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过往业绩
业绩是衡量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硬指标,但看业绩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观察基金经理从业以来的长期业绩,一目了然的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可以从整体上对基金经理有个定位;
第二层则是考量比较极端年份里基金经理的表现,在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时,基金经理的风控水平才最能得到体现;
第三层则要看基金经理在自己手风不顺的时候业绩如何。
投资行业其实很残酷,最终看结果。投资回报率就是基金经理们最主要的成绩单。
他们的业绩不仅要看短期(月、季度),也要看长期(一年以上)。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表现长期处于市场前30%,那这个基金经理就是很棒的,3、5年下来的累积收益会非常高。
二、看投资经验
投资经验越丰富,对市场适应度和风险把握上一般更好。
A股市场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概在5年,因此管理年限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都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了。尤其是经历过熊市的基金经理,他的抗风险能力和中长期投资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三、看专业能力
虽说基金经理几乎都是名校毕业的全面型人才,但各自仍有不同的擅长。
比如,工程、医科等专业毕业会对相应市场熟悉,对主题类投资有帮助;长期固定行业的投资经验,会涉及到该行业的很多资源……这些基础信息,都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四、看基金经理的团队
基金经理玩的是资产管理,几百上千个标的,一个人是看不完的。如果基金经理的背后有一个靠谱的团队,那对上市公司和行业的分析就比较深刻和全面,基金经理根据调研做出的判断自然也会比较精准。
此外,辨险识财认为:在大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会受公司投研文化和投研制度的影响和熏陶,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和操作,对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 在买基金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基金的规模、基金过往收益、基金晨星等级等等外,选择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很多人都不会筛选基金经理,那么如何筛选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怎么看好不好?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在选择一只基金的时候,首先是看一下有没有3~5年稳定的历史业绩,其次在选基金经理的时候,需要看基金经理长期的业绩,可以自己做一个表格来筛选,比如说:筛选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5%以上的基金经理,筛选完以后可以接着进行筛选,从业年限10年以上的。
在选择基金经理的时候,一般年限是选择长一点的,比新的基金经理要好一点,因为从业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是经历过“牛熊”,对比新的基金经理经验更加的丰富。
其次就是看业绩,只有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经理,才有更大的概率为我们赚钱,如果投资了一位不好的基金经理,基金持续下跌,就会像一个无底黑洞一样,越低越多,虽然过往并不代表未来,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参考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基金经理的时候要看基金经理的任职区间,是不是这个基金经理的,比如说:有的基金历史收益是十分的优秀,三年五年评级都是五星,但新任基金经理是最近上任,那么这些业绩都不是他的,就需要再慎重的考虑一下。
; 在一支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当中,基金经理发挥着核心关键的作用,对基金的具体投资策略的确定、投资标的的选择、买卖时点的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可以说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
基金市场上一共有两千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基本学历都是在硕士以上,有的投资者喜欢跟随明星基金经理投资基金,有的喜欢根据基金的排名挑选基金,但是不管怎么样,评价基金经理都是我们投资基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基金经理呢?
第一,历史业绩
虽然说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但是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因素。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都是有数据可查的,比如说任职期间获得的最佳回报是多少,所管理的基金业绩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情况。分析历史业绩要从多个时间维度去考察,的,中期的,长期的,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更值得信任。根据管理的不同类型的基金从业绩分解的角度去去考察,比如股票型基金经理将基金收益分为市场收益和超额收益,债券基金经理分成系统收益、国债效应、利差效应,“固收+”基金经理分为固收部分收益和“+”部分收益(股票、转债、打新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的评价。
第二,风险控制能力
投资过程中,风险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会让投资者更信赖,并且投资体验感更好,关于风险控制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特色数据去进行对比,比如说所管理基金的最大回撤(最大回撤越大风险控制能力越差)、波动率(波动率越大风险越高),很多投资者都高估了自己的亏损容忍度,大部分投资者在面对亏损的时候很容易止损放弃投资,所以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第三,投资经验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那些些历经牛熊市场洗礼的基金经理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够从容处理,中国的基金市场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内累计任职时间在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已经很少了,根据中国市场大概5年一轮的牛熊市场周期,投资者可以尽量选择经历了一轮以上牛熊市场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同样需要考虑所管理基金与其投资经验和专业的匹配度,比如说医药研究专业毕业的基金经理或者一直致力于医药行业研究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医药基金会比从信息科技转过来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医药基金更值得信赖。
第四,投资风格稳定
投资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要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与自己的投资需求想匹配,如果理念不同,很难在投资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会导致信任危机,投资也难以继续,比如基金经理的风格是积极进取的,股票的仓位配置比较高,投资者是保守稳健的,那可能难以接受投资过程中的基金波动。再者就是看基金经理的是否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有没有发生驼子风格的偏移,市场是多变的,有的基金经理迫于业绩压力,为了追求短期内更高的收益或者是追逐排名而远远地偏离了自己原先的投资风格,这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的持仓、换手率、平时言论、定期报告等去判断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第五,投资团队
管理一支基金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基金经理和背后的投研团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着丰富的投研能力的团队对基金经理管理基金肯定是锦上添花。
第六,其他综合因素
除了以上,投资者还可以从基金管理规模、踩雷、净值异常、处罚、负面舆情等角度综合考察。
; 基金市场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战场,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基金经理,同时,年轻的基金经理层出不穷,以爆发式的基金业绩火速出圈,一战成名,比如说蔡嵩松、赵诣等等,有的投资者认为新生代的基金经理更加有锐气,爆发力更强,也有投资者担心新生代的基金经理经验不足,难以应对各种多变复杂的市场,风险更高,新生代的基金经理是否值得我们追随呢?
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优势
年轻的基金经理在开始管理基金的时候一般管理规模不大,一方面比较容易进行调仓,对于换手率较高的基金经理来说非常有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参与打新的话可以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新基金经理冲劲足,年轻人更加急于证明自己,工作上也会更加勤奋,精力上也更加旺盛,互联网,创新药等行业的变化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新基金经理更能跟得上变化的进程。
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劣势
首先当然是经验不足的劣势,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场的考验,难以准确判断其管理实力,在牛市中乘风破浪表现优秀,不能意味着在熊市中能游刃有余,有效控制风险。
大部分新基金经理也缺乏成熟的投资系统,容易发生风格漂移,一套成熟的投资体系是需要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建议一套成熟的投资体系可能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没有成熟的体系,也难以保证稳定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能力圈较小,新基金经理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不长,可能只是比较擅长原来研究的行业,投资范围比较单一。任职不稳定也是劣势之一,在从业初期很容被优胜劣汰。
靠谱的基金经理不在于每年业绩有多高,最重要的是该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稳定,不能发生亏损,有亏损的经理尽量不要。以十年为考察期,金融危机期间允许亏损,但不能连续亏损多年,连续两年亏损的经理最好不要,发生亏损可以理解。总之一句话:长期盈利极少亏损的经理比较靠谱。
购买基金前,首先要看的就是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基金盈利情况。
先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5年以上的基金从业基金最佳。例如:一位2012年前进入市场的基金经理,经历了2013年低潮,又有2015年高峰,算比较完整的经历了一个股市波动周期。
其次看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优秀的基金经理,运营年限越长,投资回报率越高。当然不是越高越好,衡量一下运营年限和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净值走势和沪指走势,如果是精选基金有没有跑赢大盘,追踪指数有没有跟上超越板块。
最后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多去关注一下基金经理的公开消息,有没有明显的负面新闻,在公开媒体发布的投资研报。有很多基金经理为博眼球,会出现一段时间观点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一下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激进还是稳健操作。
2015年股市走牛,不少年轻基金经理纷纷入市,那一年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的业绩都惨不忍睹,买在了最高点。刚才去翻开了一下基金业绩排行,发现一个看名字就知道这一年很赚的基金净值居然亏损,点开发现是2015年4月设立的(买在了最高点),默哀一下,如今大概率能回本了。
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是,买了基金就不需要关注了。其实是不对的,购买基金以后,也要关注一下基金经理的动态。推荐如果想投资基金, 尽量选择与自己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