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技公司作为新经济代表,从创业开始到上市,基本是一路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创始人为了公司发展,势必要不断稀释股权,换取资金,让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另外还要激励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创始人势必也要出让股权,最终熬到上市那一天,创始人大多已经不是公司大股东。比如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为例,现在股权结构差异就非常大;雷军是小米大股东,持股比例很高,自然是公司控制人;马云和马化腾都不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还不到两位数,但还是控制公司,所以公司控制人并非一定要大股东。
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集团(1810.HK)大股东是Smart Mobile Holding Limited,持股比例为27.12%。Smart Mobile是现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家族控制,所以雷军是公司大股东。而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总裁林斌,在小米去年刚上市时,持股为12.36%。林斌在今年8月减持套现3.4亿元左右,但不影响其第二大股东地位。雷军和林斌,也是公司仅有两个持有高投票权股东,因此最终雷军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斌则是二号人物。腾讯大股东MIH TC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持股31.1%。MIH是一家南非企业。自从腾讯2005年上市以来,一直没有减持腾讯股票,这正是大股东应该有的姿态。不过MIH在2018年上半年减持2%股票,之后腾讯股票迎来一轮大跌。可见,大股东持股对于公司股价有多重要。
至于腾讯重要创始人马化腾,并不直接持股,他主要通过Advance data service和马化腾环球基金持股,分别为7.6%和1.01%,截至2019年6月底,马化腾累计持股腾讯为8.61%。而阿里巴巴集团(BABA.NYSE)大股东,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而是日本软银公司。截至2019年6月3日,软银公司持股阿里巴巴股权比例为25.9%;第二大股东Altaba持股为9.4%,马云是第三大股东,持股为6.2%。
虽然马云和马化腾都不是公司大股东,但不妨碍各自控制公司。马云通过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控制阿里巴巴董事会,而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这使得马云有足够话语权对公司施加影响。至于腾讯,按照有关约定,创始人可以提名一半董事,这实际上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雷军从无论是股权还是投票权,都是公司最终控制人,显得无可争议。至于南非MIH和日本软银,虽然是腾讯、阿里巴巴大股东,但他们更看重投资收益,所以是否可以控制公司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放手让创始人(或者代理人)来管理公司,符合各方利益。
雷军持股90%,说明小米公司依旧是雷军掌握着主要权力,同时也说明小米的发展思路是雷军提出的,除此之外,也说明小米的未来掌握在雷军的手里。
在看到雷军卸任小米电子软件董事长一职后,很多人觉得这是雷军要退居幕后的迹象,但是随着雷军持股90%的信息被曝光后,很多人也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一、雷军持股90%,说明小米公司依旧是雷军掌握着主要权力。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雷军掌握着绝大多数股份,完全是合理的事情,但是从雷军持股比例达到90%也能够看出,小米公司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雷军掌握着话语权。如果公司的发展违背了雷军的意愿,那么这样的发展行为,必然会被雷军所取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公司依旧是雷军一言堂。
二、雷军持股90%,说明小米公司的发展是由雷军提出的。
在智能科技产品领域的发展出现饱和的迹象后,小米公司也开始谋求项目上的转型。由于雷军持股比例较高,这使得小米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由雷军一个人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未来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雷军一个人决定的事情。
三、雷军持股比例90%,说明小米的未来掌握在雷军的手里。
虽然雷军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且在科技领域也拥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但是如果一家企业的未来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里,那么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因为雷军并不可能做对每一件事,所以雷军一旦出现犯错的情况,那么必然会导致小米的发展被推向深渊,所以我希望雷军能够主动稀释手里的股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米的发展变得更健康。
8月2日,“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小米,在价格稳定期结束后,再度跌回发行价17港元/股附近,盘中甚至一度破发。坐了一波过山车的投资者不禁要问,说好的“翻倍”行情,还有吗?
6月22日,小米创始人雷军、林斌等高管在小米招股书上正式签字,小米随即启动全球公开发售。当日上午,小米CEO助理“小米公司陈曦”在微博上喊话:港交所第一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股票代码:1810(18年上市,10年创立),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亲爱的米粉们,账户开好了吗?
然而,“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却在上市的首月里,上演了一出过山车大戏。
尽管创始人雷军认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企业”,“小米的估值,应为腾讯乘以苹果”,但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招股结果,雷军最后将发行价定到了最低的17港元/股。
虽然雷军认为发行价已经定到了最低,小米还是没能逃过首日破发的命运。7月9日,小米一开盘就遭遇破发,最低跌至16港元/股,较招股价下跌近6%,并已非常接近IPO前F-1轮投资者进入时的成本价15.8港元/股。
情况在“绿鞋”护盘资金等各路人马的推动下很快迎来反转。上市首日,小米的“绿鞋机制”便被触发,超募资金出来护盘,股价震荡回升,最后下跌1.18%,收报16.8港元/股。
上市首日晚间,雷军携新老朋友在香港某酒店举办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席间雷军放话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数据显示,上市首日及次日,年轻投资者的聚集地富途证券均稳居小米十大净买入经纪商第二位。
之后小米所向披靡,收复每股17港元的开盘价后,一鼓作气,仅用了7个交易日,最高冲至22.2港元/股,小米的市值也从507亿美元飙升至703亿美元。
看到小米如此凌厉的涨势,米粉似乎看到了“年轻人的第一次翻倍”的希望。但是,形势很快再次反转。
伴随着价格稳定期截止日的临近,以及全球科技股的大幅下挫,小米开始上演跳水行情,“怎么涨上来怎么跌下去”,仅用了11个交易日,股价便再度回到发行价附近,盘中再度破发。
在小米的本轮过山车行情中,“绿鞋机制”扮演了重要角色。据计算,为了“稳定”股价,小米动用了56亿港元的护盘资金。
小米29日发布公告称,与全球发售有关的稳定价格期于7月28日结束,摩根士丹利于7月17日已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按每股17港元的价格超额发售了3.27亿股B类股份,约占全球发售量的15%。
超额配股权就是市场俗称的“绿鞋机制”,国际市场几乎所有稍微大型一些的新股发行都会设置“绿鞋机制”,稳定新股股价。伴随着“绿鞋机制”的全部行使及价格稳定期的结束,小米的股价后市将何去何从呢?
西南证券将小米与美股的亚马逊对标,认为小米的生态圈刚刚形成,互联网服务和生态链两个飞轮正在飞速旋转,未来成长之路刚刚开始。但与传统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小米多了一个维度(设备连接数),作为IOT(物联网)时代的新增变量,基于IOT泛互联和AI泛智能的第三个飞轮将是小米探索的星辰大海。
西南证券给予小米2019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0.30港元/股,上调至“买入”评级。麦格理则以小米今年第二季手机付运量同比上升49%高于其预期为由,维持小米“跑赢大市”评级,并给了30港元/股的目标价。
与机构的乐观不同,很多小米的年轻投资者在本轮股价回落中选择了离场,因为他们担心小米将于8月中下旬发布的财报并不好看。
2018年4月,小米向雷军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以1599美元的对价发行6396万股B类普通股。小米在回复内地监管层的反馈意见时称,该次股权激励确认98.27亿元股份支付费用。本次授予雷军的股权已经在上市前发出,不会在上市后稀释存托凭证持有人的权益。
但真的如此吗?有投资人士指出,小米此举也许不会稀释存托凭证持有人的权益,但一定会影响二季度的业绩表现。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米短期股价表现仍值得期待。受锁定期制约,小米的基石投资者和原始股东只能等半年后才能出货,雷军有维护股价稳定、市值管理的需求。
另外,从近期放出的“小米20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48.8%”、“小米大张旗鼓宣布进军空调领域”等消息来看,也许雷军并没有放弃小米千亿美元市值的梦想。
关于小米的股权结构方面,招股书中也做了详细披露。其中,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这三位大佬拿走了小米将近50%的股份,小米成功上市后,大佬们无疑将成为最大的人生赢家。
众所周知,小米是由雷军等8个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的,而除了雷军、黎万强、林斌之外,还有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峰和王川,不过遗憾的是,周光平和黄江吉在小米上市前夕出局。
但在具体股权分割上,黄江吉持3.2375%、洪锋持3.2207%、许达来持2.9312%、刘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兴集团持股17.1931%,其他投资者持有21.3430%。
此外,招股书显示,小米正建议寻求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和B类股份,其中,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也就是说,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31.41%的股权却能享受比例超过50%的表决权,是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小米集团十大股东分别持股的是:雷军持股比例为31.4%、林斌持有13.3286%、黎万强持3.2375%、黄江吉持3.2375%、洪锋持3.2207%、许达来持2.9312%、刘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兴集团持股17.1931%,其他投资者持有21.3430%。
拓展资料
雷军介绍小米名字的由来,小米的LOGO是一个“MI”形,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代表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是 mission impossible,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当然,我们希望用小米加步枪来征服世界。最后,我们希望“小米”这个亲切可爱的名字成为大家的朋友。另外,小米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个点,意味着小米要让我们的用户省一点心。
小米在2010年创立时,规模是含7位合伙人的14人团队,就是“上梁山喝小米粥”的14个人。王川是后来被小米收购成为合伙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团队扁平化的思路,团队仅为三层:合伙人、核心管理层及基层员工。雷军创业的时候非常有钱,他大概是互联网界创业时最有钱的人之一。金山软件在2007年上市,他当时是大股东之一,金山上市时市值虽然不高才40亿港币左右,雷军也是亿万富翁了。后来他离开金山做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了凡客,多玩和UCWeb等,这都是市值10亿美元左右的,他不仅是天使投资人还参与了后续几轮融资,出任董事长,所以是大股东。在他2010年成立小米的时候身家大约有10亿美元左右了。小米作为互联网初创企业是没有天使投资人的,因为雷军本人就是,他也参与了后续融资。在小米创业时,其它合伙人的资产加一起可能只有雷军的百分之几。
雷军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最大的红尘就是小米的二号林斌。正因为如此,雷军给了林斌大量的小米公司股份,高达11%,远远多过黄江吉、刘德、王川等其他一起创业的元老。
一旦小米的市值如外界所预估的达到1000亿美元。林斌的个人财富将迅速达到百亿美元之巨,将来将成为胡润中国百富榜的常驻嘉宾。
林斌是一位技术男。他早在1995年加入了微软中国,一直干到2006年,默默的为微软服务了11年之久。2010年林斌加入谷歌,创办谷歌工程研究院,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升至工程师,最后是工程总监和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雷军正是看出了林斌的身后的国际科技巨头工程研究的背景,在三寸不烂之时的劝说和诱惑之下,林斌毅然放弃了在微软丰厚的薪酬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入雷军的创业团队。
加入小米科技后,林斌担任公司总裁,主要负责团队组建、公司运作和招人。小米创业元老中黄江吉、周光平都是林斌从外面挖过来的。
在小米7位创始人中,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咖。为了普及实施小米线下推广战略,林斌东奔西跑。小米在地址市、县级市、乡镇一级普及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林斌和雷军常年蹲点一线进行市场调研。
林斌确实对小米科技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点,作为公司主要创始人的雷军并没有忘记,包括对其他创始几位创始人,雷军也很感恩。因此,每个人都给了股份。即使有的人给的股份不算多,仅有1%点几。但是,一旦小米公司成功上市,这1%点几的股份也是价值达到10亿美元。想一想如果是在谷歌或者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工作一辈子,或许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财富。而跟着雷军干,这个目标八年就实现了。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