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基金投资的误区,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基金投资应有充分的耐心,坚持长期投资。
根据本人的体会,起码持有基金应该在三年以上,时间越长越好。就本人而言,没有任何理由要卖出基金,除非是世界末日要到了。很有可能,在我去世的时候,我的基金仍没有卖出。基金胜于任何艺术品、珠宝黄金、古董文物、枪支弹药。
长期持有的原因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来解释:从立春到夏至,气温肯定是上升的,可是并不代表从立春到夏至的每一天气温都不低于前一天。当有寒流光顾,一段时间内可能大幅降温,甚至可能冻死结束冬眠的王八。可以认为,股市长期来看是不断上涨的,可是短期内可能有较大的下跌。当买在下跌前,就面临亏损,但只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盈利。投资和持有基金之路是曲折的,前景却是光明的。
可惜不少投资者自作聪明地“落袋为安”,在稍有增长后就抛出,错过了未来的增长。本人2002年8月,在中国银行就职时买入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当时银行里的不少同事也买了,而我2004年6月离职时,我所知道的只有我和另一个同事仍持有该基金,其余的全部抛出。当时的累积净值是1.3左右,目前累积净值是2.1元以上。2003年12月认购的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我所知道的同事的最高赎回价是1.22元的累积净值,目前累积净值是3.4元左右。
基金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我大多时候买入的基金都是买入后就亏损。可是下跌都是暂时的。也并不可怕。如1998年4月28日成立的基金兴华到2005年3月4日净值涨121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4 %;2001年4月2日成立的基金科汇净值上涨53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9.4 %。看看,在当时熊市里,股市下跌的情况下,基金经历了不知多少“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五”,911事件、国有股减持、股市大扩容等利空,基金仍可以实现10-20%的年收益,甚至实现了翻番。下跌有什么可怕的?基金科汇目前累积净值已经近3元了。我想应该找不到任何一只落后于股市指数的基金。就因为基金经理的专业、经验,保证了基金一直能领先于股指。
虽然目前基金净值增长一倍的比比皆是,但如果连这一点点收益都值得满足,那是比较渺小的。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收益也更多。基金投资者应保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精神,保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持有基金,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2、具体的投资品种应从表现一贯优秀的基金公司的产品中选取,并应买入老基金,拒绝新基金。
道理很简单,就比如一学生,每个学期的成绩在学校中名列三甲,持续时间长达四年,那么第五年的成绩会怎么样呢?显然,继续有好成绩的概率极大,因为前四年的好成绩背后有智力、勤奋、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基础。所以表现一贯不错的老基金公司老基金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因为其优良业绩后面有取得这个业绩的基础存在。而新成立的基金,我搞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买。就好比转学到一个学习的新学生,人们怎么能对他的学习成绩抱以太大希望呢?同时,有些基金似乎表现不错,短期内净值增长迅速。可是,有没有看看它成立的时候是不是熊市的最低点?如果是这样,可以随意买最便宜的股票,当然表现不错了。所以上投摩根公司的基金虽然表现不错,我却不能认可,因为它未经历熊市的洗礼。广发基金也是如此。而易方达基金公司却是在2001年,中国股市步入大熊市前成立的,可谓生于危难之时,表现却一直不错。我怎么能不相信她呢?
幸运的是,我买入的第一、二只的基金,均是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在2002-2005年的熊市中,我几乎每天观察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基金净值增减和股市指数的变化,发现股指下跌时,它的净值也下跌,但下跌较小,当股市上涨时,基金同样上涨,但上涨幅度比股指大。在股市下跌或上涨的过程中,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几乎100%。每季度易方达基金公司公布基金的持仓前十位的股票状况,我都认真观察。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持有股票最多不能超过65%,可在2004-2005年的熊市中,长期占据所有基金累积净值排名第一。再结合关于易方达基金公司的报道,对其运作模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包括对其两大基金经理,江作良和肖坚的了解。易方达曾分别推出买1000元和10000元基金,送投资报道的活动,我均参加,并认真学习。所以,在我眼里,中国只有三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嘉实、华夏,其他的基金公司是不存在的,而可以投资的基金,唯有易方达。最好的基金是易方达策略成长和积极成长及基金科汇。
一般的基金投资者,有没有了解过自己要投资的基金所属的基金公司的历史成绩?有没有了解过基金经理的历史成绩?有没有将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业绩和股市的指数作过对比?有没有和其他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业绩做过对比?上海大学怎么能和北京大学比呢?上大的毕业生,怎么能和北大毕业生比呢?
3、新基金便宜是个大大的误区。不少投资者在买入的基金净值出现较大增长后卖出,再买入新发行的,净值只有1元的基金。这可以说是愚蠢透顶的做法。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目前累积净值3元的老基金,当初因在加权平均价格10元时满仓买了股票,当股票加权平均价格涨到30元,于是原先净值1元的基金,净值涨到3元。可是现在新成立的基金,净值虽然只有1元,它只能在30元的加权平均价格上买入股票。这样,当股市上涨,股票加权平均价格从30元涨到33元,老基金净值从3元涨到33元,而新基金的净值从1元涨到1.1元。对投资者来说,3万元的投资,不考虑手续费,可以买到1万份每份净值3元的老基金,或是3万份每份净值1元的新基金,分别上涨10%,其实收益都是3000元。如股市下跌,股票加权平均价格从30元下跌到27元,投资者不管买入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亏损幅度都是一样的。
这难道不是白痴都应该懂的客观事实吗?可是我发现,八成以上的基金投资者都不懂的。为何最近不断有净值很高的老基金大比例分红,把净值降到1元,吸引投资者申购,投资者马上大量认购?就是因为投资者以为1元的基金比较便宜。以为净值归1以后,基金可以通过时空隧道回到过去,买便宜的股票。中金公司还对这种做法加以批语,其实这是基金没有办法的办法,基民糊涂嘛,只好采取糊涂的办法。而基金不得不卖出优质股票,因为这样取得现金,把浮动收益变成现实收益才能分红。而这样卖出的优质股票,又不得不重新买回。这其实是损害原基金持有人的做法。
4、不要指望暴利。
美国股市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股市的收益率保持了11%左右的复合增长。就是说,当某一期间的增长远远高于11%时,必然有一段时期远远低于11%。如1929年前美国股市暴涨,于是从1929年开始暴跌,跌了90%左右。这样,2006年的股市大涨是不大可能继续在2007年复制的,所谓中国股市“黄金十年”更是痴人说梦,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可以认为是胡扯。(详见本人博客中的〈中国股市黄金十年之年是痴人说梦〉。)对于投资,最好把期望值降低一些,免得失望。就因为暴利是不可能的,而2006年投资于基金于出现了暴利,这就值得所有的基金投资者警惕,引用〈无间道〉的一句话,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某一段时间的暴利,必然要由未来的亏损来偿还。虽然2006年的暴利一部分是偿还2001-2005年熊市的欠账,但2001-2005年的熊市,又何尝不是在偿还2001年前中国股市的泡沫的欠账?个人认为,投资于基金,长期平均水平,10—20%的年收益是可以预期的,暴利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5、基金不是只赚不赔的,投资都有亏损的风险。
其实股票也好,基金也好,长期来看,收益率远大于银行存款或是债券,可是为什么大量的资金没有投资于股票或是基金上?心理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盈利10%给投资者带来的快乐,远远小于亏损10%给投资者带来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所以不少投资者选择没有风险的银行存款。
2006年的基金净值的增长,是中国基金诞生以来,绝无仅有的一年。这一年,股市基本上没有持续的,较大幅度的下跌,自然基金一直在盈利,并且盈利普遍在100%以上。根据本人2002年开始的基金投资经历来看,基金一年10%的收益是可以预期的,过高的盈利预期是不现实的,绝对不现实的。在股市相对高位买入基金,股市有下跌,基金出现亏损几乎是必然的。比如易方达50指数基金,在2004年上半年,股市相对高位的时候成立的,最低的时候,从净值从1元跌到近0.8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风险,对于投资基金的人,虽然可能还没有经历过,但一定要化时间去了解,要有心理承受的预期。本人预计,2007年股市必然有一次较大的下跌,届时基金净值可能大幅缩水,基金投资者将面临考验。
6、不要把眼光盯死在开放式基金(以下简称“开基”)上,封闭式基金(以下简称“封基”)更有优势。
自2002年中国第一只开基,华安创新基金发行后,开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可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金矿,即封基却被市场遗忘,更被众多新投资者所忽视。
封闭与开基最大的区别有二:一是封基份额是固定的,所以基民只能卖出,而不能向基金公司赎回,而开基是变动的,基民可向基金公司赎回;二是封基的买卖价格主要取决于基金净值,但也受供求关系影响,所以目前可以打折买入,而开基申购、赎回价格与基金净值完全一致。
这样,封基相对于开基,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同样1元的净值,开基要化1元的价格买入,而封基,普遍只要0.8元。在去年五六月的时候,甚至可以打五折买封基。
(2)开基认购手续费是1%,申购是1.5%。即使用网上交易,普遍也要0.6%。赎回费用是0.5%。而封基,买入手续费是0.15%,卖出同样是0.15%
(3)由于封基份额是固定的,投资者无法赎回,这样基金经理可以有长远的投资计划,这种计划也不会被投资者的赎回打乱。而开基基本上份额不断缩水,并时多时少,基金经理的操作计划时常被打乱,影响净值的上涨。
主要因为折价的原因,本人大量抛出易方达的开放基金,换成易方达的封闭基金。
7、买入时机非常重要。
当股市有泡沫,非理性上涨时,这种理性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这时投资于基金,面临的风险大,而可能的收益却小。同样,当股市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面如土色时,却可以买入便宜的基金,基金也可以买入非常便宜的股票。就是投资大师巴菲特说的:“当市场贪婪的时候应该恐惧,当市场恐惧的时候应该贪婪。”毛泽东说:“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吃透这两句话,并运用于基金投资,极有可能一生在金钱上将游刃有余。目前股市已经累积上涨近200%,风险非常大。而一些新基民被赚钱效应所吸引,不顾风险投资于基金,是很不可取的。而本人在2004-2005年向20多个同事、朋友建议买入基金,却只有一人买入并赚钱,也令人惋惜。对普遍投资者来说,应当是宁可错失,不要做错。记住巴菲特的名言:“投资成功应当记住两个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记住第一条原则。”基金经理虽然大多是投资专家,但并不是神仙,更不是上帝,就是孙悟空,也曾被银角大王用两座大山压住不能动弹。面临股市大跌,基金净值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8、小盘基金优于大盘基金。
不少基民喜欢有上百亿,甚至数百亿的大盘基金,以为这样的基金实力强,收益更有保证。就好比一个马戏演员,可以表演双手交替扔鸡蛋,有让5个鸡蛋不落地的能力,如增加到6个鸡蛋,就比较吃力,10个鸡蛋,就必有鸡蛋被打破了。而如果只有3个鸡蛋,就非常轻松了,甚至可以表演24个小时。同样,一只有10亿份的基金,基金经理容易出好成绩,而100亿以上的基金,基金经理必然力不从心。所以本人虽曾买入嘉实服务基金,但因基有100亿以上的规模,马上赎回,换成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
就是易方达旗下的基金:
法定名称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E Fund Management Co., Ltd.
组织形式 有限公司 公司属性 中资
成立日期 2001-04-17 注册资本 12000(万元)
法人代表 梁棠 总经理 叶俊英
经营范围 基金管理业务,发起设立基金。
公司沿革 本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1]4号文批准, 由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天津信托投资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成立。
发起人股东单位:
发起人名称 出资额(万元)
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00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2000
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 2000
天津信托投资公司 2000
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2000
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2000
总计 12000
2004年10月,公司股东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16.67%的出资分别转让给广东粤财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16.67%的出资分别转让给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出资转让后,本公司股东及出资比例为:广东粤财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5%,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5%,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6.67%,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16.67%,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6.67%。
2005年06月,本公司股东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2000万元出资(占16.67%)分别转让给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此次出资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日前已办理完毕。
本次出资转让后,本公司各股东出资及其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如下:广东粤财信托投资有限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占25%;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占25%;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占25%;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占16.67%;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000万元人民币,占8.33%。
旗下基金
基金代码 基金简称 类型 投资风格 基金经理 基金份额(万份)
110001 易方达平稳增长 开放式 平衡型 江作良、梁文涛 1,402,056.17
110002 易方达策略成长 开放式 积极成长型 肖坚 156,723.60
110003 易方达50指数 开放式 指数型 马骏、梁天喜 114,792.35
110005 易方达积极成长 开放式 积极成长型 陈志民、伍卫 105,490.87
110006 易方达货币A 开放式 收益型 林海 118,072.41
110007 易方达收益A 开放式 收益型 林海、沈涛 55,652.09
110008 易方达收益B 开放式 收益型 林海、沈涛 3,205.66
110009 易方达价值精选 开放式 价值投资型 吴欣荣 914,361.04
110016 易方达货币B 开放式 收益型 林海 102,996.86
112002 易方达策略二号 开放式 积极成长型 肖坚 500,956.89
159901 深100ETF 开放式 指数型 马骏、林飞 161,116.66
184712 基金科汇 封闭式 成长型 梁文涛 80,000.00
184713 基金科翔 封闭式 积极成长型 冉华 80,000.00
500029 基金科讯 封闭式 稳健成长型 侯清濯 80,000.00
500056 基金科瑞 封闭式 价值投资型 付浩 300,000.00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7日,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旗下设有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成都分公司。公司秉承“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的宗旨,坚持“在诚信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运作和团队合作实现持续稳健增长”的经营理念,以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运作和良好的投资业绩,赢得市场认可。2004年10月,易方达取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2005年8月,易方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截至2006年12月30日,公司旗下共管理九只开放式基金、四只封闭式基金和多个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组合,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00亿元,是国内最具实力、业务品种最全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 经营稳健,管理规范
易方达高度重视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成立伊始便在业内率先制定“内部控制大纲”,对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与制度管理、内部控制基本要点、控制环境、持续的控制检验作出规范,在此基础上制定了100余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公司特色、合乎基金行业规范运作要求的制度化管理体系,保证了公司的合规、高效运作,获得了国家主管部门和中介评估机构的充分肯定。
● 以人为本,人才优势明显
基金业是“人的事业”,易方达成立伊始,便努力打造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团队。目前公司有员工161名,平均年龄为31.2岁,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的62.7%,具有专业复合背景的占83.3%。公司高管人员人均金融从业时间11年以上,全部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教育背景。公司的投资研究队伍专业、稳健、勇于进取,现有投资和研究人员共37名,其中投资管理人员人均证券从业时间8.2年,具有专业复合背景的占35.7%,研究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占68%,具有专业复合背景的占43.7%。
● 业绩稳定,回报丰厚
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运作使公司始终保持各方面业务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投资业绩综合排名始终在国内基金公司中名列前茅。截止2006年12月30日,公司旗下基金累计分红超过44亿元,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回报。
● 研究主导,投研良性互动
易方达一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强调研究在投资中的主导作用,不断追求研究的深度和前瞻性。目前,公司已自主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员队伍,形成了研究主导的投资文化,注重深度挖掘、实地调研、持续跟踪。投资与研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为公司取得优异投资业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 服务客户,细致深入
专业坦诚是易方达的服务理念。公司不断致力于改进客户服务质量、加强多方沟通协调、完善和创新服务方式。目前,公司已与超过50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推出了开放式基金的网上交易平台,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交易便利和优惠。
易方达将继续坚持以诚信和业绩立足,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最优回报。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有哪些区别?
公私你分明了吗?
首先,投资目标不一样。公募基金投资目标是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但同时,私募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其次,两者的业绩激励机制不一样。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管理费,与基金的盈利亏损无关。而私募的收益主要是收益分享,私募产品单位净值是正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费,如果其管理的基金是亏损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业绩利润提取的业绩报酬是20%。
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资上有严格的流程和严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括持股比例、投资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资时,因为牵扯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而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除了不能违反《证券法》操纵市场的法规以外,在投资方式、持股比例、仓位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区别是激励机制、盈利模式、监管、规模等方面,具体的投资手法,尤其是选股标准在同一风格下都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将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作个对比的话,公募基金的合理之处,私募基金基本上都具备,而公募基金的缺陷,私募基金往往还能克服。公募基金的特点是四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但实际上这些优点是打折扣的。基金持有人参加基金大会成本很高,基金发起人实际上控制了基金大会和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的任命,这使公募基金的四权分立实际上只有三权分立。
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是半个月公布一次投资组合,信息是滞后的,而私募基金的出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基金运作情况。对于风险,公募基金发起人实际上分担得很少,而私募基金呢,保底合约下的风险完全由管理人承担,分成合约及保底加分成合约下的风险,管理人也是与出资人一起分担的。
目前的公募基金是最透明、最规范的基金。公募基金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对基金资产的托管人也有严格的规定,基金托管人在中国实际上就是银行,因为它的注册资本必须达到80亿元。封闭式公募基金每周还要公布一次资产净值,每季度还要公布投资组合。公募基金因为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所以,一般公募基金的资产安全性在一般人看来更安全,也容易接受。
规模的问题,私募基金比较小,公募基金比较大。公募基金是透明的,业绩每周每个月都会公布,私募基金没有公开审计和披露,所以一般人很难知道。就像存银行,银行给的利息好,申购资金极增,所以公募很容易做大。而私募即使他说自己做得好,你很难相信,而且他的门槛高,所以公募基金是一个狠角色,私募基金很难做到。巴菲特他曾经投资公司,他找他的姨妈、牙医来投资,他一直做,从1956年做到公募基金1965年,大概做了10年才做了260万美元,而他每年增长30%,他做到了20亿人民币。彼德林奇的基金他只有2000万美金,而且拿到手之后,1976年到1989年13年翻了29倍,他的增值数是0.2亿一下子增到140亿。就是说,你要做规模大的肯定公募基金快,而私募基金体力就不行。
大有大的好处,大有大的坏处,大的就像大象就跑得慢了,矮的就跑得快了。那么公募基金压力不那么频繁,不像股价那么频繁。那么私募基金没有的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那么这个压力不要想压力非常大。巴菲特74、75还在做投资,他告诉大家,"我是很健康,还可以继续做,"而彼德林奇40多岁就退休了,因为压力太大了,做不了了。所以做私募基金的经理没有做到很大的,而做公募基金的是可以做很久的。私募基金是短期的,因为它的压力更大,你必须比公募做得更好,人家才会转到你私募这边。
私募基金的缺点正是公募基金的优点,而私募基金的优点恰恰是公募基金的缺点。私募基金是在市场机制下的产物,因此它的运作机制就很灵活,一切就是要为出资者赚钱,否则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折叠。一方面,基金业的高速发展及政策面的放宽鼓励了基金产品的创新,各基金公司竞相推出新产品以吸引投资者注意,从销售情况看,投资者对于基金创新的认同也明显高于缺乏创新的基金产品;
人怪象一怪象一
公募基金怪象一
职业生涯大多不过3年熊市离职格外多
基金经理的离职在今年无疑格外引人注目。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3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了变化,至少30家基金公司的71人次离任。截至目前,有记录的615名基金经理中,有232名现已不再担任基金经理。
离任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还有基金公司高管。仅6月份,就有1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涉及高管16名。若把目光延长到2008年以来,另有中欧、东吴、南方等5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涉及公司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的变更公告。
高频率离任及跳槽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任职周期的"三年之痒"。有统计显示,十年来,历史上基金经理总人数611人,任期在3年以内的423人,也就是说,近7成基金经理的公募生涯不超过三年。
目前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长盛、国泰、嘉实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9名基金经理;而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则只有华夏、华安、富国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7名基金经理。
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汇丰晋信龙腾基金经理林彤彤、华安宏利与安顺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尚志民,分别以基金经理岗位工作年限10.06年、9.91年、8.95年成为服务年限前三位的基金经理,而服务10年以上的只有王亚伟。
折叠怪象二
业界牛人挂冠而去80后嫩肩挑大梁
在基金经理离职潮及高管变动的背后,凸现的是业界精英的流失。公募基金
6月,素有基金经理教父之称的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金盆洗手,退出公募基金行业。江作良的离去一度引发业内人士良多感慨。作为易方达基金公司"元老"级人物之一,江作良曾参与易方达基金公司的筹建,历任易方达旗下基金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副总裁。
在江作良之前,基金业内已有多名"重量级"人物发生了变动。5月23日,南方基金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经理许小松辞职。而年初,南方基金另一位副总经理邓召明也公告离职。
一边是业界精英的撤离,一边是基金经理资历的普遍降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薇在其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现任基金经理以"新手"居多,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比例将近1/3。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刚好一年多,而一轮经济周期的最短时限也在5年之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仓促上阵的基金经理中,竟然不乏80后的身影。这些基金经理被业界毫不客气地冠之以"菜鸟"头衔。而恰恰就是这些"菜鸟",管理着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的基金资产。
折叠怪象三
熊市不期而至"青年才俊"多摔跤
"我们的资产还安全吗?"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菜鸟"经理掌控公募基金,基民未免担忧,业绩能否获得保障。
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以来风险加大的市场环境下,32只现任基金经理在任时间超过3年的股票基金,业绩较同类基金平均业绩高出约20%。相关从业经验在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业绩波动风险较小,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超额收益表现则更为稳定。
银河证券分析师李薇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才流失呈现加速状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应高度关注基金经理因素的影响。李薇称,虽然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业绩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盲目地跟随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转换基金品种并非明智的投资选择。事实上,以今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对于基金而言,基金经理的持续任职对于基金的稳定业绩表现而言更为重要。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