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怎么选择呢 选择基金经理要考虑什么 (泰达宏利旗下基金经理排名)

2023-04-09 1:11:42 股票 xialuotejs

;     基金公司的一季报大戏已然落幕,结果又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基金经理,排名关系着其声名和奖金;对于投资者,排名第一还是第二,意味着自己购买的基金挣到的是多还是少。正因如此,基金排名总是能够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关注。

      据天相数据统计,一季度利润总额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基金,共实现利润亿元。易方达、嘉实、汇添富和景顺长城分别是第二到第五,一季度分别盈利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但根据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华商基金、景顺长城、泰达宏利位于赚钱榜前三位,每1亿元的资产分别为投资者赚得万元、万元、万元。

      显然,两种排名之间的差别巨大。对于投资者而言,后一种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第一种排名容易受到基金总资产规模的影响。譬如,1000块钱在5%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可获得50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100块钱在5%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只有5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样的对比很不公平。

      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直接代表着投资者每一块钱能获得的回报,是可以在不同的基金之间进行对比的。但是,基金总资产和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之间也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基金资产规模越大,则获取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难度也相对越大。在当前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并不丰富的前提下,基金调仓更多的只能靠直接买卖股票来实现。所谓“船小好调头”,小基金调仓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短期调仓的难度相对较小,因此也更易发挥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

      那么,投资者根据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选取基金经理,就一定靠谱吗?未必。其实,选择基金经理,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分析基金经理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来自于其投资能力,还是来自于偶然的好运气,已然成为历史的业绩表现,在未来是否还能持续,等等。

      共同基金追求的是相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此将基金经理的表现与各自的基准进行对比才有价值,而不是简单地看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为,基金的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可能是由于市场整体的上涨,而非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即,如果在某个期间内,基金经理获得了10%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大盘上涨了15%,则该基金经理的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经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大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负,根本不值得选择。因此,在选择基金经理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基金经理的持续表现能力。有研究表明,在美国的基金经理排名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前十位的基金经理,在5年以后,没有一位还排在该榜单的前十位里面。纵观过去几年中国基金经理的排名,能持续排在前十的似乎只有王亚伟。

      其次,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分析基金经理时,要考虑基金为获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好的对比办法,就是考虑基金的信息比率。这一比率越高,则表明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越高,更值得信赖。

      第三,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研团队的一致性。只有用稳定的投资团队、持续一致的投资哲学获得持续卓越表现的投资经理,才值得托付。

      最后,基金收取的费用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市场越是有效,获得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就越加困难,而基金的各种费用,对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着直接的拉低作用,万万不可忽略。

      总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基金经理这事儿,也直接关乎投资者的金钱利益,一定要慧眼识英雄,而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地就被一次偶然的卓越表现给欺骗了。

基金中稀有金属有哪些

稀有金属是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如锂、铍、钛、钒、锗、铌、钼、铯、镧、钨、镭等。

工银瑞信新金融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能力怎么样

1、工银瑞信新金融基金的基金经理:

鄢耀先生:7年证券从业经验,先后在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审计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分析员,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曾任研究部研究员。2013年8月26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1月20日至今,担任工银添福债券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1月20日至今,担任工银月月薪定期支付债券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9月19日起至今,担任工银新财富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

王君正先生:7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研究部金融地产研究组主管兼基金经理。2013年8月26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1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国企改革主题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

2、基金经理一般要求具有金融相关专业硕士以上教育背景,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如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获得CFA证书,则将更具竞争力,每种基金均由一个经理或一组经理去负责决定该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是按照基金说明书的投资目标去选择,以及由该基金经理之投资策略去决定。投资的实战能力即投资业绩决定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薪酬回报

什么是最牛公募基金,业绩可以到达多少?

2020年“疯狂的基金”终于告一段落。110只基金净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赚近60%,收益最高的冠军基金年回报超过166%,每个数字单拎出来都相当炸。

乘着2020年业绩的东风,“十倍基”(Ten bagger)的队伍也进一步完成了扩容。将时间拉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发现,在公募基金阵营中,虽然十倍基是一个相当珍稀的“品种”,但截至2020年底,整体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达到了惊人的50只(份额分开计算)。其中回报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已经将近40倍了,堪称“业绩之王”。

这些不同类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点?它们的风格、业绩爆发时点、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经理,又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灵魂投手”,买到一只真正的十倍基?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拆解了全市场50只十倍基,用数据和事实告诉您答案。

视觉中国图

“十倍基”扩容至50只

Ten bagger,这个令人激动的名词由美国著名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提出,也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梦想。相比之下,“十倍基”比“十倍股”出现的概率还要低得多,但即便如此,截至2020年底仍然有50只基金成立以来都创造了超过10倍的收益。它们的存在也充分证明,基金这类产品在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方面拥有的巨大潜力。

先来看看“十倍基”到底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行业内的传奇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这是国内第一只净值超过10元的基金,也成就了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截至2020年底,华夏大盘精选的整体回报已经超过了3900%,直奔“四十倍基”而去,在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排在总业绩回报第二的也是一只老牌明星基金——嘉实增长,成立以来收益达到28倍,但距离华夏大盘精选还是有一定距离。同样位列“二十倍基”这个阵营的还有总回报超过2500%的富国天益价值、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以及收益20~25倍的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和富国天惠等。其他还有43只基金总回报都在10倍以上。

截至2019年底,“十倍基”的数量仅有16只(份额分开计算),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翻了2倍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要知道,即便是在“牛气冲天”的2017年,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中也仅有11只“十倍基”,2020年的50只完全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了。

难怪有业内人士评价,经历时间考验后“十倍基”的队伍正在扩容,“十倍基不是偶然,而是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

这些基金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规律呢?要成为一只“十倍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0只基金具有共同特征

通过对这50只基金的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基金成立的时间。在这50只基金中,只有易方达中小盘成立于2008年,其余的最晚成立于2006年,并以2003~2005年居多。

A股历史上一共出现过3次超级大牛市,其中第二次出现在2006~2007年,上证指数一路从1000多点攀升至最高峰时的6124点;第三次则开启于2015年,创业板指从580点涨到了4000点,涨幅惊人。从投资的时间节点来看,显然在2006年及以前成立的基金更占优势,因为经历的这两轮超级大牛市为其提供了投资业绩累积的必要空间。

第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记者先统计了这些“十倍基”所属的基金公司,最集中的几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均有4只。其中华夏和富国属于“老十家”,泰达宏利是国内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景顺长城则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美合资基金公司。拥有3只“十倍基”的是另一家老牌机构嘉实基金,其他的银河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也均有2只。

然后就是关于基金经理的统计(2个人管理同一只基金,分开计算)。在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反复出现3次,他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他担任基金经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鼎益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自成立以来的回报分别达到可观的2537.61%、2422.86%、1122.91%。类似的还有泰达宏利基金的基金经理冀楠和张勋,他们分别管理了2只“十倍基”,也同样是绩优基金中的佼佼者。

明星基金经理对一只“十倍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后面会详细讲到。有一点还是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频率都不算高,很多人任职时间起码在2年以上,可见这也是基金获得高回报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富国天惠为例,其基金经理是2005年成立就开始担纲的朱少醒,15年来都没换过人。这只基金是一只“二十倍基”,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2.57%,也能看出基金经理“一心一意”所带来的成效。

第三,是风格通常比较稳定,不喜欢炒短期热门概念。投研团队相对稳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基金的整体策略和风格通常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前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也积累了一定业绩,因此哪怕更换了基金经理,也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更改持仓,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调整。

另外也很少看到“十倍基”去疯狂炒热点、追风口。以2020年这50只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例。2020年净值翻倍的基金一共有110只,很遗憾“十倍基”都无缘这个名单。不仅如此,很少能在公募基金年度排行的榜单上看到“十倍基”的名字。再以朱少醒为例,他的投资风格比较均衡,重仓的行业和板块都相对均匀。从单个年度的业绩来看,其管理基金的收益和排名都很难称得上最优,但投资比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多年之后这位“长跑型”选手通过时间积累,在复利的作用下收获了非常可观的长期回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类基金,那就是近两年市场行情催生的“二倍基”。综观近2年(截至2020年底)基金的业绩,净值达到2倍的超过200只,其中最高的回报达到3倍。而反观其成立以来的整体业绩,居然有不少都低于近两年回报,占到总量的六成。这说明不少“二倍基”在2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乘着行情东风或者短期热点才扳回一城。市场总是牛熊更迭,热点也层出不穷,这类基金能不能长期保持强劲势头还要打个问号,而且此前的亏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四,是风控好,抗跌。鉴于“十倍基”都穿越了多轮牛熊交替的市场,抗跌能力强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

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20%作为一项标准,那么自2007年以来A股一共经历了8次这种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排名前十的“十倍基”,看看它们在这些区间的表现。在几次市场下调期间,“十倍基”由于都是权益类产品,也同步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下跌。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基金至少有6次都比沪深300“亏得更少”,2013年时甚至还有多只基金出现逆势增长,展示了强大的抗跌性。

当大家都出现亏损的时候,亏得少的人更容易恢复,在净值回撤后再通过主动管理继续创出新高。换个角度来看,在市场行情下行时,这些“十倍基”的持有人也能比指数型基金的投资人损失更少,“是不是真香”?

在牛市里能跟得上市场上涨,在熊市里能较小控制回撤,积小利为大胜,最终在投资长跑中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明星基金经理作用较大

翻开“十倍基”的名单,几乎每一只都可以与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密切相关。也正是背后这些“灵魂投手”的接力,才成就了“十倍基”的神话。

下面就以几只明星基金为例,深度复盘“十倍基”的业绩是怎么炼就的。先来说说景顺长城旗下的3只“十倍基”和这家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刘彦春。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都经历了李学文、王鹏辉等明星基金经理,在2015年的牛市高点就已经成长为“十倍基”了。相比之下,刘彦春的任职回报并不是历任基金经理中最高的,但他任职期间的同类排名最靠前,2只都排在了行业前2%~3%的水平,带领基金快速成长为“二十倍基”,另一只景顺鼎益基金,刘彦春的任职回报也达到了近400%。

正是由于绩优基金经理的不断接力和传承,才锻造出了这些优秀的产品。

如果结合这3只基金的业绩爆发年度来看,还能发现一些别的规律,于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作了一个统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来了一波业绩爆发,年度净值增幅为70%左右。在其后的几年间,这2只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年度回报在-20%和20%之间来回波动,一直到刘彦春接手以后才重新起飞,收益扶摇直上。另一只基金景顺鼎益的情况与此类似,2015年刘彦春开始担纲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年回报就达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报均超过了50%。一个字,稳。

对于另外一些基金,或许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更大。例如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以一人之力贡献了近12倍的任职总回报和49.77%的任职年化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一骑绝尘。在他离开后,华夏大盘精选又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经理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创造了比较稳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国内公募历史上唯一的一只“四十倍基”。

总的说来,一只“十倍基”背后往往是多个基金经理和其投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创业,行情下跌时巨大的压力或者公司人事的变动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发挥,毁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只“十倍基”,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

怎样才能买到“十倍基”?

最后来简单讲一讲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怎么才能买到“十倍基”。

通过前面部分的统计,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十倍基”,也诞生于2008年,到2021年已经迈入第13个年头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将一只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够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个没有对与错,主客观因素都有,大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备这么长线的资金实力。

作业还是可以抄的。与其去抄基金的重仓股,也许不如认准这个基金经理,直接买这只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归纳了不少“十倍基”的特点,比如选择中长期业绩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动管理能力优秀、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避开一味炒热点、做短线的产品。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些,要选出一只“潜力基”并不难。

这些已经成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可以进入你的基金池而进行关注的。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很快,热点赚钱效应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结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业绩来挑选出眼下依然能够适应新形势、没有落后于市场的好基金。

还有一个特点是,近两年业绩增长一倍、两倍的“翻倍基”队伍也日趋庞大,从这些“翻倍基”中寻找下一个“十倍基”,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总的说来,业界一直以来强调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资,不间断,不以错过“十倍基”而懊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长期持有,中间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求2002-2011年各年度公募基金收益率前三名一览表,含基金经理姓名、管理的基金名、收益率等。

2002

基金安久 15% 华安 林彤彤

基金景业 2% 大成 王贵文

基金兴华 -2% 华夏 王亚伟

2003

博时价值增长 34% 高阳 肖华

基金科翔 32% 易方达 肖坚

基金科汇 31% 易方达 朱平

2004

泰达宏利成长 17% 刘青山

基金科汇 16% 易方达 朱平 梁天喜

嘉实增长 15% 刘欣 邵健

2005

广发稳健增长 16% 何震

富国天益 14% 张辉 陈戈

银河收益 13% 毛卫文

2006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 182% 李学文

上投摩根阿尔法 172% 孙延群

上投摩根中国优势 170% 吕俊

2007

华夏大盘 226% 王亚伟

中邮核心优选 191% 许炜

博时主题 189% 邓晓峰

2008

中信稳定双利 12% 张国强

国泰金龙债券 11% 林勇

华夏债券 11% 韩会永

2009

华夏大盘 116% 王亚伟

银华核心价值优选 116% 陆文俊

新华优选成长 114% 王卫东

2010

华商盛世成长 37% 孙建波

银河行业优选 30% 陈欣

华夏策略 29% 王亚伟

2011

广发增强债券 6% 谢军

招商安泰债券 5% 刘军

鹏华丰收 4% 阳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