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基金时很多人会关注基金经理,那么基金经理管理多个基金好不好?其实,在投资基金时一个基金经理要管理多只基金,主要因为基金投资一般属于长期投资,基金持有的资产不会频繁的变动,更加注重长期持有,这时就会给基金经理安排多只基金管理。
用户在选择基金投资时一定要选择基金经理能力强的,因为好的基金经理可以给管理的基金配置较好的资产,而且好的基金经理会随着股市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基金持有的股份,这样就可以保证基金净值不断的上涨。
投资基金时除了关注基金经理的能力,这时还需要关注基金本身其它的方面,比如基金类型、基金规模、基金主题、基金买入和卖出费率等,再有就是基金类型也是关注的焦点,常见基金类型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
投资一只基金时还要注意这只基金的规模,一般不要选择规模较大的基金,因为这样的基金需要配置较多的资产,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规模大的基金需要留出较多的现金,预防出现较大规模的赎回。
投资基金时股票市场的走势要特别关注,通常净值型基金的走势与股票市场走势一致,这时用户可以选择股票市场低迷时介入,后续在股市出现上涨后基金净值也会上涨,这时用户通过投资基金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在买入基金时要注意时间点,如果投资者在15点之前提交买入申请,那么在计算份额时会按照买入当天的基金净值计算份额;如果在15点之后提交买入申请,那么会按照下一个交易日的基金净值计算份额。卖出基金时不同的基金到账的时间不一样。
首先:私募基金是通过信托发行的(国家没有给私募基金发牌照),不是由基金公司来管理的,基金公司管理的叫公募基金
其次,可以管理多只基金
有不同意见可以追问和讨论
“基金经理挂名问题存在多年,太普遍了,好在整改要求比预期中低。”沪上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根据近期监管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则会让基金公司进行调整。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根据这一上限进行调整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门槛设置太低,起不到整改的约束作用。
严查“挂名”告一段落
7月23日晚间,多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收到监管通知,要求新基金申报过程中,增加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进入申报流程的产品需补充这一材料。除了新基金外,存在2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存量产品情况也需填报承诺函。一时间业内风声鹤唳。
当时,业内流传着各种“限制”版本,有的说一个基金经理可能最高带3个产品,有的说是5个,还有的说是7个……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如果限制过严,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调整困难。
最新消息显示,根据近期监管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则会让基金公司进行调整。
“严查挂名总算告一段落”,上述公募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基金公司根据这一上限进行调整的难度并不大。
数据显示,主动管理基金数量达到10只及10只以上的大多是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大中型基金公司和发行较多债券型基金的银行系公司。
监管要求比预期低不少
但也有公募人士认为,最新的监管要求比之前预期有差距,很难起到约束作用。
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基金是否好卖和基金经理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新发产品都会采取双基金经理组合。在营销期利用老基金经理宣传,在建仓期老基金经理指导,过渡一段时间后,再由新基金经理来实际管理。但他也坦言,“老带新”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变形,比如有些老基金经理从不参与实际运作,真的只是“挂名”,更有甚者,实际操作人并不具备基金经理资格。
不少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分析,随着公募业务迅速扩张,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而基金经理数量并没有同步增长,“一拖多”产品比比皆是,挂名管理后遗症凸显。
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究竟有多严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7月23日,正式运作的公募基金数量5587只,在任基金经理数量2022人,人均管理基金数量2.76只。《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2022位基金经理中,只管理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310人,占比15.33%;管理2只的有287人,占比14.19%;管理3只的有232人,占比11.47%;管理4只的有218人,占比10.78%;管理5只及其以上的基金经理各自占比均不足10%;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的基金经理有335人,合计占比16.57%。有13名基金经理名下管理的基金数量在20只以上,管理数量最多是某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债券与混合基金数量高达26只。
“一拖多现象严重,有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有混合基金股、债等不同资产分别配置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也有挂名管理情况。”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曾分析。
采访中,不少公募人士认为,困扰多年的行业顽疾要想根除,监管一定要出重拳。“我觉得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的门槛太低了,个人认为5只比较合适,只有这样,基金公司才不敢打擦边球,基金经理才敢拒绝挂名,代销机构才会拒绝合作。 ”深圳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文章来源:金证券)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