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小米是不是被低估,我们参考一下这些公司:
小米市值3602亿港币 市盈率15.23倍
联想集团市值1004亿港币 市盈率10.96倍
美的集团市值3923亿人民币 13.69倍
海尔智家市值2068亿人民币 16.54倍
这几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强,都是行业龙头,小米是智能手机的老大,联想集团是PC的老大,美的和海尔是家电的老大,小米的市盈率15倍,已经不算低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小米并没有被低估。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小米的增长是最快的,小米是国内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公司,小米只用了9年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小米2021年的收入已经有一半是国际收入,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公司,从这个角度上讲小米又被低估了!
没有哦
我看是高估了,参数没输过,体验没赢过,想要市值过万亿就必须造车,友商PPT车市值都好几千亿了[抠鼻]
哪里来的低估,是高估了不少
可以参照鲁大师对比测试,看性能差异,性价比如何。
8月26日,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2020年二季度报告。
二季度小米总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3.1%;调整后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增长46.6%。
总营收和净利润都超过市场预期,加上小米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时销量相对坚挺,以及8月14日公布的小米集团将被纳入恒生指数的消息,小米的股价三个交易日疯涨24.17%,终于超过了上市之初创下的历史最高值。

依然是硬件公司
小米创立开始就自称“互联网企业”,但由于手机和IoT等硬件设备对其营收的贡献率始终在90%以上,市场对小米的定位始终是“硬件公司”。小米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基本对标传统制造业,并未像互联网行业一样享受高估值。
而这次财报发布后,收入和利润结构的优化叠加股价暴涨,有人认为小米终于成为了它最初想成为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也正在对标美团、拼多多等,迅速得到修正。
但是,仅凭一两次财报中收入和利润结构的变动,远不能改变一个公司的定位。
从小米集团二季报看,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项硬件收入依然占到总收入的87.6%,远超其他两项收入。

二季度互联网服务对毛利的贡献超过46%,的确是对小米毛利贡献最大的板块。但由于小米集团绝大多数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是建立在硬件设备销售基础上的,并非独立于硬件设备提供的,因此单独计算互联网服务的成本或毛利并不妥当。
如果认为小米已经“转型”互联网企业,则硬件产品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应被部分分摊至互联网服务,那么该板块的毛利将大幅下降。
被定位为“硬件公司”、“制造企业”真的比“互联网公司”差吗?
互联网公司通常具有高成长性,才能在初期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的时候获得高估值。小米公司成立十年,在互联网领域已经不再是雷军认为的“少年”,按现在的盈利能力,恐怕已经被边缘化了。
小米要“做时间的朋友”,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被定位成什么没那么重要。
小米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约120%,依靠的并不是人们对其定位的突然转变,也不是雷军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疯狂营销,更不是十周年庆典上对曾经辉煌的回顾,而是小米今年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的相对提高、在高端手机领域的突破、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组织构架调整后公司定位更加清晰、运营效率有所提高。
人们对公司发展的想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公司能够兑现人们的想象。
再次冲锋
今年对于整体经济来说是灾难的一年,对小米来说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首先,世界政治局势导致华为在多个国家被抵制或禁用,给小米的全球化带来新的机会。
此前,小米的全球化阵地主要在印度、拉美,而在欧美和中东这样消费能力更强的区域渗透率并不高。发达国家原先是苹果、三星等品牌的天下,华为近几年的异军突起为中国品牌撕开了发达国家的突破口,使中国品牌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接受。
华为被抵制后,在欧美各国的销量必将受到影响。小米这时推出小米10等高端机型,既符合小米提高高端手机市场占有率、摆脱“性价比之王”标签的目标,又弥补了华为受阻后欧美各国对高配置硬件手机的缺口。
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相机在DXOMARK全球专业相机测评榜冲至榜首,8月28日正式发布可量产的第三代屏下相机技术等,都给小米在欧美重复华为靠技术赢得市场的道路增加了可能。

其次,小米众所周知的“性价比之王”名号,是其今年最好的广告。
世界经济整体受重创,人们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需求。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性价比”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这正是小米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和小米提高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并不矛盾。
Redmi K30 Pro和小米10这两款高端线上的主打产品在618期间分别位列京东5G手机排行榜前两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价格优势。Redmi K30 Pro在北京地区价格最低在1999元左右,堪称是目前最便宜的高通骁龙865旗舰;小米10的配置和细节处理使其在3500元价位的吸引力也非常大。
当手机本身的科技含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超过了消费者依靠品牌彰显身份的心理,小米的“性价比”就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帮其在5G时代前期就获得市场认可的有力武器。
得益于前述原因,小米手机二季度在西欧出货量同比增长115.9%,占领多个国家销量榜首;在拉美、中东和非洲手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大涨99.4%、66.3%和113%。二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占小米总收入的44.9%。
今年前半年的优秀业绩,无疑为小米再次冲锋赢得了漂亮的一仗。
希望与担忧
小米的业绩让人们看到它重回高速增长轨道的希望,市场对其估值的自发性修复有据可依。
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除了上一节提到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高端机型市场份额可能提高外,小米还有其他两点核心竞争力。
第一,小米的深度定制产品、IoT产品起步早,在AIoT时代到来时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几乎已经见顶,大数据、AI和物联网是公认的下一个风口。小米IoT产品覆盖场景广、迭代次数多,在市场认可度和技术成熟度上都有很大优势。除了智能手机外,在智能电视和智能音响这两个最重要的AIoT流量入口,小米也占据领先地位。小米的智能电视出货量连续6个季度位居中国大陆首位,小爱同学在2019年全国智能音响销量榜也排名前三。
第二,小米与消费者深度绑定,使其业绩更加稳定,在特殊时期受影响可能性小。
苹果产品对用户的深度绑定始于操作系统,终于产品闭环。当用户享受到同品牌产品之间互联的便利,再更换使用品牌成本就更高了。小米生态链具有同样的绑定效果,因为其产品更加丰富,绑定效果甚至更强。
同时,IoT产品可以反向促进智能手机这一最重要的终端的销售。小米二季报中也提到,小米手机与IoT产品之间不是简单的导流与被导流关系,而具有协同效应。5G时代的来临将成倍放大这种效应。
但是,小米的流量转化率、互联网服务收入贡献率、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等始终偏低,给其未来能否达到投资人的预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截止二季度末,MIUI月活跃用户为3.435亿,同比增长23.3%,而总营收同比增长仅为7.9%,毛利同比增长22.3%,均低于月活用户增长率。小米成本管控得当,使毛利增长率大幅跑赢总营收增长率,却没能提高用户转换率。一旦成本压缩到最低,毛利的增速可能快速下降。
小米2018年公布的董事会决议称“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无疑堵上了小米从硬件销售提高利润率的可能性,让其利润率发展的想象空间基本完全落在互联网服务上。这给小米带来的困难,不亚于B站声明“正片永不加广告”给B站盈利带来的困难。

根据二季度数据计算,目前MIUI月活用户给小米集团带来的人均互联网服务收入仅为17元左右,人均带来毛利10.36元。MIUI月活用户同比净增约6400万,销售成本同比净增约9.28亿,获客成本约14.5元/人。互联网服务的人均毛利依然不及获客成本。
小米在海外发展势头良好,在中国大陆这个被视为“最重要市场”的地方,市场占有率却同比下降。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4.86亿台,中金对2020年中国手机销量的估计为3.48亿部。即使不考虑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的因素,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依然占到世界的23.4%,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劣势,源自其互联网基因带来的线下实体店缺失,尤其是在有庞大消费者群体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而此前小米自身高端产品的乏力也使其面对华为、苹果没有竞争力。
小米是否有可能先建立在海外的优势,再慢慢转化为在国内的竞争力?
可能性是有的,但当年HTC在海外发展也不错,依旧在国内折戟;“非洲一哥”传音手机始终没能打开国内市场。小米海外最重要的战场——印度——销量最高的也是低价低端手机,情况与传音类似。
先例告诉我们,由于海外和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尤其是在5G时代,中国领跑的情况下,如果重心偏向海外市场,很容易与最新的技术脱节;而技术研发对标国内,则会导致研发与生产的错位。
当然,还有一点让投资人担心的,就是小米的运营架构在调整之后是否真的能注重技术,雷军是否真的能放权。毕竟对一个公司来说,领导团队的风格和清晰的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2019年,小米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提出5年100亿元All in AloT。雷军的目标从硬件+新零售+互联网转变为AI+互联网。
前十年,小米没能完全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现在,AIoT的红利即将兑现,是天时;欧洲市场的空缺,是地利;小米2019年调整完毕的组织架构,是人和
估值,不是市值!下面给你知乎的答案:
小米自己公布的数据是2013年上半年收入132.7亿,同比增长140%。2012年全年收入126亿,2013年预计收入能达到280亿。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计算出,2013年下半年公司预计的收入增速是108%,比上半年已经有所放缓。
雷军公开场合说小米2015年的目标是1000亿销售收入,要达到这一目标,2013、2014两年的收入增速(CAGR)要达到89%。这个收入增速能不能实现?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姑且按照小米自己给出的业绩预期来算吧。
然后来看利润率情况,也就是bottom line。
小米没有明确给出自己的利润率水平,业内人士有估计,雷军也零碎地提到过,2012年估计大概在10%-15%之间。随着小米出货量的增加,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利润率会逐渐改善;但红米,以及小米2A,小米青春版等低价机的推出,也可能会降低其利润率。雾里看花的外界人士,不妨假设其利润率是15%吧。
接下来看估值。
有了top line和bottom line,估值就比较好说了。100亿美元的估值,大概610亿人民币,小米2013年的收入是280亿,按15%的利润率算是42亿人民币的利润,可以算出对应2013年的Forward PE是14.5倍。14.5倍的市盈率,未来两年预期89%的收入增速,PEG才0.16,怎么看都是非常便宜的估值了。
明确一下,小米虽然正在努力通过MIUI、游戏中心、小米商店等互联网或软件服务盈利,但起码目前,它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卖硬件。这无可厚非,即便强如苹果, 来自itunes的利润也仅占小头,大部分利润来自硬件。
问题是,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和对硬件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Apple的估值是10倍,Google的估值是30倍,这就是区别。
硬件公司存在固有的成长瓶颈。比如苹果,经历了早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近几个季度它的增长几乎已经停滞。很多人觉得这是库克能力不济不懂创新,其实未必。手机的换机周期大概是1.5-2年,一个苹果手机的用户两年后很大可能会再换一款苹果手机,只要能把公司的产品做好,减少用户的流失率,苹果就能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但不会增长的销量。要增长,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扩大用户群,扩大苹果产品在用户当中的渗透率。早在乔帮主去世前,苹果手机所能渗透到的用户群已经到达一个天花板了,高端用户已经渗透得差不多,低端用户买不起,三星的崛起又在抢高端用户的市场。手机时代苹果的处境和其在PC时代很像,有一批坚定的果粉,但面向的用户群过于小众,增长乏力。《硅谷传奇》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乔布斯快被董事会踢出苹果时,微软开放的windows+独立PC厂商模式已经超越苹果封闭的Macintosh模式;乔布斯对比尔盖茨说:”Macintosh是一个艺术品。“比尔盖茨回了一句:”But people don't care.”
回到小米上来,早期小米的目前用户群体是发烧友及发烧友身边的人,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目标用户群选得非常成功。但小米需要继续长大,光有发烧友这个团体已经不够了。学生(小米青春版)和三四线城市低端用户(红米)是小米后来选定的新目标用户群体,这两个群体非常大,尤其是后者,可以给小米足够大的成长空间,QQ空间短短30分钟100万的预约量十分亮眼。要知道,这相当于小米2013年上半年整体销量的七分之一。不光发烧友会口口相传,三四线城市的屌丝们也会口口相传,后者的数量要比前者更为庞大,且在手机上的消费能力并不比前者弱多少。红米的成功给了小米一个更大的故事,小米的目前用户群体被大大拓宽了,未来的成长空间也大大提升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红米发完之后没几天,新一轮融资也确定了,一笔令人咋舌的100亿美金估值。
能做成1000亿生意的公司,肯定是很值钱的。2013年,百度是收入大约可以到300亿,腾讯可以到450亿,阿里可以到500亿,奇虎360只有40亿,而小米有280亿;前4家公司现在的估值分别是488亿美金、840亿美金、800-1000亿美金和92亿美金。怎么看,小米100亿美金的估值都不贵,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不是二级市场的散户,人确实不是傻子。
股票下跌原因一:经济波动
从宏观到微观,经济总是处于波动之中。长的有5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稍短的有经济周期,更短的有产品及行业本身的周期,再短的还有一年之中的季节性起伏。另外,公司的业绩自然起伏也是难以避免的。
股票下跌原因二:流动性收紧
当流动性收紧时,股票市场一般都会下跌。但是这样的下跌对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价值一般影响不大。但是,流动性收紧往往预示着未来通胀的上升,这对所有企业都是有害的。
股票下跌原因三:业绩低于预期
当业绩超过估计区间时,股价肯定上涨。而业绩低于估计区间时,股价大多下跌。可以说业绩低于预期是股价下跌非常强的催化剂。但是,即使业绩低于预期也要深入分析,区别对待。到底是收入低于预期,还是成本高于预期,是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还是一次性因素造成的。
股票下跌原因四:负面事件消息
很多情况下负面消息一般都还没有真正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但是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人们面对负面消息,认为未来的业绩肯定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卖出股票,股价下跌。负面消息,根据负面程度的大小,也会是非常强的股价下跌催化剂。负面消息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性,由于人们厌恶风险,厌恶不确定性,负面消息往往带动股价下跌。
股票下跌原因五:股价高估不是理由
从长期看,股价必将回归内在价值。但是,从短期看,股市还只是一架投票机。过高的估值并不能自然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但是短期内,这些股票还会高高在上,甚至涨的更高,因为这是市场的常态。高股价会对自身形成正反馈,股价本身就是上涨的动力。而只有投资者观点改变,真正认识到股价高估了才会导致股价下跌。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在股市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