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汤圆(a股指数行情)

2022-07-02 8:32:31 股票 xialuotejs

科迪汤圆



本文目录一览:



申辩无果,保壳失败,昔日乳业巨头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ST科迪”,证券代码:002770.SZ)宣告退市。

扣非净利润连亏四年,深陷“奶农欠款风波”,时任董事长曾因虚增营收利润、违规担保、违规信披被罚10年市场禁入……一地鸡毛的科迪集团也曾辉煌过,凭借一句“科迪汤圆团团圆圆”火遍大街小巷,创始人宣称要把科迪乳业打造为 “中部奶业航母”。

如今*ST科迪折戟资本市场,面对着这一地鸡毛,未来科迪集团还能否“收拾旧山河”,重振旗鼓?

申辩无果,“保壳”失败

昔日乳业巨头面临退市

昔日乳业巨头*ST科迪如今走到退市边缘。

5月24日晚间, *ST科迪公告称,深交所决定对*ST科迪股票终止上市,股票自2022年6月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告

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科迪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不久前,*ST科迪为保留住上市公司地位,做出了最后的努力,*ST科迪5月19日公告称已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陈述申辩材料。

为避免被退市,*ST科迪需满足2021年年度净资产为正,以及2021年年报为标准意见报告。但是,4月30日,*ST科迪公告称,审计财务报表的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21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此,*ST科迪表示,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未给公司留存沟通时间,公司将对其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不过从结果来看,*ST科迪申辩未果,深交所仍作出了终止上市的决定。

2.85万户股东、控股股东全懵了!

创始人曾因违规被罚十年市场禁入

4月30日,*ST科迪公告称,自5月5日开市起停牌。截至5月4日收盘,*ST科迪报2.37元/股,总市值为25.95亿元。Wind显示,截至3月31日,*ST科迪共有2.85万户股东,户均持股数为3.85万股,户均持股市值10.15万元。

Wind

和2.85万户股东一样受到冲击的,还有*ST科迪的控股股东科迪集团。

科迪集团此前宣布进入破产重整,于2021年9月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重整计划显示,科迪集团及9家关联公司(不包括科迪乳业)核心资产为持有的科迪乳业44.27%股权。为顺利推进科迪集团的合并重整,避免破产清算,需要避免科迪乳业退市,保持科迪集团的核心资产价值。如今科迪乳业面临退市,科迪集团重整计划不免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9月,*ST科迪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河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书》,*ST科迪2016-2018年度合计虚增收入超过8.4亿元、虚增利润3亿元,2016年至2019年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分别为8亿元、25亿元、34亿元、68亿元,控制上市公司为其违规提供担保累计5亿元,河南证监局决定对*ST科迪罚款60万元,董事长张清海罚款90万元且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就在*ST科迪陷入一片混沌之时,*ST科迪创始人、董事长张清海也黯然离场。4月6日晚间,*ST科迪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张清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及各专门委员会职务。而接任董事长一职的正是张清海之子张枫华,其也在上述信披违规事件中被处以警告并罚款3万元。

深陷“奶农欠款风波”

扣非净利润连亏四年

除了财务造假,*ST科迪还深陷过“奶农欠款风波”,股价、业绩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

据媒体报道,2019年7月,*ST科迪被曝拖欠奶农过亿元奶款、经销商持续被压货,受此影响,2019年8月*ST科迪股价*累计跌幅超过26%。2020年2月28日,*ST科迪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2019年营收为8.13亿元,同比下降36.77%,净利为-4962.45万元,同比减少138.43%。对此,*ST科迪称,受奶农事件影响,原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且价格奇高;受某媒体

不仅是2019年,早在2018年*ST科迪业绩亏损就已经显山露水。自2018年至2021年,*ST科迪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亏损4年,分别为-0.1亿元、-1.75亿元、-3.4亿元、-1.39亿元。

不过,转入2022年的*ST科迪业绩有所好转,扣非净利润虽仍为负但同比增长超四成。

4月30日晚间,*ST科迪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25亿元,同比增加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57万元,同比增加529.56%;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91.22万元,同比增长42.18%。

Wind显示,*ST科迪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商丘市,2015年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所属Wind行业为食品加工与肉类,主营业务为常温乳制品、低温乳制品和其他,其中,常温乳制品收入占2021年营收的78.07%,法定代表人为张枫华,实际控制人为许秀云、张清海。

*ST科迪的母公司正是张清海一手创立的科迪集团。科迪集团创建于1985年,上个世纪90年代凭借一句“科迪汤圆团团圆圆”广告语火遍大街小巷,2016年依靠新产品“小白奶”走出河南,席卷全国乳制品市场。在科迪集团意气风发之时,张清海也曾表示,要把科迪乳业打造为 “中部奶业航母”。

“小白奶”。淘宝科迪食品旗舰店

如今,*ST科迪此次折戟资本市场,张清海想要实现“中部奶业航母”梦恐怕步履维艰。面对着这一地鸡毛,未来科迪集团能否“收拾旧山河”,重振旗鼓?市场还在观望中。




a股指数行情

6月21日下午,A股收市,全天行情冲高回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上证指数收跌0.26%,深证成指收跌0.51%,创业板指收跌0.63%。当天,两市成交额破万亿元,为连续第八个交易日破万亿,较上一交易日缩窄约80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超10亿元。两市股票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约1700只股票上涨,2900余只股票下跌。其中,63只涨停股、10只跌停股。板块方面,房地产、游戏、自动化设备、黑色家电、传媒、互联网保险、机器人等板块或概念领涨。小金属、教育、种植业与林业、燃料乙醇等板块获概念领跌。机器人概念股全天震荡走强,迈赫股份、神思电子、巨轮智能、银河电子等多股涨停。近期热门股明显降温,中旗新材、特力A、韶能股份等多股跌停。权重股方面,中国人寿涨4.22%,中国平安涨1.7%,宁德时代涨0.26%,比亚迪跌0.34%。




科迪汤圆广告

说到牛奶,有没有人跟品牌哥一样,偏爱老牌地方性乳品的,比如南京的卫岗、北京的三元、辽宁的辉山、还有杭州的西湖牌等等。

大家喝过*喝的地方性奶品是啥,可以在评论区安利下。

这些地方的“特色奶”,虽然在市面上不常见,但却是本地的鲜奶“扛把子”,很多本地朋友应该都是从小喝到大。

我们今天要说的科迪,同样是一个地方性奶企,来自河南。

不过河南的朋友肯定还会记得科迪的另*知名产品—科迪汤圆。

当年,随着***一则“卖汤圆,卖汤圆,科迪的汤圆是圆又圆”的广告,科迪汤圆走进千家万户。

与三全、思念一起瓜分了早期中国速冻食品的市场。

但现在,三全和思念蒸蒸日上,科迪却跌入深渊。

2019年,科迪被爆出经营困难、拖欠工资,并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查出科迪财务造假,被处以巨额罚款,列入失信企业。

所以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科迪,这个曾以汤圆和“小白奶”而广为人知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去年九月,科迪乳业发布公告称,自己因虚增业绩、信披违规等违法事实,被证监会处以60万罚款。

董事长张清海则被罚90万元,且10年不得进入证券市场。持续了两年之久的调查终于落地。

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科迪身上就一直舆论不断。

当时,不断有科迪内部员工爆料:科迪速冻拖欠业务人员工资及差旅费,工厂已经全面停产。

事件在一年后迎来爆发,2019年,科迪乳业曝出拖欠奶农1.4亿巨额欠款的新闻。

而根据此前科迪乳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其手中还握有17亿现金。

这不免令人生疑,不少报道认为科迪涉嫌资金挪用。

新闻持续发酵,最终引发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同时,中国证监也会对科迪乳业进行了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科迪乳业违规向科迪集团提供担保和资金,且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虚报收入8.36亿,虚增利润2.99亿元。

除此之外,集团下另一企业科迪速冻也在三年间被挪用资金超过9亿元。

虽然如今的科迪是以奶业为我们熟知,但最初它却是靠着一瓶小小的罐头起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不少人厉兵秣马,希望闯出一番事业,这其中就包括张清海。

16岁时因家庭贫困,张清海辍学外出务工,北上贩过木头,南下倒过大米,可惜除了长长见识,没搞出什么名堂。

1985年,他回到家乡,看到同村不少人都在种果树。可鲜果不易保存,基本上卖一半,烂一半。

于是张清海萌生出了办罐头厂的想法,东拼西凑借了900块钱,清海罐头厂就成立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敢为人先,做什么都能赚点钱。

张清海的罐头厂也不例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产品畅销华北。

到1989年,张清海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模式,大胆地上马了机械化生产线,完成了第一次规模化投资。

不过就在那时,中国经济发生下滑,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罐头厂也遭遇资金断裂,近乎倒闭。

张清海欠了一屁股债,上门来讨债的人几乎踏平了门槛。

但他相信,这样的危机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而是大环境所致,只要挺过去,就会“剩者为王”。事实果然如此,那几年,有上千家罐头厂因经济疲软倒闭,留下了大片市场。

熬下来的清海罐头厂迎来生机,1994年,罐头厂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此时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深,越来越多的舶来品进入市场。

张清海意识到,做罐头不是长久之计。

一次坐火车出差时,他看到车厢里有不少人都在吃方便面。

他觉得这是个商机,回去后,就砸下2400万元,引进了方便面生产线。

并将“清海罐头厂”改名为“科迪”,意为“科学启迪未来”。

顶着一个“科学”的名头,张清海的多元化之路也由此展开。

一年后,张清海重金投资速冻食品生产线,科迪汤圆问世。

伴随着***广告,“科迪汤圆 团团圆圆”成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风头一度盖过速冻汤圆的发明者三全。

1997年科迪汤圆年销量接近200吨,1998年暴增至3300吨,1999年突破万吨,销售范围也覆盖了全国的大中型城市,科迪一时风光无二。

两次多元化尝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给了张清海信心,他寻思着要进军下一个领域,思来想去,他看上了乳业。

1998年,科迪乳业成立,开启了“巨亏十年”的起点。

与伊利、蒙牛做乳业先建工厂、再占市场的思路不同,张清海反过来,先建奶源基地,再建工厂,最后才占市场。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重资产模式的道路。

张清海曾经这样描述过科迪乳业的成本:「一万头奶牛的价格约为1.3亿到1.5亿元,而养殖一万头奶牛需要40个养殖小区,大约又要1亿元,再加上配备牛群,也就是说,10万吨的生产规模,就需要四五个亿的基础投资,还不包括运输等费用。」

好在之前布局的方便面和速冻业务一直发展不错,可以持续为乳业输血。

也正是得益于自建奶源地,让科迪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并顺势崛起,结束了10年巨亏的尴尬境地。

多年前,张清海曾在接受采访时谈过对资本的看法,他说「一个光傻乎乎的搞制造的企业家不会有多大前途」。

一句话证明了张清海对资本运作的看重。

科迪乳业巨亏的十年,张清海每每看到同行借助资本的翅膀高飞时,都会感叹,科迪要是也有资本相助,一定能飞得更高。

2015年,张清海终于如愿,科迪乳业在A股上市。但彼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短短5年后,科迪就倒在了资本运作上。

不过,即使如愿上市,科迪也还只是一个地方性名企,河南之外,了解科迪的人并不多。

直到2016年,科迪乳业推出其明星产品—“网红小白奶”,才一举打响了在全国的名号。

得益于小白奶的带动,科迪乳业次年业绩大涨,营收、净利分别增加53.92%、41.56%,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大传统销售区域外的营收更是暴增678.95%。

张清海也雄心壮志,称“要将科迪乳业打造成中国中部奶业航母”。

但烈火油烹的热闹背后,危机早已埋下。

2018年,蒙牛、伊利、新希望等多家企业纷纷推出“小白奶”。

乳业头部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科迪“小白奶”的关注度逐渐下降。

随后,科迪欠款、奶农讨债等事件被曝光,科迪系的资产问题开始引发关注。

如今,整个科迪集团和科迪乳业、科迪速冻都被列为了失信企业。

除了在资本上的造假运作,导致科迪由盛而衰之外,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多元化策略吗。

事实上,不止有方便面、速冻和乳业,科迪还涉足了便利店、矿泉水、畜牧养殖等多个行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1998年张清海成立河南省科迪便民超市有限公司,涉足超市业务。2001年在沈阳成立沈阳科迪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定型包装食品批发、零售。

2015年到2017年,张清海连续成立多家公司:五大连池市国水冷矿泉开发有限公司、五大连池市绿色大米开发有限公司、五大连池市非转基因大豆开年发有限公司,设立洛阳巨澳牧场有限公司等等,在矿泉水、大米、转基因大豆、畜牧业养殖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不仅如此,张清海还完全跨出食品业,将投资触角伸到实业和电子商务领域。

2016年7月创立上海科迪实业有限公司,从事机械设备、电子通讯等服务。

同年创立科迪食品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事互联网零售等服务。此外,还有投资5亿开设的便利店业务,投资10亿建设的黑龙江科迪大磨坊等。

巨额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之路,没有一个如同此前的方便面和汤圆,为科迪带来收入,反而都是肉包子打狗。这其中,最让人惋惜的还是科迪汤圆。

当年赶上速冻行业萌芽的红利期,加之广告效应,在受众接受度上,科迪汤圆甚至更有领先优势。

如果持续发展,今天或许也能与三全、思念一较高下。

可由于后期资金接连被挪用,导致停产。

如今的速冻食品市场,也早已没有了科迪汤圆的影子。

反观同为河南老乡的三全和思念,一直踏踏实实地走在食品相关产业的道路上,牢牢占据着我国速冻产品行业*的市场份额。

不知道当张清海看着桌上送来的被列为失信人的通知,会不会想起当年罐头厂濒临破产的那场危机,他躲在村后黄河古道的大堤里,却满腔热血,要成为人间第*。

之后的岁月里,从*到谷底,如今不免令人疑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科迪汤圆怎么没有了

本文时代周报

历经两年多时间,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ST科迪,SZ.002770,以下简称:科迪乳业)涉嫌违法违规的立案调查,终于在近日画上了句号。谁都没想到,实业起家的科迪乳业,从上市第二年开始接连三年财务造假,最后也栽在了资本运作上。

科迪乳业日前公告称,公司已于今年9月16日收到了证监会河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等。公告显示,因涉嫌虚增利润、信披违规等违法事实,科迪乳业拟被罚60万元,实控人张清海被罚90万元,且十年不得进入证券市场。

截至2021年9月29日收盘,科迪乳业*报价为每股1.85元。从*位9.94元(复权)到如今的不到2元,科迪乳业的股价在这几年时间里面跌幅超过了80%。

从引领市场“小白奶”乳业风潮到深陷造假风波,张清海带领下的科迪乳业已高光不再。

这家公司在9月23日还表态,目前公司生产运营正常,并且在积极进行合并重整。尽管如此,市场质疑声仍不断,领到罚单之后的科迪系重组进程抑或是科迪乳业如何重振品牌,新任董事长及管理团队何时到岗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尚待观察。

针对上述问题,时代周报

“科迪乳业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新华社瞭望智库食品行业研究员王先知对时代周报

上市次年开始三年造假

2015年6月30日,科迪乳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仅5年之后就变成了“*ST科迪”。科迪乳业此番财务造假,主要涉及虚增收入和利润。

经查明,2016年至2018年,科迪乳业连续三年报虚增收入和利润总额。具体来看,科迪乳业2016年至2018年营收为8.05亿元、12.39亿元、12.85亿元,而虚增收入分别为3.36亿元、2.1亿元和2.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27亿元和1.29亿元,虚增净利润总额则分别为1.18亿元、0.69亿元和1.12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三年虚增收入超过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3亿元。

同时,科迪乳业还未按规定履行2016年至2019年有关临时信息披露义务。据了解,科迪乳业在未经过决策审批程序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向控股股东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未按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且未在《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构成重大遗漏。

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9年期间,科迪乳业向科迪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超过130亿元,前三年当期转回全部资金,而2019年科迪乳业累计转出资金67.66亿元,当期却仅转回47.9亿元。

而在担保资金方面,科迪乳业在2017年共提供8笔担保,合计金额38820万元,2018年提供1笔担保,金额2000万元;2019年提供2笔担保,合计金额4500万元。

根据上述违法事实,证监会河南证监局拟决定对科迪乳业责令改正及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此外,张清海作为科迪乳业的实际控制人之一,被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的惩罚,并釆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于胡文猛、刘新强等7位相关责任人共计处罚5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张清海持有科迪乳业462.84万股股份已被全部质押。时代周报

9月26日,上海景霏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相关律师向时代周报

网红“小白奶”走下神坛

事实上,科迪乳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2008年,科迪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艰难存活下来。彼时,刚刚上市的科迪乳业只是河南区域品牌。直到2016年,科迪乳业推出了网红“小白奶”,凭借简约透明的包装,较低的价格,顺利走出河南,进入全国消费者视野。

张清海曾对外透露,2017年“小白奶”全年日产销量平均达400余吨。而后,张清海对科迪乳业有了更大的目标: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每年营收翻番。不过,这一目标并未实现。

“如果可以深耕小白奶,科迪乳业其实有机会做大做强,但由于产品本身没有技术含量,更多的是外包装创新,小白奶实际上非常容易被复制。”王先知表示。

2018年,蒙牛、伊利、新希望等多家企业纷纷推出“小白奶”。乳业头部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更大,科迪乳业“小白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下降。

但由于前期“小白奶”的火爆,行业内并未有过多的声音质疑科迪乳业的业绩。但实际上,科迪乳业上市第二年便开始虚增业绩。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时代周报

直到2019年7月,科迪乳业“奶农欠款风波”被曝光,欠款金额高达1.4亿元,涉及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全国各地上千户奶农。自此,科迪乳业资金紧张、财务造假、经营困难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019年年报显示,科迪乳业营收为5.65亿元同比减少55.99%,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235.51%,亏损1.75亿元。

9月26日,乳业分析师宋亮向时代周报

控股股东破产重整

科迪集团创建于1985年,主导产品有乳制品、速冻食品、面制品、天然饮用水等系列2000多个品种,科迪乳业是其中一个分支。科迪乳业和科迪集团,二者实控人都是张清海。

9月23日,科迪乳业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与其关联方合并重整进展公告》显示,经科迪集团破产重整管理人申请,商丘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将河南科迪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科迪便民超市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与科迪集团合并重整。

商丘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科迪集团是上述九家公司的管理公司,无生产经营活动,将关联公司纳入到科迪集团的破产重整中,能增加偿债资源,公平清理债权债务,公平保护全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有希望使整个企业集团化解债务危机,获得重生。九家公司股东同意其公司与科迪集团合并重整。

早在去年末,商丘中院为科迪集团指定了重整管理人,科迪系破产重整拉开序幕。据2021年1月27日科迪乳业公告,科迪集团主要资产约18.31亿元,主要负债约47.34亿元。资不抵债仅为科迪集团问题的表征,背后是其多年多元化征程的失败。

时代周报

2016年开始,科迪集团重点推行便利店业务。张清海曾表态,从2019年起,用3年时间把社区便利店或加盟店拓展至10000家。看似能够解决公司销售渠道问题的便利店,却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还引发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纠纷。

不只是便利店,科迪集团还曾打起矿泉水和农业的主意。但这项业务也被爆出拖欠员工六个月工资和差旅费。此外,他们在2014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黑龙江科迪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也因农业种植项目“有投入、没回报”等因素导致公司在2016年被注销。

事实上,就连曾排在全国前三,科迪集团旗下重点业务速冻食品,也遭到欠薪员工维权。

张清海也曾经反思过:“科迪是较早进入方便面、速冻食品行业的,也是比较早进入乳业的,虽然现在总规模不小,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没有做到*,这也是需要思考的。”

对此,沈萌也表示,科迪乳业缺乏足够的资源去形成稳定成长的业务基础,所以如果没有外力支持,仅凭自身可能翻身的难度很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科迪汤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科迪汤圆、a股指数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