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权架构对小米的发展,小米集团向4931位员工授予小米股票,此举起到了哪些激励作用?

2023-03-27 21:11:31 股票 xialuotejs

小米股权结构

1.小米股权结构最大股东是雷军 小米的股份构成就需要从小米的创业历史开始了 小米号称八大创始人,其中的七位:雷军、林斌(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光平(原摩托罗拉中心高级总监,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刘德(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黎万强(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黄江吉(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 

2.另外一个人是王川,多看创始人,也是雷军天使的项目,专注于改良Kindle的阅读系统,创立多看之前开发了一套被国内大部分KTV采用的点播系统,所以对于开发Linux系统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时候就着手开发电视盒子——小米盒子的雏形。 

3.小米在2010年创立时,规模是含7位合伙人的14人团队,就是“上梁山喝小米粥”的14个人。王川是后来被小米收购成为合伙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团队扁平化的思路,团队仅为三层:合伙人、核心管理层及基层员工。 因为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只能根据坊间传闻及行业惯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军的股份在40%左右,其余的合伙人在5%左右,留给员工的期权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军的股份是其余任何一位合伙人的5-10倍之间,甚至超过其余合伙人的总和。

4.创立小米时,雷军的身家在几十亿人民币左右,远超其余所有人的总和,是其余任何一个合伙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为雷军在当时已经名满天下,不仅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半创业人(做过金山的CEO),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和陈年一起倒腾了卓越并成功在2004年卖给Amazon,估价为7500万美元),还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的凡客,后来上市的YY和猎豹等等,以及若干没上市的明星项目)。 

5.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已。虽说创业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资人的眼中,间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创业者的身家有关系,身家越高,投资人愿意赌你。 小米作为互联网初创企业是没有天使投资人的,因为雷军本人就是,他也参与了后续融资。在小米创业时,其它合伙人的资产加一起可能只有雷军的百分之几。雷军既出钱又亲自出任创始人CEO当然股份占比很高。

小米集团向4931位员工授予小米股票,此举起到了哪些激励作用?

小米集团向4931位员工授予小米股票,此举不仅能够激励更多人才加入小米集团,同时还能激励已经在小米集团岗位上的员工努力进行物联网以及手机的研发。

小米集团近几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风头无二,小米集团不仅成功上市同时还将物联网进行了整合,通过小爱同学作为智能家居的中介已经小有成效。随着小米集团发展得越来越好,小米集团也开始了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不仅许多年轻的工程师新进小米集团之后能够通过特定计划获得股权激励,就连普通员工也有可能因为加入小米集团的年限而获得一定奖励。小米集团通过股权激励稳定自己的股权结构,同时还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小米集团,这都是有着正向作用的,这也让小米集团发展得越来越好。

激励更多的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

对于入选小米创业者计划以及其他优秀员工,小米集团向他们1.749亿股小米股票,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小米集团已经创业很多年了,但是小米集团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也对许多员工进行回馈。众所周知,小米的基础工资比其他互联网大厂是要低那么一些的,但此次的股权激励计划却让更多人羡慕了,因为许多大厂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此前小米集团就已经对新加入的一些优秀工程师奖励了不少的股票,股权激励也许会成为吸引更多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的惯例。

激励原有员工更加卖力的工作

小米集团这几年的发展计划都是围绕着手机以及智能家居的研发进行的,在手机产业以及智能家居行业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小米也就像这些原有的老员工授予了小米股票。股票激励无疑让老员工觉得小米就是自己的家,自然也就更加卖力的工作了,对于手机和智能家居的研发也就更加卖力。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小米的这种股权激励是经过计算好的,这样不仅能够稳定小米的股权架构,同时还能够激励员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小米正式赴港IPO,为何小米如此着急上市?

一个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有诸多好处,首先,公司通过上市,搭建起融资平台,不仅能够成功融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也能通过资本市场接触到更多优质资金持有者、甚至是战略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公司通过上市,可以有效地实现市值流通和变现,这对于公司创始人、投资人、员工甚至是合作伙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心来源。第三,公司通过上市,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对于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宣传、消费者信任度和粘着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许多公司都会竭尽所能争取上市,小米也不例外,需要通过上市来实现价值、实现更多的可能。

小米选择赴港IPO,跟A股资本市场的政策、发行制度和背景有关,跟自身的发展节奏也有关。

1、发行制度的差异,让小米决定选择赴港IPO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高溢价的特征,许许多多公司都蜂拥上市,造成了拟上市公司的IPO“堰塞湖”现象,这个现象也不是近期才发生,早在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就陆陆续续呈现出这个问题。目前A股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仍然是审批制,排队的拟上市企业仍有几百家,按目前的发行节奏,小米如果选择在国内上市,如果没有绿色通道,则需要至少再等两年,对于急需资金的公司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香港联交所的发行制度宽松,时间短,效率高,虽然市盈率远远低于国内资本市场,但能快速融资,对于小米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让小米决定赴港IPO

从小米公司的情况而言,早期发展时对资金需求急迫,互联网企业往往都设置了特殊的股权结构,小米也不例外。就小米目前的股权架构而言,很难实现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登陆,因此,既要快速融资,又能规避特殊的股权结构限制,赴港IPO是小米的理性选择。

3、着急上市,说到底还是资金需求

小米的上市之路由来已久,一方面是源于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早期的投资人向之施加的压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