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股票(精功科技股吧)

2022-06-27 23:53:37 基金 xialuotejs

北斗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在即,北斗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于今年正式收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北斗一号正式启动建设,再到如今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北斗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上游突破封锁、中下游应用拓展市场有待释放的格局。这同时也意味着,持续十年之久的“北斗概念股”投资方向也将迎来新的转变。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潜力广阔,但全球组网的北斗系统目前仍然在产业链成熟度、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这对产业链上各家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形成考验。

事实上,这也符合过往资本市场对概念股的炒作路径——从早期关注题材到中后期回归基本面。而一众“北斗概念股”们在产业链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时间的筛选:有的业绩稳步增长,有的持续亏损,有的则改头换面······

“北斗热”下的尴尬

自2009年国务院确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军民共用”、“协调发展”等统筹军用与民用的总体要求后,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3年,《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更是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北斗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但根据业内一家第三方智库机构的调研,截至目前我国40余座北斗产业园中,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不足一半。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部分北斗产业园“露出了马脚”。

2020年6月9日至10日,阿里拍卖平台上原计划上架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启动区组团二处在建工程房地产的司法拍卖。

这只是近些年来市场对于“北斗热”过激反应的一次缩影。2018年,一场乌龙炒作甚至在A股上演。

2018年被视作北斗产业爆发的高价值元年。这一年,我国北斗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一方面,北斗卫星进入了密集发射期,另一方面北斗三号系统按计划需在2018年底实现对“一带一路”地区全覆盖。

然而,大热之下必有反常。同年,一款名叫“北斗地图APP”的产品却引发了一场争议。

当年4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北斗地图APP”将于5月1日上线,该产品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后来的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经业内人士辟谣,“北斗地图APP”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只是借助“北斗”之名而兴起的一场营销。

更令人咋舌的是,产品发布的消息很快发酵到A股市场,并被市场所认可。

“北斗概念股”热炒十多年,曾涌现出一家又一家“蹭热点”的公司,美年健康的前身江苏三友便是其中一家。

2007年,江苏三友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合作方签订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同年,其出资375万元,与上海江楚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江苏北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北斗),用于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

成立7年以来,江苏北斗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资不抵债。2014年9月,江苏三友宣布对该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并表示重新聚焦服装主业。至此,该公司多元化战略宣告失败,并不久之后走上了“卖壳之路”。

而最新出来“打擦边球”的是股价持续低迷的博通集成。

这家以提供无线通讯射频芯片和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于今年5月14日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7.6亿元用于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回应投资者的提问时,该公司表示,“北斗/GPS双模接收机SoC是公司募投项目之一”,但目前尚未实现产品落地。

实际上,

在2018年的那场乌龙炒作中,中元股份是受益者。当天,该公司股价报收6.75元,实现涨停。

中元股份之所以成为“北斗概念股”,得益于该公司的时间同步系统可同时界首北斗/GPS信号。但在2019年,这项产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仅5.22%。而今年一季度,中元股份陷入亏损。

陷入亏损的龙头公司

综合多家券商的研报,中国卫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合众思壮、振芯科技、中海达、四维图新等成为北斗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龙头公司。这其中,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覆盖的共有五家,分别是中国卫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合众思壮以及振芯科技。

前述券商分析师告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下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市场营收趋于稳定,产业链上游、中游的产值占比分别为9.92%和45.85%,呈下降趋势;下游产值占比达到44.23%,增长快速。与此同时,《白皮书》还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在各分类应用业务中,车辆监控、信息服务、车辆导航、个人跟踪占据了85%的份额;在作为专业行业应用的授时、海用、测绘、军用类业务占据份额仅为8%。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北斗产业链的新增市场空间将在中下游的民用市场。

万联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北斗三端应用需求增长强力拉动产业链各环节蓬勃发展,源动能来自军民两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其中,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全面打开,民用需求将被彻底激活。

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加速我国北斗产业增长重心向中下游市场渗透。龙头公司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后,具备先发优势。但

图:陷入亏损的龙头公司 数据公司财报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深化,对于合众思壮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家在北斗高精度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并布局全产业链的公司,在2019年却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财务数据显示,合众思壮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下滑32.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61亿元,同比下滑654.01%。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19年度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业绩大额亏损,合众思壮称原因有四点,“第一,公司因资金紧张,业务开展受到较大影响;第二,公司因流动性问题,贷款规模增加,融资成本相应增加;第三,受业绩下滑影响,公司商誉减值金额较大;第四,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准备。”

今年一季度,合众思壮业绩继续承压。1月至3月,该公司亏损1.24亿元。

同样遭遇业绩压力的还有北斗星通。

作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以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助力导航产业发展为目标。并且,自2007年上市以来就成为券商推荐“北斗概念股”时的香饽饽。但2019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7亿元,同比下滑2.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1亿元,同比下降710.59%。

对于去年的亏损,该公司将原因归结为计提资产减值金额。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

根据

事实上,即便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将使得民用市场大热,也有机构认为民用市场的拓展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万联证券提示称,研发难度加大、终端外形异常、电池尺寸过大、成产生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会制约北斗民用市场的建设。另外,北斗民用市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运营商都面临经营困难的风险。




精功科技股吧

10月7日丨精功科技(002006.SZ)公布,2021年9月17日报名截止后,已报名的意向投资人仍在补充材料、修订方案。现补充材料及修订方案已基本完成,故就截至2021年9月30日前相应预招募情况告知

1、工作进展情况:管理人已收到5家意向投资人(含联合体)的意向报名材料,目前正开展投资方案洽谈工作。鉴于目前系预招募程序,且根据意向重整投资人要求,投资人信息不便公开。

2、后续工作安排:(1)基于本次重整资产体量较大,情况较为复杂等因素,管理人将根据预招募情况,继续与意向投资人进行接洽、沟通,并配合意向投资人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因本次系预招募程序,允许其他意向重整投资人继续与管理人洽谈重整事宜,故存在意向投资人数量变动的可能性。(2)管理人结合预招募情况,由意向投资人提出初步重组投资方案,并与管理人及其他相关利益方进行磋商。如各方达成可行的投资方案,管理人将适时开展关于精功集团等九公司重整投资人的正式公开招募工作。




北斗股票龙头股文 | 华商韬略 Noora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7 月 31 日,备受瞩目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举行,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 目前,北斗在应用层方面不断拓展。8 月 3 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称,北斗是联合国认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向全球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与北斗相关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也再次引发大众的关注。 据《2020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3450 亿元,同比增长 14%,预计今年将超 4000 亿。 此外,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上游比重为 10.9%,中游产值比重为 47.5%,下游产值比重为 41.6%,这也意味着卫星导航产业在用户端和市场端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 北斗在应用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狂欢。 受利好消息影响,8 月 3 日,多只北斗概念股掀涨停潮。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北方导航、中国卫通、华测导航等超过 10 只股涨停,中海达、航天电子等逼近涨停。 作为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大基金入股的北斗产业链个股的北斗星通,可谓是最大赢家。 在 8 月 3 日的北斗导航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表示国产的北斗系统 28nm 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 工艺芯片即将量产。随后,北斗星通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28nm 芯片已经规模量产应用;22nm 芯片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预计明年大规模量产。 因此,北斗星通收获两个涨停板,近一个月股价涨幅已超过 74%,总市值达 275.57 亿元。 图源:雪球 但与资本市场“热炒”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斗星通暴跌的业绩。 据 2019 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北斗星通实现营业收入 29.87 亿元,同比下降 2.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6.51 亿元,上一年度净利润为 1.07 亿元,同比下降 710.59%。 另一家北斗概念股中的龙头企业合众思壮,也是愁云惨淡。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48 亿元,同比下降 32.66%;净利润亏损 10.61 亿元,同比下降 654.01%。今年一季度,合众思壮业绩继续承压。1 月至 3 月,该公司亏损 1.24 亿元。2019 年的业绩情况显示,北斗概念股多家公司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Wind 数据显示,在 A 股中 “卫星导航概念股”有 29 家,但平均归母净利润不足 A 股整体平均值的 5%。 这样的表现与这些公司集中进行商誉减值密不可分。有数据显示,在 29 家卫星导航概念股中,有 17 家商誉规模超亿元。 因为这类公司需要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覆盖,这在业绩上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此积累的巨额商誉也存在“暴雷”的风险。 比如,2019 年,北斗星通就一次性计提资产减值金额近 7 亿元。 在北斗概念股热炒之下,也涌现了一波蹭热点的 A 股公司。 比如 2007 年,服装厂商江苏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宣布与相关合作方签订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公司将首付项目合作研发款 100 万用于“北斗授时设备”的研制,还将负责组织 “北斗授时设备”项目的小试完善、中试;并出资 375 万元,同合作方设立江苏北斗公司,研发、制造和销售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 然而江苏北斗得发展不尽人意,2014 年因资不抵债,被进行破产清算。此次“蹭热点”也以失败告终。 此外,2018 年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一款名叫“北斗地图”的 APP 将上线,据称,该产品导航功能可精确到 1 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后来的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虽然有业内人士辟谣“北斗地图 APP ”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还是让 A 股市场兴奋了一番。当时多家券商机构对“北斗地图 APP 上线”的消息进行了点评。 有机构称该产品为“北斗高精度定位正式应用,民用 2C 端市场有望打开”;还有的则称“北斗地图 APP 的落地运行,有望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从军用市场延伸到空间更大的大众消费市场,产业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受此影响,Wind 卫星导航指数当天暴涨超过 7%。



北斗股票行情

北斗星通早盘没有一字跌停,让股吧里投资者一通感叹庆幸。

此前,北斗星通公告披露,预计2019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5亿元至6.5亿元,同2018年相比由盈转亏,主要由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所致。

作为A股首家卫星导航上市公司,集齐华为、芯片、集成电路、物联网概念,又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仓,可能将面临公司上市以来首次陷入亏损,几乎吞掉了2007年以来累计净利润。

近期,三安光电利润腰斩,东华软件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投资科技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机构心头好的科技股,该如何避雷?

中证君从多位基金经理了解到,除了多角度关注、验证财务数据,基金经理在投资科技股中都有自己的原则:关注业绩增长确定性、买龙头股、关注个股所处产业链地位等等。

怎会突然巨亏?

1月13日北斗星通大幅低开,截至午间收盘下跌4.62%,报25.18元/股。

北斗星通公告表示,经公司财务部门与中介机构初步摸底及测算,减值总额约为6.53亿元,其中商誉减值预计5.3亿元,应收账款坏账损失5,10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损失4,000万元,存货减值损失3,200万元。

高达数亿元的商誉减值,与北斗星通近年来的频繁并购密切相关。

公告显示,2015 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了华信天线和嘉兴佳利;

2016 年收购了东莞云通、广东伟通;

2017 年收购了杭州凯立、德国 in-tech 和加拿大 Rx 等公司。

通过收购,形成了国内以硬件产品和国外以测试服务的业务形态。

但收购也形成了巨额商誉,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商誉净值约为15.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北斗星通曾在2018年商誉减值4.5亿元,计提后商誉账面价值为15.15亿元,也就是说,并购曾形成了20亿元商誉。

除商誉减值外,北斗星通在汽车领域也遇到了“坑”。

第一,因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出现问题,众泰汽车应收账款预计减值损失3,300万元;

第二,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影响,博郡汽车资金链紧张,整车整体项目目前均处于停工状态,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

第三,还存在其他经营陷入困境或倒闭的客户所欠应收账款约为1,200万。

同时,北斗星通预计车联网未来难以形成商业化落地,决定停止车联网相关的业务拓展和研发,已形成的相关无形资产做减值处理,其中无形资产以及经营陷入困境部分汽车制造商的存货减值预计7200万元。

有意思的是, 2019年11月9日北斗星通曾披露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中,仍包含了“智能网联车载一体化天线研制及批产化项目”这一项,同时报告称,北斗星通还决定终止实施云平台募投项目的室内定位服务子项目,相关募集资金用途变更为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智能网联车载一体化天线研制及批产化项目”。

获“大基金”重仓

作为我国首家卫星导航产业上市公司,算是目前A股最纯正的北斗、芯片概念股,而且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的一期投资。

2016年,大基金斥资15亿元参与北斗星通定增的认购。

2019年6年,限售股解禁,大基金由此也成为北斗星通目前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截至2019年三季度,大基金共持有北斗星通5875.44万股,持股比例高达11.98%,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十大流通股东中还出现了指数型基金,为三季度新进。

业绩变脸后,基金机构资金会否出现减持呢?

科技股投资该如何防雷?

针对北斗星通此次计提资产减值引发股价下跌,如何在科技股投资中避免此类情况?

北京某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投资科技股个人比较关注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因为科技股的估值一般会高一些,只有用业绩的持续增长才能消化高估值,一旦失去业绩支撑,股价下跌很快。相比之下,对处于逻辑验证阶段的一些热点板块和个股,虽然短期逻辑看起来没问题,业绩增长空间很大,但也不会介入,只是保持关注,等待业绩真正释放后再买也不迟,届时股价仍然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目前看,科技股中业绩增长比较确定的是,5G板块中偏硬件端的个股以及创新药。

某私募基金总经理则强调,宁可以贵些的价格买龙头股,也不愿意买便宜的二线股票。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产品降价压力始终存在,存在赢者通吃的效应。买股票最终是买公司质地,而不是买便宜的东西。因此,给予龙头公司估值溢价是可以接受的。

某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投资科技股需要关注很多新技术、新应用,行业变化非常快,投资难度较大。在选择科技股时,会优先选择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板块和个股。同时,一些科技公司会采取并购等方式实现外延式发展,这时候需要关注并购标的的质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斗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北斗股票、精功科技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