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市场潜力大
据统计,我国保健品销售额也以每年15%—30%的高速度增长。预计至2010年,我国保健品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 女性用品利润高
中国目前有6亿女性,年纪在12~45岁之间的有3亿。据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中国女性用品销售总量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并以19%的年增长率节节攀升。
旅游休闲发展快
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旅游产业年均增长率将高达8.5%,位居世界第三。
旅游业快步发展,可带动旅游配套行业、餐饮服务业、民族小工艺品业等10多个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联产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利润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却较落后,农产品深加工占农产品总产量的不到12%。以玉米为例,美国深加工玉米占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种超过2000个,而我国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总产量的9%,品种只有100多种。
汽车美容市场大
根据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达2545万辆。汽车售后服务业(包括汽车维修与养护、汽车停靠和汽车零配件及附属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新的投资大蛋糕。
这块大蛋糕主要包括汽车的专业美容(清洗、去污、打蜡、轮胎翻新等)、车饰美容、漆面美容、汽车防护(粘贴防爆太阳膜、安装防盗报警系统等)和汽车精品(在店内销售汽车香水、内饰、车用吸尘器等)等5个方面。
宠物身上钱景宽
城市丁克家族的出现和老年空巢现象的增多,家有宠物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据测算,我国市民每年用于宠物的消费已高达十几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宠物产品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宠物各方面的需求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为宠物投资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市场。 清洁洗涤需求旺
清洗服务业属于国家保护的产业之一,国际大牌公司很难拿到入场券,这给民族产业带来发展机会。根据清洗范围的不同,通常将清洗分为民用清洗和工业清洗两类。民用清洗即在日常生活中,与个人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洗涤,包括衣物清洗,头发清洗,家庭用品、房屋的清洗等。小本创业主要是投资衣物洗涤、厨房浴缸、抽油烟机、家具、冰箱、空调清洗业等和锅炉管道、建筑物墙壁、门窗、玻璃等一般工业清洗。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我国每年潜在着3000亿元的专业清洗需求,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清洁市场。
《世界经理人数据》最近刊登一篇文章,称该报在综合专业招聘网站所做的择业调研,以及雅虎中国今年所做的中产阶级调查,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请专家预计出四年后的中国职场新趋势,希望能给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以下是这十大行业及该报的分析:
1. 同声传译
年进账三四十万没问题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传的薪金可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一年挣个三四十万元应该很轻松的。”业内相关人士表示。
2. 3G工程师*
基本年薪15万元至20万元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空中网的相关人士表示。
3. 网络媒体人才
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
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
“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新浪网的一位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颇有信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10万元至12万元。
4. 物流师
现在1年就能挣10万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
据相关人士透露,壳牌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由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该人士表示。
5. 系统集成工程师
估计年收入10万至20万元
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据招聘网站人士预测,系统集成工程师在未来的年薪估计会在10万元至20万元。
6. 环境工程师
年收入将在8万元至10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
记者从相关途径获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7. 精算师
年收入在12万至15万元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
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据预测,年收入应在12万元至15万元。
8. 报关员
年挣10万元很轻松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据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显示的资料,报关员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
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到那时一年挣个10万元几乎不是问题。
9.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年收入至少应在6万元左右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某招聘网校园部总监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据预测,年收入至少应在6万元左右。
10. 注册会计师
年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
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经济有波动,行业有兴衰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人这么勤劳朴实,未来几年经济肯定会好起来的,只不过要经历些波折,而且还要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经济会转型成功的。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扩展资料: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和调整。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性调整:
1、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级;
2、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一步着手高科技成果的应用;
5、大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6、大力发展自主民族品牌,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号召力。
2023年宏观政策预测:赤字率增加?专项债保持增长?贴息政策再启?
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强调“加力”,会议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在上述“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指出,“加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入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
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运作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建设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表示,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意味着财政还是扩张态势,2023年的财政支出增速不会低于2022年。
“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中,赤字是要解决财政支出中资金来源问题,除了税收等收入,2023年有可能会增加赤字收入,也就意味着赤字率相比2022年会提高;
此外,一方面专项债将会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速,还可能会调整一般债和专项债的结构,不排除专项债保持规模的同时,释放一般债的规模。
高瑞东曾对经济观察网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或上调至3%以上,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将有所提高,并且发行特别国债的紧迫性也在上升。
与专项债息息相关的是地方投资能力,尽管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直接提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但依然强调了“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考量到投资仍是扩大内需中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政策抓手,要在2023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投资仍需要保持一定专项债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率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都比较接近,即都在9%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日本经济表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1973―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9.22%的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①1990―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则仍然保持了7%、5%和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同时,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发生极为特殊的历史性事件,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经历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但不会陡然减速。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和质量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量和生活质量上升幅度的逐步减少。
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长7.5%,以后每十年减少1个百分点,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6.5%;2021―2030年,年均增长5.5%;2031―2040年,年均增长4.5%;2041―2050年,年均增长3.5%。2050年以后,年均增长3.0%。
在对中国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时,我们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做出两种假定,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水平;另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上升。
(一)价格和汇率不变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我们首先在价格和汇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对中国未来经济总量进行预测。
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260亿美元,是2000年2.1倍;2020年达到41783亿美元,是2000年的3.9倍;2030年达到71372亿美元,是2000年的6.6倍;2040年达到110839亿美元,是2000年的10.3倍;2050年达到15634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5倍;2060年达到21012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2100年达到685420亿美元,是2000年的63.5倍。
将表5与表3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达到15505亿美元,超过法国(14554亿美元);在2006年将达到16668亿美元,超过英国(16391亿美元);在2012年将达到25248亿美元,超过德国 (25150亿美元);在2056年将达到186689亿美元,超过日本(186429亿美元)。
20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6349亿美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33253亿美元。那时,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10.9%上升到36.1%,相对差额由89.1%下降到63.9%,但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88028亿美元上升为276904亿美元。如果假定2051―2100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均为3%,则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额不变,但绝对差额进一步增大。
(二)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前面的研究是将有关各国的价格固定在2000年,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价格都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50年左右这样长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的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名义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与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
影响价格和汇率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主要不是关心这些国家未来经济总量本身,而是考虑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因为导致按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计算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与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之间产生差别的只是实际汇率(即当期汇率扣除相对价格变化因素)的变化,而不是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未来实际汇率的变化,通过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有关各国未来经济总量及其所处的相对位置。
可以算出,1960-2000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13%、13%、30%、109%和47%,平均上升了82%。1960―1996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也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40%、51%、87%、140%和77%,五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升119%。1960―1996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汇率之所以普遍高于 1960―2000年,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际上都发生了贬值情况。笔者认为,考虑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化,应当剔除这一特殊事件的影响。所以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1960―1996年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更具有参考价值。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同处于亚洲,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增长过程。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上个世纪后半叶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0年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比率不会低于50%。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我们做出以下两种假定,第一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2011―2050年提高1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相同;第二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与第一种假定相同,2011―2050年上升2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也相同。第二种假定的实际汇率增长幅度接近于日本20世纪后40年的水平。第一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18.92%;第二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31.61%。
上述两种假定相当于仍然将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由于涉及的时间较短,我们仍将德国马克、英镑和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 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在这些假定下,中国经济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的结论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只需将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进行比较即可。在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进行比较时,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发生变化。
在第一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30年达到10093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98105亿美元),在21世纪中国经济赶不上美国经济;在第二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年达到8940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88879亿美元),将于2048年达到414459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408382亿美元)。
第二种假定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假定,上个世纪后50年,只有日本、瑞士等极少数国家的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了200%。相对来说,第一种假定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些。所以,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经济赶上并超过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可能的,但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本世纪末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人类对于颠覆式变化,往往后知后觉。眼下,中国市场财富分配已进入新的周期,中国家庭财富也正在加速驶向下一个配置拐点。洞见中国财富新趋势新格局,把握投资潮汐,才能在全球大变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时代的脉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集体“放水”,长期货币宽松政策积累了越来越深厚的经济和债务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连续冲击下不断激化,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将世界经济推向危险边缘。
“饮鸩止渴”式危机自救并没有真正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和结构性矛盾, 世界经济共同下探。2021年既是世界经济继续探寻底部的一年,也是从底部再出发、创新突围底部的一年。
全球经济早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同时暴露出来,各类危机共振,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暂时胜利令全球进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但“寅吃卯粮”只能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却不能真正解决危机,只能将危机一次次延后。
与此同时,全球格局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
在跨国企业与资本所引领的全球寻租时代,无边界资本将全球经济推向不平衡,各国资源禀赋在世界范围比拼竞争,致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经济领域再分配,进而将马太效应发挥到极致,导致经济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不断抬头。
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已不可避免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之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零和博弈、霸权主义和丛林法则。
长期金融风险不断积累,“明斯基时刻”的种子早已深深埋下。一旦长周期风险积累到上限,便会引发过剩产能、超额货币、债务危机和资产泡沫的集中清算。
无论危机来自哪个经济体,“蝴蝶效应”下无人能够置身事外。因此, 我们对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要有估计和准备,同时也要对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和财富保值做好准备。
新 科技 革命带来的经济转折点,即将到来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产能过剩危机, 历史 上,每次危机的消失都是通过新一轮的 科技 革命和产业革命,从而带领人类走出危机的泥潭,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科技 创新是助燃时代发展的燃料,新技术产生会超额利润,引发敏感的创新资本蜂聚。资本与 科技 的再结合,能够助力经济再次增长并繁荣。
我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 科技 强国转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已集中到高新 科技 和消费上,这些行业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大数据、无人 科技 、新消费等,第四次 科技 革命已悄然开启。
所有财富的源泉都来自于 科技 创新,所有经济的发展也来自于 科技 创新。 新 科技 革命带来的经济转折点即将到来,也势必将带来新的财富风口和赚钱机会。
经济结构转型大机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经济转型是必然。十四五阶段,我们会从中等收入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进入到高收入阶段,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将促使资本结构的变化。
消费升级是驱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原生动力。高收入阶段资本会十分丰富,消费升级和经济赛道换道超车将驱动经济由制造业不断向服务业转型,同时高精尖端等优势产业、战略性产业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逐步由赶超变为领先。
国家在下的一盘大棋,在于调结构,将资金和人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实体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具体来讲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 科技 、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
实体经济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正道,更是解决现存经济顽疾的良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框架中,将有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崛起,带来一波又一波造富浪潮。
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扩大
共同富裕是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国家安全、碳中和等并驾齐驱的中长期目标。 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要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达到8亿,届时我国 社会 阶层将从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变成一个橄榄型结构。
“橄榄型” 社会 是相对 健康 稳定的 社会 结构。中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经济提供头脑和市场。未来中产将成为 社会 结构的主流。
“橄榄型”分配目标将带动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城市化进程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将引爆中国经济,带来巨量产业机会和经济活水。
消费升级的时代或也将引领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赚钱周期,在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巨大的下沉市场空间,而这些也正是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机会。
权益投资的大时代来临,增配金融资产
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将有巨大的扩容空间。中国整体的股票市场证券化率为87%(包括A股、港股、中概股等),与美国1980年代相仿,与当下主要经济体差距明显。根据IMF预测,中国GDP将在2025-2030年达到约20万亿美元的水平。假设届时中国证券化率达到103%(目前法国水平)到135%(目前日本水平)之间,中国股票市场总容量将达到21-27万亿美元,代表了8-14万亿美元的增量, 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国股票市场。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经济驱动方式的转变,房地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例已经见顶。从财富格局上来看,中国房产的高速成长阶段带来的价值红利已经接近尾声,金融化程度较低的中国股市,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财富增长的主要接棒者。权益类金融资产或成为家庭财富新的蓄水池。
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经济结构转型、新兴经济尤其是 科技 创新对资本的需求不断加大。结合目前的经济结构与政策趋势,未来随着房地产投资吸引力的下降,金融资产占比将持续上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告别全民炒房时代后,权益投资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减少不动产配置增配金融资产将是大势所趋。
持有优质资产,及早布局新经济,注重资产配置
资本收益率大于劳动收益率,现金不产生任何收益,反而会被通胀隐性征税,因此持有资产是我们搭乘财富快车的关键。
不仅要持有资产,还要持有好资产,并且做好资产配置。在财富大变局的当下,构建一个合理的抗风险收益组合,做好个人资产配置,将会使我们的财富增长之路更加游刃有余。
在全球布局 科技 新周期与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双重机遇下, 及早布局新经济资产,通过在价格低点买入新兴企业股权、基金, 投资者有望分享中国在 科技 创新、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过程中蕴藏的巨大红利。
借助长期投资和专业投资的力量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百年变局的前夕阶段。它的长度是以年来计算的,而不是以天或者周来计算的。 时间创造的回报率对最终价值具有巨大的杠杆作用。长期持有能够通过复利效应放大投资收益。我们有幸站在新的长周期的起点,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入新经济新资产, 而坚持长期投资才能最终取得丰厚的回报。
未来机构化投资趋势中,个人投资者单打独斗获得财富的难度非常大。专业投资者拥有更为先进和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投研体系更为系统和严谨,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把钱委托给专业投资者管理,投资效率和胜率要更高。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市场财富分配新信号已初步展现,站在财富分配新周期的起点上,只有紧跟时代旋律,把握投资机会,才能有望搭上国运快车,从“造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