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小米多次被传要开始造车,但是小米却一次次否认。苍蝇不盯无缝蛋,看来小米是准备多时。
这不,来了。
为什么是电动车?
资本大咖们乘电动风,像大水涌入城池般,蜂拥而至。前有乐视,后有恒大,再有小米。搞影视 体育 的架起相机了(仍然架着),搞房地产的抡起大榔头了(地基还没夯实),搞生态家电的开始联网了。既借着电动东风,吹一吹造车江南岸,这个点入局,到底晚还是不晚,你我说了都不算。可能股市说了会算,可能以后的销量说了算。
比起2015年左右的电动热潮,已经过去了六年。小米是否真的入局太晚?对于电动 汽车 行业,确实有些晚,毕竟造车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产品。同时资本热潮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疲惫,表现于今年初投资者们开始对早先的电动 汽车 们开始套现,比如高领资本就抛售新能源 汽车 的股票。所以在2020年一度疯涨的新能源 汽车 股票,在2021年开始下跌。特斯拉、蔚来、小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小米的优势?
有人认为小米拥有足够的资金底气,足以支持其玩转 汽车 行业;有人认为小米生态圈, 汽车 更加丰富了圈子;有人认为小米自带营销,可以胜过大部分初创企业。
再加一点,资源整合。
从小米进入的行业来看,几乎每造一样东西,都很容易打破行规,把价格做到极低,把品质做到极高,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十足。这也是小米立足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资源整合非常重要。所谓的资源整合,也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成本做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高,把产量提升最高,把市场拓展最宽,这一切,小米都做到了。
汽车 行业,不仅仅是传统 汽车 ,智能电动 汽车 也是如此。整车上万个零件,既要保证质量,毕竟 汽车 是个安全驾驶的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又要对价格进行严格管控,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主机厂源源不断的利润奶牛。
而在国内火热发展了七八年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人才,也基本上到达“成熟”的状态,小米完全可以收割这一波,也属于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来源于时代潮流,造车并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小米除了造车,还有其他很多诸如手机、手机卡;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服装、箱包等等。小米开阔的产业链,也为小米积攒了一定的资本。而资本是入局 汽车 行业的门槛。
另外,小米官宣造车对其股市是副绝好良药,前面两次在传小米要造车,都被否决,而这次是真的官宣,股票市场似乎有些狼来了的意思,并未如期而涨。而和此前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美股上市的车企相比,中概股等一众企业跌跌不休,意欲回国再上市,小米在港股安安稳稳,坐等升值。
而挑战仍然有,那就是 汽车 到底要走代工之路,还是自主制造。尽管拥有一众消费品类代工经验,对于制造业也算是玩得开,但是 汽车 这辆工艺制造品,对于品质管控、产能交付异常依赖。如果选择代工,那么可以省去一大笔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费用,一百亿足够开发两三款车型;如果选择自建工厂,那么一百亿只能研发一辆 汽车 ,而且预算也算比较吃紧。再往后看几年,100亿美元持续投入,如果在此期间,小米 汽车 不独立上市,收益回报是否支持投资者们持续投入?恐怕不大现实。从前浪的新势力们,不管是先代工还是先建工厂,结局都是找地、建厂,小米是否会脱离这个魔咒?一如造手机般代工造车?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国内 汽车 工厂的产能已经过剩,找一个代工资源并不是难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在浪打浪。看准了浪头,就是冲浪,没看准浪头,就是翻船了。
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导语: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则越来越大。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一个后手。】
撰文|张弛、编辑|康乔
屡次辟谣之后,小米造车终于得到官宣。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 科技 巨头纷纷强势进入 汽车 行业之后,小米也终于加入这个大军。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集团层面发布公告,正式立项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小米 汽车 马上就要到来。小米将成立一家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并由小米掌门人雷军挂帅。该公司首期投资达到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财大气粗是人们对雷军那番表白的直观印象,但是除了两个100亿,小米并没有透露更多关于未来 汽车 规划的信息,更多细节还有待小米在今后的发布会上给我们揭晓。
在小米官宣造车的信息发布之后,不少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在新能源 汽车 的前景。从小米内部看,其在 汽车 行业的积累远不如和它类型较为相似的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在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的布局远不如这些同行。从外部大环境看,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竞争已经堪称惨烈。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已经将电动车以及智能网联领域作为企业重要投资领域之后,在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小米需要和全球最顶尖的技术来正面PK。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亦或是大众的MEB,还有无数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型,对于小米来说都不是容易挑战的对手。
但对于小米来说,在 汽车 新四化时代的变革前,进军 汽车 行业是其百年不遇的最好时机。一方面,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尤其是前段时间在被美国政府一度认定为和中国军方有联系之后,意味着小米也随时可能面临美国政府的打压。一旦遭遇华为一样的被断供芯片之后,小米最为依赖的手机业务短时间内也会遭遇重大影响。因此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有一个后手。
另外一方面,这几年来,小米投入大量的资金构建了自己的小米生态,在空调系统、大屏触控、点烟器、扶手箱、充电口、行车记录仪等等 汽车 内饰相关的领域,小米都可以迅速拿出品质不低的产品。但对于现有的主机厂来说,小米很难切入它们的供应链,或者说主机厂主动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升级的动力并不大。所以与其苦苦去争取项目,还不如自己造车,将自己的硬件生态直接部署到自己品牌的车型上,进一步打响小米生态链的品牌效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从2015年开始就相继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两大车企,如果在去年还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话,那雷军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小米并非没有机会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上站稳脚跟。
对于小米造车,业内人士看衰的比较多。不过,如果小米用自有资金,不靠地方政府投入特别的税收或者土地资源,那就不必对这种行为进行指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也是反复强调小米当前手上拥有超过1000亿的现金储备。手握这么大笔现金,如果小米愿意,投入在造车领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相比于其他房地产公司进军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还没有卖车之前,就先开始在低价购得的土地上建好配套的房子开始卖房,小米并不会侵犯到 社会 的利益。就像之前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造车初期就曾疾呼: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
小米造车,很有可能采取之前百度、阿里造车的模式,和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造车企业合作,应该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量产交付的捷径。之前包括宝沃、长城以及开云都和小米传出过绯闻,成为小米进军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代工者。最终小米代工会花落谁家目前并不好说。但对于小米来说,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开展错位竞争,战略性地避开特斯拉等强劲竞争对手是一个上策。
小米的加入,其实具有比较强的行业指标性。小米肯定不会是跨界进入造车行业的最后一家企业。如果寻求整车厂代工这条路被证明可以走得通,那以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拥有一技之长的企业通过这种投入相对较小的模式来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种模式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无外乎是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被进一步弱化。在线上直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选择的销售模式之后,传统的 汽车 销售渠道的作用已经被极大地弱化。
随着代工模式的兴起以及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主机厂也将沦落为一个总成级别的供应商。如何捍卫自己的地位,将成为吉利、长城这些传统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苹果、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企业的地位也将受到挑战。毕竟在吸引年轻消费者,进行客户运维方面,小米的粉丝比蔚来、小鹏要高出不少。
点评
小米还是造车了。小米之前,也有同为手机、电视供应商的乐视造车的惨痛教训,对于小米来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造车要遵循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推进,否则摊子铺的太大,无论有多少个亿都会难以收场。这点,精明的雷军只要头脑不热,肯定会懂。依托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市场和供应链,小米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雷军不愿放弃新能源汽车这一热门项目,所以雷军才会在此时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由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升以及传统能源会存在着较大的污染,所以这些年新能源汽车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以及青睐。新能源汽车产品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弱点,因此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优势。但是国内外这些互联网企业大佬都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雷军会想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一、投身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会加大小米公司在未来的企业竞争力。
虽然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小米也希望能够实现多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米公司才会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放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上。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长足进步,所以小米公司在此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会给自身企业带来较大的未知风险,而且在此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对小米未来的企业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
随着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力军。而传统汽车厂商并不愿意放弃燃油汽车产业。因为一旦放弃燃油汽车,这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无疑会带来巨大的转型风险。而互联网公司并不像传统汽车厂商那样有着较大的负担以及转型压力,因此这些互联网公司要比传统汽车厂商更能够轻易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三、小米公司投身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能够发挥出自身实力优势。
小米公司这些年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以及忠实用户,而这些粉丝和忠实用户对于小米公司的实力也是深信不疑的。因此当小米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一定能够通过自身积累的人气以及口碑迅速的占领极大的市场份额。因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对于小米公司来说绝对是未来发展上的一次重大利好消息。
当然想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确实有着极大的难度,当然我们也相信雷军一定会和很多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小米公司在未知领域少发生一些发展上的错误。而且像小米公司这样拥有强大实力的科技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一定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