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小米股票卖了,小米雷军宣布造车,何小鹏送上祝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023-03-20 17:52:16 股票 xialuotejs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事件,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小米雷军宣布造车,何小鹏送上祝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虽然现在看起来,他们两个是竞争对手,但事实上,双方是非常好的朋友,小米上市的时候,何小鹏买了一亿美金小米的股票,来支持他,何小鹏创业的时候,雷军也投资了小鹏汽车。根据何小鹏透露,雷军在汽车行业调研的时候,就找过他,当时小米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定。但何小鹏一直是支持雷军造车的。其实两个人都有相似的背景,都是互联网行业走过来的,雷军也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机会,之前是顾虑造车事业的复杂性,现在小米已经市值几千亿了,这个顾虑也没有了。

而就在雷军宣布造车之后,何小鹏是第一时间,公开表示支持的。有媒体指出,虽然现在做电动汽车的人很多,但事实上,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还只是个位数,从政府规划来看,五年后,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望占到20%左右。所以至少在短期,大家的对手还都是燃油车,电动汽车品牌还没有到内卷,互相竞争的时候。

尤其随着传统车企不断开始电动化进程,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是很难从传统车企身上抢走市场份额的。

参考资料:

小米30日正式对外宣布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微博上给予祝福。

何小鹏表示,我们要为勇敢者鼓掌,无论结果如何,当越来越多人这样之时,世界才会更灿烂!

当前,传统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共识,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的传统车企们纷纷开启了向智能电动汽车的转型;同时,特斯拉成为全球热捧的造车巨头,国内的小鹏、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炙手可热。

何小鹏祝福雷军投身造车行业,小米造车是否会高开低走?

短期来看,小米的股价应该会有所上涨,毕竟电动汽车是一个热门行业。小米选择造车后,大众的讨论还是很激烈的。一方面有人说是利好,因为电动汽车是个热门赛道,小米此时入场完全有机会在该领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些人认为该消息是利空,因为从此前那几家造车新势力的经历来看,造车是一个极其烧钱的事业,很多企业汽车上市销售了好几年,公司仍在亏损当中。例如蔚来汽车,年销量已经超过了4万,但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中,累进这几年亏掉了几百亿。

虽然小米公司今天已经是一家几千亿市值的公司了,但面对长期无法盈利,而且还要巨额投入的电动汽车事业,雷军能撑多久还未可以知。而现在参与其中,已经有点晚了,因为多家车企已经陆续上市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销量,此时小米进场,至少一年后,才能看到车,届时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而且雷军此前投资了小鹏和蔚来汽车,之前还是投资人,现在变成了竞争对手,未来小米如何与这些投资过的企业竞争还是一个问题。

参考资料: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今日就小米造车一事时说,人生很短,应多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精彩。

“我们要为勇敢者鼓掌,无论结果如何,当越来越多人这样之时,世界才会更灿烂!”

雷军和何小鹏均为湖北人,两人在UC时代就已经结下深厚友谊,何小鹏创办UC的时候,雷军还曾担任UC董事长。

小米上市的时候,何小鹏斥资1亿美元买了小米股票支持雷军,小鹏汽车上市的时候,小米和顺为均投资,雷军也亲自到现场给何小鹏站台。

他的创业,为什么能得到丁磊的助攻雷军的护航

去年,40 岁的何小鹏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进入造车领域。在此之前,他有过一段长达 13 年的创业经历,并成功将 UC 卖给了阿里,实现了财富自由。在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何小鹏认识了不少互联网大佬,比如雷军、李学凌、丁磊,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往事,顺便看看当年互联网领域的潮起潮落。

2003 年,32 岁的丁磊以 75 亿人民币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当时比他小 6 岁的何小鹏,刚从华南理工毕业 4 年,还是亚信的一名员工,过着一边羡慕着自己老板每个月能赚 5 万块,一边蹲在家里马桶上用手机耗费大量流量龟速上网的生活。

也正是对赚钱赤裸裸的渴望,以及对上网体验的不爽,再加上当时何小鹏向惠普投简历跳槽无果,让他决定拉着自己的亚信同事梁捷一起去创业,做了 UC。

憨直的何小鹏后来曾亲口说过 " 我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 "。大学毕业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读研。在毕业后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他也曾试过 3 个方向,分别是炒房、博彩和创业。前两个方向都努力过,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何小鹏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

其实亚信这家公司说来也挺传奇,曾经也做邮箱,是丁磊的竞争对手之一,后来还走出来两拨创业者,一拨是何小鹏、梁捷他们,做了 UC;另外一拨人马后来跟了张小龙做出 Foxmail,以及微信。

梁捷之前在亚信一直做得就是大规模邮箱系统的研发,所以何小鹏他们 2004 年创业后,做了 UC mail 和 UC web 两个产品。尽管 UC 的邮箱业务因为市场表现不佳最终被放弃,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因为它在当时成功引起了首富丁磊注意,也才有了后来的精彩故事。

丁磊当时发现一款不错的邮箱竞品,一打听是亚信的人出来创业,还没有正经的办公室,就约何小鹏他们出来喝酒,还豪爽的把自己在网易的办公室借给了这个 " 潜在的竞争对手团队 "。

2004 年刚创业时的何小鹏,不知道是否是在丁磊的办公室拍的

不得不说三石哥确实仗义,又或者说他也有自己的心思,毕竟把 " 敌人 " 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更安全。就这样,何小鹏与首富丁磊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他还认识了丁磊隔壁办公室的李学凌,时任网易新闻主管,经常写文章骂雷军的那个人。

2005 年李学凌出来创业时,被骂的雷军反而还投资了他 800 多万。雷军给出的解释是李学凌当时受邀跑会从来不收车马费,由此雷军认为李学凌有原则,而且不会因为一点小钱而买断自己的意志。

再后来,李学凌的 YY 和何小鹏的 UC 成为雷军在天使投资上赚钱最多的两个项目,YY 上市让雷军赚了百倍,UC 被阿里 43.5 亿美金收购更是让雷军套现了 1000 倍。比小米上市让早期投资人赚 866 倍的事儿还刺激。

至于最初 " 助攻 " 何小鹏创业的丁磊,他在 2005 年左右因为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尽管何小鹏有意给丁磊一部分股份,三石哥都没要。看来赚钱真的只占丁磊 5% 的幸福感。

何小鹏最近花 1 亿美金购入小米股票,并高调为雷军助威,说会长期持有小米股票(尽管后来他又加了一句期限 " 至少会持有半年以上 "),其实这都是在还雷军的人情。因为 2007 年左右 UC 差点就挂了,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我们只有 17 个人,有好几个月我们都是借钱发工资。

最后是雷军在关键时刻出手,投资三四百万,让 UC 起死回生。

何小鹏与雷军的相识,还是比较曲折的,从地域上来说,两人虽然都是湖北老乡,但工作以后何小鹏是在广州,雷军是在北京。从人脉上来说,中间也隔了三个人:丁磊、李学凌、俞永福。

何小鹏通过借用丁磊办公室,认识了李学凌。2006 年已经创业的李学凌在广州接待了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并亲手为他手机上装了一个 UC 浏览器,又从中牵线何小鹏团队与俞永福的见面,可惜当项目推荐到联想投资部的时候,被否决了。

其实也不能怨联想没有远见,当时何小鹏和梁捷属于两位程序员创业,管理经验不太够,好在两人胸襟开阔,给自己名片上印着的都是 " 副总经理 ",目的就是为了再找一位 CEO 来做管理。但当时这样不完整的团队能否发展壮大,能不能走的长远,任谁都会打个问号。

雷军其实投资之前也有点犹豫。

在 UC 项目被联想否决的当晚,俞永福就给雷军去了个电话,因为雷军曾经跟俞永福说过:" 你要创业的话,无论做什么项目,我都会支持你 ",类似的话雷军后来也跟 Zealer 的创始人王自如说过 " 你做什么,我都投你,投到你成功为止 ",一个创业者一辈子能听雷军说这样一句话,那真是相当受用啊。说明雷军认可了这个人。

当时雷军听完俞永福的介绍,说可以投资,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俞永福要担任这个团队的 CEO,后来这个条款还被写入了正式的投资协议中。

就这样,2007 年 1 月,俞永福放弃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身份,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来到广州爬了 6 层楼,加入在居民楼里办公、只有十几个人的 UC,也开启了俞永福主外、何小鹏和梁捷主内的 " 三驾马车 " 时代。

那一年何小鹏刚好 30 岁。

同样是在 2007 年,王川的妻子怀孕,夫妻俩每周六都会去爬香山锻炼,王川也会经常叫上好友雷军一起。一次爬山时,雷军跟王川说自己投了一个特别好的公司,叫 UCweb,一路上都在夸这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司哪里哪里好,最后雷军问王川:愿不愿意跟投一点?

王川问雷军:这家公司怎么赚钱?商业模式是什么?

雷军说不知道。结果王川最终也没有跟投,冥冥之中错过了一笔 " 横财 ",假如王川当时蒙上眼睛跟着雷军投上 10 万块,7 年后 UC 卖给阿里时,他的回报将会是 1 个亿,是不是比炒币还要刺激?

还是应了雷军说的那句话:

有一类人,是可以闭着眼睛投资的,他们有能力、工作非常投入、高度重视承诺。

在雷军眼里,何小鹏的团队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吧。

2007 年 10 月雷军带金山上市,两个月后就宣布辞职,理由是身体原因。不过在俞永福第一时间的请求下,雷军在 2008 年每周就有两天半去 UC 的北京办公室上班,其它时间用来做天使投资。

左起:俞永福、雷军、梁捷、何小鹏

2009 年是雷军创立小米的前夕,他还带何小鹏见了魅族的黄章,估计是想在手机业务上谈合作吧。当时,雷军在引见前还叮嘱何小鹏 " 你要注意跟黄章的沟通方式,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就吵起来了 ",然后叫何小鹏不要跟黄章对着干,结果何小鹏第一次见黄章也跟他吵起来了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来雷军跟黄章,注定会是两个圈子的人,就连他的朋友都聊不到一起。不过能跟雷军聊到一起的人,貌似最后都发了财。当然陈年可能是个例外。

2016 年 9 月,陈年在微博上说:

有个兄弟说他能娶到校花,是因为雷军投资了他的公司,本来是没可能的 ……

当时小米的早期投资人刘芹还说自己当时在现场,愿意为这个故事背书。

何小鹏也跟着点了赞。

何小鹏是不是就是那位因为雷军投资最后娶了校花的兄弟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雷军确实在何小鹏的人生关键点上,至少有两次给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UC 切移动互联网是一次,何小鹏选择造车又是一次。

何小鹏曾经亲自撰文提到雷军这位贵人对他的指点:

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创业 UC,雷总比我还坚定地启发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同时建议我要聚焦到个人市场。十几年后我再次创业,创立小鹏汽车的时候,雷总告诉我,智能汽车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但是和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和积累,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在创业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雷总总是及时到位的提醒点拨,让我受益良多。

其实雷军很早就跟何小鹏说过,特斯拉这家公司很不一般。但当时何小鹏正忙于 UC 是独立还是卖身给 BAT 的繁琐事物中,对特斯拉并不感冒。

直到 2014 年,UC 最终选择卖给了阿里,何小鹏实现财富自由。他在国外体验到了特斯拉真车,还遇到了在广汽工作 7 年想要出来自己造车的夏珩,并且马斯克在那一年也宣布对外开放特斯拉的全部 228 项专利,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4 年何小鹏与猎豹傅盛、经纬张颖、欢聚时代李学凌等一帮特斯拉车主,一起做天使投资人,投了广汽出身的夏珩、何涛和杨春雷创办的小鹏汽车。

也许只是巧合,华南理工毕业的好多校友,最后都出现在了造车领域的核心位置:威马创始人沈晖;原广汽集团副总、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前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现富晟汽车总经理刘蕴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奇瑞汽车副总经理何晓庆;前创维集团创始人、现任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以及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等等,都是何小鹏的学长或老师。

2017 年 8 月,何小鹏也加入了造车阵营,他从阿里 " 荣誉退休 " 仅 7 天之后,就宣布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

何小鹏做这个决定之前曾经跟雷军有过一次深度聊天。雷军所说的造车 6 年打地基时间,小鹏汽车也已经走过了 4 年,再有两年它就会迎来一次大考。因为特斯拉刚刚宣布在上海建厂,年产量 50 万台,也是在 2 年以后就会开始生产。这两年,可以说是国内所有电动车厂商的窗口期。

造车新势力们(图片来自汽车头条)

有过一次创业成功经历的何小鹏,也越来越自信了,2014 年他曾在微博里说:

从小都没有觉得自己崇拜过谁,无论是我朝的风云人物,还是明星。最近在看马斯克传,觉得的确好像很传奇,真可能比乔布斯走得更高,非常不错! 我们创业人也要努力改变世界再多一点点。

4 年后的今天何小鹏与马斯克站在了同一个赛道上,面对美女主持人艾诚 " 你和马斯克谁更厉害?" 的提问,何小鹏说:

他比我厉害现在,但是未来我可能比他厉害 …… 如果要说的话,我们(的车)做了 70 分,它(特斯拉)大概做了 75 分左右。

不过小鹏汽车还说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现阶段它是在按雷军最初造手机的逻辑在造车,1.0 版本可能不完美,小范围用户体验后再升级,2.0 版本,3.0 版本会更好 …… 这更像是小米手机最初的发烧友模式,这是否会造成小鹏汽车前期因为产品不完美而销量不佳呢?

而目前小鹏汽车的团队在以每个月新增 250 人的速度扩张,预计年底达到 3000 人,明年到 5000 人。与之对应的是最近发生了小鹏汽车员工涉嫌盗窃苹果自动驾驶资料的案件,尽管何小鹏也在朋友圈澄清说这只是个案,公司也表态未参与此事。但团队高速扩张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是他必须解决的。

都在说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尽管最近小米上市,雷军吸引了许多眼球,其实在我看来,何小鹏才是更令人羡慕的一位创业者。

雷军善于造势,他更适合做投资;而何小鹏更善于借势,他才更适合创业。

何小鹏在创业过程中没有遇到雷军那样的坎坷,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公司营收从 0 到 1 亿,从 1 亿到 10 亿,每个坎儿过的都很顺利。

他的运气让他在 2004 年就认识了首富丁磊,顺利启动创业。他的胸襟又吸引来了俞永福这样的 " 将星 ",顺利帮助公司度过了融资关键期以及之后的快速扩张,还由此认识了雷军,从此有了这位创业大拿的保驾护航。

他的厚道不仅在于小米上市时为雷军摇旗呐喊,还在于快播创始人王欣入狱后,他对王欣家人的照顾,在王欣出狱第一时间也为他接风洗尘。网上也有人说他的管理风格偏温和,岭南文化挺明显的,低调务实家长风,有一次群里有人家里有事筹款,何小鹏不声不响就给了三万 ……

王欣出狱当晚,姚劲波、何小鹏、李学凌为其接风洗尘

曾经为了赚更多钱而创业的何小鹏,如今不用再为钱而烦心了。他造车后说:做自动驾驶要花很多钱,但钱对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排不进前三。

现在的何小鹏正走在雷军走过的创业之路上,他能在未来成为汽车行业的雷军吗?何小鹏给自己的造车梦留了 10 年的时光,不过或许 2 年之后,我们就能从他和马斯克的正面竞争中得到答案。

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文 | AI 财经 社 实习生 孙浪

编 |鹿鸣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搬家了。

7月9日,小米新总部于小米赴港上市一周年之际开始启用,当晚举办开园仪式。此前,小米在海淀清河附近的办公区较为分散。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小米内部员工透露,新总部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北京地区的小米员工接下来都将陆续入驻。

小米终于像BAT等互联网大公司一样,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总部大楼。早在2015年7月2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微博上说到,“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多次的搬迁,让他对在北京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地点有着深深的寄望。

7月9日,小米上市一周年当晚,雷军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股民的愿望还没实现。

股票跌势止不住

7月9日对小米来说是个大日子。无论是2018年7月9日在港股上市,还是2019年7月9日北京新总部开园,都是小米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上市这一年间,小米的股价却是一路狂跌。雷军在当日盘后庆功宴上说出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还言犹在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股价遭到腰斩。

截至7月9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1.14%,报收9.50港元,市值2283.78亿港元。相较于17港元的发行价,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4.12%。 与2018年 7月18日小米最高市值5291.7亿港元相比,蒸发了3007.9亿港元。

这样的对比使得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媒体报道,小米的上市吸引了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继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后, 财经 媒体人吴晓波也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更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美的集团也表示持有小米近1亿股。

但是这并没有为小米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其股价依然一路下行。

据搜狐 财经 报道,小米集团为提振股价,于今年初发起首轮回购。1月17日至1月22日间,小米集团先后3次回购1997.22万B类股份,耗资近2亿港元。

自6月3日起,小米集团再次启动了第二轮股票回购。当天,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随后,在接下里的一个月内,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

但是就目前小米的股价形势来看,今年以来的这22次股票回购行为并未对小米的股价产生良好效益。

还有一起是在6月19日,据美国 科技 媒体The Verge报道,小米在西班牙的宣传图被指剽窃3D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的三件作品,并将这三件3D作品揉合成一幅新的宣传海报图,用以在西班牙推广公司的设备。而卡塔也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他100%确信小米使用了他的作品。

对此小米依然马上做出回应称,在调查了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对小米西班牙网站误用其作品的评论后,我们已经确定,一名设计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塔卡的设计。小米已经从网站上删除了相关内容,并决定立即解雇这名员工。

物联网促新发展

尽管股价在跌,但小米还是一家挣钱的企业。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2019年初,小米宣布拆分出Redmi,从而解开性价比束缚。雷军找来了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操刀红米。让红米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在2019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这意味着小米战略从“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撑起十亿估值”替换为“手机+AIoT”。

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收入的大头,营收占比达六成以上。2018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大幅增长。据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226亿台,市场份额为8.7%,出货量同比增长33.2%。

但是根据Canalys于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小米位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名。2019年一季度,华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4%,OPPO和VIVO分别为19.1%和17.1%,小米则为11.9%;并且小米出货量同比上年下滑13%。

由于市场的饱和,智能手机无法支撑小米的高速发展。所以物联网成为了小米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米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生态链产品,除了卖手机,也有其他硬件产品的销量。一位江苏的小米旗舰店负责人曾对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店里的收入60%来自手机,40%来自于生态链产品。多位经销商认为,小米的硬件生态链产品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家超越。

数据显示,"IoT与生活消费品"也就是小米物联网生态产品2018年收入438亿元,同比增86.9%。增长来自于智能电视、米家扫地机器人、小米手环等生态链产品的需求的快速增加。

在过去一年,小米频繁进行架构调整,据AI 财经 社粗略统计,仅在公司架构上,小米过去一年进行了7次调整。

朝着女性前进

小米的手机业务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4月15日,小米接收了美图的手机业务。随后,7月2日,小米发布了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米CC9系列,主打拍照和设计。意在解决小米手机使用者性别失衡这一问题。为此,雷军甚至在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用来向女性用户宣传CC9系列。

据新浪 科技 报道,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行业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用户中,有近七成为男性,女性用户占比仅30%。这与OV的五五分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一直给外界留下用户大多为男性商务用户的华为,其男女用户比例也达到了四六分。

因此,小米CC9系列手机的发布,对小米的手机的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