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股票(中石油美国股票)

2022-06-25 9:12:47 基金 xialuotejs

联发科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一年来,联发科可谓春风得意。股价从去年3月,疫情的最低点的273新台币,涨到了前段时间的最高点1010新台币,一年时间不到,翻了将近三倍。并且在短短4个月内发动3次并购。


4个月发起3次并购


先是在去年11月,联发科子公司立锜以24.3亿新台币,并购英特尔的Enpirion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1个月后,另一家子公司络达又以4.95亿新台币认购工业乙太网络芯片公司亚信电子的两成股份。


此外,也是去年年底,联发科宣布以15亿新台币的价格,收购电脑网络通讯IC设计公司九旸电子,尽管最终因九旸电子股东临时会出席的股东不足三分之二,而收购未遂,但并未影响到联发科的布局。


除了以上的股价翻倍,不断收购之外,联发科在去年年底迎来最大的一件喜事,第三季度以31%的市占率超越高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行业老大。


天时与地利


联发科能取得如此成就,有天时、地利、人和三重因素在。


首先天时,一场疫情导致全球陷入混乱,2020年,全球的GDP也从原先全年成长3.4%变成了衰退4.4%,但疫情却让半导体走向欣欣向荣。费城半导体指数在2020年大涨了44%,主要的半导体公司营收同比增长都在20%~50%区间。


受惠于居家办公与家庭娱乐设备的需求暴增,联发科在这方面也是深耕多年,比如其电视芯片份额一直是全球领先。此外,由于大陆的疫情最先得到控制,而大陆市场则是联发科的根基,所以作为IC设计厂商的联发科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疫情对联发科带来的唯一不好的影响,可能就是全球晶圆产能短缺危机,进而影响到了自身芯片的出货量。为了应对产能紧缺,联发科甚至都自己买设备租给力积电,但产能紧缺也导致另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联发科的芯片也成了抢手货,受到市场持续追捧,从而带动整体营收。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全年生产总量仅12.5亿支,年减11%,为历年来最大衰退幅度。而另一方面联发科却节节高,在第三季度成为全球手机芯片龙头之后,第四季度依然以微弱优势超过高通,再次坐稳老大的位置。


此外,在过去一年时间,中国的5G布局已经拉开序幕,国产品牌推出的新款手机基本上都是5G配置,而5G芯片的价格高于4G,这提升了联发科的利润空间。再加上新基建大幕的持续拉开,给了联发科更大的可能。


人和


联发科在过去一年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天时地利决定的,另一方面人和的要素不可或缺。


首先地缘政治发生重大转折的今天,联发科则吃到了半导体去美化的红利。再者,联发科能够突围而出,主要是两大对手出现了问题。


联发科本来与华为的海思还有高通三分安卓芯片的天下,但由于美国的禁令,导致华为海思暂时“休克”,海思芯片留下的真空地带,则迅速被联发科所占据。


根据集邦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的Q4到今年的Q1这段时间,全球手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原本排名前三的华为,则在去年Q4出货量3540万支,季减21%,位居第五。如果相关零组件未能于第一季底前取得出货许可,则预估华为将在2021年第二季底面临明显的物料供给断层。


与之相对的是小米、OPPO的市占率在提升,同时也带动联发科出货量的增加。


海思虽然暂时被迫“休眠”,但还有高通这个强劲对手在,不过双强厮杀的场面,却没有上演,主要原因是高通出现了战略失误,给了联发科机会。


抢先一步


在3G和4G上,联发科总是慢半拍,所以这也导致其很被动,但是跨入5G时代,联发科改变了策略。


在5G的应用上,主要有两个频段,一种是Sub-6,这个频段比较容易从4G进行转换,另一种则是毫米波,它是真正的5G,也是未来的方向,但毫米波有自己的劣势,单个基站覆盖范围小,建设密度相比sub-6要高很多,所以这也就拉大了毫米波的投资成本。


联发科自知财力有限,并且研判大陆市场会主打sub-6,因此选择优先专注发展sub-6,这样便可以抢占先机。高通则坚持一步到位,要sub-6和毫米波通吃。


为了抢先进入5G市场,联发科在2017年底就宣布停止研发高端4G芯片,并将2000~3000名技术人员调整到5G相关部门,从事5G芯片的研发,结果是联发科赌对了。


因为后来事实证明,全球大部分的电信运营商采用了sub-6,而毫米波只在北美等少数地区渐渐普及。


专注sub-6的联发科在市场布局上确实也快高通一步,2019年年底,联发科发布了第一颗高端5G芯片天玑1000,对标的就是高通的骁龙865,但效果似乎未达预期。



后来,联发科及时调整战略,相继推出了主打中低端的天玑800、天玑700,并且以其优惠的价格打动了手机厂商的心,产品陆续被OPPO、红米、华为等采用。而与此同时,高通芯片却表现的后继乏力,去年骁龙690和骁龙480等几款芯片,铺货速度和数量都比不上联发科。


不止手机芯片


像联发科和高通这样的企业,能够成长为产业巨头,自然不仅仅在一个领域做到了第一,而是在许多领域做到了首位。比如高通在全球车载信息处理和蓝牙解决方案领域排名第一,在新一代顶级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案领域排名第一等等。


联发科则是全球数字电视芯片的老大,主要电视品牌几乎都采用了联发科芯片方案,全球市占率一度达到70%,在中国大陆市占率则在80%左右。去年,联发科从瑞昱手中夺回全球第二大电视品牌韩国LG电视大单,再次巩固自己的王者地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联发科同样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基本占据着五成的市场份额。


在无线耳机方面,联发科近两年也是战果不断,前段时间有报道称,联发科已经成功打入苹果100%持股的耳机厂商Beats的产品供应链,预计最快将于今年2、3月开始出货,这对联发科来说,又是一个增长点。此外,联发科旗下的络达,在华强北的TWS耳机中几乎占据最重要位置。


此外,在安卓平板电脑芯片、WiFi芯片、光碟机与蓝光播放器等领域,联发科依然是头部芯片供应商。


总结


半导体市场,尤其是手机芯片领域,迭代太快,导致整体格局日新月异,昨日的龙头可能今天就滑落深渊,但今日的潜龙也有可能明天一飞冲天,这其中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历史的进程和大环境的造就。


联发科虽然如今是一条飞龙,股价一年飞升三级,但高通实力也不俗,今年一季度开始,已经发布了两款高端芯片,大有强势反攻之势,未来的手机芯片市场,肯定会竞争更加激烈,两强对决还将持续。




中石油美国股票

2021年4月12日股票价格图

一、中国石油上市概述

1、上市时间:

H股(港股):2004/04/07

美国ADR(美国存托凭证):2004/04/06

A股:2007/11/05

2、股本与市值

总股本1830亿股=H 股 211亿股+A 股 1619亿股

总市值=H股市值+A股市值

二、中国石油ADR(美国存托凭证)

1、中国石油2020年报显示每份美国存托凭证等于 100 股 H 股。

以2020年4月12日为例:汇率1美元≈7.76港币

中国石油:35.36美元/ADR

中国石油:H股2.72港币/股

35.36美元×7.76=274.39人民币

1ADR=100股H股=100×2.72=272人民币 (考虑手续费后二者价格差别不大)

2、港股和美股之间是没有资本管制,货币可自由流通兑换,而且采用联系汇率制,汇价基本稳定。

所以中石油ADR和H股普通股之间,在交易时间可以随时交换!

在自由成熟的资本市场,该种交换基本不存在“套利”机会。

三、综述

美股的35.36美元/ADR与H股2.72港元/股的价格差异是由于代表不同数量的普通股及汇率差异共同影响的结果。

A股和H股受资本管制影响,无法直接转换。

A股和H股溢价原因大致是:国际开放程度、流动性、税收、汇率的影响。




联发科股票代码600260

e公司讯,凯乐科技(600260)12月1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子公司上海凡卓大力发展IOT产品,目前和阿里、移动、电信都在合作;大力发展多形态智能终端、电子显示牌、数字对讲机等,数字对讲机正在积极参加中移动招标。上海凡卓正积极布局5G终端,是联发科的重要客户。




联发科股票代码

近日,联发科宣布,因为业务扩展需求,将积极招募2000名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而给出的薪资也比较丰厚,硕士毕业的新人年薪150万新台币起(约人民币35万元),博士毕业新人年薪200万新台币起(约人民币46万元)。

出手阔绰的联发科

最近一年多时间来,受益于全球半导体的持续升温,半导体企业的业绩也节节攀升,前不久全球半导体观察还统计了A股的75家半导体企业营收状况,它们的营收平均增幅在30%以上。

中国台湾地区的行业龙头们同样营收大增。

台积电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5.2%,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50%;联发科去年的营收同比增长30.84%,创历史最好成绩,净利润同比增长78.6%,市值也一路走高。

盈利能力强劲的同时,联发科大手笔发给员工每人10万新台币的激励奖金(约2.3万元),其全球的1.7万名员工都可以获得这笔奖励。

在员工的薪资待遇方面,联发科也是一直走在前列,甚至超越台积电。根据台湾地区薪资查询网站比薪水的数据计算,2020年,联发科员工的平均月薪高出台积电64%,年薪高出台积电21%。业界估计,联发科一级主管的年薪大概落在600万新台币左右(约138万元)。

大厂招人

扩大招人规模的不仅仅是联发科,半导体行情的大热,产能供不应求的大趋势之下,扩产不仅需要的是资金、时间与场地设备,还需要人。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在抢人。

今年3月,台积电就透露,2021年将招聘9000人,创历史最多,而目前台积电在台湾地区拥有5万名员工,这意味着人员规模将扩大2成。此外台积电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工厂,也已经招聘了250名核心工程师。

为了留住人才,台积电在台厂区的员工自2021年起调薪20%,调整幅度创新纪录,而从上次大调15%算起,台积电已超过10年未大幅结构调薪。此外,台积电还打算将部分变动薪酬转换为固定薪酬,以提升人才留任与招募上的竞争力。

除了台积电与联发科外,日月光高雄厂将招3000人,中坜厂招1000人,并且调薪3%~5%,友达与群创共招募人才2500名。

设备厂中,应用材料宣布两年内招募近千名研发人员,ASML今年计划在台招募700人以上。

招人是一方面,如何留住人才是另一道难关,所以大厂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巨头留人

对于很多厂商来说,为了留住人才,涨薪是基本操作,台积电去年给与员工分红花费了695亿新台币(约人民币160亿元),平均每人139万新台币(约人民币32万元)。日月光为了解决职工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中坜厂附设幼儿园。

应用材料提供给员工的除了本薪、奖金、配股,每年旅游补助,购车无息贷款之外,还有员工认股计划,以及认股计划15%的优惠,员工根据薪资可选1%~25%用于认股,可选择由公司半年购回。

ASML给出了员工可用工资的10%购买公司股票的福利,持有满一年后由公司直接发20%的现金。

美光则给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发放“久任奖励”,且不定期提供员工以折扣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大陆薪资现状

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这两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在大力发展,立志“东出”,所以大规模招聘新人,高薪招人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并且各种集成电路大学也应运而生。

全球半导体观察采访了负责招聘半导体相关岗位的业内人士获悉,最近两年大陆半导体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人才的流动性也比此前高了许多。

薪资待遇方面,该业内人士表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工作七八年的优秀工程师能拿到60万,甚至更多。而有些即将上市的半导体公司,研发副总级别的岗位可以拿到的薪资大概是200万,甚至加股票分红。

随着大陆出现的芯片热现象,一大批半导体相关的初创企业迸发而出。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大陆2020年共新增超过2万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增速达32%,总量为2019年的1.3倍。

在提高工程师待遇方面,有些拿到融资的初创公司更愿意给予工程师更高的薪资,并且许诺上市后的期权,通过高薪资吸引更多的工程师加入团队。

而大厂因为有一套成熟的薪资制度,所以薪资涨幅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由于公司经营稳定,有品牌效应背书,所以受到市场干扰会少一些。但总体而言,近年来,大陆半导体公司的分红越来越多了,这对于工程师们来说是好事。

总结

人才是半导体的基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的半导体人才储备都明显不足,人才已经是一项稀缺的战略资源,所以这也是各大半导体公司与初创企业大力招人的关键原因。

当然,半导体厂商为了招人使出浑身解数只能解决企业短期的问题,并不利于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从长期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对待优秀人才的合理薪资待遇制度,这样半导体产业才能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文:全球半导体观察;青隐)

封面图源:拍信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联发科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联发科股票、中石油美国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