过15000辆车辆。
京东物流在公告中称,德邦拥有完善的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客户群、网络及系统,集团认为,此次收购可以让集团就货运服务快速获取一张覆盖全国的快运网;和德邦可以共享网络资源,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效应,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客户体验;德邦在制造业(如:机具仪器、电子电器等)拥有较好的服务能力和客户群,可帮助本公司扩充服务产品和客户群,助力本公司实现从消费端、流通端到生产端一体化供应链的拓展,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等。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分析称,这是一次“各取所需”的交易,京东物流全面入主德邦股份,京东物流获得助力,提升市场溢价能力,弥补京东物流短板。德邦或将迎来“新生”,德邦原有的战略将归零,全面纳入京东体系,获得相对充足的流量,使得德邦2022年市场规模和收入都有相对的保障。
6月27日,大消费板块集体爆发,旅游、餐饮、白色家电、食品饮料纷纷拉升,其中贵州茅台涨幅超1%,继续站稳2000元股价。东鹏饮料、山西汾酒、锦江酒店、君亭酒店等纷纷走强。
消息面上,从26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从6月29日起,辖区内无中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的街镇,将有序放开餐饮堂食。这无疑是对线下服务业的巨大利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暑期开始,全国消费复苏浪潮究竟成色几何?投资者可关注哪些细分领域机会?本文将具体解析。
食品饮料板块:疫情影响节奏相近,消费板块依旧龙头为王
受疫情的不断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转负,较去年同期下滑3.5%,四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1.1%。受疫情的影响,五月社零同比下滑6.7%,比上月减少4.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较小,消费将会逐步复苏。回顾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今年三月相比,降幅达20.5%。
食品饮料板块疫情影响是否和2020年相近呢?就拿白酒板块为例:
在2020年的疫情中,高端酒表现稳定,次*酒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山西汾酒和酒鬼酒*复苏,水井坊在消化了部分存货后逐渐回升。在2022年的基础上,高端白酒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贵州茅台在22Q1的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8.4%,创下20年来的*记录;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业绩都比较稳定。22Q1中*白酒表现再次分化,总体发展势头不减.山西汾酒大力推广青花系列、酒鬼酒产品改进,舍得进军省内市场,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水井坊在第一季度的经营压力下,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平安证券建议食品饮料板块需关注两条主线:
1)疫情好转下,前期受损行业基本面逐渐修复:疫情导致日常餐饮、宴席等部分消费场景缺失,同时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导致需求放缓,但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前期受损板块基本面逐渐修复,重点关注白酒和啤酒板块。
高端白酒供需紧平衡下业绩稳健,次高端白酒消费场景恢复下弹性凸显,地产酒龙头有望延续开年高景气度,推荐贵州茅台、舍得酒业和古井贡酒;
啤酒行业在餐饮堂食消费场景恢复后,需求有望回补,夏季消费旺季到来也将提升行业关注度,同时行业集中度提升、结构升级逻辑仍在演绎,成本压力推动终端产品提价,头部酒企有望实现营收持续增长,推荐重庆啤酒。
2)建议关注下半年原料成本压力缓解的行业: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去年底提价行业业绩弹性目前尚未体现,但随着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部分行业成本压力得到缓解,提价带来的毛利率提升有望推动业绩的改善,建议关注调味品行业,推荐海天味业。
餐饮旅游行业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已经大变
后疫情时代,短期内,各个产业的业绩或会因疫情的反复而有所波动,呈现暂时的分化,对投资节奏造成一定的干扰;但从中长期来看,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东方证券建议把握相应的投资机会:
1)疫情反复下,行业整体承压,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把握酒店、调味品、卤制品等行业内头部公司的投资机会;
2)受疫情冲击后,行业内的渠道结构将出现一些变化,对依靠渠道的消费品企业也会有一定的冲击,一些行业,比如休闲食品等,也在加快渠道转型,以规避负面效应,改革的成效将逐渐显现,建议抓住相应的投资机会。
3)疫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教育机会,使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在日常食品中的渗透速度更快,建议抓住相应的投资时机。
酒店:虽然近期疫情冲击对复苏节奏造成一定扰动,但头部集中、品牌力增强的长期逻辑不变,建议关注首旅酒店的回调后配置机会,关注华住集团-S
调味品:结合行业龙头份额稳定提升的逻辑,我们建议关注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安琪酵母;结合消费趋势分化来看,建议关注C端占比较高、更有望享消费升级红利的企业千禾味业。
速冻食品:疫情加速了速冻食品和预制食材在BC两端渗透率提升的趋势,虽然2020年疫情初期的需求红利使行业竞争有所加剧,但在随后一年的高基数、渠道调整、成本压力之下,龙头企业彰显出经营韧性,安井、三全的盈利能力已从21Q4以来持续改善,22Q2业绩增长有望在C端需求旺盛和低基数的推动下加速。建议关注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
卤制品:疫情影响下,小型连锁、个体店出清,龙头得到机会抢占有限的优质点位资源,下沉市场、社区点位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强化供应链能力,抵御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并有效支撑门店网络延伸;若在高速开店同时保障门店存活率及投资回收期,则市占率提升确定性强,建议关注卤味龙头绝味食品、周黑鸭。
休闲食品:疫情后逐步发生的渠道变革对行业产生较大冲击。行业压力之下,头部企业积极进行渠道改革,建议关注改革正当时的洽洽食品、盐津铺子。
自发布让人失望的一季报以来,德邦股份(603056,SH)股价持续下挫。近日,公司披露旗下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逾期的“地雷”,更是进一步引发股价下探,4月30日~7月18日,公司股价5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7.53%。在此情况下,德邦股份也迅速启动维稳股价措施,宣布拟回购公司股份。
《》
“大佬”现身股东名单
今日(7月18日)晚间,德邦股份披露了公司董事会公告回购股份决议的前一个交易日(2019年7月15日)登记在册的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的名称及持股数量、比例情况。
对比德邦股份2019年一季报可以发现,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四组合(以下简称四零四组合)新晋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为748.95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比例为3.4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三组合(以下简称一二零三组合)新晋公司第八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499.38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比例为2.29%。
《》
在德邦股份今年一季报中的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产品全部消失。不过,这并不说明社保基金一季度对公司股票大举减持,而是源于:一季度,包括宁波诚致鑫鼎、苏州钟鼎、鼎晖一期等一大批德邦股份原始股东持股解禁,“掩盖”了持股较为分散的社保基金各个组合。
不过,对比一季报三个社保基金产品持股总数来看,社保基金自第二季度以来应有所加仓。
此外,养老基金大举增持德邦股份的迹象更为明显,因为其此前未曾出现在公司股东名单中。
《》
持续下挫的股价
由于不知买入时间点,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此番加仓是属于趁德邦股份股价下滑之机抄底,还是属于买入后踩雷,暂无法判断。
德邦股份这一轮股价下挫起始于公司2019年一季报出炉。4月30日,公司发布一季报称,2019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6亿元,同比增长16.47%;同期净利润为负4905.39万元,同比下降149.14%;扣非后净利润为负7244.74万元,同比下降206.15%。
相较于此前持续上涨的业绩,德邦股份一季度成绩有些惨淡,公司股价也一改上升趋势,开始逐步下滑。4月30日,公司股价大跌9.68%,4月30日~7月18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27.53%。
期间,德邦股份于7月16日披露称,其控股子公司宁波基业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逾期,涉及金额达1.6亿元。该消息更是引发市场担忧,导致其股价近两日进一步下探。截至7月18日收盘,德邦股份股价报收于13.03元/股,为自2018年1月24日后的新低。
《》
6月,德邦证券、浙商证券曾相继发布关于德邦股份的深度调研报告。整体来看,这些券商认为德邦股份大件领域优势显著,“未来表现值得期待”。这些券商的判断是否准确,待德邦股份半年度业绩出炉,或可有个初步判断。
跟京东签下90亿元的卖股大单后,3月14日,德邦股份复牌后一字涨停。
上周五,德邦股份公告称,其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等与京东方面签署协议,将全部转让其控股股东德邦控股的股份。
在宣布这一交易前,德邦股份曾三次发布停牌公告,而在停牌前的3个交易日(2月23日至25日),德邦股份股价逆势上涨,三天累涨约20%。
3月13日,港股京东集团和京东物流进一步披露了交易的进展和细节,交易总对价高达人民币89.76亿元。
不过,此次交易尚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最终能否获批、何时完成尚不确定。
3月14日,德邦股份报收13.93元,涨幅10.03%。
德邦或面临私有化退市
京东13日晚间披露的公告显示,此次交易的买方为京东物流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这是一家在国内注册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收购的目标则是德邦控股99.99%的股本权益。
而德邦控股是A股上市公司德邦股份的控股股东,截至目前,其持有德邦股份已发行股本的约66.50%。
卖方方面,德邦创始人、董事崔维星及其配偶约持有德邦控股44.48%股权,作为德邦控股的控股股东,崔维星直接拥有德邦控股约43.67%的股权,合共持有德邦股份已发行股本的33.23%。
管理层卖方由6名个人组成,持有德邦控股6.19%的股权,其中崔维星的胞弟崔维刚持有德邦控股4.38%的股权。
少数权益卖方合共153名,持有德邦控股约49.32%股权。
折算下来,创始股东即崔维星夫妇所持有的股权转让价为人民币39.93亿元,包括崔维星胞弟在内的管理层持有股权的转让价为人民币5.56亿元,另外的153名少数权益卖方持有股权转让价为人民币44.27亿元。
随着控股权易主,在A股上市的德邦或将面临私有化退市。
此前,德邦曾公告称,为提高京东集团对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以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为目的。”京东集团公告也显示:“由于德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待协议所载条件达成及拟议交易完成后,京东物流将对德邦全部已发行、无限制及可买卖股份(不包括由德邦控股持有的德邦已发行及无限制股份)发出强制性全面收购要约,价格为每股股份人民币13.15元。”
不过,德邦是否会退市,还没有明确答案。《证券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日的内部管理会上,京东物流CEO余睿明确表态两家公司合作的原则,德邦品牌依然保留,德邦作为A股上市公司依然会保持独立运营。
135亿估值合理吗
对于收购的价格,京东物流公告显示,参考了德邦及于中国从事与德邦类似业务领域的公司的*财务状况、过往财务表现及现行市价,此外,收购事项符合集团的战略发展,并相信其将为集团带来长期战略利益。
按照京东物流以89.76亿拿下德邦66.50%股权来计算,所对应的德邦股份的估值为135亿元,若之后京东向其他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将德邦私有化,还需拿出45亿元。
那么,135亿元的估值到底“值不值”?
有传言称,德邦上市后,菜鸟曾有意收购,但最终在价格方面没谈拢。在2018年初上市后,德邦股价经历过一段短暂的上升期,2018年4月13日,德邦股价曾超过30元,市值也一度站上300亿大关。但上市仅半年,德邦就决定转型,在2018年7月宣布将公司品牌更名为“德邦快递”,并全面聚焦大件快递市场。这一步也被外界在复盘分析时认为是德邦的一大失误。
从财报来看,2018年至2020年间,2018年至德邦的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14.0亿元、146.7亿元、166.6亿元,虽然比重不断上升,但同比增速逐年下滑,且规模与通达系有较大的差距。另一面,其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快运业务却在走下坡路,三年间,德邦的快运业务收入分别为112.1亿元、107.5亿元、100.5亿元,逐年下滑。
利润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8万元,同比下滑90.6%,2021年业绩预减公告显示其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67.00%到87.00%。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邦的股价逐步下滑,市值不断蒸发。在过去一段时间,上市同行中,韵达、圆通市值接连超过500亿元、600亿元,而德邦的市值一直处于略高于100亿的水平,与申通快递不相上下。
在停牌之前,凭借着三个交易日大涨20%,德邦市值涨到130亿元,与此次交易中的估值接近。有业内人士曾直言,快递公司老板是来做生意来赚钱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还不如趁现在套现离场。
对京东物流来说,钱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截至2021年6月,德邦在中国拥有超过30000家服务网点,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县区,其143个转运中心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德邦还拥有超过15000辆车辆。
京东物流在公告中称,德邦拥有完善的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客户群、网络及系统,集团认为,此次收购可以让集团就货运服务快速获取一张覆盖全国的快运网;和德邦可以共享网络资源,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效应,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客户体验;德邦在制造业(如:机具仪器、电子电器等)拥有较好的服务能力和客户群,可帮助本公司扩充服务产品和客户群,助力本公司实现从消费端、流通端到生产端一体化供应链的拓展,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等。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分析称,这是一次“各取所需”的交易,京东物流全面入主德邦股份,京东物流获得助力,提升市场溢价能力,弥补京东物流短板。德邦或将迎来“新生”,德邦原有的战略将归零,全面纳入京东体系,获得相对充足的流量,使得德邦2022年市场规模和收入都有相对的保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邦快递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德邦快递股票、茅台酒股票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