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管理的私募基金有哪些(私募基金经理概念股)

2023-04-01 7:46:54 证券 xialuotejs

1、高毅邻山1号远望27号、高毅邻山1号远望39号、 高教资产望13号 、高毅资产望12号 高毅资产望8号。2、冯柳在一季度增持新进了人福医药、睿创微纳、海信家电、麦格米特、广誉远、铂力特、博迁新材、康缘药业、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和北鼎股份。 3、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报中,冯柳合计持仓规模逼近500亿,据此估算,他在今年一季度应较大幅度进行了减持。记者从渠道方了解到,冯柳所管产品整体规模稳定,仍在500亿以上。冯柳近期也表示,今年较大力度增加了港股配置。

拓展资料:

1、随着年报密集披露期的到来, 备受市场关注的私募大佬的持仓浮出水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冯柳共现身17家上市公司,合计持股市值超百亿元。去年四季度冯柳新进了大亚圣象、风华高科、恒顺醋业和鸿路钢构,并且继续重仓持有大华股份、上海家化等,还逆势增持了同仁堂、柳药股份,但清仓了中航机电、中国国贸等。

2、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曾经的超级牛散,坚守茅台和山西汾酒取得“9年370倍”超高投资收益而闻名的私募基金经理,目前的持仓中,公司市值均小于千亿元,集中持有中小市值股票。而且清仓的中航机电、中国国贸、中简科技等个股持仓期少于一年。高毅资产官方介绍,冯柳的投资风格以逆向投资见长,不控制回撤。深圳某私募基金合伙人认为,逆向投资追求的是安全边际性价比,需要在主跌浪完成之后再买,就是反复证明后的逆向而行,要避开正确被展开的过程,因为市场才是永远正确的,“可以学他的弱者投资体系,但不建议抄作业。”

3、逆势增持逼近举牌线冯柳一直对医药股钟爱有加。此前曾成功布局人福医药、金域医学等医药股。如金域医学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曾于2018年三季报新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此后逐步加仓,持仓股数由380万股增至2200万股,直到2019年四季度,冯柳退出了金域医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在冯柳持仓期间,金域医学股价一路上涨,涨幅超过150%。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冯柳四季度增持同仁堂、柳药股份,对京新药业持股不保持变。年报显示,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2020年四季度增持了中药老字号同仁堂1500万股,到2020年四季度末持股数量达到6500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4.74%,升至第二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4、冯柳在2020年三季度末首次出现在同仁堂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持有5000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但在加仓的四季度,同仁堂股价下跌了12%,一度跌至23.25元/股。此外,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2020年四季度大幅增持柳药股份1200万股,最新持股数量达到1700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4.46 %,逼近举牌线。同样,柳药股份的股价在四季度走势不太理想,从最高的25.10元/股下跌至21.54元1股。

什么是股票私募啊?

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在发行证券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者作为发行对象,由此,可以将证券发行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私募高手股锋:守正出奇的操盘手

主题投资是什么?它是时代赋予人们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量化是什么?它是依据大数据构建的交易模型。在基金经理股锋看来,主题+量化=赢。他因创立“一带一路18指数”而声名鹊起,其指数在2014年涨幅超过100%,2015年以来继续领先大市。作为今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指数中的18只标的股,就是用主题投资+量化模型精选出的,并根据变量调仓换股,保持指数平稳快速增长。探究其投资的秘籍,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收购原始股赚第一桶金。

“以正和,以奇胜。”股锋常拿《孙子兵法》中的这句话自省。说起他的投资生涯,这与中国证券市场20多年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初,沪深交易所成立,几乎同一年,股锋高分考入江西财大证券与期货投资专业。

大学毕业后,入职国泰证券,他幸运地成为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证券从业人员和第一代操盘手。而曾经的同学们,如今也大都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或行业领军人物,他们被业内称为“江财黄埔一期”。

中国证券业发展初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机会的人不多,股锋把它形容为“满城尽带黄金甲”。只要知晓信息并敢于行动,就能赚大钱,收购珠海格力职工内部股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风起云涌,公司面向发起人和公司内部职工募集股份,而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一些职工未等企业上市,就把股票变现,这些以三四元的青菜价格在地摊上被出售的股票,很多一上市就翻了十多倍。股锋正是嗅到了这个机会,背着一大麻袋现金,南下去收购珠海格力的原始股。

“当时收购过程存在很大的风险,买到手的就是一个股东卡、一个身份证复印件,一旦这些凭证是假的,这钱就白摔了!也有些内部职工股根本就不能上市,收购来的股东卡变成了一张张废纸。”股锋回忆说。

不过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因为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果断决策魄力,十几元一股的内部职工股,一上市就以50元收盘,一个月后冲到了78元。

最困难的时候守住了自己。

股锋并没有因此迷失自己,为了实现稳赢,他把目光瞄准了国外的成熟市场。他系统研究了美国华尔街证券的发展史和该国股市成熟的投资理念,不断积蓄自己的实力,在A股1999年那波5.19科技股行情中,他终于守正出奇,一鸣惊人。

1999年5月19日前夕,股锋操盘一个资金量很大的理财账户并重仓科技股,但无奈股市跌跌不休,理财账户的资金已经快要跌至与客户约定的风险线,压力山大。坚守还是放弃?股锋内心无比煎熬。

于是,他重新冷静思考:一方面,守正的分析,A股沉寂两年多,底部特征明显,随时会出现否极泰来的反弹;另一方面,出奇的思维,放眼世界,90年代后期,许多行业的美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牵连而出现颓势,但是科技股仍然一枝独秀。其市值占比从90年代初的7%左右升到了90年代末的35%以上,微软、思科等一批高成长的大牛股成为风向标,他预计A股的网络科技股也一定会有出奇的表现。这样,持有股票的理由都存在,为何因为短期的压力而选择放弃呢?

坚持终于换来了他在5.19行情中的全胜。5月19日,A股暴涨4%,之后在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波凌厉的飚升走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从1100点之下开始,最高见到1725点,涨幅超过50%。期间涌现出了无数网络新贵,股锋重仓的海虹控股短短一个半月,涨幅超过了100%,略作调整之后,一口气从每股18元暴涨至每股83元,成为“5?19”行情第一大牛股。

人生就是一次主题投资。

A股还在享受科技股狂欢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悄然改变,由坐庄模式转向价值投资。股锋敏锐地嗅出了这个趋势,做出一次人生的选择:他放弃国内机构优厚的待遇,自费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深造。这对一个知名操盘手来说,意味着时间和金钱双重机会成本的损失,但股锋看重的是更长远的价值。

在英国,股锋充分感受到了现代金融的发达,并师从理查德?威廉姆斯教授,系统学习了“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基金评价”、“行为金融”等世界最先进的金融投资知识,同时颠覆了很多自己曾经在国内的投资行为。

学成回国后,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股锋成了香饽饽,银行、基金、保险机构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股锋把自己重新定位于保险资产管理, 2005年,负责筹建嘉禾人寿(农银人寿前身)投资部,管理百亿债券和基金的投资。他在选择基金投资标的时,注意到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也因此成就了和后来成为最牛基金经理之间的一段传奇故事。

这段传奇故事,始于一次华夏基金的营销路演活动。那时,王亚伟还没有现今大名鼎鼎,他的基金净值在1元左右徘徊,略微跑赢大盘指数。走进他的办公室,却发现没有堆积如山的研究报告,也看不到日程紧凑的企业调研计划,只有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这引起股锋对王亚伟的关注。

随后在与王亚伟的多次深入交流中,股锋洞察到王亚伟能够跳出基金经理的局限,从“生态系统”(系统和制度层面)的角度去寻找企业和市场中的投资机会(此后多年中形成市场口碑的股改与重组“王亚伟概念股”,也正是发端于此)。在当时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近20年来最大的“制度机会”的这场变革中,有这种眼光的机构投资者作为流通股东的“天然代表”,在制度博弈中一定会获得空前巨大的话语权与基金业绩的丰厚收益。

有了对王亚伟本人投资能力和投资视野的高度认同,股锋持续跟踪并将所掌管的资金陆续重点配置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

而这只基金也不负厚望,投资后仅一年,就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其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

与此同时,股锋本人投资理念通过这一事件进一步升华,用大资金集中火力参与江西铜业的定向增发,同样在事件驱动的主题投资上赚得盆满钵满。但在他看来,从留英学习到发现股神王亚伟,再到买江铜的暴赚,这段人生经历也是一次成功的主题投资,只要主题方向正确,努力加上一点点运气,回报天注定。

牛股永存的量化交易模型。

现今,股锋又从基金的“裁判员”变回“运动员”,他操盘管理的私募基金(PE)不同于其他私募,除了权威信息支持的基本面分析之外,多了一门独门绝技,被称为“牛股永存的量化交易模型”。

说起这套模型,仍和英国有不解的渊源。在留英期间,股锋和弗兰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弗兰克是著名千禧年基金公司管理几百亿美金的投资经理,因而欧美成熟的量化交易模型被带回中国。股锋在此基础上,结合A股的实际交易情况加以改进,反复测试,终于成功。

在交易数据和技术形态分析上,国际对冲基金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非常经典的计算方法,股锋在弗兰克帮助下,将其成功引进到A股,并进一步发展为其独创的三维变量理论,即时间、空间和量能。时间就是通过有效信号过滤,将股价整理的左侧区间筛除,使得资金时间效率大为提高。空间就是通过股价形态量化分析,寻找股价的相对低点或具备大幅上涨的起点,从而非常便于抓住牛股,让资金收益有可靠保障。量能就是通过交易数据分解,识别出什么才是股价上涨的真实量能,从而可以准确把握股价起爆点。

这个量化交易模型,在应用上也非常直观和简易。通过在系统上观察两组曲线的排列状况,就可以轻松得出何时买入和重仓买入的投资结论。这两组曲线,一组被称作“中枢神经线”,主要是识别主力每日交易的真实意图;另一组被称作“周围神经线”,主要用于判断股票自身是否具备中短期上涨条件。最神奇之处在于当两组曲线同时满足某一形态,标的股票也预示着即将拉起主升浪时,凤凰涅?,展翅高飞。

他用这个量化模型创立的“一带一路18指数”2014年涨幅超过100%,2015年以来继续领先大市。

“赢得市场并不难,第一步宏观分析敲定行业;第二步通过政策、事件驱动,选定股票;第三步用量化交易模型得到最后的验证。三重筛选,就能确保投资收益赢面的大概率。”股锋最后道出了管理主题量化基金的秘籍。

叶飞概念股有哪些?

01

叶飞概念股有中源家居、东方时尚、今创集团、众应互联(现ST众应)、维信诺、昊志机电、华钰矿业(现ST华钰)、祥鑫科技、隆基机械、法兰泰克等。

私募基金经理叶飞以一人之力,在A股市场搅动起一场巨大的风波。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叶飞概念股自然是比较关注的。那么,叶飞概念股有哪些呢?

2021年5月17日,叶飞在微博上表示:“我没有披露十八家具体股票名单,谁乱写名单,谁自己负责!”但在微博配图中,他划出了中源家居、东方时尚、今创集团、众应互联(现ST众应)、维信诺、昊志机电、华钰矿业(现ST华钰)、祥鑫科技、隆基机械、法兰泰克共10家公司。涉及到的证券公司有:申万证券(刘*)、民生证券(管*)、天风证券、恒泰证券......

在当天,被叶飞点名的上市公司跌上热搜,其中6家跌停。不少上市公司战战兢兢,生怕叶飞被点到名。被点名的上市公司及券商也火速撇清关系,称与叶飞事件无关。民生证券方表示:民生资管并未参与中源家居市值管理,今年一季度确实有自营部门的投资经理在投资权限内买入中源家居股票,但公司肯定不会参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知情者请透露一点深圳私募基金的情况

博时基金资深基金经理肖华日前下海,并迅即发行了信托私募基金,将深圳信托私募基金经理群落带入公众视野。公募基金经理下海、香港私募基金回归、10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精”、离职的券商高管……借力去年牛市,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信托私募基金经理群落。

他们都曾有着精彩的人生,有着耀眼的履历,如今,来到A股的汪洋大海里,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月如梭,将印证他们谁能游得更快,游得更远……

“君安系”

深圳信托私募基金经理中有多人有着“君安系”烙印,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下称“赤子之心”)负责人赵丹阳曾出身于国泰君安,目前其投资团队办公地址仍毗邻国泰君安深圳分公司。

赤子之心是深圳最大的信托私募机构,与平安信托、深国投合作共发行了5只信托私募基金。赵丹阳在香港管理的名为“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对冲基金,曾创下三年收益率368%的显赫业绩。

而在深圳众多信托私募基金中,从首次募集规模上看,杨骏旗下的晓杨投资可能是最大的。去年10月17日,“平安晓杨一期”募集了1.21亿元,今年2月28日,“平安晓杨二期”又募集了1亿元,比起大多数千万元的资金规模,晓杨投资的两只基金无疑都是“大哥大”级的。

资深市场人士任维杰认为,晓杨投资的募集成绩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杨骏个人的显赫履历:他曾经是君安证券总裁。“君安事件”后,杨骏转战香港市场投资H股。2005年5月,杨骏与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合作,在香港推出“晓杨成长基金”,2006年3月又发行了“晓扬机遇基金”,总规模近1亿美元。

同样是君安高层背景的康晓阳和深国投、平安信托各自合作发行了一只信托私募产品,康晓阳曾长期担任君安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

“群英会”

A股市场牛气冲天,信托私募基金数量也大为增长,各类资深投资界人士纷纷加盟。去年曾在国内投资界火爆一时的“股神”林园也开始由“水下浮出”,向信托私募基金经理转型。3月2日,以林园自己名字命名的信托私募产品通过深国投正式发行。资本巨鳄旗下的上海涌金资产管理公司也通过深国投发行了信托私募产品。

今年来尤被各界关注的是博时基金最资深的基金经理肖华宣布辞职下海加入私募。

其实肖华远非基金经理下海第一人,杨骏的晓杨投资管理团队中就有3人曾有过基金公司从业经验,杨军曾担任过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林彬曾担任长城基金研究副总监,徐凌峰也有过招商基金从业经历。

还有外资大行人员加入了这个群体,康晓阳团队中的刘虹俊曾担任摩根士丹利高级副总裁、美林证券投资副总裁,具有15年以上证券投资管理经验。

每人心中,各有一个巴菲特

与公募基金一样,各信托私募也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只是掌舵人的经历难免会在具体策略上留下痕迹。

东方港湾投资公司总经理但斌是个彻底的巴非特崇拜者,他完全“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巴菲特一生重仓13个股票,其中7个股票赚了270亿美元。但斌也只挑选“王冠上的珍珠一样”的企业,长期持有,平时基本不看盘。据说,其办公室电脑里竟没有股市行情软件。

可杨骏认为巴菲特不可死学。他一般同时看几百只股票,随时调整组合,每只股票有严格的持仓比例限制。而明达投资董事长刘明达去年下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讲“傻瓜投资”,今年以来口风略变,开始讲“投资明日巨头”。

赵丹阳则说一经发现即重仓投入,长期持有,直至企业的股价透支未来的成长,不会频繁交易,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敌人。

可杨骏不这么认为,晓杨投资在行业配置上,一方面对银行、地产、钢铁、机械、消费品、医药等最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行业保持了高度关注,通过积极的行业配置和精选个股,有效地把握住了本轮上涨的大部分热点和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主动的波段操作和行业轮换,规避了涨幅过高的行业和个股,很好地控制了投资组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