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上,新中国刚刚成立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经济上,百废待兴、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仍为主导地位);
3.国内形式上,各种反动势力危害新生政权,局势动荡不安;
4.国际形式上,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以及苏联的经济援助;
5.外部条件,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获得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在拨乱反正后,第一次肯定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应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
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扩展资料:
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
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扩展到城市。1992年,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中国政府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方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997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体制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的关键。现将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转型简单梳理和解读,希望对高考备考能有所帮助。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是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期。此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用“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来描述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可谓最贴切不过了。大动荡:既有社会制度的演变带来的动荡,又有诸侯国间大规模战争带来的动荡。奴隶制度的逐渐崩溃,封建制度的日渐形成所引起的社会动荡是最深刻的、最持久的社会变化。春秋以来,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诸侯争霸,争霸战争此伏彼起,战国七国争雄,兼并战争或连横或合纵,连绵不断,人民苦不堪言,渴望统一。但也就在这种动荡不安中,诸侯国数目越来越少,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强,统一成为当时
中国吸音板十大品牌_江苏湖光_实力木丝吸音板
广告 木丝吸音板,江苏湖光吸音板,专业生产吸音板, 查看详情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的祖国历史在动荡中变革,在动荡中发展,在动荡中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 大变革:这时最深刻的社会变化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封建制逐渐代替奴隶制。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井田制的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的日渐形成并壮大;二是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方面出现了改革和变法,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最终确立下来。此时著名的改革和变法有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不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妨碍。但是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由于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由于各国为了在争霸战争或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社会经济依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大繁荣:由于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之中,这种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思想异常活跃,众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各国统治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古典文化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相关问题链接: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有何反映?其内在联系如何?特征: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反映: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
宁波 检测机构哪家好?更多企业找微谱,检测更专业
广告 第三方检测分析机构优选「微谱」12年检测分析技术经验,CMA/CNAS认可, 查看详情
租佃关系出现,新兴封建城市出现; 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文化:百家争鸣。联系: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各提出了哪些治国方案?试联系有关史实作一简单的评价。 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各提出了哪些治国方略?秦始皇采用了哪家的治国方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明清时期的君主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其达到了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性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 经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并得到了缓慢地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母体内已经孕育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表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日趋衰落了。 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动,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相关问题链接: 1、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的一百余年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封建社会末期最为繁盛的百年之治——“康乾盛世”,但历史只过去了
装饰装修隔声降噪
广告 超净吸声板是一种专为不同声学应用情况而设计的通用吸声材料。具有优异的吸声性能, 查看详情
40余年,中国就迅速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说明“康乾盛世”的表现,并结合中外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盛世局面迅速消失的原因。走在世界前列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在明清之际逐渐落后于世界这一历史对当前中国有何启示?答案: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边疆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发展迅速,耕地面积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人口大量增加;资本主义萌芽得到缓慢发展。迅速消失的原因:康乾盛世之间,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开展并基本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资本主义加紧向外扩张,力图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此时的中国,长期推行“闭关自守”政策,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大兴文字狱并沿袭明朝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启示:统治者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盛世局面迅速丧失;坚持改革开放,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调整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提高民族凝聚力;重视科技教育,增强综合国力。 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答案: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则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
专注工装木质吸音材料厂家选瑞鑫 工厂直销!价低同行10%
广告 瑞鑫-专业吸音工程,防撞工程,瑞鑫牌木质吸音材料价格实惠,是众多工程商的选择品牌 查看详情
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请结合史实简述理由并评析上述观点。答案:不赞同。理由:①到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的萌芽仍局限于江南、广东等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②普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由劳动力市场不充分;广大小农很少从市场购买手工业品;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自守”、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业。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④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评价:夸大占很少数的先进经济因素;用局部先进地区、行业、部门来代替全国;、非主流的情况,用片面的、掩盖了整体的情况。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即从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