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2020)

2023-04-12 14:35:10 法律知识 xialuotejs

杭州的经济主要行业是什么?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浙江政治与经济

政治政府领导

夏宝龙 省 长 陈加元 副省长 龚 正 副省长 毛光烈 副省长 葛慧君 副省长

王建满 副省长 郑继伟 副省长 陈德荣 副省长 朱从玖 副省长 张鸿铭 秘书长

各市政府领导

杭州市市长 邵占维 宁波市市长 刘 奇 温州市市长 陈金彪 嘉兴市市长 鲁 俊 湖州市代市长 金长征

绍兴市市长 钱建民 金华市市长 徐加爱 舟山市市长 周国辉 台州市市长 吴蔚荣 衢州市市长 陈 新 丽水市市长 王永康

经济

 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

浙江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渔业大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是全国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

国民经济发展2011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32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以上。这意味着,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浙江省*跨入GDP“三万亿俱乐部”。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他也是多年来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的(2009年以前),可见他的可发展水平甚高。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推进“浙货万里行”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和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9.9%。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措施。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全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3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98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整合设立5亿元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2.1%。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海外引智计划全面启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2011年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医保“一卡通”全面推行,所有市县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285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继续提高。完善*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开展13项*教育改革试点,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建立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加强。[5]服务业2011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4位。

2.行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结构不断优化。以服务外包、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2011年,我省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44.4亿美元,合同执行额3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5%。我省软件产业收入、结构和盈利水平实现协同发展,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势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性突显,集聚效应显著,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高出全国软件业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

3.行业特色明显。2011年,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3.1%。

4.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2011年,全省服务业投资额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分别高7.8和19.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2.6%,比第二产业高25.8个百分点。除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外的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9.6%,高于第二产业增速6.6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力度逐步加大。2011年,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2%、104.7%和60.2%。

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单位中服务业就业规模达到350万人,同比增长7.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40.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011年,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为3295.6亿元,比上年增加420.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8.1%,服务业税收收入对全部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4.7%。

浙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2020)

浙江到底有多发达?到底强到了哪种程度?

作为重庆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浙江经济有多发达我就不再赘述,比如说人均GDP、人均收入、民营经济等等。

毕业前要写论文、找工作,我站在准毕业生的角度,从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大学这两个方面,来看浙江的福利有多好、 社会 有多发达。 一。

浙江图书馆官方网站内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等学术论文网站,通通免费。

不局限于浙江户籍和常住浙江的公民,中国14亿人都能免费注册浙江图书馆会员,免费享用馆内所有的学术资源。

我以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图书馆都有如此福利,答案是否定的。

我认真查阅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东图书馆、江苏图书馆、福建图书馆、山东图书馆等,这些省立图书馆要么根本没有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要么注册繁琐、内容较少,都不如浙江图书馆如此简单、丰富。

浙江将文化知识看做是公益普惠的重要内容,让任何人都能接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包括乞丐。

二。

2019年9月25日,浙江大学率先实现全校师生免费下载Adobe全套装的福利,包括我们常见的Ps、Pr、Ai、Au等十多款软件。

Adobe旗下有很多软件,都是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商业软件,广泛用于图像编辑、视音频编辑、网络开发、*编辑合成、PDF处理、出版、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插画、专业矢量绘图工具等。

Adobe的到来,浙大师生中的设计大咖、技术大神可以尽情点燃创意激情,激发设计灵感;可以制作炫酷的视频动画作品;还可以加速文档处理流程和修改PDF文件......其丰富的功能和*的专业级数字创意工具,可以有效满足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也是Adobe“创意为人人”(Creativity for All)的数字创意理念的体现。

我以为全国*的高校都有如此福利,答案出乎意料是否定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 科技 大学等全国*高校都没有如此福利。

三。

要知道贫富差距的根本是教育差距,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浙江将促进教育公平这个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将文化知识的普惠性质发挥到*,她给了所有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要知道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结构,是全国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但是浙江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文化知识、重视商业贸易,浙江一千多年来都是全国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浙江自古以来重视文化知识,效果当然是明显的。

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浙江籍的状元、进士、宰相等人数仅次于江苏,高居全国第二,人均*。

新中国成立以来当选的两院院士,浙江籍的院士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人均*。

四。

当然重视文化知识和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浙江重视文化知识,是因为民营经济发达。

浙江对文化知识的投入,能够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转换,强大的生产力为浙江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浙江又有更大的资金加大对文化知识的投入,如此良性循环。

如今的浙江民营经济空前发达,浙江省会杭州正在打造“中国电商之都”、“数字经济第一城”等。

“来了就是杭州人”,“来了就是浙江人”,经济发达、人文书香、风景秀丽的浙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浙江发展、置业。

衷心祝福浙江。

我们以明代诗人张以宁的诗歌《浙江》结尾:

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旦须停棹,呼儿看钓台。

如果只论GDP,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都比较不错,但一个省份的发达与否不能单纯只看GDP,尤其像浙江省,其发达程度并不是像GDP体现那般,而是整体生活水平比较高。

浙江,对外的传达形象是民营企业一大片,虽然这些民营企业不是个个都像吉利、奥克斯、娃哈哈那般规模宏大,但民营企业最能反应一个省份的经济活跃程度。浙江民营企业超过200万家,民营企业多,则代表非公有制经济强悍,这类经济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大力促使了浙江的发达。

另外,浙江的民营企业不仅仅是集中在浙江本省,因经商氛围浓厚,浙江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这部分经济是不计入浙江本省GDP的,所以在讨论浙江发达时,还要在正常GDP的情况下再将这部分可支配经济一并算上,毕竟这部分经济才真的是富藏于民的。

当然,问浙江到底强到了哪种程度,这么问是不准确的,一个省份的强悍与否不可能单独从省份角度出发,除了经济、民生以外,交通、医疗、科教、文卫等综合领域都要算作其中,而这些领域很大一部分都是地区综合,并不是一个省可以支撑的。总之浙江很发达,但只能看作是相对。

浙江人口五千多万,也不是人人都是老板,大多数人都得靠勤俭持家,勤劳致富,我老家江西的,老家那边家庭妇女比较多,我母亲就是,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都只是打打麻将,而浙江这边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做的动,基本都不会在家歇着,像我老丈人,66了,还去做水电工,收入也还可以,丈母娘在家养鸡种菜,哪有那么多老板,浙江人从前很穷,人多地少,又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脑子灵活的就做生意,其他的只有靠勤俭节约,我很佩服浙江人,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提起浙江,大家都知道是个非常富裕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但是到底有多发达,强到什么程度呢?都只是听说,或者是从新闻上看到的,浙江的发达,其实不光是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比如在吃喝玩乐消费方面,下面就说几个我所了解到的有关于浙江经济发达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都知道浙江人有钱,人一旦有钱了就喜欢捯饬,喜欢把钱用在买房和 汽车 上,浙江销量*的车型前五名里*的是奔驰,第二名是宝马,第五名是奥迪,豪车销量排名多年保持*,而且豪车的4S店数量也是排名*。

至于住房上面,因为浙江山多地少,地皮贵等原因,房价都特别高,全省各市几乎找不到均价1万以下的房子,就连山里面的衢州跟丽水,均价都在10000元以上,说实话,浙江的房子真贵,十年前的温州房价排名*均价就30000多,十年后趋于理智状态还要20000多一平,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浙江人有钱,购买力强,本地人可能觉得不贵,买套房子跟买颗白菜样,前几天国庆期间舟山有个公寓开盘,宁波有个大妈一下子买了26套,这不是道听途说,这是真事,真的很服气。

说实话房价高不是好事,只是拿来举个例子,在高房价高消费的压迫下,最终只会连累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消费越来越高,跟不上本地人的步伐,最终被这座城市所遗弃。

我所在的城市是浙江宁波,属于浙江的第二城,仅次于省会杭州,宁波是座沿海城市,以实业立市,港口和外贸为辅,经济非常发达,尤其是藏富于民,而且宁波人还非常低调,作为一个在宁波生活了六年的外地人,我觉得宁波是座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宁波不能代表全浙江,但论经济发达,宁波在浙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所以宁波在浙江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宁波是座沿海城市,既然沿海那肯定离不开海鲜,靠近东海,尤其是东海的小黄鱼特别出名,都说宁波人喜欢吃海鲜,但也没有一个具体对比,看看下面这个海鲜销量排名,真的惊人,带鱼跟小黄鱼宁波人一年就要吃掉37000吨,而且还挑最贵的吃,都是深海鱼,营养价值极高,论吃海鲜估计全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得过宁波人的战斗力。

再来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宁波这么多年,公司每年结婚的那么多人,随礼都随了好多出去,自己结婚都不敢办酒,主要是没钱办不起,直到今年有位老乡找了一个浙江本地的媳妇,听说女方是象山人,不知道是不是这边的习俗,酒席上还给到场的所有吃喜酒的人派发红包,虽说不多,每人就50块,但是那么多的人得多少钱啊,第一次去吃喜酒还有红包拿的,听说这还不算啥,说有些本地人结婚,只要是到场的亲朋好友,送礼送多少都以红包方式翻倍的回赠给你,只想问这样的婚礼哪里有,我想参加。

作为一个外省人每次开车去到浙江所走的高速就深有体会,不光体现在高速服务区,而且路也大不相同,江浙沪的高速明显要宽敞平坦一些,而且维护的非常好,不管是路基还是路标,对比起来非常明显,就连高速边上的民宅山村都大不一样,最令人惊叹的有杭州临安一带的乡村,真的太漂亮了,不敢相信那是农村,简直就是一个 旅游 圣地,家家小别墅不说,关键是设计的非常漂亮,错落有致,跟大山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开车从那里经过,一个字,爽!!

说实话,浙江真的很发达,我上面所说的都是真实反映,浙江人的生活早就跟发达国家接轨了,如果中国的城市都能发展成像浙江这样,那中国离发达国家的标准已经不远了,加油中国!加油浙江!

浙江的发达主要是体现于经济,人均收入比广东还高很多。民富程度确实首屈一指,即便是全省经济垫底的衢州、丽水下边的县城房价都有很多2字头,可以想象浙江的收入水平之高。

但是浙江不同于江苏,江苏是先有庞大的国企体系支撑,而后才以民营经济为重心,加之江苏的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较发达,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当做第一综合强省来打造。所以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大学和三甲医院。

浙江在90年代之前,除了杭州和宁波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城市。之后名声大噪的温州也是因为全民创业而发展起来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是对80年代浙江小城市很好的描述,尤其下边县城的人真的是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外出务工,赚钱后才衣锦还乡的。但是带火更多城市的创业热潮之后,浙江形成了一种草根经济井喷的形态,很有钱的都去杭州定居,享受准一线城市的配套了。像嘉兴、湖州、金华、绍兴这些县域经济城市,其城建水平跟中部的二三线城市其实没多大区别,高教、医疗、交通等层面甚至还比不过中部的洛阳。

但是这些地方的人们是真的很富有,家家户户两三套房,户均1.8辆车,装修投入大。可以说遍地都是个体户,随便一个村子都能找出个千万富翁,经济强县的村子更是亿万富翁都很常见。家族资产不过亿的在浙江都算不上真正的大户人家。

所以浙江的强盛主要还是体现于经济,即便是杭州和宁波,其综合实力加一起对标另外几个沿海省份的双子星也没什么优势。强就强在农民比城里人还有钱,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发达的充分体现。

浙江强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民营经济发达,特别是小微企业发达,第二:浙江民富,浙江居民富裕程度是省份当中*的。第三:浙江各市发展的比较均衡。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排名前列,浙商遍布全国,阿里巴巴带动的互联网经济也是浙江民营经济非常出色的一面,民营发达意味着经济比较活跃,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转型也比较快。

浙江居民是省地区最富

浙江居民富裕程度在省级地区是*的,这个可以从数据当中得到体现,浙江省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省级中*,人均消费支出同样在省级中*,还有其他各项指标也是排名其列,比如说人均住户存款、人均财政收入。

浙江各市发展更均衡

广东省虽然是GDP*的省份,但是发展极不均衡,富的富死,穷的穷死,GDP*的深圳是GDP*的云浮的20多倍

山东省我们就不用说了,山东省的转型遇到了问题,第4次经济普查后,山东的GDP被下调接近万亿,浙江省和山东省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万亿以内。

再说说江苏省,浙江省比江苏省优势是在于浙江省的经济更活跃,江苏省制造业更发达。

2019年浙江省GDP超过5000亿的有6座城市,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台州。

浙江的GDP虽然在全国来说,并不是*的,但是浙江确实很发达,多个方面都在全国的行列,近些年来浙江的经济保持了稳步的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整体竞争力正在进一步的提高,确实是其他相对落后省份需要学习的榜样。

一、经济总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了6.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排在广东、江苏、山东之后,是我国第四经济大省,而且经济2019年GDP的增长率是高于排在其前面的三个省份的。

由于还没有2020年全年的数据,所以*数据只能看2020年前三季度,前三季度浙江GDP总量4.58万亿元,依然是排名第4,增速为2.3%,而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的GDP增长0.7%,浙江的经济增速也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

虽然浙江的GDP依然落后于山东,但浙江的总人口为5700万人左右,山东总人口有1亿人左右,从人均GDP来看的话,浙江省人均GDP为10.87万元,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江苏省。

二、收入情况

从今天前三季度的数据看,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21元,同比名义增长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45元,名义增长3.3%,实际增长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5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2.2%。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4.9%,财产净收入增长5.6%,转移净收入增长10.7%。

而从全国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

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前三季度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4元,前三季度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2667元,前三季度山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920,从数据可以看到,浙江省的GDP总量虽然仅排第四,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高于广东、江苏和山东的。

也就是,浙江人的收入高。

三、经济结构

从2019年浙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5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688亿元,分别增长2.0%、5.9%和7.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4︰42.6︰54.0。

从数据可以看到,浙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年,浙江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出口23070亿元,增长9.0%,出口占全国的13.4%;进口7762亿元,增长5.8%。民营经济出口18415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额的79.8%,

从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在出口额中,民营经济占比达到了近80%。

浙江最知名的企业当然就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公司了,在浙江企业100强中*,阿里巴巴的*市值超为4.8万亿港元,仅次于腾讯控股,是中国上市企业中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四、经济转型

浙江也在进行经济转型,正在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过去以低端纺织为代表的产业需要进行转型,浙江确立了信息、环保、 健康 、 旅游 、 时尚 、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转型,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七大产业之首。

未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将成为浙江经济的为重中之重。浙江的信息产业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以金融系统为代表的软件业浙江名列前茅,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云服务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在未来全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将从过去重投资转向 科技 驱动,而浙江通过领先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制造业相结合,可以构建持续发展的高端制造业。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 经济的实力都是非常强劲的,经济总量居前,人均GDP领先,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高, 科技 水平领先,产业布局合理,未来必然还会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

浙江是我国的发达省份之一,其2019年全省GDP排在江苏、广东、山东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人均GDP也排名全国第四,位列北京、上海、江苏之后;人均财政收入仍然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人均存款和人均 社会 商品销售额排名全国第三,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大家看了,这一系列数据当中,浙江没有一个*,那么怎么体现出浙江的强呢?

一、数据上反映出浙江的综合实力之强

先说前面的数据,虽然浙江并没有一项排在*,但是在多个层面均是全国前四,这就说明了浙江省没有明显的短板,综合实力在全国恐怕仅仅位列北京和上海两个庞然大物之后。或许这样说大家难以信服,那么笔者就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内在含义:

其中,人均GDP反映的是一个省的经济发达程度,人均财政收入反映的是政府财力,人均存款反映的是民间财力,人均 社会 零售品销售额反映的是民间购买力,上市公司数量反映的是企业实力。

好了,这下大家明白了吧,浙江省不仅经济发达,而且这种发达分布得非常的均匀,也就是说老百姓、企业、政府都处于一种“有钱花”的状态,这下大家对于浙江已经有些刮目相看了吧?我们接着往下聊!

二、隐藏在浙江经济背后的人文 社会 之强

浙江的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其中尤为重要一点便是其 社会 人文底蕴的积淀。

首先是2019年浙江地区大学的入学率为64%,也就是说适龄人口当中的六成以上要接受大学教育,此外应届学生高考入学率为94.95%。由此可见,除去地区直辖市外,整个浙江省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省份。高素质的人口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而浙江在这一方面当然做得很好。

在医疗资源层面,浙江的人口与医护人员之比为10000比60,平时或许还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此次新冠疫情当中,浙江地区的病例治愈率接近***,这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了。良好的医疗条件使得浙江人口的整体 健康 程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文化 娱乐 方面,近现代知名作家最多的省份就是浙江,媒体方面,除此之外浙江卫视的影响力也在全国同类媒体当中位居前列;在 科技 方面,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二,而且浙江出的国内外院士总量也是全国第二。

三、政府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程度

从全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程度来看,浙江省的各级政府依然表现出了高出一筹的水平。首先在于对 社会 矛盾的化解,比如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以及创新推出的“三网”工作法,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使得百姓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进而指导 社会 治理的针对性落地。

此外还有 社会 稳定评估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 社会 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等。

另外,政府更是大力的优化营商环境,使得浙江的民间企业能够卸下条条框框的束缚,进而充分的释放活力,推动着浙江的经济大踏步向前迈进。

四、浙江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浙江的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一个“以我为主”的思路。怎么讲呢?也就是说要在本省打造出教育、文化、科研、医疗等一系列优厚的条件,力争将浙江的人留在浙江,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浙江!

地位是政府给的,资源是政策倾斜的,外资是人家投的……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条件,只有人,只有留住了人,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浙江正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留住了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转而又使浙江更快的发展,变得更好,进而再吸引更多的人……如此良性的循环之下,使浙江的发展宛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您所谓的发达和强是指哪些方面?GDP、人均收入、财税还是金融存款等?我就财税金融、居民收入和企业情况等数据,来展现下浙江省的表现如何吧!

一、真金白银经济指标

浙江省是我国现在第四大经济省(GDP),但论真金白银已经超过山东省,2019年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高达 7048亿元 ,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广东12651亿、江苏8802亿元),排名全国省份第三。高于第四名的山东省500多亿元(山东省6526亿元)。

要是看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综合存款),2019年浙江省 131298亿元 ,省份中也是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省,高于山东省近3万亿元(山东省104738亿元),仅少于江苏近2.5万亿(江苏省157139亿元)。

这里浙江省是不到6千万人口的规模,而其他三省最少的江苏也有8千万人口。所以按照人均强度的话,浙江省确实很突出!

二、看下人均收入水平

下面是2019年各省居民收入榜之一,除了北上直辖市,浙江省持续几十年的全国省份第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省内收入水平*的丽水和衢州都高于全国平均,这是全国各省的*。

2020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省份内*!

三、企业情况

浙江省改革开放前的底子很薄,但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民企迅速成长。至今,浙江省的企业规模已经是全国前列,尤其是企业的活跃程度不亚于传统经济大省江苏。

下表上市公司数量数据来自各省2019年统计公报:

另外2020年长三角百强企业近日刚刚出炉,我们可以看下浙江省企业表现如何吧。

浙江省上榜企业最多,达到35家,上海市次之,达到30家,江苏省为26家。而且营收方面江苏4.51万亿、浙江4.86万亿。下表是前二十强企业:

所以可见浙江企业活力是并不逊色于江苏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人均GDP超过10万元,在全国省份当中仅次于江苏;而人均收入则位居全国省份之首。

浙江也是我国经济强省,2019年浙江GDP已经达到62352亿元,稳居全国第四,进一步缩小了与山东的差距,不排除未来赶超山东的可能。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每年的中国民营经济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上榜数量都是最多的。浙商也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浙江人善于经商,所以从整体来看,浙江在全国省份的人均收入*。

数字经济、文化及相关产业、 健康 产业、 旅游 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是浙江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浙江的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浙江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且在一众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也诞生了众多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往后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浙江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

永康市和上虞区的经济比较

上虞区比永康经济更强。

上虞区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和浙东新商都。2021年上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5.68亿元,位列绍兴最有钱的区县第四名,其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52.02亿元、571.03亿元、512.63亿元。

永康市,浙江省金华市代管县级市,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辖10镇、4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2020年,永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39.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31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49亿元,增长3.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8.2%;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9.06亿元,增长9.0%;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62亿元,下降6.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88亿元,增长4.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6.85亿元,增长5.5%。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1.2%;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55亿元,下降1.1%。

诸暨gdp的变化

诸暨gdp的变化,2022年,诸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84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4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09.28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792.02亿元,同比增长4.1%。

具体指标上,工业经济压舱稳舵。202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75.67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59.32亿元,同比增长10.1%。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73.34亿元,同比增长11.2%;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2.37亿元,同比增长7.9%;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8.52亿元,同比增长1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8.2%、48.0%和33.0%。

服务业逐步回暖,消费市场企稳向好。2022年,服务业分行业看,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64.25亿元,同比增长7.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7.48亿元,同比增长7.8%; 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6.17亿元,同比增长0.9%;金融业增加值74.17亿元,同比增长10.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7.69亿元,同比增长2.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3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76亿元,同比增长8.2%。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472.80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320.43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居绍兴第二。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52.38亿元,同比增长16.1%。

投资运行稳中加固,外贸发展提质增量。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5.9%,居绍兴第一。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4%,交通投资同比增长24.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5.4%,占比居绍兴第一。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697.95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出口总额618.40亿元,同比增长15.0%,进口总额79.55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8634万美元,同比增长37.7%。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2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10元,同比增长4.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0438元和4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金融业增加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消耗

金融业增加值(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业总产出根据其金融机构的性质不同和资料来源不同,具体核算内容也有所不同。如银行业的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和投资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不含银行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加上各项手续费收入和信托、融资租赁、外汇买卖、咨询业务、投资分红等其他业务收入。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与银行业类似,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金融业的中间消耗和收入法各项构成的概念与其他行业基本相同。 望采纳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