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估值
现在医药“贵”吗?如果我们从估值来看,医药确实“贵上天”。不过,这个估值高,属于静态估值。就是衡量医药行业的估值时,没考虑业绩增长对估值的影响。如果医药行业,一年业绩增速达到20%,估值能下降20%。如果业绩持续增长,估值下降也快。
短期看A股医药板块估值相对较高,但中长期看并不悲观,因为医药股整体业绩稳定可持续。纵观A股历史,医药生物行业一直属于“黄金赛道”,医药医疗主题基金长期仍具有投资价值,可以考虑在板块回调之时分批入场,或者选择定投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现在医药的估值贵了,可以在不改变基金经理的前提下,选择行业配置更加平衡的基金,如果偏好消费和医药,可以关注吴某某的广发轮动配置,如果偏好科技和医药,可以关注葛某的中欧明睿新起点或者赵某管理的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
当然,如果你能忍受净值波动,相信医药板块的业绩可以逐渐消化估值,也可以长期持有优秀的基金,毕竟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才是最好的基金。
2、长期投资
时间越长,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的收益就越高。
从最近五年的产品收益看,医药主题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亮眼,绝大部分产品都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总体来说,医药基金风险方面是比较小的,基金持仓的大多公司都具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在买行业主题基金的时候,你的入场时间并不是特别重要,而是你选择的基金行业是否处于好赛道,基金经理管理能力是否优异,另外,你的持基时间也需要够长才行。
盈利强,壁垒高,而且覆盖面广阔,医药显然属于一个适合长期的好赛道。
总结来看,选择医药主题基金投资,辨险识财认为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行业存在估值风险,医药股以及医药指数的估值水平仍处于高位。这时就要看基金经理是如何看待估值风险进行调仓等操作的,以及所选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成长能力是否值得托付,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明星基金经理。
第二、很多热门的医药类股票属于高尖端技术,作为普通投资者难以清晰了解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前景。这时就需要看基金经理是否有非常坚实的医药知识基础,风格是否稳健,选股能力是否突出。
第三、政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还需要看基金所选行业成长逻辑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政策免疫性。
林园重仓的医药股有:片仔癀、葵花药业。
林园为陕西某卫校临川医学毕业生,后来去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当医生,再后来在深圳博物馆工作,工作之余开始接触股票。1989年,他携8000元入股市,至2019年,已累积身家300亿元。
【拓展资料】
林园在股民中颇有知名度,他以“股神林园”的名字开了博客,牛市的时候,据说每天点击率都上万。而他的“中国股神”名号为央视某栏目所授,《北京青年报》2006年6月还颁给林园“中国巴菲特”的美誉。
现如今,大户室里坐着六七个人在喝茶,形意闲散,坐在沙发上的一男一女神情专注,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和笔。本刊记者一问,才知道那二人是头天林园参加凤凰卫视节目录制时认识的,今天他们是来取股经的。
“现在,你还能跟他们说些什么呢?”
“今天就是给他们树立信心,股市低迷也不能失去信心。我对人生的看法是,要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能赚到钱的,只有在42岁以前。如果你到42岁还不能成为赚3000万以上的大老板,我认为你是失败的。”
林园说,他自己赚钱多少不重要,为了使跟着他干的人不至于“失败”,他有必要给他们树立信心。其实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最近到大户室来也没什么事做,但“知道没事也得来,知道没事还来就表明你对这个事有热爱了,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培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平常心”。
与林园和赵丹阳的成名方式不同,另一位当年的“股神”吴国平是靠给三大证券报和各大财经网站撰写大量股评闻名证券市场的。
为什么写那么多股评?吴国平告诉《_望东方周刊》,他是为了“展示自己”,“我是有能力给更多人一些启发的” 。
“股市无神,‘股神’的叫法确实夸张了。现在‘股神’也越来越不值钱了,随便炒得好一点就被封为‘股神’。” 吴国平总结说,“庆幸的是,在大盘疯狂的时候我没有写股评误导散户。”
如果说林园的态度是无所谓,吴国平则是随遇而安。吴国平说,一年前这个时候,他都忙着接受采访,给各种媒体写稿子。现在的他则处于休眠状态,“生活简单了,少了一份喧闹”。跟自己EMBA班上的同学聚会,喜欢看日本漫画,喜欢听音乐,前不久刚去了张家界和海南岛,年底想去日韩逛逛。
吴国平现在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写书上。他想写两本书:一是自己十几年来的投资心得,二是以小说的体裁回顾自己过去辉煌与辛酸杂存的投资经历。“写书也是为了充电。”
除了写书,吴国平也在继续充电,“读了一个EMBA,为的是修炼内功”,“我可不想昙花一现”。
不过,吴国平相信下一轮爆发为时不远了。“以后创业板要上,股指期货要上,未来还有更大的机会”。
金融界网站讯 聚焦“企业责任与长期价值”,金融界机构投资者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峰会(2020)于9月10日在上海召开。峰会由金融界主办,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学术指导,中国母基金联盟、道琼斯分别为战略支持和战略合作,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金融界医药生物工作室承办。头部机构投资者、医药生物企业经营者、科研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变与不变、如何锚定面向全球的高质量增长、长期价值与ESG责任投资等重要话题进行务实、深入探讨。
图为: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经理 葛晨
如何在重点确认之后寻找优秀企业?葛晨从三个层面扼要分享。他表示,第一是选行业,也就是“选赛道”,分析所选行业是否符合目前整个宏观大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
安慰剂,由没有毒副作用的物质制成,如葡萄糖、淀粉等,外形与真药相像。服用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患者,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善人的生理状态,达到所希望的药效,这种反应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可见安慰剂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产生心理抚慰,在《基金公司与制药企业,投顾与医生》中,我们把投顾比作医生,投顾对于客户的作用好比医生,通过了解投资者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投资方案。但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标的本身的动态变化,投资方案未必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中间的过程也许会让投资者感到煎熬。此时,投资者也需要安慰剂,投顾业务中的投资者陪伴便有此作用,它不是投资方案却是投顾服务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在投资者恐慌时帮助其稳定紧张的情绪,逐步修正一些快速应激反应行为,但可能有时也会让投资者受到固执自我坚持的影响。
一、投资中的“安慰剂”
1、快速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大多源于印刻在人类灵魂之中的原始经验,是我们遇见突发风险时的本能反应。比如在野外遇到熊,通常的第一反应是拔腿就跑,但更好的应对或许是原地不动装死。折射到投资中,当市场出现突发性连续暴跌时,我们通常的想法是割肉跑路、一键清仓,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错失后面市场的反弹甚至大幅上涨。随着投资者对 历史 经验的总结以及互联网对投资经验的传播,投资者逐步修正了“拔腿就跑”的投资行为,开始尝试长期的自我坚持。
2、固执的自我坚持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的直接依据就是 历史 业绩,但基金的 历史 业绩是结果,导致 历史 业绩优异的投资框架(行为)更为重要,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大多数投资者无法评估。转而采用长期自我坚持模式也是不得已为之,从心理层面看,我们很难接受与我们观点矛盾的信息,更容易接收和接受支持我们原有观点的信息,这很可能会导致认知偏差,并做出错误操作。
例如医药与医疗行业是投资者眼中的朝阳行业,人口老龄化是这个行业成长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助推医药基金在 历史 上取得优异业绩。很多投资者因为医药基金业绩优秀、因为接受医药行业的长期逻辑买入基金,并且不断放大这些逻辑。然而,长期发展需要长期限投资与之匹配,我们的投资者往往无法适应超长周期投资,比如10年以上,这会导致当新增不利信息出现时,例如医药集采,投资者往往存在认知偏见、视而不见。
所以安慰剂的问题在于它对治疗病症、改善投资的作用有限,一些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影响投资结果。因为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在投资中只能不断评估新增信息,据此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才是真正治病的药。
二、可以选择的“治病药”
最近市场不断调整,基金经理也是投资者,在调研中我会向他们请教在这种环境下要如何应对。他们大多会选择反复验证自己所持股票的投资逻辑是否恶化,听路演、看报告、做调研、与行业专家交流是大家在这个阶段最常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们通过反复验证、交叉比对不断的去判断是否有投资中忽略的坏消息,并通过这一过程不断的加强自身对投资的认知,这是他们增强自身信心的过程。我想这一过程相比没有章法的盲目操作更适合作为投资者的“治病药”,因为这相当于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与买入原因自洽的,是与基金经理投资框架自洽的原则,也是他们心中的信仰。
对于基金投资,也可以考虑两种方式作“治病药”:
第一种是采用股票基金经理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对于经理们的投资风格、投资方向有所估计(这可以通过调研和净值观察获得),然后做他们类似的工作,对底层资产加强认知,即听路演、看报告、做调研、与行业专家交流,从而验证投资是否存在不可控风险。这种“”治病药需要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研平台支持,是基金研究中的选框架与选方向的结合。(参见《基金投资的四阶段》)
第二种是回顾所选经理的所有公开路演材料,从中寻找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并据此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参考。
总结来说,安慰剂不是药,但可以帮助投资者稳定情绪,但只能治标(减少应激反应带来的频繁操作),不能治本,因为世界是变化的,固执坚持甚至还会导致认知偏差。而“治病药”是一种可操作的原则,它与投资框架相适应,需要投资者不断接收、处理、判断新增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能力,既治标也治本。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组合介绍等说明,充分认识本基金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组合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投资组合本身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顾服务及产品,且本报告中投资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将此作为投资或决策依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构建投资组合,但不保证本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投资组合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敬请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基金组合策略中每只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后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历史 文章:
1、我已千基在手、为何还要FOF :选择FOF的意义
2、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好基金 :对于好基金评估的讨论
3、投资理财的三个钱包——聊一聊投资目标 :从需求出发探讨投资目标
4、趸投还是定投?——投资方式的讨论 :两种投资方式的差异与选择
5、基金投资要如何止盈 :探讨基于什么止盈、止盈哪些基金、止盈后做什么
6、基金投资要如何应对最大回撤 :应对最大回撤的三种方法
7、慢即是快——组合调仓的思考 :探讨什么时候应该调仓以及调仓时需考虑的因素
8、基金研究与股票研究的区别 :探讨基金研究与股票研究的差异
9、谈一谈我的基金投资四阶段 :选结果、选框架、选方向、选标的
10、基金表现为何从锐到稳:探讨基金买入后表现可能不及预期的问题,并介绍我的选择
11、基金公司与制药企业,投顾与医生:用药企、医生的比喻介绍我眼中的基金公司和基金投顾
12、初探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资产管理端构建出适宜投资者达成目标的产品,财富管理端给力陪伴,投资者认识自己自身“给力”也很重要
13、从投资原则到投资行为——基金研究举例:举例说明如何从投资原则层面构建分类体系标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简单、最省心、最有效的投资方式就是投资指数基金,股神巴菲特也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定投。
指数基金投资逻辑
基金就是一揽子股票组合,其背后的投资逻辑可以类比股票,即指数点数=市盈率*加权平均净利润(按指数基金投资的股票权重加权平均后得出的),指数点数的变化同样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市盈率、加权平均净利润(小学算术)。
小结:长期持有基金3-5年
1. 牛市来了,基金必然大赚特赚,开心
2. 一直在3000点震荡,优秀的基金一样能获取年化12%以上的收益,开心
3. 如果跌了,亏也亏不了多少钱,我还能在低点继续加仓,开心。几个月之后,上证指数又回到3000,一样赚钱,开心。
拓展资料:
基金经理情况
投资风格上:基金经理行业偏好医疗器械、创新药等领域,聚焦高景气领域;在持股上则偏好大盘成长,热衷重研发的创新药公司和医疗器械企业,且以激进为主,兼顾防守的操作作为管理该基金的逻辑主线。
投资能力和基金盈利来源上:基金长期重仓个股基本面良好,且买入时财务指标和估值指标表现良好的个股,选股能力较强。由于基金经理抓住19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小牛行情,并通过持仓后的企业估值修复提振了基金收益。
同类医疗基金对比:
从基金综合表现对比分析:10只同类医疗优质基金中,3支股票仓位下调超4%的基金年化收益排名前3;利用业绩排名和最大回撤排名计算得出各基金综合指标分值,创金合信医疗保健的综合表现最佳。
从基金的二级细分行业对比分析:结合上述业绩排名和综合指标分值,挑选排名前4的基金,20Q1这4只基金重仓在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这3个短期表现最优异的细分板块占总市值比重均超过65%,由此可得出结论:医药生物行业的细分行业表现是存在分化的,基金的业绩表现与重仓股所在细分行业高度相关,因此,基金经理对一个行业内的某个细分行业的前景预判尤为重要。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