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未来图片分析报告,小米三季报的简略分析

2023-03-24 22:50:13 基金 xialuotejs

小米新财报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隐忧

5月26日小米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小米最近几日都是在走强的,看来市场基本还是认可小米的成绩。

小米第一季度总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54.7%,调整后净利润为77.9亿元,市场机构预期为49.2亿元,其中智能手机收入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69.8%,手机毛利率从8.1%增至12.9%。第一季度境外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50.6%,占集团总收入的48.7%。

这是“升的部分”,确实不错值得表扬,但是对于专业的投资人来说,需要看的指标远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自小米第一季度财报

我们再来看“降的部分”,小米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182亿元,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210.5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的解释是收入减少是因为2021年第一季度促销活动较少。小米的增值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同比下降8.6%,小米说是金融 科技 业务影响。

因为促销活动较少而导致的下滑。是因为小米历年在Q4季度会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进行大促所以会有一定的业绩波动。根据近四年财报的Q1季度去往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比对,环比下滑13.4%为 历史 第三高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不算夸张。但是否只是促销活动季节性暂时影响,还是系统性问题后续仍有待观察。

至于金融 科技 业务的调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自去年蚂蚁上市暂缓之后,监管发起的对金融 科技 业务和经营合规方面的指导。京东的京东数科也在调整之列,涉及小贷业务的小米金融当然也免不了整改,业务收缩在所难免。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小米金融涉及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金融 科技 等,可谓是牌照齐全。

图片来自小米

根据Canalys统计,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本季度小米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在欧洲地区排名首次达到第二,在拉美地区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三。

市场份额看着喜人尤其是海外,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海外业务近九成都是红米等中低端品牌,“加量不加价”还是挺让人担忧的。

图片来自雷军微博

2018年小米赴港上市的时候,雷军说小米的估值要应该是苹果乘与腾讯,但是机构分析师还是按照制造业企业给的估值,这让雷军很苦恼觉得他们看不懂小米看错了小米。

该怎么看市场还是有一些原则要求的,不是公司带 科技 两个字就能“上火星”,市场可能会暂时性判断错误但长期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雷布斯不是乔布斯”小米也不是苹果。

从营收类型来看,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占比67%,IOT与生活消费品占比约24%,两者相加就占到了91%,剩下的 游戏 业务和广告收入业务等占比只剩下9%左右。

而 游戏 和广告收入在互联网公司中历来都是大头,即便是在小米这部分毛利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这部分占比份额如此之少也难怪会被分析师看低,认为不是互联网公司。

或许有人会觉得IOT业务是有想象空间的,智能互联的新设备不能按照旧的办法去估值。

简单说就是客单价还是增长不足,增速不足利润自然也不太好。

再看跟友商比利润,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从2018年Q1以来至2019年Q3小米手机利润率远在oppovivo之后排在末位,尤其是小米一直标榜手机薄利润,在今天这个红海竞争下显得尤为残忍。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小米不是也能做广告吗?未来前景应该还是有的吧。不能完全否认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米广告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Q1季度至2021年Q1季度占比始终稳定在4%左右, 不是小米不想而是巨头发展太猛实在没机会,小米在互联网企业中只能排到第八。

图片来自 科技 说

曾几何时,小米的生态链旗下的紫米充电宝、华米智能手环、智米的空气净化器、九号机器人的平衡车,都是市场上的热门爆款但如今鲜有新品爆款。关于这点2020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总经理屈恒在内部会议上坦言,这两年来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了。

再来看看在小米的营收结构对比图,小米生态链收入增速一直是在下滑的,到了今年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总收入只有182亿元,环比减少13.4%,小米生态链的部分包含在IOT总收入中自然也是会受影响的。小米电视笔记本等方面收入并没有外界传言很高,占比始终只有20%收入稳定在50亿上下。

图片来自 界面新闻

总的来说小米生态链是在承压下行的,营收和增速目前看不到拐点希望,这也是小米生态链爆品变少的结果。

在雷军的眼中IOT始终是小米的大方向,2019年小米年度报告指出,明确了5G+AI+IOT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战略方向。但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5G+AI”被删除了,改成了确立了未来新十年的和新战略 —— 手机 xAIoT。小米为什么不做5G了,这里不做猜测但是IOT是战略重心是毋庸置疑的。

虽是重心但是位置也会变化的。石头 科技 CEO昌敬在去年接受采访中指出,与小米的关系主要是看订单能不能满足达成共赢,潜台词就是说单量在两家的关系中比较重要。

图片来自亿欧网

要知道之前在蜜月期的时候,2014年至2016年小米会给与生态链企业两年独家赛道,之后才会有适度竞争。而现在的状况是在小米有品商城,石头 科技 扫地机器人面临包含小米十家左右的品牌竞争。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传出“逃离”小米生态链的声音,虽被多家生态链企业辟谣。但华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万魔声学等都推出了独立自有品牌,石头 科技 在2018年时,自有品牌收入14.8亿元,米家品牌收入14.4亿元,自有品牌营收超过50%。

尤其在营收增速下行和价格成本双降的背景下,小米还是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者加一个限定词“共赢”。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从10.7%增至14.1%,但仍在处于国内第四的位置,在国际市场也排到第三。不少人因此惊呼小米站起来了属于小米的时代来临了。稍微关注点新闻的都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很大原因是华为被打压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下降了21.6%,由2019年的2.4亿部下跌至1.88亿部,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第一季度市场只有16%位居国内第三名。华为中低端芯片被限购荣耀拆分,的确会造成一段时间市场真空期,但不意味着华为不会回来了。小米应该很清楚曾经荣耀是自己首当其冲的对手。

在IOT领域,华为在IOT上面制定了1+8+N战略,并推出了自己的HiLink标准,要在三年内做到中国三分之一IOT设备支持HiLink标准,还有独立出来的荣耀更是先行者。6月2日晚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国内家电巨头美的方太九阳,都已经宣布接入华为鸿蒙系统。

图片来自华为商城

未来估计会有更多企业接入,比起重复造轮子还是直接借用更加经济。所以正在研发澎湃系列芯片的小米,是打算自研操作系统还是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看到很多媒体的文章总是喜欢神化雷军,觉得他做的一定大有深意是对的,小米这样接近万亿市值的企业应该很少犯错。这样想其实更多像是在抹黑,英雄无论你赞美与否他都是英雄。

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动态的复杂博弈,真实的商业要考虑的变量比教科书上复杂的多,所以是可能存在在某些方面错失机会实力不足,甚至战略战术失误的情况。小米的战略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合我上面说的现实情况分析,战术上的问题应该被重视。

小米三季报的简略分析

#小米第三季度营收721.6亿元#

小米集团三季度营收新高,用小米官方的话说就是远超预期。那么超了多远呢?超这么远对未来的影响几何?下面做个简单分析。

1、同期。 小米19年三季度同期537亿,当年同比增长5.5%。20年三季度722亿,同比增长34.5%。增长速率大幅提升,说明市场对小米越来越认可,消费者愿意花钱给小米,而且,消费者花钱的意愿度大幅提升。

2、手机。 小米三季度手机同期销售额323亿,手机销量3210万部。同比手机销售额增长47.5%,手机销量增长45.3%,手机销售额增幅大于销量增幅,说明高定价手机在整体手机销量中占比扩大,这对小米集团来说无疑非常利好,有助于改善手机销售毛利,对投资者友好,当然对消费者就不太友好了。

3、海外。 根据国外增幅中,整体增幅 境外IOT和另外互联网收入增幅,说明手机增幅落后于二者,但手机收入增幅应该略强于国内,这说明小米手机的海外策略持续发力和优化,得到市场认可,外国人给小米花钱的意愿也在大幅度提升。周受资的能力得到证明,这是小米愿意看到的,一个CFO在市场管理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为后面周受资接班积攒了基础。

4、AIOT 。AIOT连接设备增幅35.8%,5件以上增幅59%,这是小米格外看中的部分。小米战略中,AIOT是家庭和个人消费的下一个时代,整体增幅35.8%(19年同期增幅62%)算优秀但不牛逼,这是市场原因造成毕竟大家都缺钱,也是小米策略导致。小米想成为平台缔造者,必然要统一端口和界面,于是多数老牌厂家不愿意,不过这也是华为,OV等公司将会面临的问题。谁掌握的底层谁就是老大,毕竟自己的天下不能让别人掌握天气。5件以上用户增幅59%(19年同期增幅78%),这个增幅下降的幅度比整体AIOT增幅下降的幅度小,说明认可小米生态链的人忠诚度逐渐出来效果。这对小米是个长远利好。

2021年马上就到了,小米的新一轮高端手机策略蠢蠢欲动,这将是更大的发展。

小米的AIOT部门可能需要加把劲,不要坐在市场第一的椅子上昏昏欲睡,应该更激进些,向卢总学习。如果2021年看到小米的AIOT部门大张旗鼓的跑马圈地、攻城略地,那就赶紧可以看好小米股票了。

本文只是个人分析,以飨网友,不得作为任何投资参考意见。

小米股价再创新低,市值蒸发50多个科技园,雷军为什么还回购?

8月2日,小米股价再创下历史新低。当日收盘, 报收8.80港元/股,刷新了此前保持的8.91港元/股历史记录,市值缩水至2108亿港元的新低,约合人民币1870亿。

如今的小米,股价下跌已经不是新鲜事。“上市首日破发”、“股价跌破9港元大关”、“市值蒸发3000亿”等新闻不断传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人们神经。伴随而至的是,媒体也在这一年对小米各项问题——手机销量、lot业务拓展、互联网模式、生态链等贯穿小米始终的问题进行了连续不断地拷问。

有媒体评价说:“小米上市只有1年,雷军却仿佛经历了一世的苦难”。从短短9年时间从无到有、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角度,小米无疑是成功的。但聚焦眼下,小米又还有很多棘手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挤压式增长”、“未来市场上可能只有两三个手机品牌”的时代,人们不禁思考,雷军还能带领小米安然走过下一个9年吗?

上市一周年市值蒸发了50多个小米科技园7月9日,恰逢小米上市一周年之际,雷军实现了自己的“买房梦。”这天,媒体曝光出小米科技园已然落成,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楼。雷军本人也难掩兴奋,于次日早上9点多钟在社交媒体上兴冲冲的晒出小米新大楼的图片,并配文:“小米科技园,8层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北漂奋斗9年,终于买房了!”与雷军兴冲冲地喜提新房对比,部分网友却并不买账,评论区里有人发出质问:“股票市值跌了多少套房?多少个50亿?”也有人嘲讽说:“股票腰斩了,你买房了。”

网友的评论可谓直击心灵,对曾喊出“要让提前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上一倍的”雷军来说,股价下跌一直是横亘在他和小米头上挥之不去的梦魇。上市首日,小米集团下跌1.18%,收报16.8港元,跌破发行价17港元/股。

“出师不利”很快影响了小米接下来的节奏。2018年7月18日,在冲到了22.2港元/股的历史最高位后,小米股价紧接便在“一路下行”的趋势中不肯回头,最终在2019年1月9日,小米公司迎来上市以来的首个限售股解禁日。当日股价下跌6.85%,总市值2594亿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低。不得已,小米只好拿出回购股份的“大杀器”。从2019年1月17日到1月22日,六天时间内,小米三次合计回购了约1997万股股票,总斥资近2亿港元。回购后,小米股价从跌破10港元大关缓慢爬升,一度拉高到12.5港元/股的高位。上述回购只是暂时性地稳住了股价,随着5月份结束,小米的股价危机又一次卷土重来。5月31日收盘,小米报收9.58港元/股,再创新低。

雷军只好拿出同样的办法。6月3日再一次掀起回购潮,每次至少5000万港元。截至7月8日,小米一共进行了21次股票回购,花费11.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元),回购了1.23亿股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小米2018年净利润只有85.5亿元,也就是说,小米光这轮回购就用掉了全年净利润的12%。然而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收益,这次的回购并没有如上次那般奏效。7月9日收盘,小米股价再度跌落1.14%,报收9.50港元/股,比5月31日还低了0.08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更是下滑44.12 %。有网友调侃说:“雷军承诺要让提前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一倍,如今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四倍。”

如果按照22.2港元/股的最高点计算,小米当时市值为5291.7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663.5亿元。而目前,小米的市值只有21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70亿元,相比当时最高点下跌了60.16%,市值蒸发了2793.5亿元,约合52个小米科技园的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