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益医疗股票股吧(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天益医疗IPO

2022-06-25 20:44:18 证券 xialuotejs

天益医疗股票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3月23日丨天益医疗(301097.SZ)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对此次网上发行的申购情况进行了统计,此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1,600,058户,有效申购股数为41,798,065,000股,配号总数83,596,130个,配号起始号码为000000000001,截止号码为000083596130。

根据公布的回拨机制,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9951.92024倍,高于100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将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此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20%(向上取整至500股的整数倍,即294.75万股)由网下回拨至网上。

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758.9342万股,占此次发行数量的51.5%;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714.75万股,占扣此次发行总量的48.5%。回拨后此次网上定价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0.0171000739%,申购倍数为5847.92795倍。




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获批与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资管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成为首家获批筹建的由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理财公司。

批复函显示: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上海市筹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暂定名),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45%。

这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中银理财于2019年07月01日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为中国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东方汇理是2010年由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两大银行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合并组建的金融机构,于2015年11月上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资产管理规模达1.563万亿欧元。东方汇理旗下全资子公司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是东方汇理的主要运营实体,也是其最重要的子公司。

中银理财方面称,在众多外资金融机构中选择与东方汇理资管合作,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东方汇理资管作为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规模大,管理水平领先;

二是东方汇理资管充分认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决心进一步推动中国业务发展,可以确保合资理财公司成立后的有效运作;

三是双方经营理念、目标较为一致;

四是双方优势互补性强,东方汇理资管是全球领先的资管机构,有全球化的产品体系和先进的金融科技,中国银行是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品牌、渠道、客户,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投资管理能力方面具备优势。

在合资理财公司未来的运营上,东方汇理、中银理财将各有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

东方汇理资管将确保合资企业将从东方汇理资管久经考验的全球实践中受益,并拥有在确保业绩一致的同时有效管理各种风险和确保高合规性的手段。同时,东方汇理资管将贡献其在基础设施(IT、交易和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合资企业确立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东方汇理资管也将把其全球客户群引入合资企业,以成功地将其发展战略输出到海外投资者。合资公司将能够利用中银理财和中国银行关于财富管理市场的洞见及其深厚商业根基发展各项业务合作,同时与中银理财和中国银行紧密合作,通过适当的协调机制确保产品结构的良好互补性,实现差异化发展。

中银理财将协同中国银行为合资公司提供销售支持。在个人客户方面,合资公司可与中银渠道配合,为客户打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理财渗透率,满足其理财需求。在机构客户方面,重点服务中银集团内部机构客户,满足机构委外资金需求。

同时,双方通过建立优先合作伙伴机制,在面对海内外客户需求时,可以做到快速反应,提升协同效应。此外,在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合资公司可积极对接外方股东广泛的全球机构及零售网络,吸引海外客户投资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满足其对中国市场日益提升的资产配置需求,带来大量可观的入境资金。




天益医疗股份什么时候上市

医疗器械一直被认为是老龄化社会最受益的行业之一,不过,耗材方面的带量采购和“两票制”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进入2022年,部分医疗器械次新股破发,一些医疗器械龙头股也经历了相比高位近乎“腰斩”的行情。

在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时期,专注于血液净化产品的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益医疗”)并没有停下其创业板上市的脚步。除了带量采购以外,天益医疗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品类不如竞争对手丰富的格局。

贵州黔南州集中带量采购公示结果显示,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管路的平均降幅为40.67%,然而天益医疗称“未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谈判或参与未中标”。

带量采购影响几何?

天益医疗主要从事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等主要产品是国内较早一批投产的血液净化医用耗材产品之一;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型体外循环血路是国内极少数获得该治疗模式的管路注册产品。

天益医疗表示,“发行人在山东七个城市、山西太原、河南、福建泉州、贵州黔南州、重庆南岸地区有销售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产品,但由于主要非省级带量采购,市级带量采购涉及的采购量较小,因此发行人未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谈判或参与未中标。通常带量采购规则约定采购中选耗材使用量不低于年度耗材采购量的70%,对于剩余用量,医疗机构可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耗材。因此,发行人仍然能在上述地区进行相关产品的销售。”

天益医疗称,部分地区公示产品价格降幅,如贵州黔南州集中带量采购公示结果显示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管路的平均降幅为40.67%。由于发行人未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谈判或参与未中标,尚未有发行人产品在带量采购政策下的销售数据。

“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也促进了国内医药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让患者受益。

业内人士预期,医疗器械的带量采购即将全面铺开,相关次新股表现并不理想,包括春立医疗(688236.SH)已经破发,更早上市惠泰医疗(688617.SH)、三友医疗(688085.SH)股价都经历过几乎“腰斩”,甚至是龙头股的迈瑞医疗(300760.SZ)都遭遇了投资者的抛售,累计跌幅一度逼近50%后开启了两轮10亿元的回购。

一位医疗行业分析师向第一财经

1月12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功开展6批,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涵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

天益医疗表示,目前“耗材带量采购”未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随着带量采购政策逐步推广,若发行人重点销售区域对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等产品实施大规模带量采购,公司产品在政策实施地区的价格及销售数量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而“两票制”模式下,需扣除合理的配送费用后,以接近终端医院采购的价格将产品销售至配送商,使得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收入有所提升。“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多票,从而减少流通环节,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两个。

开源证券分析师蔡明子表示,医用耗材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需要健康的行业生态环境。多年来的层层经销、带金销售导致了不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企业也希望加大治理力度,创造创新升级优良发展生态。

原材料涨价推高成本,产品种类不如对手

天益医疗未来产品可能因为带量采购而降价,在供应端也受制于高分子材料价格大涨;另一方面,产品类别数量相比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在较为单一的竞争劣势。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粒料、医疗器械设备及零配件、包装材料等辅材。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主要粒料(PVC、PP及ABS)采购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2.05%、45.18%、43.08%及 45.24%。粒料采购价格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及相关产品期货价格的影响较大。

受原油价格回升及化工原材料市场行情高涨影响,2021年1-6月,公司主要原材料PVC(聚氯乙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一次性医疗器械等领域被广泛使用)、PP(聚丙烯)及ABS(聚碳酸酯)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的增长。2021年1-6月,PVC、PP及ABS市场均价分别较2020年度均价上涨28.26%、9.66%及21.60%。

行业地位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按照产品的销售量排名,2019年天益医疗在我国体外循环血路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市场份额16.1%,在国内市场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第一名的贝恩医疗和第三名的威高血液净化份额分别为21.8%和15.8%。“发行人在血液净化领域已上市的产品主要是体外循环血路和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产品类别数量相比同行业竞争对手贝恩医疗、威高血液净化、三鑫医疗(300453.SZ)存在较为单一的竞争劣势,但不弱于维力医疗、康德莱和天康医疗。”

天益医疗表示,目前我国血液净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格局已较为清晰,而病房护理领域生产企业众多,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可以在我国或其他新兴国家新建、收购企业或通过我国企业OEM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对公司可能构成一定威胁。

提到行业前景,招股书则称:“在我国血液净化市场发展方面,血液净化作为二十世纪后期在用人工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技术,现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危重症以及中毒患者的主要救治方法。2017年我国ESRD患者的血液透析率仅为17%,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达75%以上的透析治疗率。”




天益医疗IPO

“7月29日,IPO老兵天益医疗将迎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这也是其四年内第三次IPO进程。去年10月底匆匆撤回科创板申请后,天益医疗立刻转投创业板。然而,这一次其交出的IPO材料仍然问题频出。审议时间即将来临,天益医疗的创业板图谋能否如愿,谜底即将揭晓。”

  1090名员工,只有67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这样一家标榜着“技术与工艺创新”的医疗器械公司,即将在创业板迎来第三次上市“审判”。

  7月22日,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发布2021年第44次审议会议公告,将于7月29日审议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IPO资料。这也是四年来,天益医疗所推动的第三次IPO进程。

(来源于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天益医疗是国内市占率第二的血液净化耗材厂商,主要产品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以及喂食器及喂液管等。

  此次IPO之前,天益医疗曾于2017年4月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11个月后被否。整顿两年后,2020年3月,借着科创板上市东风,天益医疗再次向科创板递交申请。这一次,天益医疗获得了受理,并于同年六月提交注册。

  然而就在即将成功上市之际,公司又突然撤回注册申请。天益医疗并非对资本市场失去兴趣,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天益医疗转投创业板。

  四年三次IPO背后,天益医疗对资本的渴望如司马昭之心。长达663页的最新IPO资料中,天益医疗坦言负债率走高,并自曝曾有上市对赌协议。

  审议时间即将来临,天益医疗的创业板图谋能否如愿,谜底即将揭晓。

  1

  四年三次IPO,天益医疗急上市

  天益医疗的递表速度越来越快。

  从首次IPO折戟到第二次冲击科创板,天益医疗用了两年时间;到了撤回科创版申请转投创业板之时,天益医疗所用时间已不足一个月。天益医疗在急什么?

  招股书显示,天益医疗首发拟募资5.1亿元,用于年产4000万套血液净化器材建设项目、年产1000万套无菌加湿吸氧装置建设项目、综合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简而言之,天益医疗上市一是为了扩产,二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天益医疗亦在招股书中表示,“结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通过提升主要产品产能、加强产品研发、巩固在血液净化耗材及病房护理耗材领域内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国内血液透析设备依赖进口,产品力与国外厂商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因血液透析设备更换率低,对应医疗耗材却消耗巨大,国内厂商纷纷在医疗耗材领域寻找突破口。

  资料显示,当前的血液净化耗材领域,国产厂商与外资企业二分天下。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了约70%的份额,其中天益医疗占据约16%,仅次于贝恩医疗的20%。

  与其他医疗器械厂商相比,医疗耗材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对应得,其利润率也相对处于业内低位。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天益医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13%、39.35%和42.65%,毛利率有所波动。

  至于公司的拳头产品——体外循环血路,毛利率分别为27.45%、29.43%和29.78%,低于病房护理类产品如喂液管、喂食器和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的毛利率。

  招股书中,天益医疗表示,体外循环血路之所以毛利率较低,一是因为成本较高,二是因为国内厂商在市场竞争环节,采用了低价策略。这从侧面解释了天益医疗对于扩产的渴望。

  另一边,天益医疗披露的募资用途还透露出其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间,天益医疗的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分别为25.1%、37.4%、41.87%。同期,业内医疗器械厂商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则分别为28.3%、31.53%、28.53%。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比,公司资产负债率略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略低,主要是因为公司尚未上市募集资金,缺乏直接融资渠道。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会随之下降,”天益医疗如是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从有关医药企业的IPO案例来看,科创板在数量,募集资金总额以及企业平均募集资金额上,均领先于创业板。

  问题随之而来,既然对于资金的渴求如此迫切,天益医疗为何在去年10月底主动叫停科创板进程?

  2

  科创板叫停之谜

  最新的招股书中,天益医疗回顾过去四年的上市经历,复盘道:“公司主板申报未获通过,系因发审委认为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而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系因公司判断更加符合在创业板的板块定位。”

  事实也确如天益医疗的研判。

  据天益医疗透露,公司主营业务为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对技术与工艺创新要求较高,同时,医疗机构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

(来源于网络)


  这意味着,在天益医疗的自我定位中,公司的创新研发是重要一环。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天益医疗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898.10万元、1607.24万元和1597.36万元,占当期营收的3.59%、5.14%以及4.37%。投入金额在科创板上市前夕的2019年达到了峰值。

  仅从天益医疗的研发投入水平来看,其既不符合科创板要求企业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的标准,也不符合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的情况。

  对此,天益医疗表示,公司的研发投入较低与医疗器械行业特点相关,专注改进式创新的医疗器械行业投入较新药研发存在较大差距。

  但这并非意味着公司无需研发创新,招股书中,天益医疗还表示,如果公司未来科研、技术改造更新缓慢,无法准确把握产品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产品开发的决策中出现方向性失误,或不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产品研发,可能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然而,天益医疗的团队能否撑起如此之大的摊子还是未知数。

  截至报告期末,天益医疗共有1090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共111人。从学历组成上来看,天益医疗内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仅67人。若67人均为研发团队成员,这也意味着,研发团队中仍有44人持有大专及以下学位。

  这样的“民科”团队,显然不符合高新企业评定标准。高新企业评定标准的第三条规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上述的问题仅是明面上阻碍天益医疗上市的硬性指标,暗地里,天益医疗上市前夕还存在着一个隐雷——对赌协议。

  最新招股书中,天益医疗披露,2019年12月,天益医疗股东金浦国调基金曾与天益医疗、吴志敏、吴斌、张文宇、丁晓军等人签署《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

  在上述补充协议中,双方对回购权进行了约定:如果天益医疗存在未能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等情形,投资者有权要求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回购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权。

  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天益医疗急于上市的另一诱因。2020年10月30日,天益医疗从科创板撤回招股书。另据其披露,当年11月,天益医疗将上述对赌协议取消。

  A股市场上,因对赌协议被迫中止IPO的案例屡见不鲜。此前,东北企业森鹰窗业上市前夕主动撤回,并解除对赌协议的情形与天益医疗如出一辙。

  二者同样类似的地方还体现在高度集中的实控人股权之中。

  3

  实控人的资本图谋

  据天益医疗招股书,公司第一、二大股东吴志敏、吴斌父子合计持有公司90.47%的股份。此次发行后,实控人持股比例合计将降至67.86%,股权比降至68.88%,仍处于控制地位。此外,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张文宇亦持有1.36%的股份。

  商场沉浮多年,吴氏父子对于资本积累独具心得。递交科创板IPO材料前夕,吴氏一家人给自己包了个“大红包”。2019年,天益医疗分红6300万,同期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20.38万元。

  也就是说,吴氏父子在公司负债率连年走高之时,给自己的腰包里塞了约5700万元的分红;并转身在招股书里募资一个亿为公司减轻负债压力。

  引起证监会注意的问题不止于此,吴氏父子及其关联人之间的往来多次进入监管视野。

   *** 息显示,宁波汉博是天益医疗的主要经销商,通过宁波汉博,天益医疗可以将产品销往美国。

  据梳理,自2006年至2019年7月初,天益医疗与宁波汉博、Synecco和NeoMed三方协商,天益医疗生产喂食管等医疗耗材后,销售给宁波汉博,再由宁波汉博报关出口后销售给Synecco Ltd.,通过Synecco Ltd.最终销售给NeoMed。

  在上述期间,宁波汉博为Synecco Ltd.指定中国代理商。彼时的天益医疗还只是一个小公司,其又是如何“抱上”国外两家医药企业的大腿?

  通过天眼查检索,两家公司的历史工商信息亦无直接关联。但科创板上市委在审核会议上曾要求天益医疗说明与宁波汉博的关系,截至目前,未有任何信息更新。

  除了宁波汉博以外,宁波仁禾也是天益医疗的经销商客户,据最新招股书披露,宁波仁禾由公司销售部员工姜溢宁配偶的弟弟王栋100%持股,然而,天益医疗在科创板招股书中对此关系只字未提。

  种种信息直指天益医疗在前两次上市信披过程中存在披露不全的情况。最新的招股书中,这类情况并未改善。

  招股书中,天益医疗表示此次募资实为扩产需求,其中0.92亿元将用于“综合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1.06亿元。

  然而,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却显示,上述项目的备案投资额合计仅为5693.84万元,差额高达4900万余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益医疗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天益医疗股票股吧、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