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5月11日丨捷强装备(300875.SZ)公布,公司拟向王启光、吴兆广、王静、钱龙刚、常军林、张静、向浩、张春雷、盛增理、陈高峰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卡迪诺科技***股权。其中,公司拟向全体交易对方分别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73%的交易对价,以现金方式支付27%的交易对价,最终的股份和现金的支付比例将由交易各方协商后,另行签署补充协议明确约定。
交易各方同意,此次交易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作价,将以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具有证券期货业务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标的资产出具的评估报告所载评估结果为参考依据,并考虑此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继受承担对标的公司1100万元未实缴出资的后续缴纳义务,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交易各方同意,在评估报告出具后,由交易各方另行签署相关协议以确认具体金额。截至预案摘要签署日,此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
此次交易中,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此次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的***,且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此次发行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最终的发行数量及价格按照证券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确定。
此次交易拟购买的标的公司卡迪诺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核辐射检测与监测设备以及核辐射防护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下游客户涵盖军方、核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海关商检、国土安全、科研院校、工矿等众多领域。标的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实践,已形成集“核辐射测量设备技术研发、项目软硬件供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为客户提供符合其行业特殊要求的研发试制、定型投产及核监测系统集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此次交易完成后,一方面,公司与标的公司将通过研发、专利、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实施有效协同,开展协同研发与创新,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并扩展优势产品组合,实现优势互补,以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公司可通过整合核辐射检测与监测设备、核辐射防护等产品线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核生化安全侦察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更好的业绩和盈利回报股东。
公司将于2022年5月12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东方证券近日先后完成A股配股和H股供股,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127.15亿元和港币85.56万元。
港股投资者参与供股者寥寥无几,公司仅收到5份有效接纳及申请。获得有效认购的股数仅占H股供股总数的约0.03%。这意味着约99.97%的供股未获认购。
港股投资者为何不愿意再为东方证券掏腰包?
翻查历史数据。2015年至今,东方证券通过IPO、增发、配股、供股等方式,先后5次在A股和港股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已经完成的股权募资净额合计超过400亿元。其中,在A股市场上,公司两次的股权再融资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截至2022年5月30日,东方证券A股和H股前复权股价分别为9.09元和4.09港元,较去年高点均下降过五成。2015年东方证券A股IPO发行价为10.03元/股,2016年H股发行价为8.15港元/股。这意味着,即便算上分红,东方证券H股仍然处于破发状态,A股则仍徘徊在IPO发行价附近。
2017年,东方证券A股定向增发价格为14.21元/股,当前股价大幅跌破定增发行价。
H股投资者为何不愿意再为东方证券“慷慨解囊”?作为一家颇具规模的券商,东方证券为何股价低迷?持续巨额股权融资是否真正提升了这家券商的投资价值?券商是资本市场的“守门人”,拥有再融资的便利条件,东方证券是否存在“过度融资”?
上市以来股权融资超400亿元
东方证券自2015年*上市以来,通过A股和H股股权融资合计募得的资金超过400亿元。
观察数据可得,2015年至2017年,东方证券先后通过A股及H股*上市,以及A股定增募资补充流动性,公司的净资本规模在2017年年末达到上市以来*值。随后,在公司未再进行股权融资的4年间,公司的净资本呈整体下滑趋势。
东方证券似乎面临不进行股权融资,净资本就始终不见长的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几年净利润增长较快。2021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53.71亿元,同比增长97.26%,增速在41家上市券商中位列第三。
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并不低,为何东方证券还是需要大规模融资呢?
6年以来累计分红超80亿元 大股东累计获超21亿元现金分红
数据显示,东方证券自上市以来的分红比例较高,累计现金分红超80亿元。
2015年上市以来至2020年,公司合计现金分红超82亿元,如对应到相应年份的合计归母净利润,这6年公司折合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约为41.9%。尤其是2017年之后,公司集中完成了多次股权融资之后,其股利支付率持续高于40%。
东方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为实施本次配股,决定暂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东方证券目前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申能(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末和2016年末,该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0.08%和24.74%,2017年末至2020年末,该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持续为25.27%。由此折算,自2015年公司上市以来,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合计获得现金红利超20亿元。
根据东方证券的A股配股股份变动公告,在本次配股完成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持有22.62亿股公司A股,占总股本的26.63%,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
上市以来持续大比例分红,东方证券再通过股权融资超百亿元,个中合理性值得推敲。
另外,资产减值是东方证券一个重要的失血点。
信用减值损失较高: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主因 涉及多起未决诉讼
观察东方证券的主营业务布局,公司依赖一些资本消耗型业务。当期,公司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产生收入143.25亿元,占比56.78%,其中包括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公司投资管理业务产生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25.89%,其中包括资产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等。
而以上业务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或将成为制约其盈利能力的一大因素。
2021年,东方证券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3.14亿元,金额位居41家上市券商第二,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13.18亿元。研究发现,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持续为公司确认信用减值损失的主因。
2018年以来,东方证券或出于控制信用风险的考量,持续缩减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规模,从而导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逐年下降。但由该资产产生的减值损失却未见明显跌势。2020年和2021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分别产生减值损失36.96亿元和13.18亿元,均高于2018年和2019年发生的金额。
截止2021年年末,东方证券存续的主要诉讼及仲裁合计16起,涉诉本金金额合计超44亿元,所有的未决诉讼事由均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违约。如涉诉金额无法如期偿付,公司或将面临较大损失。
其中,公司与汕头市澄海区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珠海中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炜和云南九天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生诉讼的本金金额均超过4亿元,而对应质押式回购业务的标的股票分别为*ST猛狮、ST中珠、*ST腾信和*ST易见,均面临一定交易风险。
此外,在2021年间,东方证券有12起诉讼结案,合计待偿还本金金额超30亿元,亦全部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引发的违约纠纷。考虑到多位被诉方已进入破产程序或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公司或难足额获得赔付。
此外,2019年至2021年,东方证券多次因内控制度存在漏洞,收到证监会和上海监管局的处罚。
东方证券究竟是不是一个价值创造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面包财经官网邮箱:mt@mbcaijing.com
10月25日丨捷强装备(300875.SZ)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25.46万元,同比增长2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8.83万元,同比下降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94.285万元,同比下降19.64%;基本每股收益0.31元。
6月21日捷强装备发布公告《捷强装备:关于股东减持计划时间过半的进展公告》,其股东苏州中金卓誉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于2022年3月16日至2022年3月28日间合计减持6.9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898%,变动期间该股股价上涨2.59%,截止3月28日收盘报52.26元。
股东增减持详情
根据捷强装备2022年一季报公布的十大股东详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捷强装备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捷强装备股票股吧、东方证券上市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