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的簇拥下,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等独角兽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在互联网时代“收割”了大规模的流量,有了营收业绩、用户数量做基础,这些企业的估值不断飙升,每次进行新的融资都让老股东“欣喜不已”
然而,这一“排山倒海”的游戏或将难以为继
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全球手机出货量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行业内竞争加剧,独角兽的业务扩张已经变缓,可以预计,今后独角兽获取用户量的成本将显著增加
而与此同时,这些独角兽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有的甚至至今还在亏损
以小米为例,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经营利润为122.16亿元(约合18.3亿美元),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9亿元
除了独角兽自身的成长空间、盈利能力面临不确定性,对于这些独角兽来说,已经很少有投资机构能够以更高估值继续投资它们
所以上市是目前扩大资本最好的选择
像拼多多,对于拼多多上的商家来说,这也是一个红利时期,如果在店铺经营上遇到难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咨询专业的代运营公司——聚多多
小米和腾讯相比小米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可以得知,2020年小米公司研发经费达突破100亿元,而同年的腾讯仅为92亿元,腾讯虽强,但游戏业务被广大消费者厌恶,小米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手机,被大众所喜爱其口碑远胜过腾讯,且小米的发展是实在为用户服务,能够很好地听取用户意见并改正,反观腾讯并不过多在意用户体验,对于用户的反馈也没有及时回复改进,故小米和腾讯相比小米更好。
阿里巴巴的投资水平远远小于腾讯和小米?
阿里巴巴最近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已经高达1509亿元,2021三季报总现金4785.92亿元,2021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流2076.03亿元;
阿里很会赚钱,账上现金流也很高;
一句话,阿里不差钱,很有钱;钱多了,除了自用,还能干啥?
当然是投资啊,投资布局阿里大生态呗!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 科技 圈,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投资规模最大(高达数千亿元)的两家巨头,各自投资了数百家公司;
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还有一家互联网 科技 企业,也投资了数百家企业;
这家公司就是小米,雷军创办的小米!
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投资,主要是基于三点,一是马老师对于阿里未来的预判,二是国际顶尖巨头的投资布局,三是构建基于淘宝天猫、蚂蚁和阿里云的“阿里经济体”(马云:如果阿里巴巴能够在2036年实现愿景“服务20亿消费者”、“提供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阿里巴巴将成为仅次于米果、中国、欧洲、日ben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四是收购流量较高的公司反哺阿里大生态(阿里也会通过财务、人力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等赋能被收购企业);
所以,阿里的投资布局呈现出了几个特点,一是跟随国际巨头的投资步伐并进行创新,二是投资的行业领域跨度大、新开辟战线多,三是被收购企业流量较大(变现能力弱一点),三是偏向未来的互联网 科技 “新贵”;
腾讯的投资逻辑,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巩固腾讯现有的主战场(内容与连接, 游戏 等),二是变现能力/潜力好但是缺少流量的公司,三是为ali“培养”几个竞对、阻缓ali的扩张和壮大(也许马化腾并非一定是如此想的,可是,从“吃瓜群众”的角度来看,的确是有抱团战ali的赶脚)....过去十来年,腾讯还有一个“投资逻辑”,那就是国际巨头、ali投资布局啥了?腾讯就跟进...如今,腾讯更加自信了,跟风现象越来越轻微了!
过去几年的小米,投资逻辑大都是基于以小米手机为核心的多层同心圆的;熟悉小米的小伙伴大都知道,小米投资了一两百家小米生态链“兄弟”企业(核心是构建基于小米手机的智能终端大生态);不仅如此,小米还投资了日用生活品(“小米多层同心圆”的延展、增加消费频次以提升流量)...
最近两年的小米,投资逻辑升级为了基于“手机+AIOT”的的双引擎战略;也就是说,小米的投资逻辑升级了,已经越来越偏向于 科技 投资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高 科技 做支撑的小米,哪怕当下发展很猛,未来也容易衰退!
从投资的财务规模的角度来看,小米是远远小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从投资的企业级别来看,阿里和腾讯更加倾向于投资各行业的“新贵”(创新实力较强的各行业“领头羊”);小米投资的大都是没啥名气的中小企业,通过小米手机、小爱同学、MIUI系统、小米供应链管理、小米系流量、小米营销网络等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赋能,使其壮大!
从投资的企业数量来看,腾讯稍多一些,其次是阿里,之后是小米;
不过,阿里巴巴的投资节奏自2019年下半年之后似乎变缓了;2020年,阿里巴巴的投资事件(44次),似乎少于小米(70次)了,更少于腾讯(168次);(估计一方面是阿里想要减少对外投资、更加专注于让蚂蚁上市,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阿里战线太长后的战略缓冲期;当然,还有可能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jian管压力,防止互联网巨头的无序扩张...)
从投资后的企业治理结构来看,三家公司的差异很大很大;
阿里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并购、新建投资、战略结盟,阿里对于非巨头的“非嫡系”企业进行投资时,比较偏向于加大投资,争取控股、掌控被投资企业的管理运营决策权!
在腾讯的投资策略里面,财务投资(参股但不控股)占比最高,腾讯凭借着巨大的流量优势可以帮助众多被投资企业赚钱、上市,腾讯基本上不需要去控股,就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
小米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基于小米基因的资本投资和少量的财务投资(参股但不控股);
从赚钱能力、估值、上市程度来看,被阿里投资的“非嫡系”企业的赚钱能力、上市程度大都不太理想;可是,也不能说阿里的投资策略失败了;因为,经过多年的投资运筹帷幄,阿里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了;2021三季报阿里的净利润高达1509亿元,四个季度合计大概率会超过2000亿元;阿里核心商务板块净利润占比远超80%,阿里云的赚钱能力也在大幅度提高!在整体上,更加赚钱了;在局部上,平均赚钱能力是弱了一点!
腾讯的投资回报最直观,数十家被投资企业上市了,腾讯的投资回报是超高的,赚的是盆满钵满!
然后,腾讯的投资回报比却不是最高的,小米才是投资界的“大神级”企业!
尽管小米(再加上顺为投资)的投资总额远少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小米对每一家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额度普遍都不高,然而被投资企业的成长速度却极为惊人;在小米生态链“兄弟”企业中,已经有好几家“兄弟”企业上市了;可是说,小米的投资回报比,数十倍很正常,还有很多达到了数百倍!
总结: 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的投资各有特色,都是投资高手!阿里擅长反哺构建生态,腾讯擅长财务投资,小米擅长“以小博大”!
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您觉得哪一家更擅长投资呢?
多家媒体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大手笔认购小米股票,据悉花费了3000万美元。而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腾讯马化腾也都买入了小米的股票,金额也都是大手笔的千万起步。还有知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也买进了不少小米股票。
虽然市场的反响不一,但是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知名大佬的集体大手笔入股小米,用的可是真金白银,这无疑是对雷军和小米的实际支持和肯定。各位大佬入资,给散户起到了增强信心的作用,能够打破散户市场的冷淡局面。
小米和腾讯都是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两家企业自然有共同的地方。1999年,李嘉诚儿子李泽楷向刚刚成立没几年的腾讯投资了220万美元,就得到了腾讯20%的股权,因为那时的腾讯估值仅1100万美元。投资两年后,李家就套现走人,赚了1000多万美元。不过,谁能料道,今天的腾讯市值5000亿美元,如果李家能够持有腾讯的 股票到今天,那将会是1000亿美元的浮盈。
小米会成为下一个腾讯吗?还是有很大可能的,雷军凭借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宏大的蓝图。如果这个商业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小米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腾讯。
这虽然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商界的发展总是变幻莫测的,华人首富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当年若不卖腾讯股票,又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可能会,可能不会。反正这世上没有真正的预言者。
即使有相关媒体的所谓“专家”的推测,也仅供参考娱乐;过于较真的话,还不如看科幻片过瘾。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