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直到2035年中国GDP仍有每年8%的增速潜力(中国2030年经济总量增长)

2023-03-19 15:18:22 股票 xialuotejs

出品|凤凰网 财经 《封面》 联合呈现 中信出版社

制片人|陈琳 执行制片人|鲁婧涵

文|鲁婧涵

核心提要:

1.中国2021年国民经济数据已出炉。展望新一年,林毅夫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6%左右没什么问题。

2.林毅夫预测,2035年之前,中国经济每年有8%的增长潜力,但可能实际是年均6%的增长表现。他说:“就像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你可能开到平均时速200公里。”

3.林毅夫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相当的原因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所以美国会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来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他认为,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时,美国现在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就没有了,“它再横不起来了”。

4.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不会走低。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最好的方法是按照这个国家在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

5.谈到现在保姆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的问题,林毅夫指出,是因为现在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而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

6.当被问及中国是否有机会得诺贝尓经济学奖时,林毅夫指出,自己学生辈的中国学者有很大的机会。不过,他认为,得不得诺奖并不重要,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也没有得诺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的经济现象当中,了解它背后的道理,然后提出新的理论”。

7.林毅夫指出,当下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正式出炉,GDP(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比上涨8.1%,超标完成年初预期。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如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实现?本期凤凰网 财经 《封面》对话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

01、林毅夫预测2022年中国GDP增速6%左右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林先生,现在新年,大家都喜欢预测经济。而且我看到很多的朋友说,林先生预测的经济形势应该是比较乐观的。所以站在2022年的起始,您怎么看未来一年里中国经济可能的表现状况?

林毅夫:我想这是大家最近最关心的问题,因为2021年一季度经济表现非常好,二季度以后一度有所下滑。那么2022年到底会怎么样呢?是延续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趋势?还是会有所缓解、有所提升?我个人的看法是,确实有下滑的压力。

因为一方面,2021年一季度基点非常高,有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方面,中国也面临很多挑战,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在2022年走出疫情的冲击。因为它们的疫苗接种已经普及了,所以当地民众都有一定的免疫力,再加上有那么多人已经感染了新冠肺炎。

凤凰网 财经 《封面》:群体免疫。

林毅夫:有太多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有群体免疫,所以新冠肺炎在发达国家很可能就降为大号感冒,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有限,生产、生活可能会恢复。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接种率非常低,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还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发生这种状况的话,中国经济、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发达国家在疫情期间,生产受到影响,而中国是最早把疫情防控好的。所以我们出口增长很快。今年如果发达国家的生产、生活恢复了,很可能这部分的需求就减少了。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就不需要从中国买了。

林毅夫:不需要,它们国内已经能生产了。发展中国家还在疫情当中,它们的就业、收入都会受到影响。国内固然自2021年以来承受了下滑的压力,但是我们增长的空间大,我们可以采用的各种举措还非常多。

其实不管是跟发达国家还是跟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财政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新基建、“双碳”的目标和绿色发展的需要,然后支持像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民间储蓄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只要大家看到政府动起来了,那么投资会增加,机会会增加,对未来的信心就增加了。所以我觉得2022年整体的经济增长应该还是在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凤凰网 财经 《封面》:这个“可以接受”有数字量化吗?记得几年前您曾经有一个预判。

林毅夫:我觉得应该在6%左右,没什么问题。

凤凰网 财经 《封面》:6%左右没什么问题。

林毅夫:对,甚至比6%高一点也有可能,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增长速度。

02、林毅夫:直到2035年 中国年GDP增速潜力8%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像您之前预判的那样,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甚至一直到2030年都会保8%?

林毅夫:我讲的不是8%的增长速度,我讲的是8%的增长潜力。潜力就是有这个可能,但实际增长多少,要看实际的状况。

我个人最近也在几个场合谈了一些我的分析,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中国作为还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还有后来者优势。这个后来者优势有多大,就取决于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但有人会讲,我们现在出现了人口老龄化。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对,还有疫情、复杂的国际环境。

林毅夫: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人口不增长了,也就是劳动力不增长了。

我们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部分是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就是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增长速度,这两个应该接近等价。其实劳动力增长是有办法解决、克服的,比如我们退休年龄早。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提高退休年龄。

林毅夫:提高退休年龄的话劳动力就多了。即使不考虑那个因素,单单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应该在2035年之前,平均每年有8%增长的潜力,有这个理论可能性。

03、林毅夫:经济有8%的增长潜力不代表真增长8%

林毅夫:那么(经济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是不是意味着每年有8%的增长?也不见得。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有高有低。

林毅夫:实际实现多少,那就要看国际形势怎么样,国外的需求怎么样。国内要考虑的除了增长速度之外,还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双碳”的问题、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这一项项新问题。但是你即使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我相信我们在有8%的增长潜力的背景下,有可能实现到2035年之前,平均每年有6%的经济增长。

凤凰网 财经 《封面》:8%的潜力,但可能实际表现是6%?

林毅夫:对,就像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你可能开到平均时速200公里。

04、林毅夫:中国人均GDP达美国一半 美国就横不起来了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您刚出了一本新书,叫《中国经济的前景》。

林毅夫:对。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我们想知道您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观点,会支撑您乐观的分析?有没有考虑进去,比如像复杂的中美和外部环境?

林毅夫: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必须有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克服,高质量发展也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比如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相当的原因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因为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经济规模很可能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

经济是基础,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本来是第一大国,现在突然间发现中国赶上来了,它心里当然不舒服,就想利用它现有的优势,包括 科技 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来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就像日本一样退回去。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曾经超过美国。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是,有那么一段。

林毅夫:现在日本的人均GDP退回到美国的60%,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美国当然不会觉得受到挑战。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我们现在经济总量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只有美国的70%。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是。

林毅夫:那我们不能说为了让美国高兴而退回去,退到美国的35%,那我们人均GDP要减少一半了。我们人均GDP现在是一万多一点美元,等于我们人均GDP要退回到5000美元。

在这种状况之下怎么办呢?我想只要我们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这个问题大概就解决了。

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我们国内当然还是会存在地区差距,像北京、天津、上海,加上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五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人口大概4亿多一点,比美国多,美国现在3.4亿人,但美国人口在增长,也会接近4亿。人口规模大约相当,人均GDP也会相当。人均GDP相当代表平均劳动生产率处于同一个水平,平均劳动生产率代表产业技术水平。这代表什么?美国现在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就没有了,它再横不起来了。

第二,我们人口是美国的差不多4倍,如果人均GDP是美国的50%,代表经济规模是美国的两倍,它再不高兴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第三,跟中国搞好关系是美国自己的需要。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比美国快。

而且大家也知道,2008年以后全世界每年经济增长的30%左右来自于中国,到那个时候至少也是那样子。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至少是30%。

林毅夫:对,至少,而且可能还更多。到那时候,美国财富500强的企业,如果想继续留在财富500强里,它必须依靠中国市场,没有中国市场它马上会被那个名单除名了。而且,美国要就业,要增长,也不能没有中国市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不管现在属于精英的企业,或是一般老百姓,它们自己的利益就是跟中国搞好关系。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对中国有需求。

林毅夫:对,这个当然是相互的。因为贸易是双赢的,但是在贸易当中,尽管是双赢的,小经济体得到的好处仍远远大于大经济体。到那时候,中国是美国经济规模两倍以上的经济体,美国跟我们贸易,它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我们得到的好处。所以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就能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我想请问那个时间点是什么呢?

林毅夫:差不多30年吧,从2022年到2049年,27年。我算了一下,我们人均GDP的增长平均必须比美国人均GDP的增长高2.5个百分点。

那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大概是2%到3%,长期还是这样。这代表我们从现在到2049年,平均每年必须有4.5%的增长。

凤凰网 财经 《封面》:至少。

林毅夫:应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05、林毅夫:“共同富裕”最优法 按比较优势发展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当时有没有考虑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会被着重强调?

林毅夫:对。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很多人说是不是在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下,我们的逻辑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从更讲究数字、效率到讲究更公平,这其间可能会出现至少某个时点、某个阶段的劳动生产率走低?

林毅夫:我想不会,因为看你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最好的办法,我们在新结构经济学,在我的书里面也都谈到了,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按照这个国家在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然后把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实实在在的比较优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要按照这样一个发展方式。

如果你能够按照这样一个发展方式的话,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因为你在初次分配的时候可以同时实现公平跟效率。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初次分配就要让它实现公平跟效率。

林毅夫:对。为什么呢?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才会形成竞争优势,这实现了效率。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比如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现在还是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是的。

林毅夫:所以还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那你劳动力用得多,你就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

然后你想想看,穷人跟富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穷人靠劳动力维持生活,赚取工资,富人靠资本赚钱,对不对?那么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就让那些靠劳动力为收入来源的人,能够有最大的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这是公平,对不对?

而且如果你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有最大的竞争力。有最大的竞争力能够创造最大的剩余,资本的积累就会最快。资本积累快了以后,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就会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工资会上涨非常得快。

06、保姆工资高过大学生? 林毅夫:资本丰富 劳动力短缺

林毅夫:如果你在北京,你知道现在雇一个保姆要多少钱?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比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薪水高多了。

林毅夫:高多了,对不对?过去很低,现在因为相对短缺了,所以保姆工资上涨非常得快。反过来讲,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资本的相对回报会下降。那你想想看,富人所拥有的有优势的资产资本,它的回报在相对下降,而一般收入比较低的群体,他拥有的资产——劳动力的价值不断在上升,这样收入分配不就能够改善了吗?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共同富裕了。

林毅夫:所以在初次分配的时候,就会实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

07、林毅夫:学生辈中国学者 很大机会得诺奖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您在新结构经济学里特别提出,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出现1个甚至10个诺奖得主可能都不是问题。

林毅夫:对。

凤凰网 财经 《封面》:现在有朋友说,如果中国有人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能您会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

林毅夫:那倒不是,因为我一直讲诺奖得主应该是我的学生辈,他们有很大的机会。

因为我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新理论。它可以解释中国过去为什么发展成功。即使存在那么多所谓的结构性问题、制度问题,但中国是世界上取得稳定跟快速发展的国家。

那为什么新结构经济学能够解释这样的成功,而且也能够比较好地预测未来?机遇在什么地方?挑战在什么地方?怎样把我们的机遇抓住,然后创造更多的资源来克服我们的挑战?

总结中国的经验来提出新的理论,这个应该会是中国经济学家一个最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发展所创造的这个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是一个理论创新的富矿。挖掘这个富矿,我相信会产生很多世界级的经济学家。而且很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应该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21世纪应该是中国引领世界理论思潮,大师辈出的世纪。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大师辈出。

林毅夫:对。其实理论的影响取决于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现象越重要,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就越重要。什么叫重要的现象?其实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当时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了。

凤凰网 财经 《封面》:创新中心。

林毅夫:所以它是最重要的经济体、最有影响的经济体,它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现象。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从亚当·斯密之后到凯恩斯,重要的经济学家大多来自于英国,因为英国自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一战,都是世界经济中心。一战以后,英国开始逐渐衰落,美国崛起。当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样的情形发生了。

凤凰网 财经 《封面》:现在是中国,所以……

林毅夫:现在世界经济中心开始往中国移。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现象是最重要的现象,那么在解释中国现象上,当然中国经济学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08、林毅夫:诺奖不重要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也没得

凤凰网 财经 《封面》:那中国经济学家要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非得等到2050年吗?

林毅夫:我想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不得,其实不重要。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不重要吗?

林毅夫:你来想想看,亚当·斯密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明白。

林毅夫:凯恩斯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熊彼特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凤凰网 财经 《封面》:那完蛋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

林毅夫:我觉得这个是舍本逐末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的经济现象当中,了解它背后的道理,然后提出新的理论。因为理论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个认识能改造好世界,这是理论的功能。

假定你得到诺贝尔奖,但是提出的理论不能帮助人类改造好世界,那这样的诺贝尔奖基本没什么意义。

09、林毅夫:中国传统制造业与新经济最有机会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依托于您的理论,现在我们需要得到一些指点。按照您的理论,在当下的中国要按照比较优势去促进某个产业的话,最应该是哪些领域?

林毅夫:很多,当然是不断在变化的,比如20世纪80年代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凤凰网 财经 《封面》:现在这个时点呢?比如2022年我们想选一个方向?

林毅夫:2022年,我们其实有很多产业可以考虑,比如我们在传统制造业上面,还跟发达国家还有大的差距。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传统制造业。

林毅夫:比如在汉诺威工业展,它有三十几个展厅,每个展厅里有德国的产品,有日本的产品,有瑞士的产品,也有中国的产品,但你可以看到,同样功能的机器设备,别的国家的一部可以卖500万美元,我们的卖100万美元,为什么?我们技术比人家差,质量比人家差,我们还在追赶,所以那个空间还挺大的。另外,新经济也给了我们很多机会。

凤凰网 财经 《封面》:新经济。

林毅夫:比如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讯,这种新经济它有一个特性,产品研发的周期特别短,通常12个月、18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那么它的投入当然需要资本,但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

凤凰网 财经 《封面》:人力资本。

林毅夫:对。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在人力资本方面,完全没有劣势,甚至有优势。在研发新技术上,重要的是绝对量。我们基数大,所以我们的绝对量大。我们在新技术的研发上面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有比发达国家和其它国家更高的概率,因为就像买彩券,每一张彩券中奖的概率是一样,但是买的彩券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高。我们天才多,同样在做技术研发,我们取得突破的概率就越高。

我们不仅在人才上面有优势,而且我们现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新经济的研发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把这些优势发展起来的话,我们在发展新经济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实际上这些年也表现出来了,我们“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基本上在世界一直排名第一、排名第二。

所以在新经济上面,我们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那由于这种技术创新的特性,我们有优势,所以把追赶的后来者优势,加上新经济的这种换道超车优势,我们将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我有信心到2035年之前,我们每年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有好处,而且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正面影响。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和很重要的环节(世界工厂)。最典型的例子(两次金融危机)就是明证。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为亚洲经济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在本区域的国际责任就是从这次金融危机开始提升的,它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了。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又是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和世界带来了好处。

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7.7%的增长水平,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占全球的比重预计超过12%,比198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得到持续提升,制造业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球制造业的2.6%;2011年上升到20.7%,展示了全球制造大国的实力,为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4.16万亿美元的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超过美国上升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同期,中国还以1176亿美元外资流入和902亿美元的对外投资规模,扮演着全球直接投资大国的重要角色,并凭借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上升,开始跻身于全球金融大国的行列。

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地位,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1980—2012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0%,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4%。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上升,对带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南北”格局,促使全球经济重心东向移动,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加速了全球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球分工深化,提高了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发展形成的巨大廉价商品、服务供给和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对全球控制通胀和减缓全球经济波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的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中国对外投资为全球跨境投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赖于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增长。中国就是这样一支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原因在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中国制定了一条百年不变的基本路线。进入新世纪后,在确定发展目标上,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历史的任务决定了,为了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致力于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同时,中国的发展方式也是和平的,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内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主张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030gdp中国省份排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石恩泽 阿力米热

随着各省份经济数据陆续揭晓,2022年一季度GDP20强的省份格局已定。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GDP前20强的省份中,前11位的排名与2021年一季度排名一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牢牢坐稳经济前四的宝座;而在第12位至20位中,北京和河北的排名发生了替换,云南则超越了重庆。

西南省份中,云南和重庆一个发力农畜牧业,另一个重振汽车工业制造,虽然路径不同,但都在一季度突破了6000万亿元的GDP总量,朝着7000万亿元进军。

在增速方面,20强省份均在一季度实现了正增长,14个省份增速跑赢了全国4.8%的增速,北京与全国增速持平,而江西在增速方面的表现最为亮眼,以6.9%的增速暂居第一。

图源:视觉中国

粤苏双双破2万亿,继续领跑全国省份

2022年一季度,粤苏两省经济开局总体平稳,继续领跑其他省份,且GDP总量都过了两万亿元的门槛。一季度广东GDP为28498.79亿元,江苏则在一季度全省GDP27859亿元。

具体来看,广东一季度主要靠服务业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601.69亿元,占当季GDP的58.3%,比2021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广东省统计局也指出,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大支持力度,流动性供给合理充裕。制造业贷款增长20.8%,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5.2%。

对制造业方面的金融支持,也让广东省工业生产的支柱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到了产销两旺,并带动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2%。

与此同时,线上购物、云视听等“宅经济”模式也带来了新增长点。数据显示,全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增长25.3%,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5.8%,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31.3%,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17.0%。

此外,广东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同比增长6.2%。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34.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4.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3.1%,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9.5%。

基础设施投资亦明显加快,扭转自2021年9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的态势,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45.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2.2%。

而江苏则重点发力在工业制造上。在一季度GDP产业结构中,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于第一产业的3.1%和第三产业的4%。

不仅如此,江苏还在不断加大新兴产业投入,形成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态势。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4%,比去年全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在新兴产业中尤为注重绿色产业,且绿色低碳产品做到了产销两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4倍、光伏电池增长16.1%;限额以上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18.5%。

滇发力农牧业,渝重振汽车业

在西南省份中,云南和重庆上演了一场互相追赶的戏码,最终云南“上位”成功。

在2022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前20的省份中,前11位的排名与去年同期排名一致,第12位至20位的竞争版图则发生了微妙变化。

其中,北京和河北的排名发生了替换,河北排名上升到第12位,北京排在第13位;云南超越重庆,排名从2021年一季度的第17位上升到第16位,重庆市则下降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西南地区的省份,2022年一季度云南GDP总量达至6466亿元,增速5.3%,位列第16,与重庆GDP的总量仅仅相差68亿元,在一季度小步赶超重庆。

滇渝的特色各自鲜明,云南的优势在农业和畜牧业,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6.1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种植业产值533.03亿元,增长6.4%;畜牧业产值384.75亿元,同比增长5.4%。

不仅如此,云南省一季度工业生产也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02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1-2月份提高3.0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1.0%,比2021年提高2.8个百分点。

装备、高技术制造业作为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在一季度也表现亮眼。装备制造业增长33.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3.2和20.6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制造重地,重庆今年在汽车制造方面上铆足了力。今年一季度,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03.95亿元,增速6.8%。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最为突出,分别增长16.8%和25.4%。

此外,重庆在高端制造上亦增势强劲,新产业带动作用增强。一季度,全市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0和3.0个百分点。其中,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分别增长92.9%、34.1%、20.7%和19.4%。

重庆的汽车产业增势喜人的情况不仅反映在供给端,消费端的增势也十分优秀。一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倍,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13.4%。其中,3月份的销量更是同比增长超259.9%,占比达35.3%,创历史新高

江西产业发力均衡,增速第一

西南省份在默默发力,中部省份也很努力,江西更是在此脱颖而出。

在一季度GDP20强省份中,江西以6.9%的增速位居榜首,较上年同期扩大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值2.1个百分点。

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江西也有所进步,朝着“万亿俱乐部”大步狂奔。一季度,江西GDP(7320.5亿元)比去年同期(6575亿元)高出745.5亿元。

从第一、二、三产业增速上看,江西第二产业增速8%,势头最猛。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其中,一季度,江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线”3.0个百分点,增速优势较1-2月扩大0.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扩大1.2个百分点。

因此,江西省统计局将第二产业的喜人成绩形容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江西在工业上的野心不止如此,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领航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以上、专业化“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6500家,入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000家。

江西一季度增速亮眼,还有第三产业的一份“功劳”。

江西省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3668.1亿元,增速6.1%。具体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4%、7.4%和8.0%,合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2%,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

江西省统计局也表示,一季度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稳中有进的“助推器”。此外,江西的第一产业上也做到了稳定发展。可以说,江西一季度在一、二、三产业上取得了均衡发展,是其增速喜人的一大原因。

","force_purephv":"0","gnid":"9ac09bb423f56e079","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133","title":"","url":"","width":"1700"},{"desc":"","height":"443","title":"","url":"","width":"645"}]}],"original":0,"pat":"pdc,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1144980000,"pure":"","rawurl":"","redirect":0,"rptid":"857078f9983887ab","src":"时代周报","tag":[{"clk":"keconomy_1:gdp","k":"gdp","u":""}],"title":"一季度GDP20强省份出炉:粤苏双双破两万亿,江西增速暂居第一预测一下2030年中国各省经济排行! - : 2009全国主要城市GDP排名1、上海市13698亿元增9.7%(沪)中国经济中心依然领先 2、北京市10488亿元增长9%(京)第二个过万亿的城市,首都的转型是成功的 3、广州市8215亿元增12.3%(广东1)副省级中最高 4、深圳市7806亿...

全国省份经济排行榜: 中国各省2009年GDP排名(最新统计)名次 省份 2008GDP 增长 2008人均 2009GDP 名义增长 1 广 东 35696 10.1% 37588 37775.49 5.83%2 山 东 31072 12.1% 33083 33621.32 8.20%3 江 苏 30024 12.5% 33089 33478.76 10.45%4 浙 江 ...

各省gdp排名 : 2018年各省gdp排名:广东(9.73万亿)、江苏(9.26万亿)、山东(7.65万亿)、浙江(5.62万亿)、河南(4.8万亿)、四川(4.07万亿)、湖北(3.94万亿...

预计中部2020各省gdp多少?: 2011年中国各省GDP排名排名省份GDP(亿元)增速01、广东4563612.8、江苏4008810.4、山东3816510.9、浙江270058.9、河南2116511.5、河北2013712.6...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排名? : 2010年GDP总量排名省份 亿元 常住人口(亿) 人均GDP(元) 美元1 广东 45472.83 0.97 46990.63 6941.52 2 江苏 40903.34 0. 79 52106.17 7697.20 3 山...

中国发达经济省份怎么排? - : 如果按GDP总量的话前四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如果按人均的话,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

中国经济省份排名? - :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排名 省份 GDP(单位:亿元人民币) 增速 1 广东 39082 9.5% 2 江苏 34061 12.4% 3 山东 33805 11.9% 4 浙江 22832 8.9% 5 河南 19367 10.7% 6 河北 17027 10% 7 辽宁 15065 13.1% 8 上海 14901 8.2% 9 四川 ...

中国经济总量省份排名 - : 09的还没出,以下的是08的: 2008年 中国各省、直辖市经济实力(GDP)排名 名次 省份 GDP(亿元) (数据来自个地区统计局) 1 广东省 35696 折合5173亿美元 与沙特相当 世界排名20位 2 山东省 31072 折合4503亿美元 与挪威相当 世界...

中国经济省份排名: 名次 省份 GDP(亿) 增长率 01 广东省 25969 14.1% 02 山东省 21700 15.0% 03 江苏省 21548 15.0% 04 浙江省 15649 13.9% 05 河南省 12464.09 14.0% 06 河北省 11631.7 13.2% 07 上海市 10297.17 12.2% 08 辽宁省 9257 13.0% 09 四川省 8367.82 12.3% 10 北京市 7720.31 12.1%

全中国以经济指标排名,各省份从头到尾是怎么的排名?: 按GDP总量来排名的. 排名 城市 总量(亿元) 增长率% 1 广州 8200 12 2 深圳 7807 12.1 3 佛山 4300 15.4 4 东莞 3710 14 5 中山 1409 11.1 6 惠州 1280 11.5 7 江门 1277 11.03 8 茂名 1200 10.1 9 湛江 1050 10.1 10 珠海 992.1 9 11 汕头 977 ...

2030年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

2030年的中国将会在各个方面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水平,相信中国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

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将会发展到3万美元左右,城镇化率将会在80%到90%之间,2030年的中国将会在各个方面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水平,相信中国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

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实现了局部发达,国内很多一二线城市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的还要现代漂亮,中国现在是造船业世界第一,黄金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世界第一,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等等还有很多领先世界的方面。

中国现在的人均GDP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也是突飞猛进,从2020到2021这一年时间GDP增量达到了3万亿美元,GDP一年的增量超过了欧洲的发达国家法国全国的GDP总量,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一年的经济增量就可以超过一个发达国家法国全国的GDP总量。

2030年中国将实现什么?

2030年前后,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

虽然从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首位,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不及美国的1/5。中国在深化工业化的过程中,还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积极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所带来的高端挤压及资源争夺压力。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竞争更多的是实体经济的竞争,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因此,未来中国深化工业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面临巨大挑战。蓝皮书基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2025年中国将步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2035年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30年前后中国将实现全面工业化。

2035年远景目标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2、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中国是怎样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的?

1.据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的数据,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图)。此后,中国一直处在这个排位上。一些经济学家预测,203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2.中国于1978年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使该国脱离了经济上的孤立。此后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平均达到10%左右。近年来中国的年均增速为7.1%。

3.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是庞大的工厂网络,它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生产出从玩具到手机的一切产品。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逐渐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工厂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麦肯锡对全球186个国家的贸易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33个国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和65个国家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4.除了称雄贸易,中国经过多年的增长,成为全球投资链的主要参与者。麦肯锡报告称,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既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作者燕妮·李,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