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生物最新消息(一只债券还是一支债券)天坛生物最新消息4月28日

2022-06-25 6:41:30 基金 xialuotejs

天坛生物最新消息



本文目录一览:



挖贝网1月10日,天坛生物(600161)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410,861.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381.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3%。

公告显示,天坛生物总资产为1,156,173.8万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52.42%;基本每股收益为0.57元,上年同期为0.51元。

据了解,受销量增加、对所属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增资等因素影响,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19.53%。

挖贝网资料显示,天坛生物的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的行业为血液制品行业。




一只债券还是一支债券

摘要:“纯债”基金一定很稳嘛?

正文内容开始前的郑重提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进行投资标的推荐。

本系列内容选择拆解标的方式及步骤为:晨星网——基金筛选器——选择一家基金公司——选择“3年3星以上+5年3星以上”两个条件——按5年评级做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进行拆解。基金数据截止至文章撰写当天,具体日期在基金详情图当中有体现。

任何推荐本身都有极大局限性,投资决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想表达认真看一只基金产品的基本步骤,由于每只基金历史信息不同,碍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需全部详细资料,请自行查阅基金历年公告。误认本文为推荐基金标的文章,照此投资,盈亏请自负。

把基金读成故事,让“理”财点亮生活。

又双叒是一只债券基金……因为南方基金的这个系列要结束了。

要做基金拆解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做推荐,只是很单纯的想要看一看各种各样的基金,都“长”什么样,所以在最初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定好了选择拆解标的的规矩。

选择拆解标的的 *** ,就是现在每篇文章开头都加上的这段文字,用这个 *** 操作,谁看到的结果都一样,这也就没什么推荐嫌疑了。用这个 *** 找到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选一下就会拉出来一张列表,然后按照顺序去每只基金挨个看。

这样的选下来,我们已经看过了三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基本规律就是被优先选出来的会是那些比较璀璨的偏股类基金,排的比较靠后的是债基或者指数基金偏多。

到南方的产品这里,从2020年的11月7日开始看的,当时筛选出来的基金一共28只,但跨了个新年之后,晨星的数据做了更新,后来就变成了26只基金。

这当中还包括同一只基金不同份额的这种情况,像同时有A又有C的,很可能A和C都在这个26只的范围里,也就被重复计数了,这样刨除掉重复部分之后,就是一共19只基金,我们今天要看的这只,就是整个南方系列的最后一只基金了。


一、南方双元的基本信息


数据Wind


南方双元债券A 000997成立于2015年2月10日,成立至今6年,取得总回报25.51%,年化复合回报3.86%,截止2020年4季报规模1.93亿。晨星评级五年三星、三年四星;万得评级五年一星、三年二星。

C类份额的情况是——



数据Wind


南方双元债券C 000998和A类份额成立于同一天,也是2015年2月10日,6年时间取得总回报23.25%,年化复合回报3.55%,截止2020年4季报规模0.18亿。晨星评级五年二星、三年四星;万得评级五年一星、五年一星。

说实话,单就这规模来看,这只基金真是挺尴尬的。A类和C类凑到一起,勉勉强强刚过2亿。

在Wind上的“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类目下,一共有3794只基金,规模百亿以上的共计63只,规模10亿以上的共计1172(含百亿以上63只),规模不足2亿的……1777只。

南方双元债券A和C,就是最后这1777只基金梯队当中的两只。

债基规模的问题我经常提,这两天就遇到留言,觉得我一直很喜欢强调债基规模优势问题,看起来是有道理,但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基金公司和银行比,谁的议价能力又更强呢?

这问题,只能说银行有不少钱都愿意委托给基金公司打理,就是去买那些长期纯债基金。而且,除了公募基金之外,银行也会把不少钱,委托给做债的私募基金去做管理。

银行自己不会买债券吗?会买的,但是,债基他们也需要!


二、银行为什么会买债基?

单就资金规模来说的话,大型商业银行肯定是很有优势的,但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是自己直接下场进行债券交易,而是把钱委托出去呢?

一方面是为了避税。

这个事儿网上有大神写过,也有相关的论文,逻辑特别清晰,自己去翻翻就行了,我对税没有什么研究,不该班门弄斧装成很懂的样子,或者把人家的成果直接抄过来,显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懂、有多大本事一样……

这个可以直接去问度娘、或者上知乎去搜,会找得到理想答案,总之,就是为了少交税的一个操作。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的考虑。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咱们就简单理解一下就好,专业分工解决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个问题,在没有专业分工之前,我们想要获得一根铅笔,那得从砍树、挖铅矿、锯木头、做笔芯…一直干到成品。

一辈子都未必能实现拥有一根铅笔的梦想,而且成本还贼高,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货币成本,但是人类社会有了专业分工之后,别说铅笔了,更复杂的圆珠笔、签字笔、钢笔,都是出门就能买到,卖的还挺便宜。

这成本具体的是怎么考虑的,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论文和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相关资料。

所以这么来看的话,债基的规模,尤其是长期纯债基金的规模、机构持有比例,就特别有助于让我们去看懂:一只长期纯债基金是不是值得托付!

如果这基金的总体规模大、机构的持有比例又高,也就证明这基金是被专业人士鉴定过了的,机构投资者觉得足够靠谱的,认为这基金的管理能力可以、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投资朋友圈也硬核,很多钱给到他们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议价能力,所以,愿意把很多钱交给这只基金去管。

不过,这种情况更多的描述的,是长期纯债的那种债基!

这种长期纯债基金的收益虽然看起来很低,但是人家足够稳,配置的期限一般也长,这一点是完全符合机构投资者“求稳”的需求的。

看到这里,接下来自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

如果机构持有比例很高,那万一机构看到风吹草动要撤了,这只基金的规模可能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巨量缩减。

然后,面对机构的钱都要撤走,为了应对赎回,基金经理就要被迫卖出一些资产,这样的操作,就可能会导致基金净值被迫下跌……

这对我们小散来说,不就是巨大损失了吗?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们可以看一下公募基金的巨额赎回条款。


数据Wind


这个条款每只基金都有,只不过平时我们不太注意,因为对我们来说基本用不到,最多就是“单日申购上限”可能会对自己有影响,像张坤的易方达蓝筹,就已经从10万降低到5000了。

但“巨额赎回”这件事儿,针对的是大钱,是指基金总份额10%以上额度的赎回申请。对超过10%的赎回,会进行总量控制的,具体情况条款里面都有。

如果连续2天发生这种巨额赎回的情况,基金就可以说我们先暂停赎回,但是这个暂停的时间,不能超过20个交易日。

这个我们担心的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不止债基,其他所有的公募基金都有这个条款,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三、中长期纯债基金一定会很稳、没波动吗?

确切的说:不一定!因为债里面也有激进的种类,比如可转债!

可转债这个物种真是很特殊,全称是“可转换债券”,简单来说就是发行的时候是约定好了发行期限、每年利率,和普通债券看起来一样,都是准备到期了会还本付息的这种样子。

但是可转债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可以转换成股票。

这种债是在发行6个月之后,就进入到转股期了,这时候,所有持有可转债的人,都可以选择把自己手上的债券按照当前的转股价值,去转换成股票。

于是,这种债券很特殊啊!主要的特殊表现在三点上:

之一是有债性,就是上市公司还本付息的这部分特性,这部分特性就能算出来这只转债当前的“债底”,这就是作为一只债的价值支撑,但是这点支撑并不能完全表达一只可转债当前的价格是否合理,得继续往下看;

第二是有股性,可转债在自己的债市是随时进行交易的,这个交易价格除了像普通债券一样,受到剩余期限、当前市场利率的影响,会有起伏之外,还因为可以转换成股票的特性,会受到自己的正股股价的影响,至于是会同涨同跌、还是出现涨跌分化,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就很多,像短线资金的动向啦、市场情绪的表现啦,等等;

第三就是转换性,这债在债市上交易、股在股市上交易,但其实债能兑换成股,所以可以让可转债≈股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东西,但是偏巧在不同的市场上可能同物不同价,这也是金融套利的来源嘛,那于是,就需要有个指标来衡量当下到底是可转债便宜、还是股票便宜,这个指标就是转股溢价率。

这三点结合到一起,就让可转债市场变得风云莫测了。原本可转债投资是非常小众的,我们知道不管债券还是股票,那都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嘛。

2017年之前,已经上市了的公司想要再融资,通常都用增发这一招,但是增发里面的门道很多,很可能是借增发进行利益输送什么的,所以2017年增发的口就紧了。于是可转债就开始崛起了。

那时候转债的规则也特别宽松,深圳市场不设涨跌幅限制,理论上来说,一只转债一天时间里随便涨、随便跌,怎么搞都行,而且还是T+0交易!上海市场虽然有20%、30%两档限制,但也是T+0,真的是快、方便!

结果时间进行到了2020年,也真是“感恩”疫情,可转债市场在3月和10月就玩出了两场史诗级行情,原来每天成交额一两百亿的市场,那阵更高达到接近2000亿成交。接着,新规矩就陆续 *** 了。

这些只是个特别特别基本的介绍,就是说明一下可转债大概是个什么。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很复杂,而且风险大!

我有段时间对转债特别痴迷,觉得这物种赚钱太可了~很上头的状态下,就跑去游说老板,觉得应该把转债指标加到软件里,能提示买卖点和套利机会的那种。

我们老板当时很淡定的问了一句“你真觉得可转债比股票更让普通人轻松嘛?回去再想想吧”。后来冷静下来一想可不是…真的好复杂,做短线的话,基本就是五五开,还是相对长期持有等强赎这一条路最靠谱。

可转债市场最近这段时间真是惨到不行了,就是从去年永煤债的事情开始,信用债市场开始萎靡嘛,可转债本来就是信用债当中的啊,风险又这么高,后来鸿达又出了展期的消息,都在打击市场情绪。

所以,整个转债市场的新债表现、总成交量、上涨个券数量都在下降,可想而知,如果一只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可转债的,这基金你表面看起来也是一只貌似安稳的债基,但是,在当前的境况下,转债市场这么凄惨,这基金就一定是好不到哪去的对不对?

因为我们之前曾经看过一只双债基金,里面的转债持仓很高,这就让那只基金在2017年-2020年10月这段时间,收益表现一直挺好,甚至能碾压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偏股基金,但是后来,那基金就开始一直跌、一直惨……

有人留言问,这基金是不是该抛了?后面还能涨得回来嘛?

这时候我觉得能给出的建议就是按以下逻辑进行思考:

先想想可转债市场的逻辑,债性、股性、转换性的问题搞清楚了,就去看基金的持仓里到底都拿的是些什么债,接下来,再看看季报里面基金经理是怎么说的,然后就去看基金经理吧!

如果你觉得他/她的长期表现,是你认为值得信赖的,你能读懂的,可以考虑等待,甚至此时封底补仓稀释持仓成本。

但如果你觉得对这个人我并不确定,当初买这基金的时候,就是看着涨的好才买的,现在看着一直跌心里实在是慌,那么抛掉也就抛掉了。

这个抉择只能自己来做,没有人能替代你做出投资决策。

为什么要在这里说一大堆关于可转债的内容?因为对于一个投资组合来说,波动超猛的资产占比哪怕很少,这部分资产在他的小众市场发生整体波动的时候,也可能会对整个投资组合带来非常明显的表现影响!

比如我们现在在看的这只南方双元债券A 000997。

前面这些觉得需要提前搞明白的问题先清楚了,南方双元这些年的具体表现,明天再看吧~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学会细读产品,让选基不再焦虑!
基础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天坛生物最新消息是否减持

天坛生物2022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16.8%;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17.5%;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2.83%;其中2022年之一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16.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17.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2.83%;负债率11.88%,投资收益562.5万元,财务费用-1628.96万元,毛利率48.33%。

本期共有1个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 持股1108.432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81%;共有4股东增持,石雯增持391.0万股,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2.4%,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465.0126万股,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2.29%,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增持60.8282万股,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0.84%,乔晓辉增持100.0万股,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2.18%;共有1股东减持,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减持100.37万股,该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比例0.96%;




天坛生物最新消息4月28日

天坛生物(600161)4月26日披露2022年之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16.80%;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17.50%;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2.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亿元,同比下降23.14%;报告期内,天坛生物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4%。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8.33%,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4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4.91%,较上年同期下降1.9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3.38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4%,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3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7亿元,同比下降23.14%,环比增长43.33%;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24.66万元,较上年一季度末增长517.01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6亿元,上年同期为-1.48亿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125.40%,净现比为165.59%。

公司近年主要资产结构变化如下图:

2022年一季度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在具体持股比例上,石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乔晓辉、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上升,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有所下降。

股东名称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变动比例(%)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2673.6545.641424不变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4848.433.53082不变
石雯3290.442.3962260.28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3140.972.2873770.34
乔晓辉2992.652.1793650.07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321.60.962441-0.07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305.720.950877不变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1154.310.8406130.04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1108.430.807205新进
深圳国调招商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66.480.776651不变

筹码集中度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7.65万户,较上年末下降了9241户,降幅10.78%;户均持股市值由2021年末的46.37万元下降至44.29万元,降幅为4.49%。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坛生物最新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天坛生物最新消息、一只债券还是一支债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