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成果如下:
1、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随着“台阶”的不断攀升,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与日俱增。
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我国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3、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十年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
4、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
十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
从经济增长原因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生了4个方面的变化。首先,中国经济以往是以工业为基础、以出口为导向的。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所遭遇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市场需求不足。
其次,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城市里较高的生产率能提供相比农村更高的劳动收入。但是这一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25岁以下劳动力已经有70%不在农村了,以往供应充足的农村劳动力条件不再具备,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工资增速提升,并且这种提升是全国性的。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工资增长速度相比中东部更高,这使中国低成本制造业受到挑战。
第三,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储蓄率下降,储蓄率的下降意味着投资来源的下降,表明以往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第四,节能减排已经是大势所趋,资源环境条件日渐紧张。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资源是廉价的,环境甚至是不要钱的。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已经非常紧张。60%的石油需要进口。与此同时,雾霾的大面积发生也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增长因素的变化,经济的结构性开始转变、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构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更值得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下台阶之后能否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稳住。稳住脚了,才是可持续的增长。
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是希望也很大。近期的4组指标可以说明问题。
其一,居民收入在增长,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过去5年,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GDP同步,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要快于GDP,与之同步,农村消费的增长也很快。人们印象中,电视机、冰箱、家具行业会是夕阳行业,但数据显示,这些行业在农村市场获得了新商机。可以说,与农村消费相关的行业现在是“嫩芽”行业。
其二,服务业的发展非常强劲,而且这种服务业是生产性的服务业,比如说物流、医疗、教育、金融、互联网、文化创意行业,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又一个“嫩芽”。
其三,技术进步明显提速。“十一五”中未完成的指标之一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但是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个指标已经实现了,更加值得欣喜的是,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增长很快。同时,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增长速度也明显提升,这是技术的表现。这样的趋势下,促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行业将成为新常态中的“嫩芽”行业。
其四,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更为均衡化的变化,经济平衡性增强。与西部经济相关的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嫩芽”行业。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嫩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还需要时间,如何为“嫩芽”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宏观调控所要重点关注的。为“嫩芽”固本强基、浇水施肥需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为此,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稳定“嫩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为“嫩芽”注入活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仍没有问题,这将为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的、能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健康增长的“嫩芽”行业提供环境。
如何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的“嫩芽”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经济新常态也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更新。宏观调控要适应服务业变成第一大产业、消费变成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形势。这种适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观念、机制创新。
在宏观调控中,过去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增长,但现在要的是稳定增长,不是要一味追求速度。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也会去托,但托不是目的。托的目的是创造环境,为“嫩芽”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
从市场和政府的分工角度讲,创新的地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最为重要,但是创新恰恰是政府最力所不及的领域,政府所要做的应是为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有些国家在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时代”。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这种风险存在,但是风险并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相比有些国家进入“失去的时代”前70%的城镇化率,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只有53%。通过城镇化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仍然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说,理论上在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出现经济增速下降是不应该的,这说明我们促进经济继续增长的机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近几年来以来我国改革、经济、民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 :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将近10年了,关税总水平已经降低了许多.依靠关税来保护我们的产业已经不太现实,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商品质量上,提高竞争力. 外汇储备,现在来看,我国处于过剩的状态,远远超过了必需的...
近年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 18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依然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12.455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后者仅4.505万亿美元,德国位居广东省电网负荷达极限全球第三,中国紧随其后.与2004年相比,除了中国前进一位,巴西也顶替印度排名第十位.2004年,中国全球排名第七,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之后.2005年中国9.9%的GDP增长率,远超英国的1.8%,最终中国GDP2.229万亿美元的总量,超过英国的 2.192万亿美元.
近几年来以来我国改革、经济、民生发生了哪些 : 改革社会发展迅猛.经济增长很快.已经基本步入小康社会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改善民生?: 减免税收,提高收入水平
民生问题 - 求一篇有关我国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在昨天召开的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与会专家指出,2006年,必须要格外关注民生的问题,收入分配领域,要关注公平问题. 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现在我国...
近年来,我国的多项民生举措,把温暖送到了人民的心坎上...近年 : 【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也要靠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所以答案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的民生领域发生哪些变化? 你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其中哪方面?如何加强? - : 物价相对自由的浮动;应该有有效调控的机制
“民生”两大历史性的跨越 - :“民生”两大历史性的跨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的重点和着眼点要放在“人的解放和发展”上.历史新起点上的解放思想,尤其要突出地体现“人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因...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些实事 - : 重庆因为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得太好了,被人给咔嚓了.
关注哪些政策?会出现哪些变化 - :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得以延续,并向民生和消费领域倾斜 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搭配是传统有效的反衰退手段.面对本次危机中产能的普遍过剩,货币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加之前期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过度宽松倾向,进一步刺激的空间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
3、2020年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最新经济数据。种种迹象显示,已经步入复工复产快车道的中国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复苏态势仍在延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如下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一)经济增长位居世界前列。
(二)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三)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四)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改善。
(五)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改善。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10年来我国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和突破性成果的根本原因:第一,抓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以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工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技术,加快培育和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用先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要求仁业化体系,走一条低污染、少消耗、高效益的工业化道路。第二,大力开发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复杂江术等转化应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二次资源利用水平,支撑资源可持续施。着力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结安全、清洁的方向发展。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