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泡沫破裂,小米市值一夜蒸发4000亿,有哪些原因?

2023-03-21 20:28:23 股票 xialuotejs

股价再度破发第35天,小米公司目前的处境如何?

小米公司的处境相对比较艰难,因为小米公司的高端梦基本上已经破碎,小米公司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

当我们提到小米公司的时候,很多用户其实非常支持小米公司,同时也认可小米公司的产品。在小米公司到港交所上市以后,你们公司的股票当天就出现了破发的情况,所以直接导致小米公司的发展规划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不利于下面公司今后的发展。

一、小米公司的股票破发已经35天了。

对于看好小米公司的用户来说,很多人之前认为小米公司的股价会暴涨,谁也没有想到小米公司的股票当天就破发了。在此之后,小米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去了一半左右,这也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于小米公司的态度并不乐观,小米公司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的压力。

二、小米公司的处境相对比较艰难。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小米公司本身想朝着高端机型来发展,同时也希望资本市场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资金储备。在小米公司的股票破发之后,投资人们并不看好小米公司的发展,同时也认为小米公司在手机领域的瓶颈非常严重。小米公司不仅需要解决投资人们的信任问题,更需要在业务上尝试转型。

三、小米公司的处境需要长期坚持。

虽然小米公司的股票破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为公司的发展没有希望。对于一家非常看重用户体验的公司来说,只要小米公司能够坚定自己的企业理念,并且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产品当中,我相信市场会给出公正的答案,小米公司的股价破发也仅仅是发展中的一个小坎坷而已。

小米市值一夜蒸发4000亿,有哪些原因?

就在昨日,1月27日消息,小米集团港股盘大跌超5%报16.5港元/股,总市值4100港元,刷新了一年来最低纪录,同时再次跌破发行价。

这一次真是出乎意料,华为遭到美国打压的事大家也都知道,那段时间,小米风光过,其股价去年年初创造35.9港元/股新高后,这还没到一年的时间,股价跌幅竟然超过54%,市值蒸发超过4850亿港元(约人民币3952亿元)。

小米市值为何出现暴跌的情况?还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先看小米的手机业务,其实其市值暴跌和手机业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其手机上市的时候,主打口号就是性价比,促使国内各大厂商开始新品研发,小米之路越来越难,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产品逐渐缺乏创新力、还有信息泄露问题,还有供货不稳定,导致客户流失的情况。

其次就是因为小米的多元化业务,小米这几年多元化业务不断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经营严重分散,特别是在线下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了保证手机和硬件的销量,小米不断开设线下店,虽然有了一些正面效应,但增加了运营成本,也降低了运营效率,还加大了管理难度,这样小米的整个生态链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还有研发问题,小米一直在手机和互联网行业追求不被复制,但小米一直在核心技术层面存在竞争缺陷。而智能手机依然是小米核心业务,5G逐渐到来,智能手机必将迎来大更新,小米目前在研发上存在严重不足,也缺少相应的部门。

和香港当地环境也有关,香港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了解的并不多,从整体看,香港资本市场还是以传统企业为主,小米的各种玩法不被看好也不足为奇。

其实不仅小米的情况不容乐观,2022年资本市场整体充满了坎坷,新年伊始,A股市场接连陷入困境,盘面上,三大指数跌幅都超过了2%,大部分都在”亏钱“。

基金、股票、A股等都跌上了热搜,众多投资者纷纷吐槽,”巴菲特来了都得亏着走“、”底裤都输没了“、”能不能过年了“。

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夜惊魂“,让很多人彻夜难眠,大多数都未能避免大反弹,多家机构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的局势,俄方表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地区大规模集结,准备发动袭击,受此影响,美东时间周一当天的黄金和原油价格明显波动,A股市场中的黄金板块成了当天少数翻红的板块,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快的背景下,A股和美股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弱化的风险。

华夏基金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投资者开始遵循避险原则,地区危机正在影响农产品、工业金属、股票等资产价格,对A股市场风险造成负面冲击。

有专家认为,春节还有几天要到了,情绪因素还会影响市场表现,但未来随着各种政策、指标等稳定下来,市场也有望修复,会迎来一段时间的稳增长,各位投资者怎么看?

前恒大副总裁:买了小米股票后,财务越来越不自由!小米股市为何大跌?

我个人认为小米股市大跌有两个原因。一是手机市场疲软,二是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失败。

先来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手机市场疲软,如果你关注手机行业,你就会知道,现在的手机市场需求是越来越小。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的手机在这两年的手机出货量都大幅度减少了,为什么说是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呢?因为在这里面,苹果的出货量是没有减少的,反而是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的。当然,其实相比于之前的增长速度,苹果手机的增长速度也是放慢了的。所以说,在这种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小米股市大跌是在正常不过的了,毕竟投资者喜欢的是有未来的产业,而不是喜欢这种看似夕阳的产业。未来手机市场的需求会进一步减少,这些手机厂商的盈利肯定进一步下跌,所以投资者不看好,那么小米的股市大跌是很正常的。

再来说第二个原因吧,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手机市场虽然疲软了,但是高端手机市场依旧有的赚,因为高端手机的售价高,利润空间也高。即使是少买几百万台手机,利润率依旧是可以比那些做性价比手机的手机厂商赚钱,而小米一开始就是做性价比手机起价的,虽然销量的确不错,但问题是性价比手机的利润空间很低的,一百块的售价,很可能才赚五六块。这也就是为什么小米要冲击高端的原因,因为随着手机市场的需求减少,手机出货量减少,不冲击高端的话,公司的利润率肯定是会降低的, 市场肯定不会看好小米公司的。所以小米公司要冲击高端,最后不负众望,冲击失败!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总的来说,小米股市大跌在意料之中。因为现在国内的手机市场是需求量骤降,基本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受到了冲击,小米也不例外。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事件,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浅析泡沫事件

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并解释道: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源自于《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世人称之为“飞猪理论”。

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大会,在大会上马云讲到了“飞猪理论”,表示:当一个才没成立几天的公司,就凭着几个故事,组建了几个人的团队,估值就可以是几十亿美金,这并不是好的现象。

以前常说“风来了,猪都会飞”。我那时候就讲,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那一天就要想到这一天会来的。

啥都没有,还觉得赚的少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进入了跨度时期,你就应该为此做准备;当一个企业把自己80%的资产质押出去,拿钱去做与自己主业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你的问题已经开始了。

我们很少有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为我们永远相信赌博,永远相信all in。

说到风口,从古至今,人们可真是前赴后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三次泡沫,下面开始听故事啦!

一、“郁金香”泡沫

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是三次泡沫中最著名的金融惨案。话说,荷兰最早叫“尼德兰”,面积约等于咱们的四川省。但是荷兰四分之一的国土都处于海平面以下,所以荷兰人民大多数住的是“海景房”,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变成“海底捞”了。这导致了荷兰自古以来就是个“重商轻农”的国家。

由于当时荷兰经济排名居于全欧洲第一,催生出很多本地土豪。那么荷兰土豪的炫富方式是咋样的呢?

就是在家中摆上郁金香。那为啥是郁金香呢?

因为物以稀为贵,郁金香当年可不是荷兰的特产,而是生长在土耳其的一种特别难养的花。郁金香要开出花来,从播种到开花就得等七八年时间。所以那时候,郁金香就跟现在的爱马仕和劳力士一样。

但是有钱的土豪炫富最怕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最怕的就是遇见同款,俗称“撞衫”。所以,有人就开始高价买一种变异的郁金香。这种郁金香比普通的郁金香更大,更艳丽。慢慢就成为了富人争抢的香饽饽。

有利润的地方必然有投机。

很多人就开始给花农下单,提前预定花圃中还没长出来的郁金香,然后再把订单高价卖给别人。这个方式,就是现代期货的雏形。慢慢有人靠倒卖还赚到了钱,这就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了倒卖大军。因此,郁金香的价格越来越高。

当全民都在为郁金香疯狂的时候,一个英国的水手,不小心把泡沫给捅破了。这位英国的哥们,来到荷兰是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啊,当然也不知道郁金香如此值钱哪,随手就在隔壁老王家的花圃里摘了一朵郁金香,下锅炒了。因为这哥们还以为是个洋葱呢。

当老王知道了,马上就崩溃了,指着这位英国哥们说:你把我的法拉利给炒了,我跟你没完!随后就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随着庭审的进行,大家突然意识到,为了一盆花,让一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坐牢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不就是一朵花吗?

于是就有人带头把自己的花卖了。其他的人一看,也冷静了下来,跟着卖了自己的花。就这样,大家不再把郁金香当回事了。很多人都在卖,但买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郁金香的价格就在疯狂暴跌!导致很多人因为郁金香赔得倾家荡产!

而这个,就是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直接导致了荷兰经济一蹶不振。

二、“南海泡沫”事件

那么世界上另外一个金融泡沫是啥呢?

说起来,这个泡沫可是把当年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老师也给套进去了!这就是著名的“南海泡沫”事件!

先说一下,这个南海,不是住着观世音菩萨的那个南海,而是英国人眼中的南海,也就是南美洲。

当时因为哥伦布地图拿反了,发现了新大陆,导致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金矿而瞬间暴富。西班牙的邻居-英国,看了那叫一个眼红!它也想去南美挖矿,可是南美洲已经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了,这就导致英国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只能和西班牙做贸易。

既然做生意,那就得先有个公司,对吧?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但是等到南海公司的船开到了南美洲之后,傻眼了。为什么呢?

因为西班牙规定:英国每年只能派三艘船过来做贸易。

三艘哪够哇?南海公司可是肩负着全国人民发财的希望啊!

但是,西班牙就是跟英国杠上了,三艘就三艘,多一艘都不行。这时候,英国土豪们的发财梦醒了。可是公司都注册了,船都来了,这么回去多丢人呐。回头一看,祖国那一堆老百姓等着奔小康呢。

这些土豪转念一想,这哪是老百姓啊,这不是一堆韭菜吗?

所以,咱继续隐瞒真相,继续忽悠!天天虚报公司业绩!很多不明真相的韭菜,甚至把房子卖了,也要去买南海公司的股票。

当时的南海公司股票涨得有多变态呢?

就好比当年你家旁边有个房子,十块钱/平米,你嫌贵;半年后再一看,10万/平米!那段时间,英国上到国王,下到家庭主妇,可以说是全民炒股,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质疑公司的经营情况。

股市大涨的时候,还滋生了很多同样靠忽悠的公司出来收韭菜。结果有的公司暴雷了,股市中有人赔钱了,大家开始关注公司业绩了。

随后就有人想起来了,咱们这超级牛股南海公司是不是得查查啊?

结果就有几个人站出来揭秘了南海公司的经营状况,大家也就看到了真实的南海公司到底是个啥德行了。后来,就跟瑞幸一样哈,股价崩盘。这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泡沫-南海事件。

三、“密西西比泡沫”

下面,说一下第三个金融泡沫事件,这第三个更狗血,一支股票天天涨停,连续13个月,然后就崩盘了。怎么回事呢?

话说路易十五继承法国王位,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此人在治国方面是个纯废物,不过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是个金融天才,被公爵任命为财政大臣。

1705年的时候,这个约翰-劳出版了一本《货币与贸易通论》的书,知道这本著作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出版之后的200多年,他有个粉丝写了一本复述他思想的书,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没错,这个人就是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可见这个金融天才的思想在当时有多么先进。

1717年,约翰-劳向摄政王提出了“密西西比计划”,要开发“遍地是黄金的密西西比”。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

在次年12月,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约翰劳任行长。到了1719年,他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皇家银行纸币成为法国法定货币,垄断了法国在欧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贸易。

公司的股票售价每股500里弗尔,因为他代表皇家,所以公司股票具有国家信誉。

在约翰劳的主导下,公司在1719年9-12月间共增发了30万股,每股面值5000,资金用途是偿还30亿的法国国债。

而募股的原因是在密西西比购买了很多土地,那里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在这些资金到位之后,公司的收益将会成倍上升。

这个前景很诱人,只不过,都是虚构的。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公司的股价从开盘不足1000里弗尔一路飙升到超过2万里弗尔,并且从市场的信心来看,还会继续向上突破。

于是,法国陷入了疯狂。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总计发行了4.8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约翰劳恐怕是想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这样流通的货币在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不会有通胀发生,这点上跟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回购国债,另一个回购股票。

但是,国债和股票是不一样的!

因为无论如何炒作国债,都不会偏离本金太高,但是股票就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故事纯粹是一种忽悠,公司根本没有劳氏所吹嘘的收益。

虽然国债也没什么实体经济支撑,但国债的利率很低,央行可以承受。而股票本身就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都是为了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就会破灭,届时将会失去回购货币的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垮皇家银行。

尽管人们对所谓的密西西比黄金充满了信心,但忽悠毕竟是忽悠,股价不可能毫无依据的无限上升,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1月,当孔蒂亲王希望以低价买入一批股票,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定价来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并企图染指公司的经营。说白了,这位亲王就是一打劫的。

在无理要求被约翰·劳拒绝后,弄来三辆四轮马车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黄金。

此后,那些先知先觉的精明投机者都正确预见到股票的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于是开始兑换黄金,并逐步转移或者窖藏,部分还运往国外。

与此同时,有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也开始流传:密西西比流域并没有发现金矿,那些黄金神话不过是一些骗人的故事。

而股价的决堤,往往从谣言(实话)开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股价就从2万跌到了1万,并且在约翰-劳开始回购股票的情况下才稳住的。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在他稳住股价之后却建议王室彻底禁绝金银流通,只有纸币才是法定货币。

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的金银,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谁传播“谣言”,就要被抓起来送到新奥尔良。

以前关于“密西西比泡沫”,人们只是传言、猜测。而这种不打自招的行为只能证明心虚,所以传言是真的,挤兑就不可避免了。

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公司的股票也遭到市场的唾弃。

约翰·劳终于控制不了局面,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黄金业务,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兰西皇家银行在一片喧嚣中关门大吉。

公司的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

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以至于此时国民对未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并在此后80年间,法国都没敢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疯狂最终都会回归理性,所有的价格最终都会回归价值。历史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两会带来了很多热点板块和概念,这些板块随着风口来临而大涨。

比如说碳中和、5G、芯片等等。有的大涨,也有的没怎么动。有的同学眼红那些大涨的股票,听风就是雨,频繁地追涨杀跌;也有的同学会耐心等待好价格,分析完好公司然后静静地等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人,股票市场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